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精胺(Spm)、D-精氨酸(D-Arg)、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GBG)不改变小麦幼苗内源多胺含量变化趋势,只是不同程度地影响内源多胺水平。Spm处理提高内源腐胺(Put)和亚精胺(Spd)水平;D-Arg处理的内涵Put和Spd水平也略有提高;MGBG提高内源Put水平,且MGBG作用前期降低Spd水平,后期则导致Spd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
MGBG(methylglyoxalbis(guanylhydrazone))处理短日可育、处于光敏感时期的农垦58S,可显著降低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MGBG处理长日不育株时效果不明显。以10-4mol·L-1处理短日可育株效果最佳。MGBG主要影响穗子中下部枝梗的结实,对上部结实影响较小。MGBG处理引起腐胺增加而使亚精胺和精胺减少,推测亚精胺和精胺的减少是育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PGMS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多胺含量变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的花粉母细胞形成期间,短日可育株的多胺含量高于长日不育株。多胺合成的前体Arg在短日可育株中比幼穗中多胺早一个时期在叶片中达到高峰,而在长日不育株中大量积累。用甲基已二醛-双(脒腙)(MGBG)处理的短日可育株中Spd和Spm水平、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都下降。用Spd补充长日不育林中多胺含量,其花粉可育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同正常供水相比,水分胁迫引起玉米幼苗叶和根中乙烯在短时间内出现峰值,随后下降且保持较低水平。叶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均先降后升,喷施外源亚精胺使叶中乙烯释放减少,亚精胺和精胺含量降低。根中腐胺、亚精胺含量在回升后又略有下降,精胺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受高浓度NaCl胁迫的滨藜叶中内源腐胺(Put)、叶绿素、丙二醛(MDA)的含量,腐胺/多胺(Put/PA)值以及相对电导率明显增加,内源亚精胺(Spd)、精胺(Spm)、蛋白质的含量和含水量显著下降。,外施亚精胺可以逆转NaCl的胁迫效应,外施二环己基胺(DCHA)的作用与外施亚精胺的相反。  相似文献   

6.
MGBG(methylglyoxal-bis(guanylhydrazone)处理短日可育,处于光敏感时期的农垦58S,可显著降低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MGBG处理长日不育株地效果不明显,以10^-4mol.L^-1处理短日可育株效果最佳,MGBG主要影响穗子中下部枝梗的结实,对上部结实影响较小。MGBG处理引起腐胺增加而使亚胺精胺和精胺减少,推测亚精有胺和减少是育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聚乙二醇(PEG)的渗透胁迫明显提高了抗旱性强的周麦系列幼苗叶片游离态Put、Spd和Spm的含量和抗旱性弱的温麦6号的Put含量。外源Spd显著提高了水分胁迫下温麦6号的Spd的含量,对其抗性也有所改善。外源MGBG(Spd和Spm生物合成抑制剂)可提高水分胁迫下周麦12号Put的含量,但降低了Spd和Spm的含量和幼苗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内源ABA含量增加,乙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峰值,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先降后升。喷施CaCl2水溶液后叶中ABA增加的起始时间延迟,乙烯释放量减少,Put、Spd、Spm含量均增高。  相似文献   

9.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内源多胺含量和乙烯产生均明显增加,再用0.4mmoL甲硫氨酸掺人处理后,乙烯释出加速,精胺含量进一步增多,亚精胺含量变化不大,腐胺的含量几乎减少到胁迫前的水平。可见,渗透胁迫下,甲硫氨酸既可以在Met循环中以甲硫氨酸与腐胺联合生成亚精胺,进而再与亚精胺联合生成精胺,又可以S-腺苷甲硫氨酸分解生成5’-甲硫基腺苷和氨基环丙烷羧酸,最后由氨基环丙烷羧酸加氧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10.
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对稀脉萍的成花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多肢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强烈抑制稀脉萍群体的增殖速率,并使稀脉萍群体在非诱导光周期下开花。这种由MGBG引起的增殖速率的降低及成花诱导作用均可被多胺逆转。稀脉萍成花诱导过程中,内源腐胺含量显著升高,亚精胺则下降。  相似文献   

11.
抗旱和不抗旱的小麦幼苗叶片与根系,在1MPaPEG渗透胁迫下释出乙烯和生成内源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数量增加。当增加2mmol钴离子处理6h和12h后,乙烯生成显著受到抑制,而亚精肢和精胺呈现进一步增加。表明钴离子阻遏了氨基环烷羧酸向乙烯转变的途径,并为多胺合成提供了更多的底物,从而有利于提高小麦抗衰老和抗旱的能力,抗旱品种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下玉米内源腐胺和钠含量明显增加,亚精胺、精胺和钾含量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抑制。高浓度NaCl胁迫下,滨藜内源多胺、销和钾含量变化情况与 NaCl胁迫下的玉米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晋麦33’和‘温麦8’)(Triticum aestivum cv. Jinmai 33 and Wenmai 8)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多胺含量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旱过程中,幼苗根、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3种多胺含量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先迅速升高,而后下降。与抗旱性弱的‘晋麦33’相比,抗旱性强的品种‘温麦8’幼苗根、叶中Spd、Spm 含量初期升高幅度大,之后下降速率减慢;PAO活性的变化与之相反,‘晋麦33’的PAO活性提高的幅度大于‘温麦8号’。多胺含量和PAO活性在小麦幼苗的根与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初期,小麦根、叶中多胺迅速积累可能是干旱胁迫反应的一个信号,随后较高的Spd、Spm 水平有利于增强小麦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毕氏海蓬子体内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和500 mmol·L 1)NaCl的Hoagland营养液及叶面喷施0.1 mmol·L-1外源亚精胺(Spd)处理毕氏海蓬子幼苗,研究外源Spd对NaCl胁迫下海蓬子体内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3种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分析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海蓬子幼苗叶片中3种形态腐胺(Put)含量均先降后升;同期的游离态Spd含量持续上升,结合态和束缚态Spd含量均先升后降;同期的游离和结合态精胺(Spm)含量均先升后降,而其束缚态Spm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态和束缚态多胺(PAs)总量变化随盐浓度升高均呈上升趋势,而结合态PAs总量先升后降.(2)3种形态(Spd+ Spm) /Put比值均先升后降,而3种形态Put/PAs比值则均呈先降后升的相反趋势.(3)外源Spd处理提高了海蓬子幼苗叶片中结合态和束缚态PAs总量,也提高了游离态和束缚态(Spd+Spm)/Put比值.研究发现,外源Spd参与了NaCl胁迫下海蓬子内源PAs代谢的调节,可能通过促进盐胁迫植株中Put向Spd和Spm的转化,以及游离态多胺向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的转化来增强海蓬子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下玉米内源腐胺和钠含量明显增加,亚精胺,精胺和钾含量显著降低,生长受到抑制,高浓度NaCl胁迫下,滨藜内源多胺,钠和钾含量变化情况与NaCl胁迫下的玉米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钙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渗透胁迫下,玉米轩叶片中内源ABA含量增加,乙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峰值,叶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先降后升。施CaCl2水溶液后叶中ABA增加的起始时间延迟,乙烯释放量减少,Put、Spd、Spm含量均增高。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抗旱小麦8139和干旱敏感小麦甘麦8号的幼苗进行两周的水分胁迫和NaCl胁迫,并对其叶片中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8139中O2^-和H2O2的含量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均低于敏感品种,胁迫后第七天与第十四天其中SOD与CAT活性明显高于甘麦8号,盐胁迫下两种小麦中的H2O2,MDA含量及SOD,POX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无明显差别,水分胁迫下,8139中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显著高于甘麦8号,盐胁迫下,两品种中多胺含量有胁迫7d后才表现出差异,由此可见,水分胁迫下两品种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不同。而在盐胁迫下则差别不大。表现在生长上,水分胁迫下8139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累积量高于甘麦8号,而在NaCl胁迫下两者之间差别不大,该结果表明植物抗旱与抗盐的生理保护机理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Cucumis sativusL.cv.Jinchun No.2)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游离态多胺含量和多胺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75 mmol/LNaCl胁迫下,幼苗株高、茎粗和干鲜重显著降低,外源喷施1 mmol/L Spd处理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盐胁迫下叶片游离态多胺含量显著增加,外源Spd进一步促进了游离态Spd和精胺(Spm)的积累,降低了游离态腐胺(Put)的积累。多胺合成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盐胁迫上调了adc、odc、samdc和spds基因的表达,施用外源Spd后进一步上调了samdc基因,下调了adc、odc、spds基因的表达。表明外源Spd参与了黄瓜幼苗体内多胺代谢的调节,通过下调盐胁迫下adc、odc基因的表达,抑制游离态Put的积累,上调samdc基因的表达促进游离态Spd和Spm的积累,进而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两个抗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Cucumis sativus)品种(‘中农8号’和‘绿霸春4号’)根系中多胺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能显著提高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中亚精胺和精胺含量,降低腐胺含量,同时,根系中SOD、POD、CAT活性也相应提高,使得幼苗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单纯低氧处理及外源亚精胺的加入,抗低氧能力较强的品种‘绿霸春4号’较抗低氧能力较弱的品种‘中农8号’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高。黄瓜幼苗根系中较高的亚精胺、精胺含量和较低的腐胺含量可能有利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幼苗的低氧逆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渗透胁迫对小麦胚芽鞘内多胺的种类、形态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小麦胚芽鞘中三种不同形态的多胺(polyamine,PA):游离态多胺(PA)、高氯酸可溶性结合态多胺(ps结合态PA)和高氯酸不溶性结合态多胺(PIS结合态PA)与渗透胁迫的关系。结果发现:渗透胁迫2d,豫麦18胚芽鞘中的游离态Spd和游离态Spm的含量明显上升,而扬麦9号的游离态Put的上升明显。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的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麦18,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游离态Spd和游离态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伤害,外源Spd处理扬麦9号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游离态Spd和游离态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渗透胁迫下,豫麦18胚芽鞘中的PS结合态PA和PIS结合态PA的上升幅度都明显大于扬麦9号。菲咯啉(o—Phen)抑制渗透胁迫下PIS结合态PA的合成并加重了渗透胁迫对胚芽鞘的伤害。这些结果表明:小麦胚芽鞘中的游离态Spd、游离态Spm、PS结合态PA和PIS结合态PA的升高有利于增强渗透胁迫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