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解开了孟德尔豌豆种子皱缩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做试验材料,分析了其中的七对相对性状,最终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这七对相对性状中,孟德尔最先研究的是成熟豌豆种子的性状,即圆形(RR,Rr)和皱缩(rr)。自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学家试图弄清楚豌豆种子圆、皱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孟德尔揭示的遗传两大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我绝对没有怀疑的意思,但对高中教材中提到的孟德尔的几个实验结果却想提出一点异议。按照高中教材(必修本P_(157))中的意思,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表2中的实验内容),在F_2都显示了3∶1的结果。例如:豌豆的豆荚形状饱满对不饱满是显性,让纯种的饱满豌豆品种和纯种的不饱满豌豆品种杂交,得到F_2的豆荚,饱满豆荚数量为882,不饱满豆荚数  相似文献   

3.
正"一粒豌豆能做什么呢?"阿基米德会思考如何用这粒豌豆做支点来翘起地球,英国人希望次日醒来能顺着它的茎爬上天空,而游戏玩家们则会把豌豆种在家门口阻挡一大波僵尸的进攻……150多年前,有一名修道士却将它玩出了风格,玩出了水平,一不小心就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之一。他就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作为遗传定律最早的发现者,他是中学课本里面的常客。可  相似文献   

4.
孟德尔的遗传单位随着遗传学研究的进步,基因概念一直在变化之中得到发展。大家知道,现代遗传学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下基础的。孟德尔从系统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他根据这两个规律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假说,并得到证明。不消说,这样的遗传理论属于颗粒遗传理论,跟融合遗传理论相对立。  相似文献   

5.
于璇 《生物学通报》2009,44(10):27-31
19世纪中期,在布隆修道院的花同里,孟德尔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进行植物杂交试验,通过对豌豆试验现象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人称为孟德尔定律。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有关孟德尔定律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6.
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孟德尔定律的实质,以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7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为实例,剖析了在孟德尔定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脱离数理统计,片面理解孟德尔分离比;对孟德尔定律与连锁遗传的界定不明,误解7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并由此总结,在遗传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拓展教学内容,真实客观地介绍孟德尔规律,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孟德尔的单因子遗传实验现代遗传学是孟德尔奠下基础的。他经过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于1865年提出了学术报告。他选用七个品种的豌豆进行了一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实验,由此得出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现在先讲分离规律,因为这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早在一百多年前,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时,发现了遗传的一些规律。以后,许多学者在其他植物、动物上的研究,也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在鱼类方面,古德里奇和史密斯(Goodrich and Smith,1937)用叉尾斗鱼  相似文献   

9.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海银 《生物学通报》1993,28(9):46-46,48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论文被重新发现3年后的1903年,萨顿(Sutton)和鲍维里(Boveri)根据各自的研究。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性,同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这个从细胞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孟德尔遗传定律涵盖了相当多的教学内容,其自身的演化和发展也对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遗传与进化"的教材变化和孟德尔遗传定律切入,浅要分析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孟德尔-摩尔根学派遗传理论”概括性较强,比较抽象,高一学生理解这一理论是相当吃力的。怎样使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呢?多运用图表可以起较好的作用。下面谈谈我自己对这方面的体会。一.一对因子遗传试验 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_1代的表现型是高茎豌豆,子_2代的表现型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两种,比数是3∶1。如图1。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就豌豆的七对性状做了杂交的遗传实验,由此得出遗传因子(即现在所说的基因)的分离规律。这规律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盂德尔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求知欲驱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学目的是通过孟德尔的豌豆茎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依启发引导的原则,分以下几步讲述。第一步:豌豆高矮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介绍。(板书如课本113页图)。第二步:孟德尔怎样从这个遗传现象中发现问题的? 1.孟德尔为什么要用豌豆作杂交实验?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花形又大,实验时人工传粉,比较容易,不同品种繁殖时,不易混杂。(这时教师一定要在黑板上,画图图示豌豆人工传粉的过程,直至结出一个豆荚。其中有三、五个豆粒。目的在于说明传粉一朵花,可以生出几粒种子或几个后代。)  相似文献   

15.
正和孟德尔一起留名史册的科学家,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如同两朵豌豆花向孟德尔"绽放"了遗传的秘密,两只果蝇,为摩尔根"定位"了基因的载体。1900年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被重新发现后,人们对遗传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摩尔根一开始并不轻信孟德尔的学说和染色体理论,他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生物的性别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决定性别的基因是显性的,  相似文献   

16.
王彬 《生物学通报》2012,47(6):16-17
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整理,并做出了解释,以期对部分高中同仁的生物学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方法(1课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磊 《生物学通报》2008,43(2):29-31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起始课,本节课结束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提出问题环节--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相似文献   

18.
一、新中国的中学课程为什么要撤消“高中生物学”这个旧的课程呢?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两种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和新的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就是反动的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的生物学。它主张生物体是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的。所谓“种质”是一种永生不灭的物质,不受体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谓“种质”根据旧的生物学说来,就是生殖细胞里的染色体。旧的生物学认为染色体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包办一切的遗传工作。旧的生物学更进一步假定所谓“基因”是染色体中的主要物质,一切遗传工作都依靠基因。基因是什么呢?基因是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者所假设出来的物质微粒,以为它是一有生  相似文献   

19.
答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而且是闭花传粉。也就是说 ,豌豆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雌蕊的柱头上已经沾上了花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 ,它永远是纯种 ,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以上就是高中生物教材对孟德尔之所以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并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解释。但是对这样的解释 ,有很多学生提出了疑问 ,难道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没有杂种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用…  相似文献   

20.
周荣家 《遗传》2008,30(8):951-952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