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雷  徐海 《微生物学报》2016,56(2):169-179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从早期主要用于治疗尿道感染发展到后来治疗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目前已在临床、畜牧业和水产业中广泛使用,细菌对其耐药性也逐渐呈蔓延趋势,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喹诺酮类耐药机制主要分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后者对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起着重要作用。1998年首次报道了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即质粒上qnr基因介导的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机制,qnr基因可在不同细菌中迅速水平传播,引发的感染不易控制,使得院内感染大范围的流行。此外,qnr基因通常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相关或存在于复杂整合子中与其它多重耐药基因共同整合,缩小了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细菌感染时选药或联合用药的空间,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就qnr基因的发现历史、耐药机理及在国内的流行状况做了详细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病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和耐药性,为ICU患者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鉴定药敏分析仪完成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工作,回顾性分析ICU患者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培养鉴定结果和药敏结果,利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MDRO 432株,检出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54.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23.8%)、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1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离率逐年上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MDRO是我院ICU病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加强目标监测,控制和减少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3.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流行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其医院内感染流行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4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患者,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及MIC值测定,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集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耐药质粒转移及消除试验、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及其克隆测序以识别其耐药基因和进行质粒定位.结果4株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MIC值较低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氟喹喏酮类等抗生素均显示出了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DNA分型证实为同一克隆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OXA-23定位在质粒上,PER-1定位在染色体上.结论本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本次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产OXA-23和PER-1型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类基因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方法收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对实验菌株进行表型检测;利用PCR及测序法对常见的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质粒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是否具有可转移性。结果共收集到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呈多重耐药性。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试验菌株均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IMP-8或VIM-2),并同时携带有其他β内酰胺类基因;4株细菌中有3株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接合成功。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在福建基层医院出现,并具有一定传播性,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常见致感染菌基因中Ⅰ、Ⅱ、Ⅲ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收集的86株常见致感染菌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结果86株细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有40株,占46.5%,Ⅱ类整合子阳性有7株,占8.1%,尚:来发现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表现出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的多重耐药。结论利用PCR能够快速检测出细菌整合子携带情况,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常引起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菌株日益增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甘氨酰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多重耐药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临床应用备受关注。一方面,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替加环素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及使用剂量缺乏统一的定论,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到不同疾病及同种疾病病程发展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所以,开展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研究及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并探索最佳PK/PD参数实属必要。本文将对当前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及其TDM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及β-内酰胺酶介导的细菌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子是一个能捕获并整合细胞外游离基因盒,并可使之转化为功能性基因的新型DNA元件。这种可移动的基因元件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抗性基因在同种及不同种属之间的传播,造成细菌的耐药以至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尤其对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已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急需阐明其复杂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8.
了解宜昌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宜昌市城区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用K-B法作药敏试验,并根据统计其耐药情况及耐药表型(模式)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575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7.1%、美罗培南17.2%、头孢吡肟20.4%、头孢哌酮/舒巴坦2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环丙沙星23.1%、庆大霉素23.4%、头孢他啶25.0%、亚胺培南25.2%、哌拉西林30.4%、氨曲南34.5%、复方新诺明59.0%、米诺环素75.6%。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株分别占41.5%和0.17%。对各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分别耐药的菌株仍有13%~25.7%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临床上感染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仍很棘手,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qac E△1-sul1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qac E△1-sul1基因。结果 201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但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qac E△1-sul1基因的总检出率为40.8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qac E△1-sul1检出率分别为34.78%、44.23%、58.91%和31.25%。结论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qac E△1-sul1携带率较高,加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消毒剂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属β-内酰胺酶(MBL)可广泛水解多种抗生素,对常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不敏感。产MBL肠杆菌科细菌一直是临床公认的多重耐药病原体。尤其是在发现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后,人们更加重视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MBL的情况,因为其所致感染日渐严重。因此,快速、准确检测出产MBL菌株是有效预防、控制感染发生与播散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肠杆菌科细菌MBL的发现及分类、耐药基因传播、检测方法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某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carO、gyrA、parC)和55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看家基因carO、gyrA、parC,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0、ADC-60、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 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A与B二个簇,A簇群均为多耐药(MDR)株;A簇群又可分为A1(ADC-60阳性)与A2簇群(ADC-30阳性),均为克隆传播.B簇群均为泛耐药(PDR)株,除8号株外为克隆传播.结论 MDR和PDR菌株中均存在克隆传播.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分析近3年新疆地区三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地区三级医院进行住院诊治的患者1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检测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在1100例患者中,判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20例,感染率为1.8%,且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这2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株。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比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外,外置导管天数、住院时间、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为导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6年至2018年新疆地区三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逐年增加,以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外置导管天数、住院时间、糖尿病、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动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为导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有效减少接触性感染、控制感染的因素,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以阻止院内多重耐药菌的散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遗传学背景。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RCR)法对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质粒AmpC酶基因、qacEΔ1-sull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结果 TEM、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 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aac(6′)-1型氮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intI1整合酶基因),Tn21/Tn50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检测阳性。结论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创伤并发创面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嘉兴市第二医院2005年至2010年1235例创伤并发创面感染的分泌物采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做细菌培养,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结果 1235例创面感染共培养出细菌1208株.G-杆菌、G+球菌、真菌分别占51.82%、39.57%、8.11%.G-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G+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和莫昔沙星敏感.结论 创伤并发创面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且对抗菌药物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至2007年问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监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革兰阴性杆菌。结果所分离的6289株细菌中,G^-菌占71.7%(4510/6289),G^+菌占21.3%(1338/6289),真菌占7.0%(411/6289);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24.3%)、铜绿假单胞菌(16.6%)、肺炎克雷伯菌(14.3%)、金黄色葡萄球菌(11.3%)及白色假丝酵母菌(6.2%);细菌主要来自于ICU、神经外科、创伤科;耐药结果显示,G^-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低的耐药率外,对常见的抗生素呈现较高的耐药率;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克林霉素类等呈多重耐药。结论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阳性球菌,真菌感染也有上升的趋势。感染细菌不断增加的耐药性应该加强临床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高昂  于红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1):2107-21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s)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是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 近年研究发现其耐药性的产生与整合子密切相关, 其中临床最常见、研究最深入的是I类整合子。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 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捕捉外源基因盒并使之表达, 是具有基因整合和切除功能的天然克隆和表达系统。研究表明I类整合子可连续捕捉和整合多种耐药基因, 以质粒或转座子为载体在细菌之间传播耐药性, 使ESBLs细菌多重耐药趋势十分严峻。本文就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I类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盒的整合作用及其与ESBLs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戴晶晶  高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5):551-554, 558
目的对比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和坠积性肺炎患者肺内一般病原菌和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同时分析COPD患者和坠积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COPD患者和坠积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对比两组患者病原菌以及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糖尿病病史、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留置尿管等因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结果 COPD患者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48.39%)显著低于坠积性肺炎患者(66.13%),COPD患者真菌的检出率(11.06%)显著高于坠积性肺炎患者(2.42%)。两组患者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均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COPD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坠积性肺炎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率和留置尿管使用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结论影响老年COPD患者和坠积性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有区别,应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临床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情况日趋严重,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就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临床株的β-内酰胺酶类(β-lactamases,BLs)和氨基糖苷钝化酶类(aminoglycoside modifying enzymes,AMEs)耐药基因与Ⅰ-Ⅲ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VITEK-GNS药敏卡测定13...  相似文献   

20.
产生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New delhi metallol-β-lactamase 1,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大部分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其导致的感染难以治疗。细菌中编码NDM-1基因的获得可能会影响它的致病性和适应性,这可能使产NDM-1的细菌的感染治疗和传播更加复杂。产NDM-1阴沟肠杆菌流行率高,现对阴沟肠杆菌的致病过程以及NDM-1对其致病性和适应性的影响作一概述,为产NDM-1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治疗和传播控制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