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长鼻兼(PTKI)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及染色体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PTK,细胞 具有两个核仁,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基本上 保持扁平。核型简单,11条染色体中,有两条 染色体具有次溢痕结构。根据染色体大小,着 丝点位置,有无次Ira痕等特点排列了染色体组 型。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的细胞学资料。其间期核为球形前染色体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核型公式为2n=2x=30=28m(1SAT) 2sm,核型类型属于Stebbins的1B型。第3、4、9、10、11、12条染色体的长臂上具有次缢痕,第15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具随体。细胞学证据支持杜鹃红山茶在山茶组中较为原始的推断,并为人工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蝙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r Wang 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 他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裁都具有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他们的雄性中期核型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型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胸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细胞分裂期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精巢组织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的染色体数目为n=31;染色体为弥散着丝粒染色体,2条染色体上存在次缢痕;晚偶线期出现染色体互锁现象;从早粗线期到晚粗线期联会复合体逐渐伸长;终变期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端部交叉、尾尾相对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减数分裂与细胞学、遗传学的关系现行《生物》课本中“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教材是全书中重要的一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经过连续两次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使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性细胞再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从而使亲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保持相对稳定。减数分裂的前期I,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变化——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和分离。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以后随机地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去;异源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蝠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t Wang和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都具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它们的雄性中期核型中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形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雄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沙打旺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打旺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晚前期至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的观察尚未见报道。作者在观察沙打旺有丝分裂过程中,晚前期看到14+4的染色体图像,即14条长的染色体和4个长度相近的短“染色体”,而且从晚前期至中期的过渡中,4条短“染色体”有两两彼此不断靠近,最后显现为二条完整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着丝粒是真核染色体上的重要细胞器,是真核染色体作为基因载体行使其遗传功能的关键结构.着丝粒DNA首先是从酵母中分离克隆并被用以构建酵母人工染色体.鉴于真核有丝分裂机制研究和构建高等动物人工染色体研究的需要,从分离和检定过的小鼠着丝粒DNA库中筛选出了6#着丝粒DNA(SFADNA),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其进行了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定.用缺口平移法和PCR法分别标记了SFA DNA和SFA DNA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作为探针,分别与小鼠腹水癌细胞和小鼠L929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并用荧光抗体显示杂交信号的位置.结果,SFA 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表现为单一粗大的斑块.寡份卫星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亦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但极大多数的斑点均表现为成对的细小斑点.初级缢痕正是染色体着丝粒所在的特征性部位.故以上结果说明定位于该部位的克隆的6#SFA DNA,和其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都来源于小鼠着丝粒DNA.  相似文献   

9.
1973年,Latt用哺乳动物细胞在含有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培养液中接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然后用荧光染料染色,使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荧光强,另一条染色单体荧光弱,并检出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翌年,Parry 和Wolff 以及Korenberg 等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几种分带Giemsa染色技术和Ag—As染色,分析小鼠腹水肝癌的核型。结果表明,小鼠腹水肝癌是一种近二倍体肿瘤,染色体众数为42—43,有标记染色体4—5条。2—3条染色体带有银染色阳性的核仁组织者,后者常出现在M1和M3两条标记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  相似文献   

11.
兰州百合B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兰州百合具B染色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B染色体数在0~3之间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高度异染色质化,分离具有不定向性,出现少量累积。通过比较两种生境中B染色体出现的频率,认为B染色体的有或无可能与兰州百合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着丝粒是真核染色体上的重要细胞器,是真核染色体作为基因载体行使其遗传功能的关键结构。着丝粒DNA首先是从酵母中分离克隆并被用以构建酵母人工染色体。鉴于真核有丝分裂机制研究和构建高等动物人工染色体研究的需要,从分离和检定过的小鼠着丝粒DNA库中筛选出6#着丝粒DNA(SAF DNA),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其进行了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定。用缺口平移法和PCR法分别标记了SFA DNA和SFA DNA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作为探针,分别与小鼠腹水癌细胞和小鼠929细胞进行原位杂交;并用荧光抗体显示杂交信号的位置。结果:SFA 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表现为单一粗大的斑块。寡份卫星DNA在两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亦都位于亚末端的初级缢痕处,但极大多数的斑点均表现为成对的细小斑点。初级缢痕正是染色体着丝粒所在的物征性部位。故以上结果说明定位于该部位的克隆的6#SFA DNA,和其中的小鼠寡份卫星DNA都来源于小鼠着丝粒DNA。  相似文献   

13.
杜洛克猪与甘肃黑猪杂交后代染色体遗传变异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彩虹  刘丑生  赵兴波 《遗传》2003,25(1):27-29
将杜洛克猪血液导入甘肃黑猪后能使其发生染色体遗传变异。甘肃黑猪Ⅱ系的1、6、7、13号染色体的条比值较Ⅰ系略高,而且个体间变异较大,这表明导入外血的Ⅱ系纯合度比Ⅰ系差一些;导入外血使甘肃黑猪染色体次缢痕发生变异,甘肃黑猪Ⅰ、Ⅱ系平均每个细胞Ag-NOR数在1~4之间,两品系均数差异显著,这表明两个品系在rRNA基因转录活性上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的次缢痕、核仁组成区和随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个二倍体的真核细胞中,一般至少有一对同源染色体除着丝点(主缢痕)外,还有另一个收缢的部分,叫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在同一染色体上,主缢痕与次缢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次缢痕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短臂上Lima-de-Faria(1980)曾统计了包括人在内的189种生物染色体的次缢痕位置的分布,结果是位于短臂者占90.5%,只有9.5%位于长臂或中部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对人类细胞染色体计数,是温韦特(Winwerter)于1912年进行的。他通过对人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观察,认为男性有46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即男性2n=47,女性则有二条X染色体,即女性2n=48。1921年和1923年,美国佩英特(Painter)教授对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作了重要研究,使用的材料也是睾丸细胞。他观察到小型Y染色体,正确地认为XY是性别决定的机制。他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的计数位于45到48之间。他的第一篇论文似乎赞成2n=46,但在1923年的论文中他又决定改为48。在此后的30年间,Painter的2n=48这一结论一直为许多有声望的细胞学家所沿用,并作为定论编入百科  相似文献   

16.
学好生物学,识图是很重要的一环。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通过认图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理解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相适应的关系,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能忽视图中包含的知识有一些知识包含在图中,而课文没有叙述,只有通过识图才能掌握。例如,(1)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较分裂期长。学生知道了这一点,就能解释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为什么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2)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丝不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3)染色体的着丝点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的1/2处。(4)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受精极核比受精卵先发育。(5)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豹子花属及其近缘属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的豹子花属及其近缘的百合属、大百合属和贝母属的12个分类群为 材料,分析比较了这几个属的核形态特征。 12个分类群的体细胞静止期染色体形态相似,均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微粒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形态也相似,都属于中间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着丝点端化值在79.9-82.2%之间;核型不对称程度一致;故这4个属的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12个分类群来说,核型变异主要在于次缢痕位置的差别。豹子花属和百合属在它们的一对m或sm染色体近着丝点处具有次缢痕,并且豹子花属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如L.souliei)在其st或t染色体的短臂上缺乏次缢痕,表明豹子花属同百合属特别是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 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黑斑蛙的染色体标本,研究黑斑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结果表明:(1)黑斑蛙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其中有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核型是二型性核型;(2)分别对雌雄个体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观察,在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中部有明显的次缢痕,但变异核型次缢痕在第8号染色体长臂的中部;(3)在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条明显的近端粒C-带;(4)第11号染色体是一对具有银染核仁形成区的同源染色体,且雌雄个体的银染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19.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最终产生两个与亲代细胞遗传组成一致的子细胞。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有遗传物质的交换及重新组合,而在有丝分裂中没有这种现象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着遗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BSG染色体C带显示法,研究了两个蚕豆(Vicia faba)品种嘉定白和平鲁的染色体带型。 平鲁的染色体带型:(1)70%M染色体显示出三条带,一条付缢痕带,二条着丝点带(C臂、O臂各一条);30%M染色体却显现出四条带,除付缢痕带以外,有三条着丝点带(C臂两条,O臂一条)。(2)第二对染色体均有三条带,着丝点两侧有两条着色较浅的带,长臂中央有一条中间带。(3)第三对染色体只有两条带,均位于长臂,一条着丝点带,另一条中间带。(4)第四对染色体与第三对有相似的两条带,但是中间带特别阔,着色最深。(5)第五对染色体虽然也是在长臂上显示两条带,但中间带的位置稍偏着丝点方向。(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