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988年测定栽种于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标本园的生姜(Zingiber officinalis)品种“莱芜片姜”的某些生理指标和生化物质含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供参考:种姜在萌芽时,其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迅速下降(图1,表1),至盛长期又逐渐回升,可溶性糖呈增加的趋势(表2);新姜(根茎)的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生长的进行而增加。这种变化与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变化相协  相似文献   

2.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烤烟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部分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中性无色膜处理)相比,红膜处理烟叶转化酶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蓝膜处理烟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低,淀粉和总糖含量较高;绿膜处理烟叶转化酶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减弱,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植株生长状况表现为红膜处理较好,绿膜最差,对照和蓝膜处理差异不大。研究发现,红膜处理更能改善烟株的生长环境,明显调节烟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和还原糖累积,有利于烟株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新铁炮百合生长发育过程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铁炮百合(Lilium.formolongi)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植株的干物率,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不同的变化格局;鳞茎中的干物质、淀粉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茎叶中的干物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在鳞茎成熟期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蛋白质在开花期含量升到最大值;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营养生长的加速而不断提高,但随着生殖生长的进程其酶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高羊茅草坪草施用多效唑后,叶片的垂直生长受抑,叶片光合同化物向根系运输增强,叶片和根系中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且叶片中淀粉含量与淀粉增活性正相关(r=0.88),另外,酸性转化酶活性也增加,但中性转化酶活性则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择烟台海岸沙地抗沙埋强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为试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根据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进行了轻度(1/3茎长)、中度(2/3茎长)和重度半埋以及全埋处理。在沙埋20d后,测定了不同沙埋处理下匍匐茎各段上匍匐茎长度、枝条高度、不定根长度,以及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含量,以探讨单叶蔓荆碳水化合物变化和转化在其耐沙埋中作用。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半埋和全埋下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被沙埋匍匐茎处有大量不定根生成;同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高和纤维素含量下降,尤其是生长最快的匍匐茎顶部(如轻度半埋),茎中可溶性糖较低、淀粉增加最多,纤维素最低。但是被重度半埋和全埋的匍匐茎生长较少,茎中纤维素含量较多、淀粉含量较少。研究表明,沙埋是一种胁迫,它损伤叶片、扰乱碳水化合物代谢平衡。但它又是胁迫信号使植物产生适应性反应,它使未遭沙埋的匍匐茎顶端通过加速碳水化合物转化、分解纤维素、提高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为顶端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以加速匍匐茎快速生长摆脱沙埋。同时沙埋部位枝叶通过分解其纤维素,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为匍匐茎不定根生长提供能量。因此,沙埋后匍匐茎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是其快速生长和摆脱沙埋的能量来源而在其适应沙埋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单叶蔓荆对沙埋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了其具有表型可塑性特性,该特性是其沙埋后维护匍匐茎顶部快速生长、不定根形成、碳水化合物转化以及具有较高抗沙埋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严加坤  张宁宁  张岁岐 《生态学报》2021,41(21):8612-8622
干旱少雨严重限制了我国西北地区谷子的产量,为明确谷子响应干旱的生理特征,以干旱敏感谷子品种安04和不敏感品种豫谷1号以及xiaomi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谷子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非结构性碳、β-淀粉酶基因表达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安04产量高于豫谷1号,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两个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安04和豫谷1号分别减产71.2%和56.0%,豫谷1号产量显著高于安04。正常水分条件下,安04具有比豫谷1号更高的净光合速率(P<0.05),干旱胁迫下,豫谷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安04;叶片蒸腾速率结果同光合结果一致。干旱条件下,豫谷1号具有更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两个谷子品种花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且安04降低幅度均大于豫谷1号。干旱胁迫均显著增加了豫谷1号拔节期和开花期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而安04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并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了豫谷1号β-淀粉酶基因SiBAM1的表达水平。施用β-淀粉酶活性抑制剂α-环糊精,xiaomi叶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进一步加重了干旱对xiaomi的生长抑制。综上所述,干旱胁迫诱导谷子β-淀粉酶基因表达和β-淀粉酶活性升高从而水解淀粉形成可溶性糖,高可溶性糖含量对谷子提高抗旱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质与人参淀粉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生长在同等透光率六种滤光膜覆盖下的人参淀粉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人参叶片的淀粉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明显低于根部,叶片酶活性的高峰在红果期,糖和淀份含量在成熟期最高;根部与叶片相反,酶活性高峰在成熟期,糖和淀粉含量在红果期最高。红光、红蓝和红蓝绿复合光下人参的淀粉酶活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均较高,单质蓝光和绿光下偏低。红光对糖分的合成与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有红光参与的复合光更有利于人参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种白刺的生存和生长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荒漠化治理。根据空气相对湿度选取阿拉善地区3个典型白刺群落样点,研究白刺根、茎、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的积累及分配和碳:氮:磷(C:N:P)计量比特征的变化,并分析相应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结果表明:(1)随干旱程度加剧,白刺根、茎、叶中NSCs绝对含量减小,可溶性糖先增加后降低,淀粉先降低后增加;白刺叶片中N、P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N和C:P先降低后增加,在最为干旱的Plot3样点叶片N:P>16。(2)在Plot1样点,器官间根系可溶性糖显著高于茎干和叶片,根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茎干和叶片,在Plot3样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茎干和根系,根系中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干;白刺根、茎全C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叶片N含量显著 > 根系 > 茎干;在Plot1和PLot2样点叶片P含量显著大于根系和茎干,在Plot3样点根系 > 茎干 > 叶片。(3) NSCs及构成与C:N:P计量比间关系表明叶片N、P含量与茎、叶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和淀粉含量负相关,根中P含量与根中淀粉含量正相关和可溶性糖含量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随干旱加剧白刺的生长受到水分和P的双重限制,白刺通过调整器官间NSCs积累及分配和提高N、P利用效率的策略来适应干旱生境,P含量的变化影响器官间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对NSCs构成和含量的波动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凯  沈潮  曹鹏  宋立宁  于国庆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13-3520
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持续自然干旱处理,研究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40%、30%、20%和15%时幼苗叶片水势及不同器官(一年生叶、当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含量,分析沙地樟子松幼苗在干旱致死过程中各器官NSC的分配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40%下降到15%,幼苗叶片凌晨及正午水势无显著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60%下降到30%,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先下降后上升.从30%下降到20%,当年生叶、一年生叶、茎和细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而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NSC含量减少.从20%下降到15%,当年生叶、一年生叶和茎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粗根可溶性糖和NSC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淀粉和NSC含量增加.沙地樟子松幼苗通过不断调整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适应不同干旱环境,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30%后,幼苗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淀粉在粗根和细根中积累,幼苗可能因碳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宁夏枸杞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内质体超微结构和淀粉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枸杞果实内淀粉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果实花后14d其含量达到最高(13.85mg·g-1)。(2)果实内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果实发育成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且α淀粉酶活性始终明显高于β淀粉酶活性。(3)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果实转色(花后24d)以前果实的造粉体内有大量淀粉粒的存在,但在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内的淀粉粒分解、消失,而叶绿体内没有观察到淀粉粒。研究认为,淀粉是宁夏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对维持果实早期的库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库强的增加,淀粉体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转化为还原糖贮藏在果肉细胞中。  相似文献   

11.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源调节剂是利用艾蒿为主要原料,首次用提取的混合物研制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80mg/L的植物源调节剂混合物水溶液,分别在水稻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叶面喷洒,清水对照。结果表明:植物源调节剂使水稻增产11.38%,千粒重增加11.45%。株干重增加了17.1%。在灌浆期连续测定表明:相对于CK,穗粒重增加10.9%,叶绿素含量提高14.41%。品质分析结果为: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5.57%、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18.52%、淀粉含量提高1.59%,可溶性蛋白质降低22.17%、粗纤维降低1.95%、粗脂肪降低1.22%。该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Kiwifruit vines are perennial plants grown in climates varying from maritime to continental. To determine key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vines were heat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fruit development, and vine growth and fruit composition examined. Heating vines during fruit starch accumulation caused a major shift in partitioning towards vegetative growth and dramatically reduced fruit carbohydrate and vitamin C. In the following season, growth and flowering were severely reduced. Heating vines during fruit cell division had minimal long‐term effects, whereas heating during fruit maturation delayed starch degradation and fruit ripening and affected growth in the following season. When vines were removed from heat, fruit dry matter, starch and sugar levels were always reduced but hexose : sucrose ratios and inositol were raised. Heating vines affected expression of two sucrose synthase genes, but thi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reduction in fruit carbohydrate.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l ‐galactose dehydrogenase decreased as fruit developed, suggesting some vitamin C biosynthesis must take place in the fruit.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actinidin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he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demonstrated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plant responses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woody perennials, and that the timing of heat exposure has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vitamin C levels in fruit.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夏季不同播期,研究了sh-2型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重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对气温、降雨量与籽粒重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播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蔗糖含量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夏季早播,提高了乳熟期籽粒鲜重和干重,灌浆速率,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说明夏季早播有利于提高甜玉米的独特甜风味和产量构成.移栽-收获期的T(温差)、K(有效积温)和RF(降雨量)是影响乳熟期籽粒鲜重和干重及可溶性总糖、果糖、蔗糖、淀粉含量的主要因子,K、RF表现正相关效应;在授粉-收获期,K是影响的主要因子,K与籽粒鲜重和干重及果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籽粒蔗糖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然条件下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在叶片生长季节早期含量较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其含量逐渐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落叶前降至最低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曲线与总蛋白含量基本相似,DNA含量在叶生长初期大幅度上升,至6月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以后基本趋向稳定,RNA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上升,峰值也出现在6月,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降至最低值,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总核酸含量的季节变化与RNA变化相似,RNA/DNA比值在生长季节中出现3次高峰,大血藤叶片总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双峰”型,第1高峰期在开花期的5月。第2高峰期在秋季的9月份。  相似文献   

15.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林下层最低,为0.76,而淀粉浓度则在各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层的可溶性糖均主要分配在叶片中,淀粉和NSC主要分配在根中.亚冠层中叶片和树干的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林冠层和林下层,枝和根的可溶性糖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叶片的淀粉浓度则随林层高度降低而增加,但根淀粉浓度则是在林下层最低,为10.7%,枝和树干的淀粉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差异;叶片NSC浓度为林冠层(10.7%)显著低于亚冠层(12.3%)和林下层(12.0%),但根的NSC浓度在林下层中最低,为14.2%;林下层叶片、枝、树干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均最低,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低值出现在林冠层(0.79).3个林层NSC及其组分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溶性糖及可溶性糖淀粉比均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淀粉和NSC浓度则均在旱季中较高.不同林层NSC及其组分浓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高度树种碳利用策略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物种的共存机制.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BA、IBA、GA 3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进行萌发处理,测定降香黄檀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种子在不同的萌发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萌发结束时淀粉含量由第3 d的0.6%下降至0.2%以下,其中6-BA处理后种子萌发前期(3~6 d)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后期则有一个显著的下降趋势;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濒危植物七子花二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对幼苗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关系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D)、接种AMF(AMF)、干旱胁迫和接种AMF(D+AMF)。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下七子花根系AMF的侵染率显著下降,但接种AMF处理植株的株高、叶片数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接种AMF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植株根、叶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及茎、叶淀粉含量,且茎和叶可溶性糖与淀粉比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导致植株C含量在根和叶中显著增加,P含量在茎中显著减少;与干旱胁迫相比,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叶P含量及叶C含量显著提高,而根C、N含量及茎C含量显著降低。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C∶N、C∶P、N∶P和叶N∶P均显著低于单一胁迫处理。NSC与C∶N∶P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根、叶P含量与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P含量与淀粉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器官N∶P与NS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七子花幼苗的生长,接种AMF通过提高植株根和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增加地上部分淀粉含量,促进P元素吸收和降低各器官N∶P来增强植株耐旱性,从而提高七子花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嫩平原旱地生境单优种群落芦苇种群不同龄级根茎的调查测定,分析了一个生长季内3个生育期芦苇种群各龄级根茎干物质贮量和水溶糖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各生育期低龄级芦苇种群根茎中干物质贮量和水溶糖含量均较少,且与高龄级的差异较大;随着生长季的进程,低龄级根茎中干物质贮量和水溶糖含量迅速增加,且与高龄级的差异逐步缩小.在整个生长季,芦苇种群各龄级根茎均具有养分消耗和再贮藏乃至超补偿性贮藏的活性,其中,幼龄级根茎的活性更大.高龄级根茎的干物质贮量和水溶糖含量有一个逐年累积的增加过程.根茎干物质贮量在龄级间和龄级内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龄级间的差异大于龄级内.水溶糖含量仅在龄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着龄级的增加,芦苇种群根茎的干物质贮量和水溶糖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山黧豆胚胎发育过程中ODAP和一些大分子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量分析方法检测了山黧豆胚胎发育过程中ODAP毒素含量和核酸、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每粒种子的ODAP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增加。每粒种子DNA量随着细胞的迅速分裂而增加,R、蛋白质、淀粉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成倍地增加,当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的增加更为迅速。如以每克干重中的含量来表示,那么ODAP、DNA及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胚的发育而下降,其它大分子物质含量在胚发育前期升高,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达到最高峰;到鱼雷胚时,这些物质含量开始下降,直到胚基本分化完全时,降到最低点;只有酸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量分析方法检测了山黧豆胚胎发育过程中ODAP毒素含量和核酸、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每粒种子的ODAP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增加。每粒种子DNA量随着细胞的迅速分裂而增加,R、蛋白质、淀粉含量随着胚的发育而成倍地增加,当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的增加更为迅速。如以每克干重中的含量来表示,那么ODAP,DNA及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胚的发育而下降,其它大分子物质含量在胚发育前期升高;进入心形胚时,这些物质达到最高峰;到鱼雷胚时,这些物质含量开始下降;直到胚基本分化完全时,降到最低点;只有酸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