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白侧耳大米固体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黄白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大米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苯酞类化合物,2个为新结构化合物:2-(ethoxymethyl)-3,5-diethoxybenzyl acetate(1)、2-(acetoxymethyl)-4,6-dimethoxybenzyl tridecanoate(2),2个为已知化合物:5,7-dimethoxyisobenzofuran-1(3H)-one(3)、4,6-dimethoxyisobenzofuran-1(3H)-one(4)。对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3、4具有抑制肿瘤细胞HeLa生长活性,IC50值分别为66.2和65.7μmol/L;化合物3和4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7.2和67.9μmol/L。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株实验结果表明:鼓槌石斛中联苄类化合物毛兰素(erianin)、鼓槌石斛素(chrysotoxine)、鼓槌菲(chrysotobibenzyl)及菲类化合物毛兰菲(con-fusarin)对肿瘤细胞株K_(562)的生长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细胞增殖抑制率50%的药物浓度(IC_(50))分别为0.0065,5.43,0.32,46.15μg/ml。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C18柱层析等方法,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31的发酵菌丝体提取液中分离到三个化合物(1~3)。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中一个化合物harrucomicin C(1)为新倍半萜,另外两个已知化合物为cyperusol C(2)和Nb-乙酰色胺(3)。活性研究表明harrucomicin C对肿瘤细胞株HepG2、EC109和HeLa具显著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6.99、25.33μM和34.64μM;cyperusol C对肿瘤细胞HeLa和HepG2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49.99μM和167.78μM。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K1次级代谢产物成分。实验采用硅胶、凝胶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方法,从该菌株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7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过解析NMR、MS等波谱数据,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aldgamycin P(1)、aldgamycin E(2)、aldgamycin J(3)、aldgamycin K(4)、aldgamycin L(5)、GERI-155(6)和chalcomycin (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7.81μg/mL,化合物2和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49和0.98μg/mL,高于阳性对照卡那霉素的MIC值(3.91μg/mL)。化合物1~7对于被测试的两株真菌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植物内生菌Plantactinospora sp.NEAU-gxj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1D和2D NMR、MS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的比较鉴定三个化合物分别为一个新的酰胺类化合物,(2E,7Z)-9-hydroxy-4,6,8-trimethylnona-2,7-dienamide(1)和两个已知化合物,抗生素U-62162(2)和salternamide C(3)。对三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分别为6.8、32μg/m L和19μg/m L。  相似文献   

6.
采用色谱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方法,以及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的鉴定方法,从蒟子全株中分离、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的酰胺类成分,即蒟子酰胺A~D(1~4)。已知化合物包括3个二肽,即短蒟酰胺C~E(5~7),以及3个酰胺,即(E)-N-(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8)、(E)-N-(5-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9)和(Z)-N-(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四氢吡咯(10)。采用MTS法测试了4个新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蒟子酰胺A(1)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IC_(50)=10.99μM)、人肝癌SMMC-7721细胞(IC_(50)=17.10μM)、人肺癌A-549细胞株(IC_(50)=7.93μM)、人乳腺癌MCF-7细胞(IC_(50)=16.63μM)和人结肠癌SW480细胞(IC_(50)=9.16μM)的生长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从毛头鬼伞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啤酒甾醇(2)、麦角甾醇葡萄糖甙(3)和tuberoside(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头鬼伞中得到。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有较强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狗肾细胞MDCK增殖的活性,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0.9μg/mL(18.4μmol/L)和5.8μg/mL(9.8μmol/L)。化合物3对MCF-7和MDCK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当其浓度为10.0μg/mL(17.9μmol/L)时,对MCF-7和MDCK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和7.5%。  相似文献   

8.
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羟基丹参酮ⅡA。采用MTT法考察了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羟基丹参酮ⅡA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羟基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为4.18μM;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其IC_(50)为6.08μM;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较弱,其IC_(50)为10.20μM。而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IC_(50)分别是17.15μM、27.28μM和46.34μM。羟基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丹参酮ⅡA(P0.05)。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落羽杉中三个活性双黄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墨西哥落羽杉 (Taxodiummucronatum)枝叶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 ,通过MS、1DNMR、 2DNMR以及与参考文献比较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为 3个已知双黄酮 ,即 :a mentoflavone (1) ,podocarpusflavoneA (2 ) ,4′ ,7 dimethylamentoflavone (3)。本文还对文献中amentoflavone的C - 2 和C - 6 的碳谱数据归属进行了修正。体外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这 3个双黄酮均为组织蛋白酶B的抑制剂 ,其IC50 值分别为 1 75、 1 6 8和 0 5 5 μmol/L ;这 3个双黄酮均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其中化合物 1对肿瘤细胞株BGC 82 3的IC50 值为 3 5 1μmol/L ,化合物 2对肿瘤细胞株HT 2 9的IC50 值为 11 16 μmol/L ,化合物 3对肿瘤细胞株A5 49、BEL 74 0 2、DU14 5、HT 2 9的IC50 值分别为 7 74、 17 16、 12 4 2、 14 5 4μmol/L。其中双黄酮为组织蛋白酶B的新型天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从滇产两面针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其一维或二维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理化性质的解析并结合文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9-去甲氧基两面针碱(1)、8-dehydroxyl-buesgenine(2)、6β-hydroxymenthyldihydronitidine(3)、花椒木精(4)、rhoifoline B(5)、两面针碱(6)、白屈菜红碱(7)、博落回碱(8)、白鲜碱(9)、γ-崖椒碱(10)、茵芋碱(11)和鹅掌楸碱(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结构化合物。通过MTT法,首次评价了化合物1~12对黑色素瘤细胞WM9增殖的抑制活性,并发现化合物3和6对WM9细胞的增殖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936μM和0.880μM,研究结果为抗肿瘤药物候选药物分子的发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质谱引导的自动纯化分离系统对垫状卷柏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选择性分离纯化双黄酮类、炔酚类化合物。并利用MS、^(1)H NMR、^(13)C NMR、2D NMR等光波谱分析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得到四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扁柏双黄酮(1)、异柳杉双黄酮(2)、苏铁双黄酮(3)、穗花杉双黄酮(4),七个炔酚类化合物,分别为selaginellin(5)、selaginpulvilin A(6)、selaginpulvilin B(7)、selaginellin O(8)、selaginellin E(9)、selaginellin A(10)、selaginellin B(11)。采用MTT法评价了化合物1~11体外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SCLC)H322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除化合物4和7外,其他化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322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和10抑制作用较强,IC_(50)值分别为16.70和9.54μmol/L。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刺苞老鼠簕Acanthus leucostachyus Wall.ex Nees全草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与文献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苯并噁唑啉酮(1)、3-羟基乙酰基吲哚(2)、儿茶酚(3)、香草酸(4)、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5)、N-(2-hydroxyphenyl)formamide(6)、咔唑(7)、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8)、ethyl p-methoxy-trans-cinnamate(9)、肉桂酸乙酯(10)、豆甾醇(11)、3-hydroxy-4-methoxypyridine(1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老鼠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分离纯化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生成NO炎症模型测试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IC_(50)值为105.18μM;化合物3、6、9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IC_(50)值分别为18.49、22.84、41.22μM。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思茅山橙根部分的生物碱粗提物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包括3种不同的生物碱骨架结构,分别为喹啉型生物碱:melodinhenine D(1)、melaxilline A(2)、11-methoxytabersonine(3)、meloscandonine(4)、melodinine T(5);白坚木型生物碱:venalstonidine(6)、vandrikidine(7);长春曼胺型生物碱:14,15-dehydrovincine (8)、14,15-dehydro-16-epi-vincamine (9)、△14-vincanol(10)。除化合物1,5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思茅山橙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人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23. 4μM。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种色谱法从思茅山橙根部分的生物碱粗提物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包括3种不同的生物碱骨架结构,分别为喹啉型生物碱:melodinhenine D(1)、melaxilline A(2)、11-methoxytabersonine(3)、meloscandonine(4)、melodinine T(5);白坚木型生物碱:venalstonidine(6)、vandrikidine(7);长春曼胺型生物碱:14,15-dehydrovincine (8)、14,15-dehydro-16-epi-vincamine (9)、△14-vincanol(10)。除化合物1,5和8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思茅山橙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人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23. 4μM。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 guttiforme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包括一个新型含过氧键的二聚苯衍生物:fucinum A(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Z)-1-hydroxy-4-(2-nitroethenyl)benzene(2)、对羟基苯甲醛(3)、stigmasta-4,6,8(14)-trien-3-one(4)、stigmast-4-ene-3,6-dione(5)、麦角甾醇(6)、5-羟甲基糠醛(7)均首次从该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此外,对上述化合物进行NO生成抑制活性实验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对NO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48.1和46.6μmol/L。  相似文献   

16.
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木榄胚轴中分离出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Balanophonin(2)、开环异落叶松脂素(3)、臭失菜素A(4)、松脂素(5)、5'-甲氧基-(-)-松脂素(6)、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s(7)。化合物1,3,7对肿瘤细胞株A549显示出弱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90.2、323.0、209.3μg/mL。除化合物3和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对放线菌HCCB11431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2个新化合物和4个已知的化合物,经IR、MS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出结构,分别为:3-(3-acetoxy-4-methoxy-5-methyl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1)、3-(3-acetoxy-4-hydroxyl-5-methyphenyl)-2-aminopropanoic acid(2)、2'-dexoyadenosine(3)、Cytidine(4)、Uridine(5)、2'-deoxycytidine(6),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1~6对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4对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对MCF-7的抑制作用较明显,IC50分别为7.9、10.1、9.5μg/mL。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泸定县花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花椒的70%盐酸水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异丁基酰胺类化合物。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文献对照,它们被鉴定为花椒素A(1)、hydroxy-α-sanshool(2)、tetrahydrobungeanool(3)、hydroxy-γ-isosanshool(4)、hydroxy-γ-sanshool(5)、bungeanool(6)、γ-sanshool(7)、isobungeanool(8)和β-谷甾醇(9)。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erastin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铁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为4.08μ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应用多种色谱方法从川黄柏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3-aldehyde-tirucall-7-ene-3-one(1)、(23R,24S)-21-oxomelianodiol(2)、3β,22S-d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3-one(3)、21,23-lactone-24,25 dihydroxy-tirucall-7-ene-3-one(4)、Aphagranins F(5)、24,25-epoxy-tirucall-7-ene-3,23-dione(6)、木栓酮(Friedelin,7)、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8)、反,反,顺-2,4,8-N-异丁基十四碳三烯酰胺(9)、7-脱甲基软木花椒素(7-Demethylsuberosin,10)。其中化合物1新的天然产物,2-5、7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3对乳腺癌MDA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5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7.38(±3.24)μmol/L、3.86(±2.71)μmol/L。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HPLC、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球毛壳菌CIB-160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NMR、HR-MS和旋光数据分析以及文献比对,其结构鉴定为chaetoglobosins A(1)、C(2)、E(3)、F(5)、Fex(6)、W(7),penochalasin F(4),5-(methyl-2-butenyl)-indole-2,3-dione(8)、chaetoviridin A(9)和cochliodone A(10)。8和10为首次从野生型球毛壳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体外免疫活性检测显示1~6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0.21、2.8、2.3、2.2、1.7、2.7μM。同时1~6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静息小鼠脾细胞存活率IC50值分别0.82、7.5、2.3、6.1、4.6、6.7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