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指纹图谱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预测分析高良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高良姜进行成分分析,对20批高良姜提取物成分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高良姜提取物中Q-Marker候选成分;对筛选的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靶点收集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高良姜提取物的Q-Marker。结果:20批高良姜指纹图谱相似度集中在0.952~1.000范围,提示不同产地和批次的高良姜提取物整体组成上具有一致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海南的高良姜样品聚类趋势比较一致,云南、广东和广西的高良姜未按产地归类,不同产地的高良姜在成分上存在着差异,说明产地只是高良姜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HPLC共有成分以及聚类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得到2个Q-Marker候选成分,分别为高良姜素和槲皮素。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6个关键活性成分,6个关键要点和21条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槲皮素、山奈酚和高良姜素为高良姜的Q-Marker,为高良姜的质量控制予与参考,同时也为高良姜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姜科山姜属(Alpinia)植物中,有些种类是著名的中药,如红豆蔻(A. galanga)、益智(A. oxyphylla)、高良姜(A. officinarum)和草豆蔻(A. katsumadai );还有一些种类,如箭秆风(A.stachyoides)、华山姜(A. chinensis)和节鞭山姜(A. conchigera)等可做民间草药使用。该属植物除普遍含有挥发油成分外,过去国内外学者从中还分离到不少活性物质,如二芳基庚烷类(diarylheptanoids)、黄酮类、萜类等,这些成分大都有抗凝血、抗溃疡、抗肿瘤及强心等功效。另外,山姜属植物中的艳山姜(A. zerumbet)、美山姜(A. formosa…  相似文献   

3.
生姜中一新的抗氧化二苯基环氧庚烷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跟踪、从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抗氧化作用的二苯基环氧庚烷类成分,由其质谱、1D和2D-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5-环氧-3-羟基-1-(3,4-二羟基-5甲氧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庚烷(1)。  相似文献   

4.
高良姜中的抗氧化有效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其中4个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1,7-diphenylhept-4-en-3-one(Ⅰ),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t-4-en-3-one(Ⅱ),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3-heptanone(Ⅲ),5-meth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Ⅳ);3个黄酮醇类化合物;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Ⅴ),山奈素-4’-甲醚(kaempferol-4’-methylether)(Ⅵ)及高良姜素(galangin)(Ⅶ)。用维生素C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方法测定了以上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黄酮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除化合物Ⅰ外都显示了中等强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草豆蔻、红豆蔻、宽丝豆蔻进行光谱测试,比较其图谱的差异。根据波数所对应的化学键和官能团来定性分析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三种豆蔻类药材均含有挥发油类、二苯庚烷类、黄酮类、糖类和氨基酸等化合物。对差异较大的指纹区1 760~1 700 cm-1、1 600~1 400 cm-1、1350~1 000 cm-1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并结合吸光度比值法求相对含量推测出,宽丝豆蔻所含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较多,糖类成分最少,且宽丝豆蔻挥发油的主要药效成分是1,8-桉叶油素;而草豆蔻和红豆蔻中挥发油的主要药效成分是肉桂酸甲酯。三种药材属于不同种植物,图谱差异显示出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和药效成分有异,因此草豆蔻或红豆蔻不宜替代宽丝豆蔻入药。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三种豆蔻类药材的研究为姜科植物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丁香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木本观赏植物,花开繁茂,芳香浓郁。该研究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了香雪丁香、花叶丁香、关东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四季蓝丁香6种不同丁香花的挥发物,通过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丁香花的挥发物成分,为研究其花香释放机理、进一步开发利用丁香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6种丁香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0种成分,分别属于苯形烃、萜类、醇、醛、酮、脂肪烃、酯、酸及其它类。(2)花叶丁香花的挥发物释放量最高,且为释放量最低的四季蓝丁香的1.8倍。(3)除香雪丁香外其他5种丁香花的挥发物中苯形烃在9类挥发物成分中含量最多,而萜类是香雪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4)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二丁基羟基甲苯、2-乙基-1-己醇、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这6种成分在不同丁香花挥发物成分中含量均较高,是6种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丁香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木本观赏植物,花开繁茂,芳香浓郁。该研究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了香雪丁香、花叶丁香、关东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四季蓝丁香6种不同丁香花的挥发物,通过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丁香花的挥发物成分,为研究其花香释放机理、进一步开发利用丁香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6种丁香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0种成分,分别属于苯形烃、萜类、醇、醛、酮、脂肪烃、酯、酸及其它类。(2)花叶丁香花的挥发物释放量最高,且为释放量最低的四季蓝丁香的1.8倍。(3)除香雪丁香外其他5种丁香花的挥发物中苯形烃在9类挥发物成分中含量最多,而萜类是香雪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4)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二丁基羟基甲苯、2-乙基-1-己醇、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这6种成分在不同丁香花挥发物成分中含量均较高,是6种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南的8个高良姜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PCR扩增,采用NTSYS和POPGENE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高良姜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1.45%,物种水平为65.6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338 9,聚类树种遗传相似度为0.903处,除海口的两个居群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的6个居群聚类方式没有地理相关性。[结论]海南高良姜较低的(65.61%)和居群外变异(33.89%)等数据揭示了其遗传多样性不高,但发生了一定水平的居群内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从高良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高良姜素(1)、高良姜素-3-甲醚(2)、乔松素(3)、二氢高良姜醇(4)和山奈酚(5)。  相似文献   

10.
益智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智仁为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Alpinia Roxb.)植物益智(A.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国四大南药之一,主产于海南和广东等地,为常用中药材。益智仁具有温脾止泻摄唾和暖肾固精缩尿等功效,临床多用于脾肾虚寒不固所致诸症[1]。从益智仁中已分离出二芳基庚烷类、倍半萜类、黄酮、甾体和有机酸等多种成分[2-3]。药理研究表明:益智仁  相似文献   

11.
益智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传统用于用于脾寒泻泄,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等.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益智仁研究的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益智仁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其次为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癌、强心、镇痛、镇静、抗溃疡、止泻、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保肝等作用.益智仁虽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与功效相关的药效物质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湘西缬草精油中鉴定出50种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成分为乙酸龙脑酯、莰烯、1,3,3—三甲基环庚烷、β—蒎烯、桧醇、冰片烯等,其中许多成分与文献报导不同。  相似文献   

13.
核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核桃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萘醌类、黄酮类及二芳基庚烷类等,以及抗肿瘤、抗菌、清除氧自由基等生物活性方面进行了评述。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高良姜等10味山姜属药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亲缘关系、辛温药性与挥发油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0种挥发油中有9种含有桉叶油醇。此外,γ-杜松烯、γ-萜品烯、芳樟醇、莰烯、石竹素、4-萜烯醇、4,7,10-Cycloundecatriene,1,1,4,8-tetramethyl-,cis,cis,cis-也是它们的主要成分。这说明山姜属药物辛温性味与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良姜素对人食管鳞癌KYSE-510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在体外高良姜素对人食管鳞癌KYSE-510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MTT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人食管鳞癌KYSE-510细胞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可诱导KYSE-510细胞分化.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素诱导P21waf1、抑制细胞周期蛋白B1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推测上述基因可能是高良姜素实现细胞分化诱导作用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6.
高良姜是药食两用资源,但有关其农药残留的研究较少。通过优化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高良姜中31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目标化合物由乙腈提取后在电喷雾电离(ESI)源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31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LODs)和定量限(LOQs)分别为0.015~0.08 mg/kg和0.05~0.25 mg/kg。在三个添加水平下,31种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52%~116.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7%~12.87%。24批高良姜样品共检出了甲基硫菌灵、水胺硫磷、杀虫丹等5种农药残留。该方法快速简便、净化效果好,可应用于高良姜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本研究为高良姜在药食两用方面应用的安全性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95%乙醇作为提取的溶媒,将加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水浴挥干得到浸膏,并用甲醇配制成1 mg·m L~(-1)供试液。采用phenomenex-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 HPLC色谱法测定,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均较好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9个共有峰,6个强峰;其中高良姜、大高良姜含有5个共有峰,高良姜和草豆蔻含有3个共有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含有2个共有峰,高良姜和益智含有3个共有峰。对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相似度分析,得出其相似度分别为0.955、0.805、0.371、0.794、0.345。所建立的5味山姜属中药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简便、可靠,其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的相似性不尽相同,高良姜、大高良姜、草豆蔻的相似性较大,红豆蔻、益智的相似性较小,说明同基原中药之间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山姜属中药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相关性提供了思路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中药高良姜素对人乳腺癌的治疗作用,对乳腺癌治疗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抗癌活性影响及其机制。通过建立乳腺癌肿瘤移植模型,研究高良姜素、曲妥珠单抗以及联合用药后的乳腺癌肿瘤进展,试验结束后获取组织进行免疫化学和免疫荧光分析,并进一步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UNNEL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使用蛋白质印迹测定PTEN和AKT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定量PCR测定PTEN以及AKT途径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良姜素处理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中PTEN表达进而降低蛋白激酶B水平,抑制凋亡相关蛋白MDM和p53的激活,并增加Caspase-3的表达,最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体内实验显示,高良姜素可以抑制裸鼠体内的肿瘤生长,并促进曲妥珠单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上述结果表明,高良姜素通过调控PTEN/AKT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肿瘤进展,同时增加曲妥珠单抗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9.33×10~6L/mol、1.17(290.15 K),2.34×10~6L/mol、1.09(296.15 K),4.57×10~5L/mol、1.01(303.15 K),1.02×10~5L/mol、0.99(310.15 K)。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竞争结合实验推断高良姜素的结合位点为BSA疏水空腔的SiteⅠ。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B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α-螺旋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钟楚  简少芬  陈东亮  缪剑华 《广西植物》2021,41(10):1746-1754
穿心莲是我国重要的南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在抗HIV病毒、抗血栓、保肝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其人工合成困难,通过栽培调控或育种方法增强穿心莲体内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对提升穿心莲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该文综述了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与植物发育的关系,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及近十年来国内外在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在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生物合成和提高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为目标的研究中需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1)深入解析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合成通路及关键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穿心莲内酯类成分积累的机制;(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作物栽培学理论深入研究穿心莲生长发育与产量和质量形成的规律及相互关系;(3)揭示穿心莲内酯生物合成的信号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