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云南水禽资源调查过程中,曾对泸沽湖区冬季鸟类做过调查,录得水禽和涉禽共11种(杨岚等,1988),云南大学1983年2月也曾对泸沽湖做过短期调查(吴金亮,1985);而有关邛海的水鸟资料,仅散见于区系报告中。1992年1月上旬,我们对四川省的两个最大淡水湖——泸沽湖和邛海的越冬湿地鸟类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所得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锡林河湿地鸟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和样线法对锡林河湿地4种生境的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7种,隶属于12目33科。其中留鸟11种,占该地区鸟类总数的11.34%;夏候鸟68种,占70.10%;旅鸟15种,占15.46%;冬候鸟3种,占3.09%;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2种。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79种,构成了该地区鸟类的主体。在繁殖鸟中,属于北方型的有68种,占86.08%,反映出明显的古北界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众多鸟类停歇与栖息的重要场所。为全面了解保护区内繁殖鸟类的基本情况,20022008年董寨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状况开展调查,共记录到繁殖鸟类156种,隶属于16目49科;其中留鸟82种,占区内繁殖鸟类总数的52.56%,候鸟74种,占总数的47.44%;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4种,有35种鸟类列入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名录。区系组成包括:古北界种类38种,占鸟种总数的24.36%,东洋界种类74种,占47.44%,广布种44种,占28.20%。多样性分析显示,保护区繁殖鸟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为3.2602、Pielou指数J为0.6472。在对保护区鸟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广泛宣传鸟类保护知识,全面开展繁殖鸟类基础研究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对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9种,隶属16目37科。其中留鸟32种,占总数的26.89%;冬候鸟 24种,占总数的20.17%; 夏候鸟30种,占总数的25.21%; 旅鸟33种,占总数的27.7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  相似文献   

5.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种.其中极危等级1种,为白鹤.濒危等级3种,为东方白鹳、鸿雁、丹顶鹤.易危等级1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共39种.  相似文献   

6.
王朗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王朗自然保护区的鸟类总计为139种另5亚种,分隶于12目32科(4亚科)。其中鸟76,夏候鸟52,冬候鸟6和旅鸟10种与亚种;棕头歌鸲是迄今国内采到的唯一标本。分析表明,以栖息针阔叶混交林的鸟类最多,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92.4%;全部优势种、89.5%的特种和87.5%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均见于这一生境。从繁殖鸟的区系从属关系进行分析,保护区内以古北鸟类为主,占60.6%,东洋界鸟类仅占29.2%。  相似文献   

7.
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2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8种,隶属于14目40科.其中旅鸟有63种,占所调查鸟类总物种数的39.87%;冬候鸟58种,占36.71%;夏侯鸟19种,占12.03%;留鸟18种,占11.39%,迁徙鸟类占有绝对优势.繁殖鸟有37种,其中东洋界种类25种,占该区繁殖鸟类种数的67.57%,该区域东洋界区系特色明显.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4种,上海市鸟类新纪录2种.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00种,隶属于17目43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06种(占53.0%),雀形目94种(47.0%);古北界鸟类136种(68.0%),东洋界鸟类3种(1.5%),广布种61种(30.5%);夏候鸟有126种(63.0%),冬候鸟11种(5.5%),留鸟33种(16.5%),旅鸟30种(15.0%);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  相似文献   

9.
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对颍州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生境(农田区、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2种,隶属于15目34科75属.其中留鸟27种,夏候鸟22种,冬候鸟34种,旅鸟49种.鸟类区系组成:古北种86种,东洋种28种,广布种18种.鸟类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所在的淮北平原应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之间广泛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0.
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5-1997年对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8种,隶属15目28科,其中古北界鸟类38种(48.72%),东洋界鸟类9种(11.54%),广布型鸟类31种(39.74%),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5次野外调查,根据实际地形调查采用样线法或样方法,调查地点为毛坪、平祥、雷公山工区、格头、小丹江、昂英、桥歪、雷公坪、西江、桃江、高岩、交腊等地。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36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8科19属,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即大鲵和细痣疣螈。分析了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垂直分布和雷公山模式产地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四种生境夏季鸟类群落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9年夏季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4种生境鸟的种数和数量 ,并与 1986年用相同取样方法得到的数据 (Liu&Chang ,1990 )进行比较 ,以了解 13年间鸟类群落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 1999年共记录到 6 7种鸟 ,比 1986年新增 36种 ,同时减少 10种。荒漠生境鸟类的数量减少到不足 1986年的 5 0 % ,但种数、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与 1986年接近 ;湿地生境鸟类的种数和数量都增加 1倍多 ,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略有增加 ;固沙林生境鸟类的种数从 8种增加到 34种 (增加了食虫、荒漠鸟类 ) ,但数量略减少 ,群落多样性增加 6 7% ,优势度减少 6 3% ;村庄农田生境鸟类种数与 1986年接近 ,数量、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都减少。湿地鸟类群落的状态变好 ,是鱼塘水域增加的结果 ;固沙林鸟类群落的状况看似好转 ,但潜伏着虫害所致的荒漠化危机 ;村庄农田生境鸟类群落状态变差 ,与农村传统土房大量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马鸣 《动物学杂志》2013,48(5):781-787
青格达湖位于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市附近。采用样线调查法、定点取样法、瞬时扫描统计法等,同时借助鸟网捕捉,分析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鸟类分布与数量状况。结合近10年(2002~2013年)上百次野外调查的资料,共记录鸟类225种,分属18目53科124属。这几乎占新疆鸟类资源的48%。全部18个目中,体型较小的雀形目种类数量最多(约83种),占37%。而非雀形目的种类,以隼形目(猛禽)、雁形目(游禽)、鸻形目(涉禽)等排在前列,种类都超过20种。然而,它们多属于候鸟,停留期短暂。居留型分析,留鸟为28种、夏候鸟52种、冬候鸟24种、旅鸟87种、漂泊鸟(迷鸟)约34种。同样可见青格达湖区是鸟类迁徙的一个重要驿站或停留地(水鸟104种,占46%),而不是主要繁殖地或越冬地,候鸟(包括旅鸟、迷鸟等)达197种,占总鸟种数的87%,多数属于季节性出没的种类。种群数量消长具有周期性(大小年)、季节性(双峰)、突变性、不确定性及难预测等特点。在天山北部地区,受高山和沙漠阻隔,鸟类迁徙的方向不都是"南来北往",而是沿着天山山脉北部湖群呈东西方向迁徙,多与气流方向一致。北疆漫长的冬季,有半年时间,鸟类数量和活动频率下降,是一个相对平静的"鸟荒"时期。夏季,因为农业灌溉,青格达湖几乎被排空,水鸟难以栖息。另外,有约43种鸟类(占19%)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需要格外加强管理和种群保育。但由于兵团农六师军垦区单一化种植模式、机械化耕作制度及大量使用农药等,造成一些地区鸟类绝迹,种群数量和季节性活动受到了遏制,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夏秋季鸟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6年7~10月,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13目37科81属125种(亚种),鸟类种数分别占秦岭鸟类总种数的36·98%及陕西省鸟类总种数的33·4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我国特有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0种。按区系成分划分,东洋种57种,古北种37种,广布种27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89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2种,旅鸟2种。与陕西佛坪、重庆大巴山等周边保护区相比,米仓山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比较丰富,区系成分以东洋种为主,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8月,调查了新疆伊犁河湿地及其周边夏季鸟类,共记录到16目36科96种,种群数量为3110只,水鸟占优势,共57种.其中复候鸟52种、留鸟33种、旅鸟11种;在85种繁殖鸟中,古北界52种、东洋界8种、广布种2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1.18%、9.41%、29.41%.有国家I、Ⅱ级保护鸟类13种,新疆特有种或亚种17种.鸟类生态分布显示,下游三道河一伊犁河大桥地段拥有较丰富的鸟类种群.通过调查,提出了一些鸟类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宽56 km,覆盖6608 km2.采用样线法和点计数法对艾比湖区不同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到233种鸟类,是全疆种数的55%,分别隶属于17目53科128属.秋季一次统计到103 875只鸟类.首次发现了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遗鸥Larus relictus和细嘴鸥Larus genei等的聚集地.另有夜鹭、小白额雁、斑背潜鸭、长尾鸭、剑鹆、小滨鹬、细嘴鸥、黄腹鹨等8种为新疆新纪录种.区系以占北种(183种,78.5%)和广布种(49种,21.0%)为主,极少东洋种.艾比湖为中哑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7.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8月和2006年10月,对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39种,东洋界种类10种,古北界26种,广布种3种;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15种.总体上看,保护区兽类资源比较贫乏、种类少.大型兽类藏原羚、藏狐和鼬科动物常见;小型兽类黑唇鼠兔、鼢鼠等种群数量大,已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议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雪豹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峰  马鸣  殷守敬  买尔旦 《四川动物》2005,24(4):608-610
2004年10 ~11月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5个地点进行雪豹痕迹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英也尔、库尔干以及塔克拉克地区的雪豹痕迹数量较多,确定是雪豹的活动分布区.通过42条样带调查共发现雪豹痕迹3类57处,其中足迹71.9%,刨痕21.1%,粪便7.0%.痕迹分布表明雪豹在栖息地选择上也有规律,在山谷、山坡、山嵴等不同地貌中雪豹对山谷有偏好;在森林、灌丛、草地和荒漠等植被类型中雪豹会避开荒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