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云南臭蛙Odorrana andersonii各地居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原定名为云南臭蛙的9个地区标本分为3个形态型。这3个形态型被确定为3个不同的种,即云南臭蛙和2个新种:景东臭蛙O.jingdongensis sp.nov.和海南臭蛙O.hainanensis sp.nov.。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 sp.nov.,正模CIB64Ⅲ3916,雄性成体59.5mm;采自海南白沙县鹦歌岭,海拔520;1964年8月25日。景东臭蛙Odorrana jingdongensis sp.nov.,正模CIB581505,雌性成体体长90.4mm;采自云南景东县新民乡,海拔1480m,1958年5月29日。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者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辽宁蛙科一新种:无尾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4.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16日—9月21日,在湖北省咸丰县二仙岩(海拔:1543m,29°43′72″N,108°47′98″E)采集到一批两栖类标本。经分类鉴定,发现其中采到的一标本(雌性)为湖北省新记录——仙琴水蛙(Hyiarana daunchina)。标本存放在华中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室。主要鉴别特征:体长40mm,头长15mm,头宽15mm,眼间距5mm,上眼睑宽3mm。其头长宽相等,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鼓膜、眼几等大;体背面皮肤光滑,背侧较窄,但两背侧褶的间距较宽,后肢胫部有明显的纵行肤褶。体背面颜色灰棕色,背正中有一条浅色脊线;两侧上颔上缘自鼻孔后缘至前肢基部相嵌有一条乳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腹腔注射活性炭吸附1dUR的方法制成骨髓细胞SCE标本,测定出泽蛙、虎纹蛙、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蛛的SCE值(雄雌)分别为7.81士0.42,8.02土0.45,4.76士0.28,4.54士0.32,8.79士0.34,8.38士0.42和7.42士0.48、7.91士0.46,表明无尾两栖类体细胞的SCE值是比较高的。本文还观察了SCE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SCE的分布与染色体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分布于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的花臭蛙[Odorrana(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结果发现四川省南江和万源县的花臭蛙标本与其他产地的花臭蛙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是:1)成体雄雌体长之比值较小,约为1∶1.34;2)犁骨齿列短,两内侧间距宽,距内鼻孔远;3)背面深色斑点周围无浅色边缘;4)股后部深色斑大而稀疏;5)趾间蹼较弱,第四趾蹼达远端关节下瘤;6)腹内成熟卵的动植物极均为乳白色。故将四川省南江和万源的标本订为新种--南江臭蛙[Odorrana(Odorrana)nanjiangensis,sp.nov.]。 相似文献
8.
2023年4月21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白云湖(26°18′36.23″N,110°20′05.43″E;海拔606 m)采集到2号蛙类标本(1雌1雄),经初步形态鉴定,其与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特征相似。对采集标本的线粒体16S r RNA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构建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蛙类标本与桂北琴蛙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该标本与广西兴安县采集的桂北琴蛙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远小于琴蛙属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3.2%~8.7%)。经形态特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蛙类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琴蛙属(Nidirana)桂北琴蛙,为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从青海省祁连山脉首次报道了奥地利真藓(Bryum austriacum Kockinger, Holyoak&Suanjak)在中国的分布。该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植株纤弱,黄绿色至浅褐色;叶卵状披针形,强烈内凹,覆瓦状排列;叶细胞大,薄壁,疏松排列;大量深棕红色的卵状芽胞在叶腋处单个着生;叶原基小,半透明。该种可能起源于中亚,是高山草甸上腐殖质和富营养化土壤的先锋植物。编制了中国真藓属中有叶腋生球形芽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和焦作师专植物标本馆(JZNC)。 相似文献
13.
14.
Five new record species of the cohort Uropodina 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figured:Polyaspinus higginsi Camin,Trichouropoda calcarata Hirschmann et Nicol Z.,Trichouropoda bipilis (Vitzthum),Nenteria stylifera (Berlese) and Nenteria breviunguiculata (Willmann). 相似文献
15.
16.
十一种无尾两栖类分带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研究11种无尾两栖类的c带型和人Ag-NORs,并报道三种核型(淡肩角蟾,秦岭雨蛙和湖北金线蛙),结果:(1) 弹琴蛙仅大型染色体着丝点区C带正染,其余10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点C带,并分别具有数目不等的端部C带或插入型C带。其中天台蛙的C带尤为发达。(2) 中华大蟾蛛有3对Ag-NORs,大树蛙两对,其余9个种均显示1对。(3)新报三种核型中,淡肩角蟾租湖北金线蛙2n=26,N.F=52。淡肩角蟾由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休组成,湖北金线蛙大小型染色体分别为5对和8对。秦岭雨蛙2n=24,含大小型染色休各6对,其N.F=48。三个物种均未见有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造成全球两栖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两栖类通过表型特征(尤其是形态特征)的改变响应城市化进程。于2020—2021年4—8月沿上海市城市化梯度设置38个研究样点,共采集170只金线侧褶蛙和305只泽陆蛙成体,以获取5项形态特征数据(体长、体重、头宽、前臂长和后肢长),基于各样点的建筑、道路和林地面积占比定义城市化指数以代表城市化水平,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对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雄性与雌性金线侧褶蛙的体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雄性泽陆蛙的体长、头宽和后肢长,以及雌性泽陆蛙的体重和后肢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泽陆蛙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形态特征响应强于金线侧褶蛙。 相似文献
18.
太行隆肛蛙补充描述(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采自我国河南济源市邵原镇太行山的隆肛蛙标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该地标本在形态上与模式产地巫山隆肛蛙标本及其它种群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太行山的隆肛蛙应是一独立种,即太行隆肛蛙Paa(Feirana)taihangnicus.本文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并依据遗传学资料做了相应的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遗传数据研究了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nigromaculata)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标本采自中国大陆的 12个地点 ,每个种群测定 10只或少于 10只蛙的mtDNA控制区 5′端 6 85bp的序列。 112只蛙的序列经比对后 ,共发现 111个变异位点 ,定义了 6 7种单元型 ,其中 7种单元型为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 ,多数单元型为地方种群内特有。 12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分析时表明 ,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的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相当高 (h=0 98± 0 0 0 5 ) ,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也较高 (π =0 0 30 3± 0 0 0 2 9)。这样高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与黑斑侧褶蛙作为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广布种、种群大是相应的。基于最大简约法的单元型系统发生树和基于邻接法的地方种群系统发生分析中 ,吉林通化和辽宁辽阳种群与中国大陆其他地方种群构成姐妹群。分子变异分析表明 ,吉林和辽宁种群代表的吉辽组和其余 10个地方种群代表的综合组间出现了显著的种群分化 (Φ CT=0 80 9,P <0 0 0 1) ,各地方种群间成对的FST及种群间的核苷酸歧异度也均表明两者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吉辽组与综合组间的遗传分化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臭蛙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2Sm tDNA序列比对发现,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臭蛙标本与模式标本产地花臭蛙差异显著,鉴定为1新种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 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雄性个体约为雌性个体长的1/2;2)头长与头宽几相等;3)犁骨齿2短列,约等于两内缘间距宽;4)外侧3指有窄的指侧缘膜,第1、5趾侧缘膜达趾基部;5)股、胫部背面有3~4条宽的褐色横纹,股后部褐色斑大而密集;6)趾间全蹼,各趾之蹼达趾吸盘基部;7)雄性具1对咽侧下外声囊,背面有粉白色雄性线;8)雄性腹面咽胸部、腹部以及前臂内侧和上、下颌缘密布细小白刺;9)雌性腹内成熟卵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米黄色,卵径2.6mm左右。对新种发现所揭示的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