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林下参不同干燥方法的干燥过程和对林下参物理性质及其皂苷类成分的影响,为林下参提供适宜干燥方法。方法: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法,对林下参的干燥时间、外观性状、体积收缩率、主根和芦的直径和长度收缩率、表皮和粉末的色泽及内在成分(总皂苷和8种单体皂苷)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微波干燥耗时最短,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林下参的外形和粉末色泽影响小,并且与热风干燥林下参的外观性状和微波干燥林下参的粉末色泽区别明显;真空冷冻干燥林下参和微波干燥林下参的体积、主根长和直径、芦长的收缩率小于热风干燥林下参,具显著差异;真空冷冻干燥林下参的表皮色差增长率最小;总皂苷含量、人参单体皂苷含量加和值、人参二醇型皂苷和人参三醇型皂苷含量的均值大小顺序为真空冷冻干燥林下参>微波干燥林下参>热风干燥林下参。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较好的保留了林下参的形态和色泽,且真空冷冻干燥林下参人参皂苷含量高,真空冷冻干燥林下参具高附加值,综合考虑,真空冷冻干燥可以作为生产高档商品林下参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小米椒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干燥方式获得的小米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9种,其中酯类9种、醛类10种、醇类10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3种、酮类3种、有机酸类2种;小米椒干燥后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聚类结果表明:相比于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间的差异较大;干燥过程中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酯类和醇类、醇类和醛类等,其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风味物质间的转化。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影响较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晾晒的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分别为39、37、36、34种。然而,干燥方式对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与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相比,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处理的样品中酯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处理的样品中醛类物质含量高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总之,相比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对丰富干制小米椒的风味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干制小米椒的加工及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对党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干燥温度,为党参药材的干燥加工工艺研究以及党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鼓风干燥的方法,以外观性状质量、醇浸出物、党参多糖、党参炔苷和党参苷Ⅰ的含量为党参药材质量的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干燥温度(40℃、50℃、60℃和105℃)对新鲜采收的党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鼓风干燥温度对党参的醇浸出物和党参多糖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60℃和105℃干燥的党参中党参苷Ⅰ和党参炔苷的含量显著低于40℃和50℃,说明高温对于党参炔苷和党参苷I的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综合考虑干燥时间、药材外观形状的影响,优选50℃为鲜党参热风干燥法的最佳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4.
制备高品质的紫淮山全粉,有利于拓宽紫淮山的消费途径和提升产品价值。本文考察了固液比、进料流量和冻结温度对紫淮山全粉水分含量、溶解度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了紫淮山全粉喷雾冷冻干燥工艺,并对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喷雾冷冻干燥这4种干燥方式制备的紫淮山全粉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紫淮山冷冻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25 mL/min、固液比1∶1、冻结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紫淮山全粉水分含量为3. 89%、溶解度为23. 12%、花色苷含量为13. 28 mg/100 g。干燥方式对紫淮山全粉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枸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品质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阴干、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的方式处理柴达木枸杞鲜果,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法分析枸杞鲜果和各类枸杞干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样品中共鉴别出了52种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部分物质的单体和二聚体,包括醛类、烯醛类、酯类、酮类和醇类等。差异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表明枸杞干燥后挥发性有机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冻干燥后的枸杞中挥发性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枸杞鲜果较为相近,但与其他干燥方式干燥后的枸杞干果差异较大,而热风烘干和微波干燥后的枸杞干果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非常相似。通过建立一种利用GC-IMS检测分析枸杞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冷冻干燥法能够有效保留枸杞中的挥发性成分,使枸杞保持较高的品质,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柴达木枸杞的质量评价和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比较了连丹皮、刮丹皮、栓皮、木心、须根这五个牡丹根加工过程中分成的不同部位成分差异,探究牡丹药用部位的科学性,评价牡丹根部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的价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牡丹根不同部位特征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牡丹根不同部位中酚及酚苷组分、单萜及其苷组分、鞣酸组分等类别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的10个差异性成分中可指认的7个及含量大于0.1 mg/g的化学成分作为定量分析指标,进行成分含量测定。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连丹皮、刮丹皮和须根三者化学成分相似;木心和栓皮与前三者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木心中化学成分较少,且含量均较低;栓皮化学成分最为丰富,且单萜及其苷类成分占比较大。本研究表明连丹皮、刮丹皮与栓皮等部位在主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为牡丹皮在产地加工中...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著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预处理手段(烘箱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及减压内部沸腾法中各因素(真空度、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对壶瓶枣多糖及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原料枣粉的色差和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无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枣粉色差小、多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综合考虑,选用真空冷冻干燥作为原料预处理手段;减压内部沸腾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30 min,此时外界温度为71℃,真空度为80 kPa,此条件下多糖及蛋白质得率分别为26.05 mg/g和2.14 mg/g;与传统热浸提相比,有效物质多糖得率提高了16.66%。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青花椒精油品质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微波联合干燥等四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辛香料进行干燥处理。从含水率、精油含量、能耗和精油组分等方面对干燥方式进行比较评价,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青花椒精油的主要组分为烯类和醇类。由结果可知,联合干燥所用时间短,能耗少,所得精油含量最多,含水率低,品质也更好,因此联合干燥工艺更适合干燥青花椒。  相似文献   

11.
冯婷  汪雯翰  张劲松  樊华  贾薇  包海鹰 《菌物学报》2016,35(10):1234-1243
比较冷冻干燥、鼓风干燥两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针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对干燥后香味物质较丰富的鼓风干燥方式获得的金针菇样品进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并进行抗氧化及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得到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醇类和醛类,但鼓风干燥后的金针菇样品中两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获得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不同萃取物在抗氧化和抗肿瘤细胞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栽培年限对亳芍中芍药总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亳芍规范化栽培、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建立同时测定亳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Lanbo Service 40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表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分别在0.1250~2.5000μg和0.0225~0.450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和0.9994,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56%、101.30%。该方法用于安徽亳州地区人工栽培1至7年的亳芍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测定,发现不同年栽培年限亳芍中均含有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二者的含量存随年份变化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以3年株龄亳芍中芍药苷含量最高,以2年株龄亳芍中芍药内酯苷含量最多。研究结果对亳芍临床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优化人工栽培川贝母的热风干燥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水分转换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栽培川贝母二段式变温热风干燥加工工艺,采用HPLC建立栽培川贝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药材性状得分、总生物碱、总淀粉、总核苷含量归一化值(OD值)为指标建立模型对药材质量评价。通过对比恒温干燥与分段式热风烘干药材的外在性状与内在质量,对筛选得到的最佳分段式热风干燥工艺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栽培川贝母的最佳热风干燥工艺:60℃干燥至含水量45%,取出放置12 h,于50℃干燥至含水量≤15.0%。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条件下,加工得到的栽培川贝母外观性状及内在质量均较优,可用于栽培川贝母药材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亳白芍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其中生白芍、炒白芍和酒白芍标准汤剂分别标定16、14和13个共有峰,同时测定亳白芍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中7种化学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经炒制后标准汤剂中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酸含量升高,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含量降低,酒白芍标准汤剂中芍药苷含量升高,苯甲酸含量降低,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一批亳白芍及其炮制品可聚为一类,但聚类距离缩小后生品和炮制品各聚为一类。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简便快速,二者结合可直观反映出亳白芍炒制、酒制后的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综合唐古特大黄外观色泽、干燥耗时、折干率、有效药用成分(蒽醌、番泻苷、鞣质)含量等因素,探索唐古特大黄药材的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散失,生理活性、物理形态、有效成分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干燥方法对唐古特大黄的品质影响较大。综合唐古特大黄的外观色泽、耗时、耗能、折干率、蒽醌、番泻苷、鞣质含量、设备要求和适宜大规模推广等方面因素,唐古特大黄干燥建议采用阴干、晾晒或45~55℃烘干。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来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药材的酚酸类成分,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丹参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采收期、病害、根色、根的粗细以及药材部位等因素尽管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绝对含量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来源丹参药材酚酸类成分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8月份采收的药材,丹酚酸B含量较高;病害能够显著降低丹酚酸B的积累;与白根和褐色根相比,砖红色根中的丹酚酸B含量较高;根越粗,丹酚酸B含量也越高。这为丹参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同基源不同入药部位何首乌和首乌藤中的化学成分。以同基源不同入药部位何首乌和首乌藤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TQ/MS技术同时测定其中二苯乙烯类、蒽醌类、黄酮类和酚酸类14种成分,用QTRAP U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其中10种核苷类成分,用ICP-MS测定其中24种无机元素。同基源何首乌和首乌藤中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何首乌和首乌藤中二苯乙烯类成分的总量分别为26.135、15.307 mg/g,蒽醌类成分的总量分别为15.608、10.034 mg/g,黄酮类成分的总量分别为0.864、17.075 mg/g,没食子酸的含量分别为0.529、0.720 mg/g;何首乌和首乌藤中10种核苷的总含量分别为140.517、197.534μg/g,其中尿苷含量较高,分别为55.688、90.273μg/g;何首乌和首乌藤中无机元素中均以K含量较高,分别为12.538、16.747 mg/g,何首乌中Ca、Mg、P的含量分别为3.283、1.362、1.218 mg/g,首乌藤Ca、Mg、P的含量分别为37.999、2.105、1.021 mg/g。基于多成分的同基源何首乌和首乌藤成分含量分析为何首乌和首乌藤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羟肟酸-高氯酸铁显色法测定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碱水p 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提取工艺为碱水p H=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0。结论: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率较高,工艺稳定,省时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9.
来自埃及、塞内加尔、印度、泰国及中美洲的五个玫瑰茄品系的成熟萼片以五种方法,即在-3℃冷冻干燥和在20℃、40℃、60℃及105℃的烘箱内干燥,以研究干燥方法对玫瑰茄两个最主要的品质特性——有机酸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各种干燥方法对所有品系均有影响。冷冻干燥法可以获得最多量的有机酸和花色素苷,但要大规模生产则太昂贵。炉烘干法与冷冻干燥相比,不论哪一种温度都破坏品质,损失最小的是40℃,此时10%的酸与20—30%的花色素苷损失;而在1O5℃时,50—75%的酸与花色素苷受破坏。商品玫瑰茄萼片质量往往较差,这是因为采收时不完全成熟或过分成熟 (枯熟)、萼片混杂了果实其它部分,外来杂质很不干净或是阳光晒干时不干净所致。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现提出一个收获方式(表2),着重注意开花期、生长期及萼片发育期间成分的变化。但是,所探讨的五个品系的这些特性都不相同,因此应按各品系所适应的特殊情况进行收获。当地的土壤、气候与经济状况均会影响收获的方式,萼片应该分散成薄层放在干净草席上晾干。这样做费用增加了些,但萼片品质比在太阳下晒干的改善了很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黔产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并比较四者所含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从4种饮片中共检测出78种化学成分,其中鲜品莪术挥发油中有58个化学成分,生切饮片挥发油中有53个化学成分,蒸制饮片挥发油中有52个化学成分,醋炙莪术挥发油中有51个化学成分。由此得出结论,4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但是不同炮制法制备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为黔产莪术加工炮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