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庹康秀  廖共山  雷丹青 《蛇志》2012,(4):349-351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口革囊星虫酶解物中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活性肽。方法用HPLC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活性,在该色谱条件下,可通过测定由ACE水解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后产生的马尿酸峰面积或含量得到酶解液的活性。结果酶解物在质量浓度为0.48mg/ml时对ACE的抑制率为17.62%。结论可口革囊星虫蛋白经碱性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酶解物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鹿茸血制备ACE抑制肽的酶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马鹿的鹿茸血为原料,通过体外检测方法检测不同酶及酶解条件下的产物的ACE抑制肽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A 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底物浓度6%、加酶量40μl/g蛋白、pH 8.0、温度55℃的条件下,酶解3 h,水解度为28.0%,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 e,ACE)抑制活性可达93.55%,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优选出1398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氨肽酶在一定条件下复配酶解条斑紫菜蛋白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酶解液加入乙醇至终浓度为60%以沉淀去除多糖,上清液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粗品。该粗品利用SP 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凝胶层析和Mono Q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肽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LGI)。LGI经反向高效液相层析测定纯度为62.4%,基本特性分析显示其具较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对α-葡萄糖苷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97.36μg/mL,属于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际细菌群落组成,探究了原位营养刺激下藻际细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以Proteobacteria为主(α-Proteobacteria 48.1%,γ-Proteobacteria 8.6%),其次Sphingobacteria 22.4%,Cyanobacteria 10.8%。通过加混合抗生素获得了米氏凯伦藻无菌培养体系,验证了所加营养液对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向米氏凯伦藻培养体系中添加体积比5%的2216E培养基、甘油和柠檬酸钠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9.6%、96.0%和91.5%。对2216E刺激下藻际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表明,α-Proteobacteria丰度增至58.7%,其中Rhodobacteraceae由8.7%增至22.3%,Thalassobaculum由2.7%增至13.3%,γ-Proteobacteria增至13.3%,其中Pseudomonas由2.4%增至4.9%。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适量外部营养刺激可以实现藻际细菌原位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 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生物材料,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Zn2+(0、1、5、10、15和20 mg•L-1), 主要测定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光合效率、抗氧化酶类、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相关指标, 探讨重金属Zn2+胁迫下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和生理特征。结果发现, 在1和5 mg•L-1的Zn2+浓度下, 米氏凯伦藻细胞依然保持较好生长繁殖, 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而随着重金属Zn2+浓度的提高, 细胞生长受到毒害抑制。光合色素含量呈现动态变化, 试验结束时(96 h)叶绿素a、叶绿素b和胡萝卜素含量有各自不同的变化趋势, 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Zn2+浓度为10 mg•L-1时,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且5、10、15和20 mg•L-1 Zn2+浓度下米氏凯伦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10、15 mg•L-1 Zn2+浓度下米氏凯伦藻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显著高于对照, 而20 mg•L-1 Zn2+浓度下的显著低于对照。丙二醛(MDA)呈现出随着Zn2+浓度提高而增加的趋势, 5、10、15和20 mg•L-1Zn2+浓度下米氏凯伦藻的丙二醛(M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结果可为了解重金属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蛋白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鲜活黑水虻幼虫冻虫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黑水虻蛋白,通过碱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溶液进行酶解,分别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3个方面对黑水虻蛋白及其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蛋白及4种酶解后的蛋白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黑水虻幼虫蛋白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1、0.232、0.764 mg/mL,而酶解过后的蛋白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最低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95、0.082、0.354 mg/mL。本研究初步证明了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可行性,为昆虫蛋白资源的利用和无抗饲料的研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镉和铅胁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0、0.2、0.4、0.6、0.8和1 mg•L-1)和Pb2+(0、0.1、0.2、0. 4、0.8和1.6 mg•L-1)胁迫处理, 检测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生理情况, 分析重金属胁迫对海洋微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对重金属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重金属Cd2+和Pb2+对米氏凯伦藻具有较强的毒性, 随着重金属浓度的提高, 细胞生长受到毒害作用增强; 而米氏凯伦藻对重金属Cd2+和Pb2+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重金属Cd2+和Pb2+胁迫导致米氏凯伦藻细胞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1.6 mg•L-1 Pb2+胁迫除外), 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 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下降, 表明重金属胁迫抑制藻的光合作用, 影响藻的生长繁殖。丙二醛(MDA)随着重金属Cd2+和Pb2+浓度提高而升高, 说明重金属引起藻细胞膜透性增加, 藻细胞遭受破坏。SOD活性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或与对照持平)的趋势, 提示海洋微藻的抗氧化酶系统在低浓度重金属胁迫下产生应激性反应, 酶活性增强; 而CAT活性上升, 也对藻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推测两者共同反应, 以缓解藻体遭受的重金属毒害作用。结果可为了解重金属胁迫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米氏凯伦藻与东海原甲藻共培养条件下的种群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为有害赤潮生物,两者经常形成复合型赤潮.该文设置东海原甲藻的起始密度为400 cells·mL-1,米氏凯伦藻分别为200 cells·mL-1、400 cells·mL-1和800 cells·mL-1,通过共培养实验,初步研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共培养条件下,受到东海原甲藻的影响,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抑制.米氏凯伦藻不同的起始密度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较低的起始密度(200 cells·mL-1、400cells·mL-1)促进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使其增长率提高,生长曲线达到拐点的时间提前;高的起始密度(800 cells·mL-1)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增长率降低,生长曲线达到拐点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9.
为了以细菌胞外蛋白酶酶解低值蛋白资源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及挖掘新型蛋白酶,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对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SHK1-2进行发酵产酶,获得胞外蛋白酶粗酶液用于酶解热水法提取的鲮鱼胶原蛋白,通过超滤、sephadex LH-20分子筛层析获得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6%±7%)、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DNA氧化损伤抑制活性的小分子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该活性肽分子量为776.2 Da,预测氨基酸序列为Thr-Ala-Gly-His-Pro-Gly-Thr-His。ORAC检测验证了人工合成的多肽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细菌胞外蛋白酶在低值资源高值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于新型蛋白酶及其应用的挖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酶解特性,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米氏方程对酶解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该玉米秸秆的水解反应在反应前3 h符合一级反应,可用米氏方程对其进行拟合。在转速为120 r/min、酶浓度为1.2 FPU/mL、pH 5.0、温度为45 ℃时米氏常数Km为11.71 g/L,最大反应速率Vm为1.5 g/(L·h)。确立了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在内的酶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适合温度为30 ℃~50 ℃。  相似文献   

11.
pH渐变条件下采用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分步连续酶解鲟鱼软骨,同时制备鲟鱼硫酸软骨素和胶原蛋白肽。分别通过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3个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连续酶解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条件: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 h,酶用量为100 U·g-1底物;木瓜蛋白酶的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 h,酶用量为50 U·g-1底物;菠萝蛋白酶的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 h,酶用量为30 U·g-1底物。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鲟鱼硫酸软骨素提取率为85%,纯度93%,胶原蛋白肽的提取率为82%,纯度为90%。研究建立的pH渐变条件下多酶分步连续酶解工艺,产率与纯度较国内现有生产方法均有提高,且碱液使用量减少,避免了有机溶剂的引入,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负担。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黄绿蜜环菌子实体蛋白酶解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Sacc)子实体中蛋白含量很高,采用酶水解黄绿蜜环菌子实体蛋白的方法是生产具有生物学功能特性的活性肽的有效途径。实验采用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黄绿蜜环菌子实体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实验中确定了酶解前处理条件,即最适宜的酶制剂为中性蛋白酶。酶解条件的优化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最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7.6%、加酶量为1.6%、酶解温度为52%、酶解时间为6.4h,此条件下蛋白水解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对蚕豆蛋白的酶解效果,探讨了水解度(DH)与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50℃、pH8.0、酶底比8%、底物浓度3%条件下酶解3h,水解度0~22%内,碱性蛋白酶较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蚕豆蛋白效果好;DH与还原能力(R2=0.68~0.81)及ABTS清除能力(R2=0.98~0.9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碱性蛋白酶酶解液较其他2个酶解液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优化后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底比8%,温度50℃、pH 7.6,对蚕豆蛋白还原能力的影响顺序为酶底比>pH>温度;在此条件下,蚕豆蛋白酶解液的还原能力理论值为0.174,验证试验测得还原能力为0.173,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中华稻蝗蛋白进行水解,研究其蛋白酶解条件和酶解物的抗氧化性(用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率来表示).结果表明,实验室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pH值8.0,温度55℃,水解时间4 h,加酶量(V/V,%)为10%.在此条件下其酶解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可达40%,水解度为51%.  相似文献   

15.
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温度、pH值、二价阳离子等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溶血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米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约为64.69±6.43 HU L-1,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活性为6.17±0.61×10-6 HU;在实验温度(0~37℃)下,溶血活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pH6.0时的溶血活性最高;Cu2+、Mg2+、Mn2+、Ca2+、Co2+、Zn2+和Hg2+等对米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的影响不同.离子浓度为5 mmol/L时,Hg2+的抑制作用最强.高浓度Hg2+对红细胞的集合效应不但阻止了Hg2+进入血细胞诱导的溶血作用,而且阻止了毒素对细胞膜的破坏,但这种抑制作用可被EDTA消除.  相似文献   

16.
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从白色念珠菌WD27培养液中提纯得到一种蛋白酶,纯化倍数为25.4,收率为5.2%。其活性可被抑胃肽特异抑制,初步鉴定该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该酶在酸性范围内有水解蛋白活性,最适作用pH为4.0,最适温度为37℃。酶在pH5.0~6.0、45℃以下较稳定,该酶具有较广的底物作用范围,对牛血红蛋白最敏感。酶作用于牛血红蛋白的米氏常数Km为0.814mmol/L。  相似文献   

17.
以鳕鱼为原料,分别用风味蛋白酶、动物蛋白复合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酶解,研究其在不同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苦腥味、溶解性、热稳定性以及亚铁离子螯合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差别。结果表明: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体外试验有一定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其中动物蛋白复合酶酶解产物抗氧化性显著高于其他酶的酶解产物,并具有较弱的苦腥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米曲霉蛋白酶主要成分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和Superdex-G75/200凝胶层析对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检测蛋白酶纯度和分子量,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两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从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系中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蛋白酶组分P1和P2,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7 kD和45 kD。以酪蛋白为底物时,P1的Km=8.36 g/L,Vm=12.95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8.0、45°C;P2的Km=4.11 g/L,Vm=4.86μg/(mL·min),最适反应条件为pH 7.0、45°C。两种蛋白酶均对酪蛋白水解活性最高,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水解活性很低。P1和P2分别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后水解产物中肽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两种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存在差异;两者对疏水氨基酸构成的肽键具有选择性,但其作用基团存在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米曲霉所产蛋白酶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冷榨花生粕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降胆固醇活性的花生多肽。以体外结合胆酸盐的能力为指标,考察了酶的种类、温度、pH值、加酶量、酶解时间等因素对花生多肽降胆固醇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优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酶解花生粕制备降胆固醇活性花生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 7.0、加酶量4 000 U/g底物、酶解时间4 h。  相似文献   

20.
酶解魔芋飞粉制备高F值寡肽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珊珊  干信 《生物技术》2006,16(3):67-69
目的:为了得到高F值寡肽,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水解。方法:采用酶法水解魔芋飞粉制备高F值寡肽。通过对蛋白质水解度的测定,确定了碱性蛋白酶和链霉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碱性蛋白酶加酶量0.1%,底物浓度3.75%,pH9.0,水解温度45℃,时间5h;链霉蛋白酶加酶量0.03%,pH8.0,水解温度50℃,时间7h。酶解液再经过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可用于制备高F值寡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