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的功能为超滤过作用,肾小管主要是再吸收作用。肾小管又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及远曲小管几部分。由若干肾单位的远曲小管汇合成为集合管,再开口于锥体乳头处。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它和肾单位的胚胎发育来源不同。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以及集合管的一部分位于肾皮质内、髓袢、直集合管和直血管位于髓质锥体之内,因此在断面上可见皮质呈现颗粒状,髓质为纹状。肾小球旁器也称球旁复合体或近血管球复合体,由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三者在肾小体血管极处排列成三角形,入球小动脉和  相似文献   

2.
金雕肾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金雕Aquila chrysaetos肾脏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金雕肾实质由许多肾小叶构成,每个肾小叶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一条与其相连的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连接小管.集合管分为小叶周集合小管和髓质集合管两部分.具有发达的极周细胞.  相似文献   

3.
张柯  李季 《蛇志》2004,16(2):41-42
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肾通过尿的形成,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对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有重要作用.肾的功能障碍或丧失,可以危及生命.肾也是人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肾小管细胞对多种药物兼有分泌和重吸收的作用,肾髓质的逆流倍增原理使尿液中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肾脏内的许多酶的活性可被各种药物抑制或灭活.肾的解剖、生理特点使肾脏对药物的毒性甚为敏感,易致肾损害.由药物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临床表现称为药物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尿路机械性阻塞.  相似文献   

4.
小熊猫肾脏和输尿管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志平  杨智  李平 《四川动物》2003,22(4):241-243
小熊猫的肾脏呈蚕豆形,表面光滑不分叶,只有1个肾锥体和1个肾盏,无肾盂。肾脏皮质内可见皮质迷路和髓放线。皮质迷路内有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肾小体等结构。髓放线内有近端小管直部和远端小管直部。髓质可分为外髓和内髓两个区域。外髓有较多的集合管断面,少量的远端小管直部和细段,较多的直小血管束。内髓部位有大量的细段和乳头管。各种泌尿小管之间有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间质,间质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输尿管横切面呈圆形或卵圆形,管腔呈不规则的裂隙状。管壁由粘膜、肌肉层和外膜组成。并与大熊猫肾脏和输尿管的组织结构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不仅从尿中排出大量代谢的终产物,而且对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以及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脏的这些功能与它的血液循环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要认识肾的泌尿功能,必须对肾的血液循环有所了解。 (一)肾的基本结构肾位于腹腔,脊柱腰椎两侧,左右各一;是实质性器官,分皮质和髓质。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的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其连接的肾小管构成(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午沙鼠子鼠肾单位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光镜技术结合显微测量技术,对子午沙鼠子鼠肾小体和肾小管进行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与1日龄相比,7日龄子午沙鼠子鼠肾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增加显著(P0.01);7日龄后各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32日龄时达4.88;肾小体的发育经过了逗号小体、S小体、Ⅲ期和Ⅳ期肾小体4个阶段,7日龄肾小体的数目增多(P0.05),7~32日龄肾小体的数目基本稳定(P0.05);与1日龄相比,7日龄子午沙鼠肾小体和肾小球直径显著增加(P0.01),7、14、21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21日龄相比,32日龄显著增加(P0.01);14日龄前,子午沙鼠子鼠各种肾小管直径逐步增加(P0.05),14~32日龄显著增加(P0.01)。结论 1日龄就有少量的Ⅲ期和Ⅳ期肾小体。7日龄肾小体数目达高峰。肾小体和肾小球直径7日龄达高峰,7~21日龄基本稳定,32日龄再次增加,可能与子午沙鼠子鼠肾小球滤过原尿功能增强以适应干旱的环境有关。14~32日龄肾小管直径增加显著,肾小体与肾小管功能进一步完善。皮质中长袢型髓旁肾单位和中间肾单位比短袢型浅表肾单位多;肾皮质肾小管断面中近曲小管数量较远曲小管的多;子午沙鼠子鼠肾髓质与皮质的厚度比较大,髓袢较长,具有较强的浓缩尿液的能力以适应其干旱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华鲮泌尿系统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庹云  张耀光  李萍  殷江霞 《四川动物》2006,25(1):116-119,F0003
2004年3月至9月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华鲮泌尿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华鲮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有肾小体聚集现象;肾小管可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肾中散布有大量淋巴髓样组织,还有甲状腺滤泡和斯坦尼氏小体,显然华鲮的肾脏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复合器官。输尿管位于两肾叶腹侧,其上皮为似复层,缺黏膜下层,无纵肌,外膜甚薄。左右输尿管在后端合并,稍微扩大,形成膀胱,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棕熊肾脏的大体解剖和光、电镜下的组织结构。棕熊的肾脏为分叶肾,每个肾叶为多面锥体形。光镜下H—E染色切片标本可见肾实质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可见清晰的皮质迷路和髓放线结构。肾小体可分出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由毛细血管缠绕形成,外包有肾小囊。近曲小管管腔面可见刷状缘。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到摅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及足细胞的次级突起构成。电镜下还可看到近曲小管游离面紧密排列的微绒毛和基底面的质膜内褶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超微结构和肾单位微穿刺灌注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了游离肾小管段体外灌注和质膜囊泡等新技术,对肾小管各段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在一般认为,肾小管按其形态和功能特征,可依次分为下列11个标准段:(1)近曲小管(PCT);(2)近直小管(PST)或称直部(PR);(3)髓袢降支细段(DTLH);(4)髓袢升支细段(ATLH);(5)髓袢升支髓质粗段(MTALH);(6)髓袢升支皮质粗段(CTAL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的泌尿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版纳鱼螈的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脏背外侧缘,肾小管由颈段、第1近曲小管、第2近曲小管、间段、第1远曲小管、第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输尿管位于两肾外侧缘,其上皮由前端的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后端的假复层上皮;膀胱为泄殖腔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上皮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11.
甘肃鼢鼠肾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在缺水的黄土高原营严格地下生活,主要从食物中摄取水分.为研究甘肃鼢鼠的调水机制,用组织解剖学方法对其肾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甘肃鼢鼠肾为单乳头肾,呈蚕豆形,表面光滑,不分叶;皮质与髓质的厚度比为0.71:1;皮质中髓旁肾单位相对分布密度小于浅表肾单位的相对分布密度;髓旁肾单位中的血管球直径大于浅表肾单位中的血管球直径;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截面数量比为2.25:1.结果表明,甘肃鼢鼠肾的重吸收能力较小,其组织形态学结构有显著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小瑞  姚泰 《生理学报》1992,44(4):405-408
在麻醉大鼠肾脏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分别进行微穿刺,采集小管液。测定单个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SNGFR)。由于微穿刺部位对管球反馈造成的影响,在同一肾单位,采集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测出的SNGFR值(SNGFR_p)比在远曲小管起始段测出的SNGFR值(SNG-FR_d)高,故可将在这两个部位测得的SNGFR值的差(SNGFR_(p-d))用作衡量管球反馈(TGF)敏感性的间接指标。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icv.HS)后,SNGFR_(p-d)减小,表明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可使TGF的敏感性降低。静脉注射速尿后,icv.HS不再引起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但仍能引起尿钠排出增多。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脑内渗透压感受器可通过减弱TGF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其增加尿钠排出的效应则是通过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抑制近曲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小瑞  张继峰 《生理学报》1989,41(5):421-427
实验在麻醉大鼠上进行。用锂清除率为指标观察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对近曲小管重吸收水和钠的影响。在切断单侧肾神经的动物中,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后的锂清除率与肾小球滤过率比值在去神经侧肾脏从0.37±0.04增加至0.51±0.05(P<0.01);神经完好侧肾脏则从0.26±0.03增加至0.31±0.04(P<0.05);双侧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尿钠和尿钾量均增加,且去肾神经肾脏的增加幅度高于肾神经完好肾脏。在肾小管微穿刺实验中,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后,近曲小管末段小管液流量从24.42±1.84nl/min增加至31.86±3.09nl/min(P<0.01),小管液的渗透压无显著变化。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脑室内注射高张盐水引起的利尿、尿钠增多反应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近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减少有关,体液因素在该反应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对安南龟的肝脏和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肝脏分为3叶,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脏由无数肝小叶构成,肝小叶分界不清。肝细胞为多角形的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圆球形,位于中央。胆小管沿着肝细胞索向肝小叶四周放射并连成细长的微细管道。肾脏由肾小体、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和收集管6部分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肾小体附近可见致密斑样结构,未见髓袢结构。肾小球由盘曲的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是肾小管的起始端,由内、外两层壁层构成,内层与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紧贴,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黄鳝的泌尿系统及其功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曾嶒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1):i001-i002
黄鳝腹腔左侧有盲端的中空管状结构,不是退化性腺,而是十分特化的长管囊膀胱。膀胱内壁具大量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是移行上皮。在绒毛内部或基部有丰富的血管,因此该管囊膀胱不仅可贮存尿液,而且可能对水分等有重吸收作用。在中肾管与膀胱相接处,膀胱腔背侧出现一条明显的纵行皱襞,即在其横切面上观为巨绒毛。巨绒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肾管移入膀胱壁所致。中肾管在巨绒毛内移行一程后才开口于膀胱。因此,黄鳝的生殖腺不是一对,而是一个,位于腹腔右侧。黄鳝肾脏细长,呈“丫”,在腹腔背侧,紧贴脊椎。前端为头肾,无肾单位,仅是造血器官。中肾有类似于哺乳类的肾小体,但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肾脏周缘。肾小管包括颈段、初级近曲小管、次级近曲小管、初级远曲小管和次级远曲小管。两中肾管位于两肾叶腹内侧,其上皮间或是假复层柱状上皮,间或是移行上皮。前者含有许多杯状细胞,并可见到顶浆分泌的现象。中肾的肾小管间组织是大量的红细胞样组织,头肾似具有贮存或释放刚成熟的红细胞的组织结构,因此黄鳝肾脏可能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相似文献   

16.
啮齿动物的水平衡能力对其适应干旱环境至关重要。为理解啮齿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以分布于内蒙古草原的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布氏田鼠 (Lasiopodomys brandtii)、小毛足鼠 (Phodopus roborovskii)、坎氏毛足鼠 (Phodopus campbelli) 和黑线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 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肾脏形态学指标、肾单位密度指标和尿液渗透压等,比较分析了肾脏形态结构与栖息地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5种啮齿动物肾脏髓质厚度随动物分布区域的变化,呈现从典型草原地区、半荒漠地区至荒漠和沙漠地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干旱地区动物的尿液渗透压较高。5种动物的皮质肾单位密度无显著差异。近髓肾单位密度统计显示,黑线仓鼠大于小毛足鼠与坎氏毛足鼠,布氏田鼠与长爪沙鼠居中。这些结果表明,啮齿动物的肾脏形态指数和组织学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哺乳动物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肾脏的结构具有可塑性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组织学和形态学方法对尾斑瘰螈的泌尿器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斑瘰螈的泌尿器官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其肾脏为实质性器官,主要由肾小体、肾小管构成;肾实质出现区域分隔,肾小体数量较少,肾小管分为颈段、近曲小管、中间段、远曲小管;其间未发现淋巴组织以及与生殖有关的结构。输尿管由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假复层立方上皮;膀胱壁由2~3层细胞变移上皮构成。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学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珠江口池塘养殖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的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 梭鱼肾脏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肾小体的长径平均为 51 μm (46-55 μm), 短径平均为 33 μm (26-39 μm)。肾小囊中分布有较多的足细胞, 足突发达。根据梭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 将肾小管划分为颈段(NS)、第一近曲小管(PⅠ )、第二近曲小管(PⅡ )和集合管(CS)4 个部分。颈段(NS) 为立方上皮, PⅠ、 PⅡ细胞柱状, 有丰富的刷状缘。由肾小管超微结构显示, 第一近曲小管重吸收作用最强。文章讨论了不同生境下梭鱼肾微细结构的差异与渗透压调节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双峰驼肾重吸收机能的细胞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秋生  王雯慧 《动物学报》2002,48(2):245-250
电镜下观察了18峰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肾脏细胞的超微结构,探究驼肾重吸收机能的形态学证据。结果显示,驼肾近曲小管的刷状缘高而密集,上皮细胞胞质顶端具有丰富的管泡结构,侧基底指状突起和基底质膜内褶多而明显,板状嵴线粒体发达。远曲小管和远直小管游离面微绒毛短而稀少,胞质线粒体排列密集,质膜内褶更为发达。集合小管上皮包括多量的亮细胞和少量的暗细胞两种类型,亮细胞结构简单,线粒体稀少,暗细胞线粒体密集,由皮质至髓质,暗细胞数量呈递减趋势,但内髓仍见暗细胞分布。皮质间质极少,志细血管丰富,管壁内皮菲薄有孔。髓质直小血管亦为有孔内皮。上述结构特征表明,双峰驼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与其节水耐干渴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1964年,Thurau提出了肾小球血液动力学调节是由肾单位本身完成的学说。1970年,Schnermann首先用肾单位微灌流法显示:远曲小管逆流注入较高浓度的NaCl液引起所属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从而确立了管球反馈理论。至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肾单位管球反馈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肾脏的病理、药理以及临床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