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氮素营养及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季节测定了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硝酸还原酶(NR)活力,氮素营养和氨基酸(AA)含量,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所含氮素营养以NH4-N为主,NO3-N和NO2-N含量很少。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NH4-N和T-N(NH4-N+N03-N+NO2-N)含量与其NR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季初,长白落叶松针叶中氮素营养含量低,与生长呈正相关;生长季中后期,针叶中氮素营养含量高,与生长无相关性。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AA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氮素营养相似,但与生长无相关性。生长季初针叶中NR活力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研究表明,生长李初针叶中NR活力,NH4-N和T-N含量可作为生理生化指标用于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种源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二年生硬枝扦插苗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参数变异较大,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各种源的总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半饱和光强时的净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只偶有例外。各参数中呼吸速率在各种源间变异最小,光呼吸速率变异较大,总光合速率变异最大。各参数在种源间的变化趋势均与净光合速率一致,即净光合速率大的种源其它参数也大,净光合速率小的种源其它参数也小。相对光呼吸在各种源间变异较大,其释放的CO2相当于光合固定CO2的总量的1/3。光补偿点、饱和点和半饱和点在各种源间的变异较大。水分利用率在各种源间的较大变异主要是由净光合速率引起,与蒸腾速率关系不大。净光合速率占总光合速率的百分比、呼吸功效、CO2补偿点、蒸腾速率和水势在各种源间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多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种子园已经营建多年,但亲本生长情况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汪清林业局49个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多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9个无性系间的各测定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测定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7.71%~31.93%和2.05%~12.55%,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4~0.76,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树高、胸径等大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各生长性状在生长发育中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1.44%,主要代表生物量性状;依托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L76、L5、L7、L12和L4等5个优良无性系,这些无性系树高等性状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3.55%~15.50%,入选无性系可以为长白落叶松良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特性的CO2响应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工气候室中测定了不同CO2(0-1000mgm^-3)浓度时不同无性系长白落叶松二年生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等,并做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蒸腾速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无性系的CO2响应方式及强度不同,不同无性系长白落叶松的CO2补偿点亦不同,这些差异是无性系选择的基础上,在无性系选择中,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CO2响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插穗的内源激素水平及其与扦插生根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白落叶松 (Larixolgensis)扦插繁殖的试验结果表明 ,嫩枝扦插效果好于硬枝扦插 ,并且母树年龄是影响其扦插生根的重要因子。母树年龄为 2年生时 ,生根率达 95 %以上。本文在此试验的基础上 ,对嫩枝和硬枝插穗中内源植物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嫩枝插穗中IAA、CTKs的含量要高于硬枝插穗中IAA、CTKs的含量 ,并且随母树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相反 ,嫩枝插穗中ABA含量要低于硬枝插穗中ABA的含量 ,并且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表明 :IAA、ABA的含量和扦插生根有密切关系。IAA促进生根 ,ABA抑制生根。IAA/ABA比值可以用来衡量长白落叶松的生根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建立以体胚发生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模型,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相对离子浓度(P=0.007)、肌醇浓度(P=0.000)、培养周期(P=0.000)、肌醇浓度与培养周期的交互作用(P=0.007)对长白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相对离子浓度26.767 7% BM、肌醇浓度10.454 5 g·L-1、培养周期12.656 6 d,预测体细胞胚胎的发生量为337.04 个·g-1。为便于实际操作,验证试验将培养条件调整为:离子浓度25% BM、肌醇浓度10 g·L-1、培养周期13 d,体胚平均发生量为336.46 个·g-1,与预测值336.29 个·g-1基本一致,体胚萌发率与生根率分别达100%和83.33±5.78%,与前期试验相比,长白落叶松体胚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用材树种,根据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自治区汪清林业局32年生的49个长白落叶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9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胸径、3 m径、材积、尖削度、冠幅、分枝角和通直度)和4个木材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管胞长宽比)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间所有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较高(0.51~0.96);表型变异系数为3.04%(分枝角)~23.15%(冠幅);各性状相关系数为-0.367(管胞宽度与管胞长宽比)~0.994(胸径与材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46%,包含了家系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分别以生长和木材性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5个生长性状优良家系(S78、S81、S80、S84和S83)和5个木材性状优良家系(S37、S51、S6、S30和S19),结合生长和木材性状初步筛选出5个优良家系(S89、S74、S76、S82和S83)。本研究初选的材料可以为良种选育提供基础,亲本可以为改良种子园营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I.球花芽分化与早期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辽宁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径分析(PA)、主成分分析(PCA)、典范分析(CA),筛选影响长白落叶松(Larisolgensis)生长的主导因子和研究地形、土壤、林木三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土壤质地、土壤厚度是主导因子;坡向与土壤质地、土厚、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利用生态学的立地分类方法,将辽宁东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4个主要立地类型。阴坡立地类型组有厚层、中层粉砂壤土类型和厚层、中层壤质土类型以及厚层粘壤土类型;半阴、半阳坡立地类型组有厚层、中层粉砂壤土类型,厚层、中层壤质土类型,中层砂质土类型和薄层土立地类型;阳坡立地类型组有厚层、中层、薄层土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落叶松(Larix olgensis)纯林表层(0~10 cm)细根的空 间异质性特征,利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内插法结合定积分,对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2 mm)的生物量进 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6种林龄(14~40 年)的落叶松人工纯林表层细根的变异函数曲线理论模型均 为球状模型,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以上(空间结构比>25%)。 14、19、22、26、32、40年生的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的空间变异尺度分别为1.76、3.40、1.02、4.12、 3.37和5.58 m。在所研究的林龄范围内,随林龄的增长,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的空间变异尺度近似呈直线 增长(p =0.074 4)。2)非参数统计的成对样本符号检验结果表明,变异函数分析结果基础上的克里格 内插法适用于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生物量的估计。利用此估计值,拟合其与位置坐标值之间的多元回归关 系均为二元十次余弦级数多项式。利用此多项式,通过定积分的方法(积分区间为整块样地的大小),估 计出14、19、22、26、32、40年生的落叶松纯林表层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097 3、1.434 0、1.185 4、 0.974 3、1.682 6、1.255 6 Mg• hm-2。3)在本次调查的林龄范围内(14~40年),落叶松纯林表层细 根的现存量近似相等(α=0.037 3),土壤表层单株细根生物量与林龄之间呈极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α =0.002)。4)采用地统计学的克里格空间插值,结合多元回归和定积分的方法,可以实现落叶松人工林 表层细根生物量的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落叶松属植物rbcL 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系统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落叶松的分类位置及与兴安落叶松的种间关系, 长期以来未有定论。本研究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等6 个地点采集实验材料, 对其叶绿体DNA 的rbcL 基因进行PCR-RFLP 分析并测序。结果显示它们的rbcL 基因序列均没有差异, 表明东北地区落叶松属植物有共同起源。在系统演化上, 长白落叶松来自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 应作为兴安落叶松的变种即L.gmelinii Rupr.var.olgensis Ostenfeld et S.Larsen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四室隔网系统研究了菌丝桥在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幼苗间传递磷的作用。结果表明,供体接种卷缘桩菇(Paxillus involut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后,其外延菌丝可以穿过隔离层侵染受体落叶松,在供体和受体落叶松间形成了菌丝桥。供体植株接种菌根真菌后生物量明显增加,但是对受体植株没有显著的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的供体和受体植株的根、地上部吸磷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而且供体植株根、地上部吸磷量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受体。被卷缘桩菇和彩色豆马勃侵染的受体植株体内32P的放射性强度分别是对照的10倍和6倍,两者形成菌丝桥后传递到受体植株的32P分别为供体植株体内32P的1.10%和0.22%。供体植株吸收的32P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但是绝对数量十分有限,对受体植株磷营养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P. involutus和P. tinctorius侵染受体植株后,促进了受体落叶松对磷的吸收,这是菌丝桥形成后,真菌帮助受体植株吸收磷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Henry)大小孢子叶球的分化及其分布规律.获得如下结果:(1)6月下旬芽鳞形成期终止,7月初进入小孢子叶分化期,7月未至8月上旬小孢子叶分化期结束.8月上旬进入小孢子囊分化期,8月下旬出现造孢细胞,9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0月底小孢子母细胞保持在细线期阶段,小孢子叶球进入冬季休眠期.(2)9月初苞片原基开始形成,9月中旬珠鳞原基形成;10月上旬出现胚珠原始体,10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形成,10月底大孢子叶球芽进入冬季休眠.(3)小孢子叶球芽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下部.数量上远远大于大孢子叶球芽的数量,约为大孢子叶球芽的19倍。大孢子叶球芽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部,而且树冠下部多于树冠上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