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椰子油提取物作为絮凝剂已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为了进一步探究天然椰子油提取物在收集栅藻中的应用,以期开发一种天然无毒害作用的絮凝剂,本文中,笔者考察椰子油提取物浓度、体系p H、静置时间、搅拌时间及搅拌转速对絮凝收集栅藻的影响,并比较了天然椰子油提取物絮凝剂与几种传统化学絮凝剂收集藻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椰子油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4 g/L、体系p H为3、静置时间15 min、搅拌时间2 min、搅拌速率150 r/min时,絮凝收集栅藻效果最优,收集率达到97.3%。此外,椰子油提取物的收集效果不差于化学絮凝剂,同时具备了天然环保无毒害的优点,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低温下将甲壳素直接溶于8%氢氧化钠/4%尿素水溶液,以丙烯酰胺为醚化剂,均相合成丙烯酰胺改性甲壳素(AMC)。产物用~~1H 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其稀溶液的粘度行为。然后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AMC/壳聚糖共混膜,研究了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透光率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Na OH/尿素水体系下成功均相制备了AMC,其取代度为0.49,水溶性好,AMC稀溶液表现出典型的聚电解质行为;AMC和壳聚糖两种高分子具有较好的相容性,AMC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壳聚糖膜的拉伸强度和抗水性,且所有的共混膜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到可以加速雨生红球藻采收的絮凝剂,选用几种常用的无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絮凝剂对雨生红球藻采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SPFC)是絮凝效果最好的无机絮凝剂。其最佳使用条件:添加SPFC的质量浓度为1.5 g/L,絮凝时间为120 min,絮凝率达到90.0%。壳聚糖作为一种性状优良的生物絮凝剂也被应用于本研究中,其最佳的使用条件:p H为4.0,分子量(M_w)为5.0×10~3,添加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0 mg/L,絮凝率达到74.8%。另外,当SPFC和壳聚糖协同作用时,雨生红球藻的絮凝率达到最大值(97.0%),远远高于二者单独使用时的絮凝率;也缩短了最大絮凝率的时间,仅为90 min,絮凝效果明显提高。SPFC和壳聚糖复合使用可应用于雨生红球藻大规模生产的采收。  相似文献   

4.
改性瓜尔胶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瓜尔胶进行铵基化阳离子改性,得到一种天然絮凝剂.研究了改性瓜尔胶絮凝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及pH值、反应温度、粘度、取代度等因素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为3 000~5 000mPa·s,阳离子取代度为13%的改性瓜胶对高岭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胶加入量为0.2 mL/L,搅拌速度为500r/min、搅拌时间为15 min等条件下,沉降15 min可达到彻底絮凝和澄清.此外,该絮凝剂基本不受温度和水质pH影响,且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酰胺、硫酸铝以及三氯化铁等絮凝剂,因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具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菌JMH 48。采用分子生物学结合经典的生理生化对JMH 48絮凝菌进行鉴定及絮凝体系研究,16S r DNA序列分析、生物化学、生理学特性确定JMH48絮凝菌为一种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使其具有高聚凝活性的最佳碳氮比是葡萄糖与蛋白胨(43:1);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初始p H 7.0,培养时间3 d,温度20℃;最佳培养基(g/L)为:葡萄糖20 g、K_H_2PO_42 g、K_2HPO_45 g、(NH_4)_2SO_40.2 g、Na Cl 0.1 g、蛋白胨0.5 g、Mg SO_4·7H_2O 0.2 g。最优培养条件下,JMH48的絮凝率可高达98.26%。处理时间为20 min,加入絮凝剂的量为0.6 m L,Ca Cl_2的加入量为1.25 m L,p H值为7时絮凝效果最好。絮凝体系中絮凝率达到96.54%。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 A2 5,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um。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 ,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物 ,最适 p H为 7.0~ 10 .0。絮凝剂的形成与菌体生长同步 ,均在 10 h达到最高值。该絮凝剂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 ,另外还有一部分存在于菌体上。所产絮凝剂对供试的各种悬浮液和菌悬液都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7.
蒙脱土在处理有机污染废水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进一步提高蒙脱土的吸附脱色性能,制备了偏钒酸铵/TiO_2/蒙脱土复合催化剂,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投入量、吸附时间、煅烧时间对亚甲基蓝的脱色效果都有很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菌种选育、絮凝效果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从土壤、河泥、活性污泥中分离出 75 2株细菌 ,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资金资助项目 (No . 990 0 1 8)收稿日期 :2 0 0 0 0 4 0 3 ,修改日期 :2 0 0 0 1 2 3 0为指标 ,筛选出 1株絮凝剂产生高效菌。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以 0 2mL/3 0mL接种量 ,5h种龄的种子液接种 ,2 5℃、pH7摇床培养 3d可达最高絮凝活性。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葡萄糖 2 0g ,尿素 0 3g ,酵母膏 0 6g ,Na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大学食用菌废弃料中分离出7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衡量其絮凝活性及产絮凝剂能力,经过初筛与复筛,筛选到一株絮凝剂高产菌F00,初步确定属曲霉属(Aspergillus),并对其产生絮凝剂的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蒙脱土的吸附脱色性能,制备了TiO_2/蒙脱土复合催化剂。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投入量、吸附时间、煅烧时间对脱色效果有很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高达98.6%。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时红  牛志卿  李晋 《生物技术》2003,13(1):25-2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对其中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初始pH值6~7,温度25~30℃,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2.4%,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絮凝率均在95%以上,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淤泥中筛选到1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JX18,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培养40h进入稳定期,48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JX18最适培养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C,摇床转速160r/min,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下,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活性达到90.56%。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好氧活性污泥、土壤和河泥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常规分离获得目的菌株,运用单因素法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对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得到了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经过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8h和30℃,发酵液最佳初始pH值为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RF-32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为84.32%。结论:从活性污泥中可筛选出较高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研究发现,菌株的絮凝活性与其生长量呈同步增长趋势,并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一稳定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及摇床转速均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因素对菌株生长情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筛选并研究对有毒物质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方法:利用含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Pb2(SO4)3的分离培养基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对所得的菌种进行摇瓶发酵试验,分别考察其产絮凝剂的周期、絮凝活性分布以及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等特征,通过提取絮凝剂,将其絮凝活性与其它絮凝剂进行比较。结果:得到一株对苯酚具有一定耐受性的絮凝剂产生菌B2(Serratiasp.),其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48h,絮凝率高于80%。苯酚浓度达0.6g/L时,B2菌的絮凝活性仍高于70%。其90%的絮凝物质集中于菌体,且热稳定性好,对多种悬浊液的絮凝活性高于硫酸铝、PAC。结论:新型絮凝剂产生菌B2对苯酚耐受性强,且絮凝剂提取简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文砚  吴涓 《生物技术》2007,17(3):59-63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絮凝活性的菌株进行优化培养并研究其絮凝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获得目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适培养、絮凝条件,考察该菌的生长及产絮凝剂的周期和絮凝活性分布等特征,及其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结果:得到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C5,其最适产絮条件为:初始pH值7.5,温度36℃,培养时间48h;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10g,KH2PO42g,K2HPO45g,(NH4)2SO40.2g,尿素0.5g,酵母膏0.5g,NaCl0.1g,MgSO4.7H2O0.2g,絮凝率可达92.0%;最适絮凝条件为:2.5mL发酵液,pH6.0,5mL CaCl2溶液;絮凝活性成分主要为多糖和蛋白质,多分布于胞外上清液中;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时达最大;对次甲基兰的脱色能力优于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2min内脱色率可达97%。结论:菌株C5可产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α-淀粉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找合适的p H条件,以及调整酶与底物用量、反应温度来优化"p H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优化后的实验方案为:3%可溶性淀粉与0.1%α-淀粉酶各1 m L,25℃下反应5 min;p H值分别为1、2、3的HCl溶液和p H值为12的Na OH溶液可分别作为影响α-淀粉酶活性的酸、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的水处理制剂,因其具有高效、无毒、易降解等特点,已成为水处理剂开发的研究热点。为了扩大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本研究从活性污泥和土壤样品中筛选絮凝剂产生菌,最终获得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通过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因此命名为P. monteilii YR-1。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25 g/L葡萄糖和2 g/L复合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硫酸铵=5:5:2),培养基初始pH值为10,培养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2 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的絮凝率从37.68%提高到63.52%。这是关于蒙氏假单胞菌产絮凝剂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消毒剂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大熊猫肠道分离的88株大肠杆菌、3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BC、CTPC、CTAB及DDA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并扩增了消毒剂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MIC值为:BC的MIC值介于8~128 mg/L;CTPC的MIC值在32~256 mg/L之间;CTAB的MIC值为64~512 mg/L;DDAC的MIC值介于8~128 mg/L。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为:BC的MIC值介于16~512 mg/L;CTPC的MIC值在64~256 mg/L之间;CTAB的MIC值介于128~512 mg/L;DDAC的MIC值介于8~64 mg/L。可见,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MIC值要大于大肠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的MIC值。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染色体型耐药基因扩增率为68.18%~98.86%,最高为sug E(98.86%),emr E最低(68.18%),没有检测出qac E、qac F、qac G,检出率最高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耐药基因为qac EΔ1(19.31%)。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染色体型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3.64%~28.41%,ydg E最高(28.14%),emr E检出率最低(13.64%),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耐药基因sug E(p)检出率最高(6.82%),qac EΔ1、qac F、qac G基因未检出。测定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对圈养大熊猫消毒剂的规范使用,防控大熊猫细菌性疾病以及细菌对消毒剂耐药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酸度和铝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铝对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马尾松耐酸性较强 ,在 p H为 3.5— 5 .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马尾松对铝中度敏感 ,在 p H4 .0条件下 ,铝毒害的阈值浓度为 4 .0 ppm。铝在溶液中存在的状态依 p H值而变化 ,不同形态的铝离子对马尾松的毒性不同 :Al3 的毒性大于 Al( OH) 2 和 Al( OH) 2 。极低浓度 ( <0 .1 5 mmol/L)的 Al3 对马尾松生长有刺激作用。 Ca2 对 Al3 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对马尾松产生抑制作用的 Al/Ca摩尔比小于 1  相似文献   

20.
平滑肌对一些酸碱等化学物质较为敏感,其可能会影响小肠的肌电活动,进而影响小肠的运动。本研究试图探讨氢氧化钠(Na OH)、盐酸(HCl)、氯化钡(Ba Cl_2)对离体家兔小肠段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以期了解不同化学药物对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为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健康家兔,处死后取家兔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离体后进行恒温灌流,分别给予1 mol/L的Na OH溶液、1 mol/LHCl溶液、1 mol/L Ba Cl_2溶液,并选择相对应肠段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恒温灌流,对比各组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变化。研究表明,Ba Cl_2干预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收缩频率均高于对照组、Na OH组、HC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 Cl_2组、Na OH组、HCl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Ba Cl_2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Na OH组、HCl组(p0.05);Ba Cl_2组、Na OH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负波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HCl组(p0.05),Ba Cl_2组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负波最大振幅均显著的高于Na OH组(p0.05)。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Ba Cl_2能显著的增强离体家兔小肠段平滑肌收缩功能,Na OH和HCl溶液会增强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最大振幅。研究显示Ba Cl_2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使平滑肌强直性收缩,而Na OH和HCl酸碱类物质的刺激可使肠壁内神经元兴奋,促进小肠平滑肌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