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静脉注射后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数据。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检测Beagle犬静脉注射rhEndostatin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计算机拟合,计算出相应参数。rhEndostatin静脉注射Beagle犬后,药物的分布半衰期平均为(0.34±0.04)h,消除半衰期为(16.5±1.6)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 9。血浆清除率(CLs)均值为(0.123±0.006)l/h,高、中、低剂量CLs基本相同。rhEndostatin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学过程基本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rhEndostatin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对其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木犀草素-泊洛沙姆纳米制剂对体内外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实验使用泊洛沙姆(F127)包裹木犀草素制备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建立体外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对各组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和细胞骨架染色。利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APK的磷酸化水平。通过中动脉线栓阻断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用于评价其体内氧化应激损伤,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血浆中氧化应激水平(SOD、MDA、GSH-Px)。最后对木犀草素纳米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纳米制剂多呈球形,粒径均一,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且木犀草素可以缓慢地从胶束中释放出来。体内外抗氧化应激作用表明,木犀草素纳米制剂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p-JNK、p-p38、p-ERK表达(P<0.01),且细胞骨架清晰呈网状结构。同时木犀草素纳米制剂可显著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上调SOD、GSH-Px水平(P<0.01),下调MDA水平(P<0.01),显著提高了其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其机制与木犀草素纳米制剂延长了其体内循环时间,提高了血药浓度,通过抑制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有效减少了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素馨花中提取纯化所得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橄榄苦苷100、200、400 mg/kg剂量组,灌胃(i.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离心,血浆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的含量。各给药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应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的t1/2、CL/F、AUC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t1/2、CL/F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AUC随剂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呈非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芪甲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固相萃取-HP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以1,2,4 mg/kg的剂量对大鼠静脉给药,给药后2,10,20,30,60 min和1.5,2,3,4,6,8 h采集血样,同时以2 mg/kg的剂量对大鼠静脉给药,给药后20,60,240 min采集各组织,测定血浆样品和组织样品中的黄芪甲苷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按二室模型拟合最佳,t1/2(α)分别为12.36,7.05,15.98 min,t1/2(β)分别为69.14,73.28,95.24 min,AUC分别为277.36,415.36,623.15μg.min/mL,AUC与剂量的线性方程为y=113.64x 173.47(r=0.997),表明黄芪甲苷在大鼠体内呈线性消除。组织分布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在体内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PROG+MCAO组(n=40)。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MCAO模型,PROG+MCAO组于建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内注射PROG。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0、24、48、72 h,通过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双孔道结构域钾离子通道3(TASK3)mRNA的表达。结果:PROG(8 mg/kg)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72 h时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脑组织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相比,PROG+MCAO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PROG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中TASK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正常重力和模拟微重力状态下褪黑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褪黑素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采用21 d尾吊法建立大鼠模拟微重力模型,以正常重力组大鼠为对照,21 d后,两组大鼠均单次灌胃给予褪黑素(0.27 mg/kg),于给药后5、10、15、20、30、40 min以及1、1.5、2、4、6 h颈静脉取血,分离血浆,采用以上建立的UPLC-MS/MS法测定褪黑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0.1~50 ng/mL浓度范围内,血浆中褪黑素的线性关系良好,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99%,低、中、高3个浓度(0.1、25和50 ng/mL)的加样回收率为99.31%~115.32%。相比正常重力组,褪黑素在模拟微重力组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达峰时间(Tmax)、0~6 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 h)、清除率(CL)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6 h)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醇甲(Schisandra A, Sch A)是五味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木脂素化合物,其神经保护作用已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然而,五味子醇甲是否能通过影响大鼠脑缺血半影区神经元自噬活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探究Sch A对大鼠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及缺血半影区神经元自噬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MCAO)、Sch A低剂量组(40μg/kg)、Sch A中剂量组(80μg/kg)、Sch A高剂量组(160μg/kg),每组1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脑缺血持续90 min后进行再灌注,立即侧脑室给药,1/d,连续给药7 d。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另有6只大鼠取缺血半影区脑组织,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质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剩余6只大鼠脑组织用于免疫荧光双标,对Sch A改变的自噬活性进行细胞表达定位。研究结果显示,MCAO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且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各Sch A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未给药组显著减少(P0.05),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Sch A给药组Beclin1及LC3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免疫荧光双标显示该自噬活性改变主要呈现于神经元。以上结果表明,Sch A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神经保护作用与其提高缺血半影区神经元自噬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天麻素(Gas)及新型天麻素衍生物(Gas-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以及安全性评价。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Gas 50(Gas 50 mg/kg)组(一次给药)、Gas 50(Gas 50 mg/kg)组(二次给药)、Gas-D 50(Gas-D 50 mg/kg)组(一次给药)、Gas-D 50(Gas-D 50 mg/kg)组(二次给药),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和TTC染色探讨Gas-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ICR小鼠随机分2组,雌雄各6只,分别腹腔给予2.0 g/kg剂量的Gas、Gas-D,记录小鼠1、7、14天体重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Gas-D 50组(二次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行为损伤和脑梗死体积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优于其他组;急性毒性实验中,Gas-D组没有出现死亡,具有安全范围广,毒性低,给药剂量空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灯盏花总黄酮(EBF)和灯盏花醇提物对沙土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 min再灌注5 d,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EBF和灯盏花醇提物对沙土鼠死亡率、卒中指数、脑电图(EEG)、脑组织钙、钠、水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影响.结果EBF和灯盏花醇提物60 mg·kg-1灌胃能明显降低动物的卒中指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水肿和脑缺血所致EEG改变,促进再灌注后EEG电位幅度的恢复,减轻大脑皮层组织钙钠累积及降低脑组织LPO含量.结论EBF和灯盏花醇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且灯盏花醇提物作用强于EBF.  相似文献   

12.
比较参附注射液中五种人参皂苷活性成分在正常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取SD大鼠6只以盐酸阿霉素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作为模型组;另取6只大鼠给药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正常组。分别对两组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制备血浆样品,UPLC-DAD法测定五种人参皂苷成分的血药浓度,Win Nonlin6.3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发现给药后模型组大鼠体内的人参皂苷Rg_1、Re、Rb_1、Rc和Rd的C_(max)、AUC_(last)明显升高,Cl/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会影响大鼠体内参附注射液的五种人参皂苷成分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PDA)法测定大鼠灌胃当归石油醚萃取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色谱条件:色谱柱BEH C18(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水(0.03%三氟乙酸)(45∶55,v/v);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20 nm。并运用DAS 3.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当归石油醚萃取物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较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参数:高、中剂量组的Cmax分别为0.38±0.04、0.33±0.02(μg/mL);t1/2β分别为4.08±0.25、3.06±0.82(h),低剂量组含量过低,无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UPLC-PDA法能够较准确、灵敏的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比较高、中剂量组的药动参数得知,该物质呈非剂量依赖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ED)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与Nrf2信号分子间的关系。体内实验利用脑内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体外实验采用过氧化氢(H2O2)损伤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通过TTC染色、HE染色、Nissl染色来检测大脑的病理状态。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此外,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TP)测定,探究细胞水平的损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记测定Nrf2的表达。构建Nrf2敲除的PC12细胞系,证实Nrf2信号分子抑制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提示,经依达拉奉给药后,在动物体内水平,TTC染色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的脑组织梗死体积减小(P<0.001),ROS和MDA水平下降(P<0.01),SOD活性上升(P<0.01);在细胞水平,凋亡细胞减少(P<0.05),MTP上升(P<0.01),ROS和MDA水平下降,SOD活性上升(P<0.01);在分子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均提示,Nrf2蛋白质含量较正常组增加。H2O2诱导Nrf2基因敲除的PC12细胞损伤加重,且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明显削弱。综上所述,Nrf2在依达拉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D)、caspase-9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 D、caspase-9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 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caspase-9蛋白和mRNA6h开始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但48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thepsin D、caspase-9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何首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UCP4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6h或24h,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别灌胃不同浓度何首乌口服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UCP4表达,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6h后损伤,UCP4蛋白在海马内表达增高,再灌注24h后表达降低;何首乌提取物能浓度依赖性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面积和上调UCP4表达。结论何首乌提取物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脑内线粒体蛋白UCP4表达升高,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大鼠分为皮下给药组、静脉给药组,每组各设3个剂量组.分别按40μg/kg、20μg/kg、3μg/kg给药.同位素示踪法用碘标记PEGrhIL-6,采用TCA沉淀法检测放射性浓度,3P87软件判断房室模型并计算各种参数,并检测125I-PEG-rhIL-6皮下注射大鼠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①静脉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而皮下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②皮下给药的达峰时间比静脉给药慢,但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静脉给药长;③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各时点血药浓度低.结论 皮下给药毒性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给药方法;同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有利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UCF-1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胞外信号调节酶(ERK)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UCF-10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UCF组,应用TTC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K和JNK的活性。结果:UCF-101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蛋白的活性,上调ERK蛋白的活性,并降低梗死体积、坏死和凋亡细胞数。结论:UCF-10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JNK凋亡通路、促进ERK生存通路,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在不同时段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B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hCathepsin-B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6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结论:Cathepsin-B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可能在神经元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柳青  张智博  龚晓燕 《生物磁学》2009,(20):3868-3870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D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lt;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结论:Cathepsin D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CathepsinD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