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天然甲壳素直接溶于Na OH/尿素水溶液,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均相合成甲壳素季铵盐(QC)。产物用FT-IR、1H NMR、XRD和热分析仪分别进行了表征;并以QC为阳离子型絮凝剂,研究其对蒙脱土悬浮液的絮凝性能,考察了絮凝剂的浓度、絮凝时间、温度和p H值对QC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 OH/尿素水体系下成功均相制备了甲壳素季铵盐,其取代度为0.41,季铵基团的引入明显改变了多糖的聚集态结构和热稳定性能;常温下,当QC浓度为0.5%,絮凝时间为30 min时,其对较宽p H值范围的蒙脱土悬浮液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絮凝效率(FE)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基角膜细胞载体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羟丙基壳聚糖基共混膜作为组织工程技术中角膜细胞培养载体的可行性, 分别制备了羟丙基壳聚糖/硫酸软骨素、羟丙基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以及羟丙基壳聚糖/氧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三种共混膜。测定其透光率、含水量和蛋白吸附性能; 在共混膜上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通过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在不同载体膜上的生长状态、贴附情况, 测定细胞活性以及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研究三种壳聚糖基载体膜片与角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膜片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共混膜片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适宜的含水量和较强的蛋白吸附性能; 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羟丙基壳聚糖/明胶/硫酸软骨素共混膜对细胞的损伤最小, 有利于细胞在膜上的贴附和生长, 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有望作为角膜细胞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开发烹饪后小龙虾壳聚糖的环保酶法制备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EDTA法提取烹饪后小龙虾壳甲壳素,所得甲壳素经乙醇浸泡和微波预处理后,采用CDA酶法制备壳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最佳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酶法制备小龙虾壳聚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酶法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80%乙醇浸泡甲壳素2 h,微波功率550 W,微波时间6 min,加酶量10%,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脱乙酰度高达93.12%,黏度为96.8 m Pa·s,相对得率87.74%。该制备方法与传统碱法相比,具有无环境污染,产品性质稳定,高D.D的优势,为环境清洁型的小龙虾壳聚糖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也顺应了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是一种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氨基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低细胞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特点。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溶液温敏水凝胶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领域多有报道,其成胶性能取决于凝胶的组分和浓度。针对单纯壳聚糖水凝胶强度较低、降解较快、药物突释等缺陷,通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或引入新材料共混,获得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壳聚糖基温敏水凝胶。对近年来壳聚糖基水凝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改性壳聚糖、共混体系等,概述了其在组织工程(软骨、血管、神经修复)、药物缓释(癌症药物缓释、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以期为后续温敏水凝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絮凝纯化香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壳聚糖对香菇多糖提取液的沉降作用,考察了壳聚糖用量、沉降时间、溶液酸度对吸附色素、沉降蛋白质和多糖损失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壳聚糖对超滤膜分离初始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香菇多糖提取液中色素和蛋白质具有较好的絮凝沉降效果,当壳聚糖的用量为5.0mg/mL,絮凝沉降时间为40min,溶液pH为5.0时,60r/min的转速搅拌条件下,色素含量降低了约28%,蛋白质含量降低了42%左右,而多糖含量只损失8.9%左右,溶液粘度降低了11.8%,采用超滤分离时,经壳聚糖沉降的多糖溶液初始膜通量增加了14%左右。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是继纤维素之后又一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使其在农业、医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其强烈的氢键作用,甲壳素很难溶解,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甲壳素经脱N-乙酰基得到壳聚糖,由于乙酰基的减少,壳聚糖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其存在大量游离的氨基,使其在药物缓释、促进伤口愈合等医药方面有着更重要的经济价值。阐述了甲壳素的传统化学制备方法 -酸碱法,该方法虽技术成熟,却仍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局限性和缺点;基于此,重点综述了绿色环保的酶法及微生物发酵法,讨论了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同时归纳了甲壳素的重要衍生物-壳聚糖的生物制备方法,并分析讨论了在目前生物法制备甲壳素/壳聚糖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进一步展望了甲壳素/壳聚糖生物制备方法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研究其促创面愈合作用。方法:壳聚糖溶液和魔芋葡甘露聚糖溶液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的形态和孔径,并研究比较膜的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体外降解率。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敷以复合膜治疗,比较创面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染色结果,评价复合膜的促创面愈合作用。结果: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壳聚糖复合魔芋葡甘露聚糖后,膜的吸水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体外降解加速,水蒸气透过率改善。愈合实验表明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膜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成为创伤敷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家蝇幼虫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昆虫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及影响因子, 由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制备了10个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对6种细菌作抑菌实验, 并通过测定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透性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分子量在21~251 kD的壳聚糖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呈现随pH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pH 5.5时最低抑菌浓度在0.03%~0.06%之间,Ca2+和Mg2+能够显著降低壳聚糖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壳聚糖的不同分子量、pH值和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都是壳聚糖抑菌活性的极显著影响因素,而菌株本身也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之一。壳聚糖能够增加细胞膜通透性,造成细胞内容物的外泄。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炉加热,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甲壳素脱乙酰反应,制备壳聚糖。考察了碱溶液浓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固定微波加热时间30min,随NaOH溶液浓度增加,脱乙酰度先增加,后减小;NaOH溶液浓度为45%时,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最高。固定NaOH溶液浓度为45%,随着微波加热时间延长,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增加。微波加热的最佳时间为30min。加热时间继续延长,壳聚糖变黑。碱溶液浓度和微波加热时间对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影响都不大。本文试图从微波场的能量分布和微波加热机理方面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甲壳素 ;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壳聚糖。甲壳素提取的得率干菌重量的 2 0 6 %。所得干燥壳聚糖产品的游离胺基为 93 76 % ,0 5%壳聚糖的 0 5%醋酸的运动粘度为 5 4 4 8× 10 6 m2 /s ,粘均分子量为 8 2 75× 10 4 ,含水量为 9 16 % ,产品得率为 12 11%。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壳聚糖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金水  刘葳 《生物技术》2006,16(2):89-91
作为功能性材料,甲壳素与壳聚糖分布广泛,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无毒性、凝胶性、生物适应性、降解产物的无毒性、显著的蛋白质亲和性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虽然甲壳素/壳聚糖材料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但是与其它一些酶的固定化载体相比,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甲壳素/壳聚糖在酶的固定化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甲壳素/壳聚糖的理化性质、载体不同制备方法的特色和差异、在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环保、酶的分离纯化以及医疗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口腔颌面部感染细菌的抑菌性能,为在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液体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羧甲基壳聚糖对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对5株菌的MIC分别为:20、5、2.5、5、10 g/L。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对口腔颌面部感染重要相关细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酶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2):2593-2593
<正>壳聚糖(Chitosan)是由N-乙酰葡糖胺(GlcN Ac)和葡糖胺(GlcN)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接的多糖,与甲壳素、壳寡糖均被称为甲壳素类物质,被誉为继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生命元素之外的第六大生命物质。壳寡糖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被人体吸收等优势,其商业产品已遍布各个领域,主要涉及功能性食品、药品、环保、化工等。通过化学方法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的方法具有污染环境、产物不均一等缺点。利用生物酶法  相似文献   

14.
以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米微球(CMs)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行为,并对其浓度因素、粒径因素和抑菌机理做了探讨。结果表明CMs的抑菌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强。在浓度<0.7 mg/mL时,CMs对细菌的生长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当浓度≥0.7 mg/mL时对细菌有杀灭作用。CMs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8、1.4 mg/mL和1.0、1.8 mg/mL,表明壳聚糖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微球抑制作用的反应比大肠杆菌更敏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能迅速贴附在CMs表面,并且贴壁后的细菌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有的甚至完全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备青花椒精油纳米乳的最优配方,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相转变法制备青花椒精油纳米乳并绘制伪三相图筛选其配方工艺,然后使用粒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表征形态进行检测,最后考察青花椒精油纳米乳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青花椒精油纳米乳最优配方为:12.6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4.21%1,2-丙二醇、7.33%青花椒精油、75.82%蒸馏水。以此配方为基础制备的青花椒精油纳米乳整体澄清透明、流动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试验制备的青花椒精油纳米乳平均粒径为126.1±0.78 nm,分散指数为0.591±0.21,呈正态分布;透射电镜下其形态为球形,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载药量为73.29±1.56 mg/mL。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青花椒精油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2.29 mg/ml,且青花椒精油纳米乳抑菌效果优于青花椒精油。结论:制备得到的青花椒精油纳米乳工艺简单,显著提升了青花椒精油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变功率下微波加热对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80W下反应4min、然后在16 0W下反应6min的最佳功率组合下,可制得脱乙酰度77.3%、粘度4 6mPa·s的壳聚糖产品;与恒功率微波法相比,变功率微波法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稍低,但粘度高出31% ,反应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能耗降低6 0 %  相似文献   

17.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常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探讨乳酸钠和茶多酚、壳聚糖复配后对铜绿假单胞菌是否有协同抑制效果。利用响应面方法对3种复合防腐剂的抑菌效果进行优化。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3种防腐剂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从大到小)顺序为乳酸钠、壳聚糖、茶多酚;乳酸钠和茶多酚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乳酸钠和壳聚糖交互作用显著(p0.05),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茶多酚和壳聚糖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在乳酸钠62.50 mg/mL、壳聚糖3.17 mg/mL的条件下复合防腐剂对假单胞菌的抑菌圈达到最大,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将高度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在均相介质中进行N-乙酰化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脱乙酰度及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醇均相体系中进行乙酰化反应时,壳聚糖与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0.6,反应温度控制在20℃,反应时间为8 h时,产品的脱乙酰度在50%左右,获得了水溶性良好的N-乙酰化壳聚糖。  相似文献   

19.
从蝉壳制备壳聚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蝉壳为原料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研究并提出了适合蝉壳的脱色条件,所得产物为白色片状,脱乙酰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首先利用课题组发表的专利合成帕米膦酸修饰Brij78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然后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法,利用修饰的帕米膦酸基团与壳聚糖分子链中质子化的氨基交联反应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条件的探索,确定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S-Pa-Brij78-SLN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条件为:p H=6.0,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1%,0.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粒径分别为97.9±6.6 nm和182.4±62.2 nm,表面电位分别为(+5.21±1.4m V);(+7.94±0.80 m V),装载姜黄素时,载药量为10%,包封率在90%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清晰可见壳聚糖包裹的电晕。结论: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合成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化法,经过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索,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了稳定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