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燕麦糊粉细胞在种子萌发0,1,2,3,4,5,6,7天的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重点观察了有关燕麦糊粉细胞内的蛋白体和糊粉细胞的胞壁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形。种子未萌发时,糊粉细胞内的蛋白体含有浓密的蛋白质基质和植酸钙镁以及蛋白-糖复合体两种内含体。种子萌发时,蛋白体内的蛋白质基质和植酸钙镁逐渐消失,而蛋白-糖复合体的消失则稍为缓慢。到萌发7天时,蛋白体都基本转化为液泡。糊粉细胞的胞壁在种子未萌发时具有内外两层壁结构。但在种子萌发时,外壁逐渐被水解而消失;但内壁则保持不变。文中还描述和讨论了有关糊粉细胞内壁和外壁的一些特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免设印迹表明,水稻 ES—CBP(en—dosperm chitin—binding Protein)是胚乳专一性蛋白。蛋白休用NaCl提取后再用TritonX—100提取,所得的两个组份在作免疫印迹时,均能与抗ES—CBP的抗血清起反应,表明这种细胞器的衬质(matrix)和膜部分部有ES—CBP存在。免疫印迹还表明,在开花后7d(7DPA)的水稻种于胚乳中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 ES—CBP。在7~30 DPA之问.ES—CBP在胚乳总蛋白中的相对水平随着种子发育而下降。这些结果表明,ES—CBP在7DPA以前的胚乳中的累积是相对活跃的。水稻种子贮藏蛋白在7DPA以后累积最快,这时胚乳中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ES—CBP。种子萌发后2d(2DPG)时,ES—CBP已有明显的降解。到7DPG,胚乳中只剩下少量的甲壳素结合蛋白。ES—CBP这样的累积和降解模式支持了该甲壳素结合蛋白是水稻胚乳中蛋白体组织者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定位的研究。常规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在开花后第10天(10 DAF),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物质开始在子叶细胞的液泡中沉积。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种子接近成熟(14 DAF),这时液泡中充满了蛋白质物质,转变成为大的蛋白体。利用了该种植物主要种子贮藏蛋白之一的12 s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探针,以蛋白质A-胶体金电镜技术对12 s种子蛋白进行了细胞内定位,证实了在液泡中积累的物质为种子贮藏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在拟南芥菜中,子叶细胞中的液泡是蛋白体的前体,肯定了蛋白体的发生起源于液泡的观点。本文还对应用胶体金电镜技术进行细胞内定位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Ca^2+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慧涵  王建波 《植物生理学报》2001,27(2):141-144,T001,T002,T003
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黄瓜种子中贮藏Ca^2 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干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蛋白体,油脂体,Ca^2 沉淀颗粒大量分布于胞质,胞间隙以及细胞质膜上,大多数蛋白体中有1至数个圆球形或椭圆体形含Ca^2 的球状晶体,相比之下,胚芽和胚根细胞中Ca^2 较少,种子萌发早期,子叶中的贮藏钙及晶体溶解释放出的Ca^2 部分转运到生长发育中的胚芽和胚根中。随着萌发的继续,胚根和胚芽细胞中的Ca^2 不会持续增多,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黄瓜种子中贮藏Ca2 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干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蛋白体、油脂体 ,Ca2 沉淀颗粒大量分布于胞质、胞间隙以及细胞质膜上。大多数蛋白体中有 1至数个圆球形或椭圆体形含Ca2 的球状晶体。相比之下 ,胚芽和胚根细胞中Ca2 较少。种子萌发早期 ,子叶中的贮藏钙及晶体溶解释放出的Ca2 部分转运到生长发育中的胚芽和胚根中。随着萌发的继续 ,胚根和胚芽细胞中的Ca2 不会持续增多 ,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冠果草种子萌发过程的组织化学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冠果草的种子中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中,其成分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胚各部分的物质积累情况差异较大,子叶和下胚轴细胞中的淀粉粒、蛋白体数目多、体积大,胚芽和胚根分生细胞中则只贮藏少量的淀粉粒、蛋白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各部分的淀粉粒逐渐解体,至二叶幼苗期全部消失。蛋白体的降解有严格顺序,远离胚芽的细胞中蛋白体降解较早,胚芽附近细胞中的降解较晚,而且胚芽细胞中还有新的蛋白体形成。单个蛋白体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秸秆质外体蛋白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玉米秸秆在储存过程中质外体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对Penicilllumexpansum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可抽提的玉米秸秆质外体蛋白的数量逐渐减少,与P.expansum纤维素酶的协同作用也随之减弱。储存玉米秸秆质外体蛋白没有内源性纤维素酶活力,而新鲜玉米秸秆有内源性EG活性,但它的稳定性较差,储存半年后基本降解或失活。储存秸秆质外体蛋白对FPA酶活力、棉花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最大增效分别达到95.32%、102.06%和96.6%。而对CMCase却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49.52%,质外体蛋白-EG-βG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而它对CBH酶活力没有影响。消除内源性EG的影响后,新鲜玉米秸质外体蛋白对FPA活力、棉花酶活力、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促进率,以及CMCase的抑制率均高于储存秸秆的质外体蛋白。可见质外体蛋白是天然纤维素酶解研究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脂酶活性皆发生了显著变化。子叶生长初期,缅胞中质体较多,并不断形成淀粉粒;脂酶活性低,脂体和蛋白体很少。子叶发育中期,子叶细胞质中出现大量体积较大的脂体,液泡中的蛋白体不断形成和增大,而且细胞质、内质网、蛋白体外膜、细胞质膜和细胞间隙上皆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子叶发育后期,脂体数量不再增加,但体积略有增大,间质透明度也有提高;蛋白体增大较小,但数量却进一步增多;细胞质中仍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至末期时,蛋白体形态变得不规则,甚至出现部分解体,其基质充挤脂体间隙;细咆中的脂酶活性减弱。研究表明,花生脂体起源于细胞质,蛋白体起源于液泡,子叶油分和蛋白质的积累足体内脂体和蛋白体不断发育的结果,细胞中脂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脂体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贮藏蛋白体由质体、内质网及液泡发育而来。贮藏蛋白体的形成和发育受贮藏蛋白质组分,蛋白质多肽携带信号,植物凝集素及一些细胞器的调控。贮藏蛋白体是由单层膜包围的亚细胞结构,其主要成份是贮藏蛋白质,植酸、植物凝集素,一些酶及无机离子如K~+Mg~(2+)等。贮藏蛋白体的形成与发育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注意。本文将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进展。一、贮藏蛋白体的形成与发育贮藏蛋白体被认为是由质体,内质网和液泡发育而来,更多的资料支持后两种观点。 1、质体Graham发现玉米贮藏蛋白体形成与细胞质膜有关,这些蛋白体有双层膜结构。Morton将它们称为蛋白质体。分离的蛋白质体能在体外合成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黄瓜种子中贮藏Ca2+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干种子的子叶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蛋白体、油脂体,Ca2+沉淀颗粒大量分布于胞质、胞间隙以及细胞质膜上.大多数蛋白体中有1至数个圆球形或椭圆体形含Ca2+的球状晶体.相比之下,胚芽和胚根细胞中Ca2+较少.种子萌发早期,子叶中的贮藏钙及晶体溶解释放出的Ca2+部分转运到生长发育中的胚芽和胚根中.随着萌发的继续,胚根和胚芽细胞中的Ca2+不会持续增多,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植酸是磷的贮存库,对维持植物体内磷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植酸酶分解植酸盐,释放磷、矿质营养和肌醇供幼苗生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作物)种子中植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种子植酸含量的遗传、低植酸作物的育种等研究进展。首先,植酸生物合成途径中最初的反应底物为葡萄糖-6-磷酸,形成肌醇后,以肌醇为底物合成植酸共有两条路径:依赖脂类与不依赖脂类,目前,已分离鉴定若干植酸合成所需的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包括肌醇-3-磷酸合成酶、肌醇激酶、肌醇多磷酸盐激酶,以及参与植酸运输的ATP结合盒转运子。其次,利用作图群体及关联分析群体,分别在水稻(Oryza sativa L.)、白菜(Brassica rapa L.)、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等植物中鉴定出多个与种子植酸磷含量相关的遗传位点。第三,筛选获得有价值的低植酸突变体是培育低植酸作物的主要途径。当把低植酸作为育种目标时,可能会忽略种子植酸含量的降低给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如何消除低植酸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科学家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豆子叶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花后35~50 d 期间和萌发早期(播种后4~8 d)的大豆(Glycinem ax L.)种子中,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子叶细胞中的蛋白体内;在内质网内也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此外,在萌发早期的部分子叶细胞的质膜外侧及其细胞壁基质中可见密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而且在近质膜的胞质中常见到一些富含磷酸铅沉淀的胞质小泡,似与质膜融合  相似文献   

13.
郑昀晔  牛永志  索文龙  逄涛 《广西植物》2019,39(11):1512-1518
该研究采用脂类组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烟草种子成熟过程中膜脂含量及组成比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构成叶绿体和类囊体膜的重要脂类质体膜脂的含量及其在总膜脂中的组成比例,在种子成熟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下降趋势;而构成细胞膜的重要脂类质外体膜脂含量在种子成熟前期则下降显著,在授粉21 d后基本保持不变。(2)总膜脂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质体膜脂类似,但在授粉后第29天后含量却达到稳定状态。(3)因油脂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且化学结构与膜脂相似,质体膜脂含量的降低可能与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对油脂累积的持续需求以及对叶绿体及类囊体的需求降低有关。(4)质外体膜脂含量在授粉21 d后基本保持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脂质外体膜脂是细胞膜组成的主要膜脂,细胞膜在种子成熟以及成熟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质外体膜脂只在种子成熟的前期有部分转化为油脂。  相似文献   

14.
槐(Sophorajaponica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布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和小脂体。淀粉粒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粒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蛋白体及脂体所填充。淀粉粒及大多数细胞器消失。基于上述观察,还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同工酶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储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南亚热带森林 90种木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的大小、含水量等特征及种子萌发 ,并对其中有足够萌发个体的种 (45种 )进行了萌发分析和对有足够萌发个体和足够种子的种 (41种 )进行了种子或果实储存对萌发影响的研究。肉质果实种子和肉质种子萌发率较干燥种子高 ,两者差异显著。大多数种播种 6 0d内萌发。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较干燥种子的休眠期长 ,留土萌发种子较出土萌发种子休眠期长。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之间、夏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与冬季和春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之间休眠期长短差异不显著。萌发率与新鲜种子含水量无显著的相关 ,但种子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明显影响萌发率 ,尤其是在种子自然干燥的最初 3d。当种子的水分含量减至 2 0 % (约在种子自然干燥 10~ 14d)时 ,种子萌发率降至很低。萌发率随储存时间 (密封 ,(4± 1)℃ )而下降 ,但储存一个月下降不大 (- 8.3% ) ,储存 3个月后 ,显著下降。果实储存与种子储存之间、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储存之间、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储存与干燥种子储存之间 ,萌发率差异一般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棉花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内蛋白体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干种子内存在仅由蛋白质基质组成无内含物的蛋白体,含有球状晶体的蛋白体和无含球状晶体和拟晶体的蛋白体。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体逐渐液泡化,其降解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1)内部降解类型:(2)周边降解类型;(3)内部和周边同时降解类型。文中还一步进行了不同降解类型与酶的分布,蛋白体存在部位和萌发时间进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类甜蛋白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类甜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及重要功能的植物防御蛋白,属于病程相关蛋白。近年来关于类甜蛋白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较多。类甜蛋白具有葡聚糖酶活性,能结合并降解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β-1,3葡聚糖酶。在三维晶体结构中类甜蛋白表面的一个酸性“V”字形裂缝对其抗真菌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类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同植物中类甜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国内外基因工程中类甜蛋白基因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水稻种子植酸含量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及植酸盐是种子中普遍存在的物质。植酸是肌醇六磷酸脂,谷物种子中的磷大部分以这种形式贮存于皮层、胚,尤其是糊粉层中,它在细胞中主要存在于蛋白体内。在油质种子中植酸的含量很高[1],且在相同的生态条件下含量恒定[2]。有作者认为,杂交水稻种子中植酸的含量主要受母体基因型控制[3]。但是,同一品系水稻在不同地域栽种后,其种子植酸含量的差异则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 进行实验栽种的水稻品系共有19个,分别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出的R18.R32…  相似文献   

19.
原核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上都存在着一类酸性核糖体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分别为L10和L7/L12蛋白,而在真核生物中是P0、P1和P2(简称P蛋白)。这些酸性核糖体蛋白共同组成五聚体复合物P0-(P1/P2)2,在大亚基上形成一个向外侧凸出的柄状结构(Ribosomalstalk)。酸性核糖体蛋白位于核糖体的活性部位,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南亚热带森林90种木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的大小、含水量等特征及种子萌发,并对其中有足够萌发个体的种(45种)进行了萌发分析和对有足够萌发个体和足够种子的种(41种)进行了种子或果实储存对萌发影响的研究.肉质果实种子和肉质种子萌发率较干燥种子高,两者差异显著.大多数种播种60 d内萌发.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较干燥种子的休眠期长,留土萌发种子较出土萌发种子休眠期长.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之间、夏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与冬季和春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之间休眠期长短差异不显著.萌发率与新鲜种子含水量无显著的相关,但种子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明显影响萌发率,尤其是在种子自然干燥的最初3 d.当种子的水分含量减至20%(约在种子自然干燥10~14 d)时,种子萌发率降至很低.萌发率随储存时间(密封,(4±1) ℃)而下降,但储存一个月下降不大(-8.3%),储存3个月后,显著下降.果实储存与种子储存之间、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储存之间、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储存与干燥种子储存之间,萌发率差异一般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