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澄清植物种类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开展iFlora编研的前提,而植物物种调查则为其提供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研究素材。传统的植物物种调查,或以植物区系调查为目的,或是专类植物资源搜集.往往较为忽视种群层面的调查。iFlora计划中,基于地方种群的植物物种调查应予以重视和贯彻实施。系统的植物物种调查将以“个体(标本)一(地方繁育)种群一物种”为核心展开,其中地方繁育种群是调查的中心环节。调查内容将兼顾种群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三方面的学科需求,以期获得全面详实的物种数据,并藉此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物种“档案”。在整个植物物种调查中,“模式产地种群”是关注的重点,需制定缜密的调查方案并优先实施。由于模式标本的残缺、原始描述的简略,在未来的物种分类研究中,植物分类学者必须认真考虑“产地模式标本”和“模式产地种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群体,“模式产地种群”不仅仅是模式标本的注脚和补充,它犹如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将为研究者提供最为权威和充分的形态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研究信息,从而真正将物种分类研究从“故纸堆”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月6日,丽江县文化馆来函,告知漾西公社木家桥水利工地上进行河床加宽工程时,发现人类头骨化石。同年冬云南省博物馆张兴永同志前在现场调查。1975年12月,丽江县文化馆王志山、和在瑞,丽江地区文教局刘邦智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国兴同志对人类头骨化石产地又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75年10月7—9日,我陪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摄影组在陕西省蓝田县拍摄蓝田人(曾命名蓝田猿人)化石产地照片时,与该研究所周国兴同志一起在陈家窝村和公王岭进行了短暂的野外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旧石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野生葡萄是一种野生浆果。酸甜可口,既可鲜吃,又可酿酒。酒槽制醋和染料,种子榨油。永福县是广西主要野生葡萄产地之一,资源丰富。为了摸清野生葡萄资源情况和生长习性,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我们从1981年开始调查,经三年的努力,其本摸清了野生葡萄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以及品种分类等。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品产地溯源是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工作。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种兼具快速、简便、不破坏试样、分析过程无试剂消耗等优点的新兴绿色检测技术,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研究中。简要介绍了应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研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技术及软件平台,同时概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食品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在目前产地溯源研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萼金花茶的模式标本是覃德海、李春廷76658,原记录花为金黄色,近经昆明植物园夏丽芳同志等到产地调查,看到花为白色,其正确的学名应是:  相似文献   

8.
利用红蚂蚁(Tetramorium guineense Fabricius)防治甘蔗螟虫,在我国台湾和福建同安地区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人曾进行过红蚂蚁防治蔗螟的调查研究,效果颇好。但在生活习性方面,未见有系统报导,为此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内容和方法 本文系粽合1960—1962年间在红蚂蚁产地——厦门垵山的野外观察及在龙溪专区农科所室内观察(辅以田间试验)的结果。 1.蚁群组织和繁殖 (1)野外:每半个月在红蚂蚁产地,将预先定置并有红蚂蚁在内栖居的芦苇管拔回检查一次,每次4—19群(即4—19管)不等。(2)室  相似文献   

9.
中药栀子类药材资源调查和商品药材鉴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中药栀子类药材进行品种整理。方法 :到产地进行原植物调查并对收集到的国内 30余件商品药材进行了性状鉴定。结果 :列出了栀子原植物分类检索表、产地分布表和商品药材鉴定表。结论 :我国栀子属植物约有 10个品种 ,商品药材的来源以栀子为主 ,其次为水栀子、大红栀子 ,其它仅为地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初,再次走访了金头闭壳龟产地,分析了前后几次调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并就保护问题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文华  张光飞  周鸿  闫海忠  周睿 《生态学报》2010,30(4):1109-1116
依据嵌套分层设计原理制定野外调查取样方案,以药用资源植物短葶飞蓬不同产地93个自然种群310份植株样品的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嵌套方差分析,探讨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在产区间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最低含量产区的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分别只是最高含量产区的52.1%和41.8%,但不与产地间的空间距离远近完全一致;同一产地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有一定的年际差异,但高含量产地与低含量产地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优质药材的基本产地单元,自然地理区划单元比行政区划单元更科学;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与植株含N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符合"碳/氮营养平衡假说"的预测,但植株含N量的变化只能解释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不同产区间约30%的变异。植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空间变化是药用植物地区间遗传变异和生长地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用自然地理区划单元为产地单元更客观。确定药材的"优质产地"可作为保障药材有效性的科学管理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赣北松墨天牛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沈英杰 《昆虫知识》1994,31(1):26-27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ernatus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胜天牛亚科。它不仅是我国南方松林重要的蛀干害虫,而且据我国病虫专家多次研究确定还是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主要媒介昆虫。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在严密监测松树线电疫情的同时,对松墨天牛在赣北地区的分布及其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分布根据近期完成的九江市产地检疫和疫情调查,以及对赣北沿江4县松树线虫疫情专题调查成果资料,松墨天牛在赣北主要分布在彭泽县的马挡、泉山、海形等乡Z湖口县的流泅、三里等乡、场;瑞昌市的…  相似文献   

13.
焦懿  赵苹 《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白蜡虫雌虫产卵期是白蜡种虫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白蜡主产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种虫产地,2个白蜡产地和4个虫蜡混产地,调查群落中白蜡虫天敌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在10个白蜡主产地内,共收集到各种天敌15种,分属于6科11属,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优势种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和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群落的优势集中指数较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7.46%,最低为75.92%。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白蜡产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变化,根据聚类分析和排序,将10个不同产地白蜡虫天敌群落分为3类;第1类为种虫产地,优势种天敌发生和危害较轻;第2类为白蜡产地,白蜡虫天敌发生和危害极为严重,其种群数量为第1类的3.36倍,第3类虫蜡皆产,其天敌数量介于第1、2类之间,中华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在第1、3类群落中大致相等,第2类发生较较重,白蜡虫天敌的严重危害是造成蜡区不产种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五味子果实中的甲素和乙素含量是否存在产地闻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草药生产、加工企业选择五味子果实药效显著、品质优良的产地提供依据。收集了16个产地的五味子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显著,二者含量最高的产地分别是最低产地的2.14倍和3.3倍。将各产地的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与原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甲素含量与主要气候因子中的温度、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乙素与温湿度相关不显著。根据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初步选择黑龙江省的苇河、吉林省的柳河为五味子品质优良产地。  相似文献   

15.
伞菌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伞菌目的两个新种,定名为残托斑毒伞和黄褐丝盖伞。通过在产地的调查访问,并作了小白鼠毒性试验,证明有毒。根据中毒症状和近缘种所含毒素的性质,它们所含毒素都应是毒蝇碱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模式和产地标本的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叶表皮微形态观察结果,对小叶子(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Wall.ex Lindl.)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将分属3系(Series Procumbens Klotz;Series Alpigeni和Series Marginati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运用样地调查法和踏查法调查野生、人工种植蒙古黄芪的资源分布、生境特点、生长状况,探寻影响蒙古黄芪生长的生态因子,结合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区划蒙古黄芪在内蒙古地区的适宜产地.结果表明: 栽培蒙古黄芪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武川县、固阳县等15个旗县,其生态特征为海拔高于1000 m,土壤类型为沙土、砂砾土和钙土.野生蒙古黄芪覆盖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生于向阳处,喜冷凉干燥气候,适宜沙壤土或砂砾土,忌阴湿黏重土壤.应用TCMGIS-Ⅱ分析得到内蒙古境内野生蒙古黄芪生态因子相似系数>95%的生态适宜区为43个县区,面积为94460.30 km2;栽培蒙古黄芪生态适宜区为32个县区,面积为76013.93 km2.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对麻黄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麻黄,有的植株其小枝顶端常出现卷曲,当地居民称之为蛇麻黄或曲枝麻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同一产地的同一种麻黄可同时见到直枝和曲枝两个类型,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一种麻黄,故曲枝现象不是麻黄中某个种固有特征。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采到了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在新疆奇台和甘肃敦煌采到了膜果麻黄(E.przewa-  相似文献   

19.
新宁楼梯草的分类学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新宁楼梯草Elatostema xinningense W.T.Wang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新宁楼梯草模式产地湖南省新宁县紫云山的野外调查,将新宁楼梯草降级并组合为对叶楼梯草E.sinense H.Schr⒐ter的变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野生珠子参的竹节参皂苷IVa和总皂苷的含量差异,结合农艺性状对三个不同产地珠子参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珠子参的栽培及优质种质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云南三个不同产地野生珠子参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试剂显色法测定珠子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珠子参中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采用民族植物学田野调查法研究云南三个不同产地珠子参的农艺性状。结果:云南三个不同产地的野生珠子参,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野生珠子参中总皂苷和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最高,其珠子参总皂苷的含量为15.21%±1.25%,珠子参中竹节参皂苷IVa的含量为4.78%±0.35%,农艺性状也相对较优。结论:不同产地的珠子参质量差异较大,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的野生珠子参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