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吴岷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217-220
记述采自青海省达蛭华蜗牛属蜗牛1新种:达日华蜗牛Cathaica(Campylocathaica)darlagensis sp.nov。新种壳相与Cathaica(Campylocathaica)cunlunensis(Moellendorff,1899)相近,但新种壳高/壳径之比值较大,唇下部较平直,贝壳色带不同于后者。正模成螺,青海省达日县城,海拔3980m,1997-08-17,采集人李维平;副模5只成螺,采集数据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笔者赴甘肃省天水地区调查陆生贝类危害果树时,发现蜗牛危害各种果树苗木,经比对鉴定,发现主要危害种类系山华蜗牛Cathaica(Cathaica)orestias(Preston,1912)。山华蜗牛原始描述简单,仅附有一幅手绘的贝壳侧面图,且将此种归入Eulota属。笔者对山华蜗牛形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并附生殖系统解剖图和描述,可为深入研究这一重要蜗牛物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寄生于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Brachylaimidae)中的短咽属(Brachylaima)吸虫经记述有60余种,但有关生活史的报道不上10种。本文报道在福州二种陆地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体内所见的一种短咽类吸虫的幼虫期包括胞蚴,尾蚴和后期尾蚴的观察。因此成熟的后期尾蚴人工感染八哥(Acridotheres c.cristatellus)雏鸟获得中口短咽吸虫(Brachylaima mesostoma)的成虫。本吸虫的天然终宿主在福州有八哥和黑鸫(Turdus merulamandarinus)。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阐明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 ovatum Goto et Ozaki,1930)的全程生活史。在福州,终宿主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实验中间宿主为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蜗牛吞食本吸虫卵而受感染。毛蚴在蜗牛肠管内孵化,而后钻到肠壁外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囊蚴各发育期。囊蚴可在子胞体中形成并可感染黑眶蟾蜍。本文讨论了半肠属(Mesocoelium)的演化系统问题及与外斜睾总科(Plagiorchioidea)中一些吸虫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植物氰化物能影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选择以及植食性动物的采食能诱导植物合成氰化物的假设,本研究分别在野外围栏和实验室内测定了宝石上华蜗牛Cathaica(Pliocathaica)orithyia对氰化物含量不同而其他营养成分相近的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和白三叶草T.repens的选择性,以及在宝石上华蜗牛的采食作用下,2种三叶草再生叶片中氰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野外围栏还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宝石上华蜗牛均嗜食氰化物含量较低的红三叶草,而避食氰化物含量较高的白三叶草;实验个体对经其采食后的2种三叶草再生茎叶24 h的采食量较初次对三叶草24 h的采食量均显著降低;2种三叶草被宝石上华蜗牛取食后,其叶片中氰化物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因此,三叶草中的氰化物能有效阻遏宝石上华蜗牛对其采食,同时,宝石上华蜗牛的采食能诱导三叶草中氰化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采自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地层中的蜗牛化石,经鉴定有12种和1待定种,隶属于6科7属。依据现生蜗牛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地理分布相比较,划分蜗牛化石2个组合,即琥珀螺Succinea属组合和华蜗牛Cathaica属组合及其所反映的生态环境,讨论了新疆托木尔峰黄土层形成时期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Takahashi(1931-1955)、杨平澜(1942,1944)曾进行中国粉虱科的分类研究,描记了大量新种;胡经甫(1935)、周尧(1949)先后发表过中国粉虱科名录,汤德(1960)则在周尧名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出我国粉虱名录,并记述了Aleurolobus属两新种A.peikingi,A.shantungi。迄今为止,我国粉虱科已知159种,分属于30属,2亚科。 本文报导中国粉虱科9种,其中3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6中国新纪录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文中长度单位为微米(μm)。  相似文献   

9.
吴岷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3):292-296
对毛华蜗牛属Trichocathaica 2种蜗牛Trichocathaica amphidroma Mollendorff,1899和T.foliosquama的贝壳及生殖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记,描述中涉及的一些特征为本文首次使用。文中附有新种叶鳞毛华蜗牛Trichocathaica foliosquama的贝壳、生殖系统全图及细部图。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浙江陆生贝类区系及其生态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79、2002年先后对浙江省20个县、市和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的初步调查,获得一批陆生贝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得43种和亚种,分隶13科,26属和亚属。同型巴蜗牛B.(B.)similaris similaris(Fernssac)、灰尖巴蜗牛B.(Acusta)ravida ravida(Benson)、野缨蛞蝓D.(A.)agreste(Linne)为广分布种类。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及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东洋界为其主要成分,古北界少数种类渗入到本地区。其动物地理学分布基本上与中国动物地理划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1981年—1984年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区龙门山脉作并殖吸虫病调查中,采集到大量蟹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出淡水蟹类5种(锯齿华溪蟹、光泽华溪蟹、灌县华溪蟹、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和罗城近溪蟹)。隶属2科2属,发现下列2种为四川蟹类新纪录,又是四川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蟹类新纪录。黄明显等(1986)曾报道四川的淡水蟹类共有1科2属7种。本文又增记1科1属2种,至此,四川地区淡水蟹类共为9种,隶属于2科3属。现简述如下:长江华溪蟹陕县亚种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 shanxianense(Dai et Chen1981)1984.5,采集于四川广元县元吉乡小河沟。生活于…  相似文献   

12.
张艳成  张强  牟光福  刘演  赵博 《广西植物》2023,43(12):2171-2181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该文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1)共发现34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门6纲17目69科175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种、药用菌42种、毒菌7种。(2)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9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11属。(3)共发现2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个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  相似文献   

13.
王洪建 《四川动物》2005,24(4):526-528
本文根据甘肃南部所辖地区采集的腹足目巴蜗牛科标本和国内外报道,对其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列出巴蜗牛科动物76种,分隶11属1科,其中30种为甘肃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条华蜗牛在田间常见树种上栖息分布习性, 给蜗牛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 用随机取样法对条华蜗牛在30 种不同树上的分布进行调查, 并用经典聚集度指标及回归分析测定在槐树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 在30 种树上, 条华蜗牛连续两年(2013—2014年)在槐树上分布数量最多, 分别为5.30 头·树–1、4.90 头·树–1, 分布最少的是核桃和板栗, 都为0.10 头·树–1, 显著低于其他树种上的(P<0.05)。2013年在多个种树上的栖息量明显多于2014年的。条华蜗牛在槐树五个树干高度段分布数量随树干高度有增加趋势, 最高树干段(200—250 cm)栖息数量显著多于最低段(0—50 cm)上的, 树干高度与蜗牛栖息数量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条华蜗牛在槐树树干上分布有趋高性。条华蜗牛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槐树上栖息数量动态趋势相似, 基本都是6—8月多于其他月份的, 但两年高峰期有所差异, 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中旬。用6 个经典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表明条华蜗牛在槐树上均符合聚集分布的判断。Blackith聚集均数λ都大于2, 说明在槐树上的聚集由蜗牛自身生物学习性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5.
《动物学杂志》2001,36(3):78-79
1 无脊椎动物遗传(染色体、同功酶)、形态、分类、寄生虫学等 中国水螅属一新种(水螅虫纲:螅形目) 范学铭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34~138 云南淡水水母一新种(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和振武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39~142 玛利安蚓属一新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线蚓科) 谢志才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43~146 中国虹蛹螺科二新种(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 罗泰昌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47~151 手绥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裂胸螨科) 马立名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52~154 准脊甲螨属在中国首次发现及一新种记述(蜱螨亚纲:平脊甲螨科) 文在根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2):155~157 腹柱虫属一新种及其形态发生(纤毛动物门:腹毛目)徐朝晖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3):268~274 中国巴蜗牛科一新种(肺螺亚纲:柄眼目:巴蜗牛科) 陈德牛等动物分类学报 2000,25(3):275~276  相似文献   

16.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2,(3):315-320
本文记述我国粉蚧科(Pseudococcidae)白粉蚧属2新种和阳腺刺粉蚧属一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吴岷 《动物学研究》2002,23(6):504-513
对川西北陆生贝类巴蜗牛科进行了系统整理.其中对假弯巴蜗牛[Bradybaena (Bradybaena) pseudocampylaea (Moellendorff)]、松山巴蜗牛[Bradybaena (Bradybaena) sueshanensis Pilsbry]、单带反向巴蜗牛[Bradybaena (Bradybaena) controversa monotaeniata Pilsbry]进行了解剖.描述了新种茂县蛇蜗牛Pseudiberus (Pseudiberus) maoensis sp.nov.,其模式标本及其他研究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吴岷 《动物学研究》2002,23(6):504-513
对川西北陆生贝类巴蜗牛科进行了系统整理,其中对假弯巴蜗牛[Bradybaena(Bradybaena)pseudo-campylaea(Moellendorff)],松山巴蜗牛[Bradybaena(Bradybaena)sueshanensis Pilsbry],单带反向巴蜗牛[Bradybaena(Bradybaena)controversa monotaeniata Pilsbry]进行了解剖,描述了新种茂县蛇蜗牛Pseudiberus(Pseudiberus)maoensis sp.nov,其模式标本及其他研究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广东南岭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共有62种(占总种数的18.7%);第二为口蘑科共有42种(占总种数的12.7%) ; 第三是红菇科共28种(占总种数的8.6%).含10种或以上依次为牛肝菌科(20种)、伞菌科 (19种)、鹅膏科(15种)、炭角菌科(15种)、麦角菌科(13种)、粉褶蕈科(12种)和丝膜菌科(11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10种以上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4.4%)共有种类77种(占全部种数的23.3%),它们依次是红菇属Russula(18种)、鹅膏属Amanita (14 种)、虫草属Cordyceps(13种)、炭角菌属Xylaria(11种)、粉褶蕈属Entoloma(11种) 、乳菇属Lactarius(10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2~9种的属有54属(占总属数的39.7 % );仅含1个种的属有76属(占了总属数的55.9%).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①广布成分(62.5%)、②泛热带成分(16.2%)、③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2.2%)、④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成分(0.7%)、⑤北温带成分(15.4%)、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1. 5% )、⑦东亚-北美洲成分(1.5%).表明了南岭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属是以广布成分为主(62.5%),其中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粉螨科—新属新种──(蜱螨亚纲:真螨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从江西南昌市的东方伏翼Piplstrrllusabramus及花斑皮蠢Trogodermavariabile上采到粉螨科一新属、新种:华皱皮螨属Sinosuidasiagen.nov.、东方华皱皮螨S.orirntalissp.nov,华皱皮螨属与皱皮螨属Suidasia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