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3.
4.
本文介绍了紫膜细菌视紫红质的微观结构,质子泵功能和光循环过程,及其菌紫质分子中发色团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结合位点)的几种光谱研究,最后讨论了菌紫质分子原初事件量子产率的双重性和相应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6.
7.
引进Hong的化学电容概念,将菌紫质膜光电响应系统(SPRBM)抽象为C-电容、N-电容、质子泵通道和质子返回通道等模块,构筑了功能模块框图模型.用该模型导出了SPRBM的冲击响应电流、“铁/紫膜/胶/铜”光电池的电势分布表达式及等效电路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固相支撑的菌紫质人工膜系统,在分子电子器件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两种类型,N固相型C固相型的界面电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菌紫质人工膜的光电压与离子强度的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K^+,Mg^2+和La^3+离子强度对菌紫质人工膜的光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所测定的离子强度范围的内菌紫质人工沉淀膜的光电压与上述离子的离子强度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并随离子价数的提高其响应峰值的位置向低浓度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将对菌紫紫质光化学反应循环,质子迁移机制的研究,以及菌紫质光电池的设计,和以菌紫质为基础的视觉功能模拟和人工视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杨俭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0,20(1):60-61
以固相支撑的菌紫质人工膜系统,在分子电子器件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两种类型,N固相型和C固相型的界面电荷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用闪光诱导瞬间二向色性方法测量了蔗糖和甘油对菌紫质(BR)分子在脂质泡中的旋转扩散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囊泡本身在悬浮液中的运动并不会影响BR分子在膜中的旋转运动的测量。蔗糖和甘油对BR旋转运动的影响在相变温度以上和相变温度以下是不同的,相变温度以下的主要作用是相分离,使运动减慢,相变温度以上的作用可能是脂的分散,使运动加快。 相似文献
12.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产量优势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8 个玉米自交系随机组配成199 个单杂交种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酯酶(Est)、α-淀粉酶(α-Am y)、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脱氢酶(GDH)、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酯酶(Acp)等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酶谱图式,探讨了酶谱差异指数与杂种产量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酶谱差异指数高的双亲杂交,能够产生高优势组合;酶谱差异指数低的双亲杂交,也能产生高优势组合;但酶谱差异指数极低的姐妹系杂交,只能产生低优势组合。由此证明,用酶谱差异指数方法来预测遗传背景复杂组合的杂种产量优势,在统计学上差异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重组技术把单体bR包入DMPC脂质囊泡中,通过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的测定,证明bR在囊泡中仍以单体存在。同时测定了外界pH梯度对单体bR脂质囊泡BLM光电响应的影响,观察到pH值当内池大于外池其差值超过2时就可产生光电响应信号极性的反转,并对此结果作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中国西南长江上游众多峡谷、深谷的典型代表,虎跳峡地区的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侵蚀问题,大面积的适宜荒山已经植树造林。云南松是运用最广的造林树种之一。本研究试图以虎跳峡地区1993年的情况为例,探讨云南松林土壤侵蚀控制的水文效应及其潜能。研究发现,云南松密林能够截留31.1%的降雨量。林下的土壤溅蚀量(4.9kg·m-2)比裸地上的(6.1kg·m-2)降低了19.7%。松林内的土壤流失总量与裸地的57.9g·m-2比较,降低到32.9g·m-2,表明松林减少了43.19%的土壤流失。实验指出,降雨强度对这里的土壤流失,以及云南松林的侵蚀控制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也发现松林能够产生较大直径的叶滴,引起林下的叶滴溅蚀;而且,松林并不能明显地减少地表径流。然而,从综合作用来看,云南松密林具有土壤侵蚀控制的净效应。与茂密的草丛相比,松林侵蚀控制的效果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Carsten Lassen Leslie E. Bebout Hans W. Paerl Bo B. Jrgensen 《Journal of phycology》1994,30(3):381-386
Scalar irradiance,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were measured at 0.1 mm spatial resolution within the tissue of the siphonous green macroalga Codium fragile subsp. tomentosoides (van Goor) Silva by fiber-optic scalar irradiance microsensors and oxygen microelectrodes. The scalar irradiance of visible light was strongly attenuated in the outer 0.2 mm of the tissue but was nearly constant for the subsequent 1.0 mm of photo-synthetic tissue. Far-red scalar irradiance at 750 nm increased below the tissue surface to a maximum of 200% of incident irradiance at 1.2 mm depth due to multiple scattering in the medullary tissue. The constant intensity of visible light below 0.2 mm was thu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bsorption and backscattering from the medulla. The oxygen exchange between the alga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 was diffusion-limited with a steep O2gradient inside and around the alga. In darkness, the tissue below 0.6 mm became anoxic, and endophytic extracellular space provided an environment where anoxygenic microbial processes may occur. When illuminated at 160 nmol photons·?2·?1, O2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ambient levels throughout the thallus, with a maximum of 250% of air saturation just below the surface. The amplitude of oxygen variation was buffered by gas bubbles formed in the medullary tissue. 相似文献
18.
水库网箱中加州鲈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库区一水库内利用诱食剂引诱小型鱼类,为网箱中的加州鲈鱼提供天然饵料,以观测加州鲈鱼的生长情况。通过剪鳍标记方法,把三口网箱中的加州鲈鱼分为六个平行组和一个对照组,平行组的加州鲈鱼掠食被诱食剂引诱进入网箱的小型鱼类,而对照组的则摄食投喂足够数量的小型鱼类。结果表明:(1)平行组和对照组间加州鲈鱼的生长差异不显着;(2)加州鲈鱼的生长是逐渐增大的,生长速率时快时慢,并且呈日趋减缓态势:(3)实验结束时的体重比实验前平均增加了494.1%,平均日增重7.4%;(4)加州鲈鱼的体重与生长时间呈线性关系,生长方程为:W=8.7655+0.7900D(n=81,p=0.0000,r=0.8555);(5)加州鲈鱼的生长质量是不断变化的,似乎遵循瘦-肥-瘦循环生长规律;(6)加州鲈鱼的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0857L3.3335(P=0.0000,r=0.9905).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