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韻慧  王春杰  晋兴华  张旺  张崧 《生物磁学》2013,(34):6619-6622,670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促透剂对吲哚关辛水凝胶贴剂透皮性能的影响,遴选在特定栽药剂量时具有最佳促透效果的促透剂,并与市售贴剂进行比较,对吲哚美辛水凝胶贴剂的体外透皮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以离体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屏障,在最佳载药量选用不同浓度的氮酮、油酸、丙二醇以及三者组成的二元或三元组合为促透剂,在规定时间点测定吲哚美辛的累积透过百分率以及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当氮酮与油酸单独应用时,二者均没有明显的促透作用;当选用二元促透剂联合应用时,油酸与丙二醇联用能够明显促进吲哚美辛的经皮渗透(P〈0.05);当选用三元促透剂时促透效果更好,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最高可达234.4μg·cm^-2,24h内药物累积透过百分率明显高于市售贴剂。结论:氮酮、油酸、丙二醇三者联合应用可作为吲哚关辛贴剂的理想促透剂。吲哚关辛水凝胶贴剂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经皮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2.
跌打止痛巴布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裸鼠皮肤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的累积透皮量.以此研究跌打止痛巴布膏体外经皮渗透吸收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成分的体外经皮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在15 h内的透过率分别为13.5%和49.62%.二者在皮肤的蓄积量分别为17.56%和23.23%.跌打止痛巴布膏中的有效成分在皮肤内有较强的蓄积作用,在15 h内药物持续恒速释放,为控释长效和局部作用的制剂.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药物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冷冻-解冻物理交联方法制备聚乙烯醇(PVA)和葡聚糖(Dextran)混合凝胶.并考察复合凝胶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含有胰岛素的PVA/Dextran溶液置于-20℃条件下冷冻8 h,在室温下解冻4 h,反复冷冻-解冻数次制备得到胰岛素PVA/Dextran复合凝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胰岛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胰岛素复合凝胶体外释放模式符合Higuchi扩散方程.当PVA/Dextran比例从100/0降到80/20,胰岛素释放速率明显增加,最大释放率从45%增加到65%.当冷冻-解冻循环次数从2增加到6,胰岛素达到最大释放的时间从24 h增加到45 h,最大释放率从70%降到50%.释放介质的温度的升高能显著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速率.结论:PVA/Dextran制备的胰岛素复合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PVA/Dextran复合凝胶是一种较有前景的水凝胶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柚皮挥发油用于果蔬采后抑菌防腐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柚皮挥发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挥发油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对灰葡萄孢菌的接触和熏蒸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0 h柚皮挥发油的得率为0.32%(w/w),挥发油密度为0.66 g/cm~3。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发现柚皮挥发油中有8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其次是月桂烯和香柏酮。挥发油及柠檬烯和月桂烯的熏蒸抑菌活性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接触抑菌活性,且柠檬烯的活性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挥发油和月桂烯。由于柚皮挥发油对灰葡萄孢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将其用于防治灰葡萄孢菌所致果蔬采后病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胰岛索非注射给药研究中,经皮给药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医药领域的研发重点。控释膜的研究是经皮给药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涉及胰岛素通过控释膜释放的研究报道不多。本实验室通过紫外光催化技术合成出一种丙烯酸酯-PEG复合薄膜作为胰岛素控释膜。本实验目的在于考察该复合薄膜在24小时内对胰岛素的体外控释作用,从而为胰岛素经皮给药制剂的基础研究作出贡献。方法:通过紫外光固化方法合成丙烯酸酯-PEG400复合薄膜,通过HPLC的方法考察丙烯酸酯-PEG400复合薄膜对不同浓度胰岛素溶液的控释作用,通过比较薄膜对不同浓度胰岛素溶液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等参数,研究薄膜对胰岛索的控释规律。结果:实验数据显示:丙烯酸酯-PEG复合薄膜对3.0mg/mL,6.0mg/mL,9.0mg/mL这三种不同浓度胰岛素控释曲线的相关因子分别为:0.9921,0.9950,0.9964。相关因子均大于0.99,表明该薄膜能很好的控制胰岛素溶液实现线性释放。经计算,薄膜对3.0mg/mL,6.0mg/mL,9.0mg/mL这三种浓度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66.69μg/cm-2,343.65μg/cm-2,460.10μg/cm2。渗透速率分别为:9.24μg/cm-2·h-1,13.40μg/cm-2·h-1,19.04μg/cm-2·h-1。以上两组数据表明,薄膜对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随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丙烯酸酯一PEG复合薄膜能控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溶液以恒定速率释放,通过对比薄膜对各浓度胰岛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等参数,发现该薄膜对胰岛素的释放速率受胰岛素浓度调节,具体表现为随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该薄膜不仅可以稳定控制胰岛素实现零级释放,而且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浓度实现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该薄膜是一种理想的胰岛素控释膜。同时本实验作为胰岛素控释膜的基础研究,也为日后以该薄膜为控释膜的胰岛素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vs. 68.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调节疼痛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痛有效、安全的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鲁绍伟  蒋燕  李少宁  赵娜  陈波 《生态学报》2019,39(10):3777-3786
以北京西山针阔叶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柳树Salix babylonica、五角枫Acermono、银杏Ginkgo biloba、杨树Populus spp.)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测定植物叶片夏秋季PM_(2.5)吸附量,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并分析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探讨树种叶表面特征与其PM_(2.5)吸附能力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1.70μg/cm~2)阔叶树种(0.48μg/cm~2);各树种年均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大小排序为白皮松(1.71μg/cm~2)油松(1.67μg/cm~2)柳树(0.54μg/cm~2)五角枫(0.51μg/cm~2)银杏(0.47μg/cm~2)杨树(0.39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季节变化趋势为冬(2.86μg/cm~2)春(1.39μg/cm~2)秋(1.13μg/cm~2)夏(0.96μg/cm~2);而阔叶树种则是秋(0.56μg/cm~2)夏(0.55μg/cm~2)春(0.015μg/cm~2)。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其中,针叶树种吸附PM_(2.5)能力受粗糙度影响较明显。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气环境PM_(2.5)污染趋于严重。因此,分析了北京西山典型针阔叶树种PM_(2.5)吸附量的季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各树种叶片吸附PM_(2.5)机理,根据各树种吸附PM_(2.5)特征及其与叶表面形态的关系,对针阔叶树种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此次研究旨在探讨猫爪草多糖对体外培养的正常状态下的原代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活力变化情况。以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加入100μL DMEM培养基)和实验组(分别加入25μg/mL, 50μg/mL, 100μg/mL, 200μg/mL,400μg/mL的猫爪草多糖),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CCK-8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猫爪草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的调节作用;同时设置24 h、36 h、48 h、60 h和72 h的不同培养时间,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猫爪草多糖均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力,且猫爪草多糖浓度在100~400μg/mL的细胞活力极显著增强(p<0.01)。此外,各处理组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24~72 h不更换培养液的条件下,48 h处活性最佳。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猫爪草多糖可以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通过猫爪草多糖激活巨噬细胞,可能是猫爪草发挥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之一。此外,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虽能存活长达一个月,但仍有一个最佳活力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筛选了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的最佳透皮促渗剂并考察了其体外释药机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离体家兔鼻粘膜进行体外渗透实验,以川陈皮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常数为指标,优选最佳处方;采用扩散池法对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进行体外释药研究,并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其释药机制。结果表明,不同促渗剂对川陈皮素的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常数影响大小为:氮酮冰片丙二醇,且氮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乳凝胶剂12 h的累积释药率为86%,符合Higuchi方程,其溶蚀量较少且与释药率无明显线性相关(r=0.9387)。可见,2%氮酮、2%冰片和1%丙二醇可作为最佳促渗剂处方在川陈皮素微乳凝胶剂中使用,且该制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衍生物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提高药物利用度,提供透皮给药的治疗途径,本文采用微乳法制备了一种新的O/W型透明质酸纳米载体(HA-GMS),包载药物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制备过程中无酒精,且没有使用化学增强剂,经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得HA-GMS纳米乳粒径为(177.33±27.11)nm,zeta电位为-15.6±1.7,多分散系数为0.55±0.01,纳米微乳对MD-CPT药物的包封率为(77.85±1.29)%,且稳定性良好.用MTT法检测HA-GMS对人正常细胞HSF、HUVECs的作用,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5%~95%,生物相容性良好,用HA-GMS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其生长抑制率为28.2%.HA-GMS纳米乳运载的MD-CPT皮肤渗透量明显高于对照组MD-CPT乙醇溶液对皮肤的渗透量,作用4 h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660.72±20.54)μg/cm2和(102.73±13.81)μg/cm2,HA-GMS纳米乳明显增加了MD-CPT的透皮效率,本研究结果为透皮给药治疗瘢痕疾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解网袋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设置对照N0(0 g N·m-2·a-1)、N5(5 g N·m-2·a-1)、N10(10 g N·m-2·a-1)和N20(20 g N·m-2·a-1)4个施N处理,研究外源N添加对多枝柽柳、盐角草及两者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分析氮沉降对荒漠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物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345 d的分解,多枝柽柳、盐角草及混合物在不同N处理间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64~0.70、0.84~0.99和0.71~0.81 kg·kg-1·a-1。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均表现为养分的直接释放,试验结束时,N0、N5、N10和N20处理单种凋落物及其混合物N分别释放60.6%~67.4%、56.7%~62.6%、57.4%~62.3%、46.8%~63.0%,P分别释放51.9%~77.9%、59.9%~74.7%、53.0%~79.9%、52.3%~76.4%。N处理对单种凋落物及其混合物的分解影响不显著,但各种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对N添加的响应不同,N处理抑制了盐角草N、P释放及混合凋落物P释放,而对多枝柽柳无影响。在温带荒漠,适量的N输入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延缓个别物种养分向土壤系统的归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NMP)作为模型药物,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 annan,KGM)为材料制备KGM-NMP药膜,对其在体外不同介质和不同温度下的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初步探讨魔芋葡甘聚糖-尼莫地平药膜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药膜各个释放阶段的形态及表面结构,药膜呈胶束状,表面平整光滑,个别表面有凹凸状;用药物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药物释放数据曲线,推导建立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电镜扫描结果分析,KGM-NMP药膜的溶蚀特性更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的协同作用。该药膜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控释作用,24 h内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药沙参四味汤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用药组。将人肺癌NCI-H460细胞与不同浓度的沙参四味汤(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进行联合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沙参四味汤对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沙参四味汤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具有潜在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沙参四味汤均能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生长,分别作用24 h、48h、72 h后其最高细胞抑制率(IR)分表达到60.36%、69.31%和86.87%,24 h、48 h、72 h后其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为30.60μg/mL、19.36μg/mL和14.93μg/mL。结论:沙参四味汤对人肺癌H460细胞具有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镍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方法:用两种镍化合物(NiCl2·6H2O、NiSO4·6H2O)分别制成含Ni(Ⅱ)浓度为1000、500、250、125、62.5μmol/L及31.25μmol/L的溶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株,72h后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确定NiCl2·6H2O与NiSO4·6H2O的TC50,并分别以TC50的Ni(Ⅱ)作用培养的HUVEC细胞株,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h、48h、72h、96h、120h)的细胞相对增殖活性;2,4-二硝基苯肼法检测作用72h时培养上清液及细胞裂解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计算Ni(Ⅱ)化合物作用下细胞LDH的释放率,评价Ni(Ⅱ)对其影响;HE常规染色观察两种镍化合物作用72h后的细胞形态;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两种化合物作用HUVEC细胞TC50为125μmol/L,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细胞毒性增强;同一浓度的Ni(Ⅱ)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随着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两种镍化合物对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NiSO4·6...  相似文献   

15.
氮磷添加对红壤区城郊湿地松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易导致城市森林氮(N)沉降和磷(P)富集,进而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影响。以位于南昌市郊的湿地松(Pinuse lliottii Engelm.)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分解法,模拟N沉降(10g N·m-2·a-1,[N])、P积累(2.5g P·m-2·a-1,[P])和N沉降+P积累(10N·m-2·a-1+2.5g P·m-2·a-1,[N+P])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与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N]、[P]和[N+P]均促进凋落叶的前期(0~180d)分解速率,抑制中期(180~360d)、后期(360~540d)的分解速率;至540d时分解速率表现为[N]、[P]和CK无差异,但均高于[N+P](P0.05)。[N]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N浓度,N含量表现为分解前期积累、后期释放;[P]提高分解过程中凋落叶P浓度,P含量持续积累;[N+P]提高N和P浓度,分解前期N、P含量积累,后期释放;而不同处理的C含量均表现为释放。凋落物基质C/N/P比与分解速率的相关性随分解阶段而表现各异。综合来看,城市化导致的N沉降和P富集叠加效应具有抑制城市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潜在性。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盐酸氯苯胍(robenidine hydrochloride,ROBH)按30 mg/kg的剂量口灌实验鱼,用HPLC-MS/MS法研究盐酸氯苯胍在美国红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美国红鱼血浆中ROBH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p)、血药浓度峰值(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和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39 h、958.78μg/L、33 247.57μg/(L·h)和19.24 h;ROBH在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max分别为156.72μg/kg、227.68μg/kg和553.44μg/kg,tp分别为2.0 h、1.5 h、2.0 h;AUC_(0-∞)分别4 664.04μg/(kg·h)、4 897.74μg/(kg·h)、17 228.19μg/(kg·h);t_(1/2β)分别为19.68 h、24.33 h和22.81 h。按30 mg/kg剂量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美国红鱼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24.46 h、35.39 h、39.60 h和33.94 h。若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 d。  相似文献   

17.
盐度、光照和营养盐对孔石莼(Ulva pertusa)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测定光合作用产氧速率研究了孔石莼Ulvapertusa不育性变种在不同盐度、光强度和营养盐水平下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盐度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在2710lx光强下孔石莼在盐度20‰左右有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参数Pm为79.62O2,μg/cm2*h,Is为191.08μE/m2*s,IC为10.12μE/m2*s;对营养盐(NH4+-N,NO2--N,PO43--P)的吸收特征可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低光强(106lx)下氨氮超过0.07mmol/L时可抑制孔石莼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生物结皮的存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而对生物结皮基本特征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较少。以流沙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组成生物结皮(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中以结皮厚度、叶绿素a含量、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及结皮中养分为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的结皮厚度、叶绿素a、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C、N、P、C/N、C/P、N/P的变化范围从藻结皮到藓结皮分别为:2.28—8.29 mm、1.79—8.05μg/cm~2、14.60—20.43 mg/kg、13.16—19.37 mg/kg、5.54—51.42 g/kg、0.44—3.36 g/kg、0.23—0.54 g/kg、9.62—15.32、24.07—94.98、1.92—6.23,且上述结皮特征均沿着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方向显著增加(P<0.001),但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在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和藓结皮间无显著差异(P>0.05);(2)相比于C和N,结皮的P含量具有较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人工林土壤CO2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排放特征,于2007年8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5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沙棘和刺槐3种人工林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地区侵蚀环境下不同植被土壤CO2释放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杏树、沙棘和刺槐3种人工林土壤CO2释放存在差异,日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0.83~2 61μmol·m-2·s-1、0.83~3.32μmol·m-2·s-1和0.80~3.45μmol·m-2·s-1,刺槐和沙棘人工林土壤CO2释放速率高于杏树林,3种人工林的土壤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及季节性变化表现一致,春季和夏季的土壤CO2释放高于秋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CO2释放的主要因子,但在干旱的春季和夏季,土壤水分是土壤CO2释放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也对土壤CO2释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的全天候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的释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于12:00~14:00,最小释放速率出现于6:00~8:00;植物生长季的最大振幅为462.49mg·m-2·h-1(8月18日),最小振幅为114.97mg·m-2·h-1(5月9日),CO2释放速率白天大于夜晚.不同物候期CO2释放速率亦不同,草盛期>枯黄期>返青期.最大日均值为480.76mg·m-2·h-1(8月18日),最小日均值为140.77mg·m-2·h-1(5月9日).释放速率与气温、地表温度及土壤5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温度是决定CO2释放速率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