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碱聚乳酸纳米粒(VLB-PLA-N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复乳挥发法制备VLB-PLA-NPs,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评价指标,选择聚乳酸用量、超声时间、外水相浓度为考察因素,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工艺制备得VLB-PLA-NPs平均粒径为65±3.03nm,包封率为(99.68±0.30)%,载药量为3.323±0.01μg/mg,体外释放可持续20天.结论:该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缓释特征明显,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硫酸长春新碱作为一种细胞毒型抗肿瘤药物,临床上多用其注射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药物半衰期短,代谢速率快以及毒副作用明显。本文目的是制备包载长春新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阳离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用复乳挥发法制备出目标脂质纳米粒;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其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测定;透析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用小肠吸收法评价纳米粒的促进吸收作用。结果:制得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92.4±4.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84±0.015,包封率为32.28%,Zeta电位为(30.6±4.09)m V,载药量为(1.56±0.10)%;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在pH=7.4的中性释放介质中,硫酸长春新碱脂质纳米粒表现出缓释特性;小肠吸收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钠的加入和阳离子纳米粒的修饰可提高小肠对药物的吸收。结论:阳离子硫酸长春新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缓释效果,并可以促进小肠对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乳化溶剂挥发法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改变处方和工艺因素所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可控,包封率多数可达50%以上。结论:优化确立了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粒。  相似文献   

4.
以新型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研制出质量稳定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乳液制剂,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改良的溶剂蒸发法制备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经超速离心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经急性毒性实验考察藤黄酸纳米粒的安全性。得到确定处方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2∶1(v/v),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5%(w/v),藤黄酸(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1%(w/v),GA∶PLA为1∶4(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51.36 nm;平均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98.87%和13.3%;藤黄酸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分为两相:突释期和缓释期;急性毒性试验测得藤黄酸纳米粒的ID50为26.3mg/kg。制备的藤黄酸聚乳酸纳米粒(GA-PLA-NPs)质量稳定、分散性良好。聚乳酸可能成为藤黄酸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PLGA-hyd-PEG-FA纳米粒(HCPT@PLGA-hyd-PEG-FA),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PLGA-hyd-PEG-F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聚合物浓度、PVA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及投药量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采用透析法评价HCPT@PLGA-hyd-PEG-FA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测定HCPT@PLGA-hyd-PEG-FA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HCPT@PLGA-hyd-PEG-FA平均粒径约为109±3 nm,zeta电位为-11.57 mV,载药量为5.6%,TEM显示其为球形;体外释药结果表明HCPT@PLGA-hyd-PEG-FA对HCPT的释放具有p H值依赖性;HCPT和HCPT@PLGA-hyd-PEG-FA的IC50值分别为474.6 ng/mL和286.0 ng/mL。结论:HCPT@PLGA-hyd-PEG-FA体外释药性能良好,HCPT@PLGA-hyd-PEG-FA的细胞毒性明显大于游离的HCPT,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新型癌症化疗制剂载阿霉素(Adriamyci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包封材料,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蒸发法制备ADM-PLGA-NP,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微球对ADM的缓释作用。结果:ADM-PLGA-NP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237±12.7)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42±1.67)%和(53.82±8.34)%,药物在体外缓慢释放,5 d累积释放量达85%。结论:通过复乳蒸发法制备的ADM-PLGA-NP性质稳定,具有药物缓释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紫杉醇(PTX)的PLGA微球(PTX-PLGANPs)。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剂质量浓度、PLGA与紫杉醇质量比、油相用量、剪切速度4个因素对粒径和载药率的影响,优化纳米粒最佳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LGA与PTX的质量比为4∶1,聚乙烯醇PVA用量0.1%,二氯甲烷用量为4mL,剪切速度为16000r·min^-1是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下的PTX-PLGANPs多批次重复实验得到PLGA-NPs粒径分布为(207.1±20.5)nm,Zeta电位为(-23.8±2.5)mV,载药量为(14.45±0.04)%。制得的PTX-PLGANPs均匀圆整、理化性质稳定。冻干粉复溶溶液12h粒径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为新型抗肿瘤缓释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一种姜黄素共聚物胶束以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姜黄素的共聚物胶束(Cur/PTL1胶束),对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并采用MTT法考察了PTL1空白胶束和Cur/PTL1胶束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结果:制备了粒径在40 nm左右的载姜黄素共聚物胶束,载药量为9.78±0.29%,包封率为97.24±2.68%。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游离姜黄素在24 h内的药物累积释放率达到90%以上,而Cur/PTL1胶束在24 h内药物累积释放率为23.8%,能够持续释放14天,14天内累积释放率为85.9%,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MTT实验结果表明,当PTL1空白胶束浓度达到1 mg/mL时,细胞的存活率仍在90%以上;Cur/PTL1胶束组IC50为4.73±0.23μg/mL,游离姜黄素组IC50为6.42±0.35μg/mL。结论:实验结果表明,Cur/PTL1胶束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一种在红豆杉科(Taxaceae L.)红豆杉属(Taxus L.)生长缓慢的常绿乔木中分离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卡铂和紫杉醇均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率很高的抗肿瘤药物,并在临床上经常配伍使用治疗不同的癌症。本研究以叶酸偶联的牛血清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采用去溶剂技术制备了叶酸靶向卡铂—紫杉醇的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了靶向制剂体外释放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卡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99.4 nm,Zeta电位为-30.90 mV。卡铂包封率为91.4%;紫杉醇包封率为56.1%,药物总载药量为21%。其冻干粉复溶12 h后各项数据未发生较大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叶酸—卡铂—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与卡铂和紫杉醇原粉比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时间可达120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和poly(styrene-co-4-styrene-sulfonate)(PSS)制备带负电荷的牛血红蛋白纳米粒,并对其载氧性能和体外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出空白的PLGA-PSS的空白纳米粒,通过改变pH值,吸附牛血红蛋白,从而制备出牛血红蛋白PLGA纳米粒.通过TEM、粒径、Zeta电位、包裹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及其携氧能力对该纳米粒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Hb-PLGA-PSS-NPsTEM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26.8±23.4nm,Zeta电位为-68.62 mV,优化条件后最大包裹率约为99.3%,载药量约为28.6%,在37℃,pH7.4的PBS溶液中释放缓慢.通过对Hb结构的分析表明此工艺未对蛋白的结构造成影响,体外携氧实验测量了P50(29mmHg)和Hill系数(2.036),结果说明该Hb纳米微囊具有良好携氧功能.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Hb-PLGA-PSS-NPs纳米粒,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会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本研究通过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给药系统来逆转肿瘤的耐药性以提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该现象对癌症治疗的阻碍。方法:本文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以含姜黄素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载体、以紫杉醇和磁性粒为核心的抗肿瘤多药耐药纳米粒,使用透射电镜和动态粒径散射仪等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和磁响应性测试后,使用MTT法测定纳米粒对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的抑制率以探究给药系统的耐药逆转性能。结果:制备的抗肿瘤多耐药纳米粒粒径为105 nm左右,磁响应性良好。所制得载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为74.74%,载药率为12.40%。纳米粒可以通过磁场和生物素受体介导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粒子的内化,以增加抗癌药物的蓄积。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逆转细胞耐药指数达8.5。结论:纳米系统在维持自身稳定性同时,能够凭借协同作用和靶向作用较大程度提升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靛玉红自微乳为囊心物,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自乳化缓释微囊,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考察确定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同时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其释药性能。壳聚糖-海藻酸钠靛玉红缓释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靛玉红自微乳体积、海藻酸钠体积、壳聚糖质量三者比例为1∶1∶0.5,氯化钙浓度的最佳浓度为2.0%。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微囊载药量为0.0416%、包封率为79.2%,体外释放24 h累积释放率为(97.1±2.68)%。该微囊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和一级释药模型,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超  管滢芸  栾鑫  陆琴  方超 《生物磁学》2013,(35):6833-6837
目的:制备F56多肽修饰的长春新碱纳米粒(F56-VCR-NP),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优化制备F56.VCR-NP: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CBQCA试剂盒测定纳米粒表面多肽密度,XP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结果:优化制备的F56-VCR-NP粒径约为153nm,Zeta电位为-20.8mv,包封率为21.4%,载药量为1.9%,多肽连接效率为26.3%。结论: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原料,长春新碱为模型药物,成功制备出纳米粒子,并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该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尺寸均匀,表面多价连接F56多肽,载药量和包封率稳定可控,工艺成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薄膜超声法制备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基本理化性质。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高乌甲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药动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24.37±1.93)nm,Zeta电位为(-6.14±0.09)m V,包封率为(85.08±1.84)%。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药动学结果显示,Tmax,Cmax,AUC0~t和AUC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58倍。因此,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高乌甲素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是传统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了探讨以TPGS-b-(PCL-ran-PGA)为载体制备的TPGS-b-(PCL-ran-PGA)/TPL纳米粒的表征和体外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优化TPGS-b-(PCL-ran-PGA)与TPL比例,制备TPGS-b-(PCL-ran-PGA)/TPL纳米粒,对纳米粒进行表征,包括粒径大小、ζ电位、包封率、累积释放率,用MTS法体外研究游离型TPL和TPGS-b-(PCL-ran-PGA)/TPL纳米粒对宫颈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TPGS-b-(PCL-ran-PGA)/TPL纳米粒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纳米粒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当TPGS-b-(PCL-ran-PGA)与TPL为50∶1时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95.3±5.2)nm,zeta电位为(-12.2±0.9)mV,其累积释放曲线呈双相分布,TPGS-b-(PCL-ran-PGA)纳米粒对HeLa细胞在24、48和72 h的IC50(2.8、1.8、0.9 μg·L-1)远远低于游离型TPL(P<0.01),克隆形成实验证明纳米粒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能显著诱导HeLa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TPGS-b-(PCL-ran-PGA)/TPL纳米粒能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的生长,其作用主要通过TPL和TPGS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可以作为抗宫颈癌等肿瘤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具有pH响应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聚合物,测试材料pH功能响应,以及建立聚合物纳米粒载药方法。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鉴定ATRP(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聚合反应所获得的化合物结构。滴加-搅拌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纳米粒,酶标仪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分析测定其粒径,包载DiR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纳米粒pH响应功能。结果:分别成功合成得到2-溴代异丁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单体。通过ATRP聚合反应成功合成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聚合物材料,并通过核磁氢谱对聚合材料进行鉴定。通过滴加搅拌法制备包载有模型药物香豆素-6的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形态表征及载药量进行测定。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纳米粒尺寸均匀,具有预期的pH响应效果,可以装载模型药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阿霉素-姜黄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复方纳米粒(DOX-CUR-PBCA-NPs),该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3±5.34nm,Zeta电位为+32.23±4.56 mV,阿霉素(DOX)和姜黄素(CUR)的包封率分别为49.98±3.32%,94.52±3.14%.MTT实验结果和Western blott实验结果均表明,DOX-CUR-PBCA-NPs与CUR-PBCA-NPs+DOX-PBCA-NPs体外对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相当,下调MCF-7/ADR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也相当,较没有用PBCA纳米粒包载的游离药物、单一药物的纳米制剂及其他形式的制剂联用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多药耐药的性能都显著增强.说明利用PBCA纳米粒同时包裹抗癌药物阿霉素与中药逆转剂姜黄素协同用药可以增强克服多药耐药(MDR)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壳聚糖(Chitosan,CS)和三聚磷酸钠(tripolyphosphate,TPP)交联制备包载青蒿琥酯纳米粒,并探讨其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三磷酸钠(CS/TPP)为基质并优化其比例,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载青蒿琥酯(ART)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包括粒径大小、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试验,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用MTT法检测包栽青蒿琥酯的壳聚糖·三磷酸钠纳米粒对Hela、Caski、U251、MCF-7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青蒿琥酯一壳聚糖.三磷酸钠纳米颗粒(ARTnanoparticals,ART-NPs),平均粒径为166.8±0.2nnl,电位为10.2±0.79m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S厂rPP成功连接并包裹ART,平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8%和74.82%;体外释放呈典型的双相分布,前24h呈暴发性释放(44.2%),其后缓慢释放,第9天累积释放度达67.4%。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且ART-NPs作用优于单-ART;相同浓度的ART-NPs在96h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RT组(P〈O.05)。结论:用壳聚糖和三磷酸钠交联可成功包载青蒿琥酯制成具有缓释性的纳米制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装载于不同分子量的PLGA中的5-氟尿嘧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体外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方法: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将5-氟尿嘧啶包裹在高分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形成缓释微球,考察其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均匀。具有一定得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其处方1和处方2的缓释时间为8天和23天。结论:以水包油包固复乳法制备的PLGA 5-氟尿嘧啶微球能够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用乳化溶剂扩散法结合离子沉淀交联法从甘油三酯介质中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工艺条件,用显微镜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结果:正交设计确定纳米粒制备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150 r.min-1,壳聚糖质量分数0.10%,壳聚糖分子量9.1万,甘油三酯与壳聚糖酸溶液体积之比200:1,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0±50)nm。甘油三酯介质中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工艺简便,制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