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根据人PA KI基因的p21结合结构域(PBD)能够特异结合GTP-Rac 1的特性,构建GST-PBD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CST-pull down方法检测真核细胞内小G蛋白RacI的活性.方法:将人PAK1基因的PBD结构域克隆到pGEX原核表达载体上,经诱导纯化得到GST-PBD融合蛋白,并通过GST-pull down实验评枯该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pGEX-PBD质粒构建成功;纯化得到的GST-PBD融合蛋白能够特异性地与激活形式的Rac1(GTP-Rac1)结合,并且能够准确反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刺激下细胞内Rac1的激活过程.结论:GST-PBD融合蛋白及其整套CST-pull down检测体系能方便有效地检测细胞内Rael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小G蛋白(small GTPases)是近年来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热点,包括Ras、Rho、Rab、Arf和Ran等5个亚家族.植物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小G蛋白ROP(Rho-related GTPase from plants)是Rho家族成员,在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及植物防御反应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植物细胞中ROP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与GTP结合的激活态,另一种是与GDP结合的非激活态,通过这种激活态与非激活态之间的转变,ROPs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分子开关\"参与调控多种信号转导过程.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小G蛋白的种类及其调节机制,以及植物小G蛋白ROP在花粉管生长、根毛发育、H2O2的产生、脱落酸(ABA)以及防御应答反应中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G蛋白RO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G蛋白(small GTPases)是近年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热点问题,包括Ras、Rab、Rho、Arf和Ran5个亚家族,其中ROP蛋白是Rho家族成员,为植物特有,在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及调节植物对环境响应等各方面起重要作用.对ROP蛋白的活性调节和功能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小G蛋白抑制剂体外抗真菌活性的测定,筛选具有新结构类型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不同小G蛋白抑制剂对于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从中筛选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抗真菌谱测定;采用时间-生长曲线和时间-杀菌曲线考察CASIN对于白念珠菌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菌丝诱导实验考察化合物CASIN对于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效果;采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考察化合物CASIN对于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在考察的小G蛋白抑制剂中,CASIN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最强,对于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中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为8~16μg/mL。16μg/mL CASIN可以有效抑制YPD培养基中白念珠菌的生长增殖,也在RPMI1640培养基中展现出对白念珠菌的杀菌活性;当培养基中CASIN浓度高于8μg/mL时,白念珠菌菌丝受到明显抑制;此外,8μg/mL的CASIN浓度对于白念珠菌的被膜生成具有80%以上的抑制率。结论小G蛋白抑制剂CASIN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小G蛋白的调控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热点问题。小G蛋白家族包括Ras、Rab、Rho、Arf和Ran亚家族,它们起着许多不同的重要细胞生理作用,例如基因表达、细胞骨架重组装、微管的形成以及囊泡和核孔运输机制。这些小G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开关,具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功能区域,即I-IV结构区,它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预测分析得出,拟南芥含有93个小G蛋白同源序列,包含Rab、Rho、Arf和Ran亚家族,但没有Ras亚家族。本文主要阐述了迄今在植物中研究小G蛋白各个亚家族功能的最新进展,并对植物、酵母和动物相关的同源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和推测。 相似文献
6.
植物小G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小G蛋白的调控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热点问题.小G蛋白家族包括Ras、Rab、Rho、Arf和Ran亚家族,它们起着许多不同的重要细胞生理作用,例如基因表达、细胞骨架重组装、微管的形成以及囊泡和核孔运输机制.这些小G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开关,具有一个非常保守的功能区域,即I-Ⅳ结构区,它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基因组预测分析得出,拟南芥含有93个小G蛋白同源序列,包含Rab、Rho、Arf和Ran亚家族,但没有Ras亚家族.本文主要阐述了迄今在植物中研究小G蛋白各个亚家族功能的最新进展,并对植物、酵母和动物相关的同 源蛋白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和推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人PAK1基因的p21结合结构域(PBD)能够特异结合GTP-Rac1的特性,构建GST-PBD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GST-pull down方法检测真核细胞内小G蛋白Rac1的活性。方法:将人PAK1基因的PBD结构域克隆到pGEX原核表达载体上,经诱导纯化得到GST-PBD融合蛋白,并通过GST-pull down实验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pGEX-PBD质粒构建成功;纯化得到的GST-PBD融合蛋白能够特异性地与激活形式的Rac1(GTP-Rac1)结合,并且能够准确反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刺激下细胞内Rac1的激活过程。结论:GST-PBD融合蛋白及其整套GST-pull down检测体系能方便有效地检测细胞内Rac1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黄瓜子房(幼果)中扩增出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cDNA片段.该基因在开花前1天的子房中表达信号较弱,在授粉后2、4和6天的幼果中表达较强;在开花后2天有单性结实能力的子房中表达信号较强,不能形成果实的子房中信号较弱,所以ABP1基因可能参与黄瓜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将拟南芥ABP1基因转入黄瓜中,转基因黄瓜的单性结实率平均为31.7%,高于对照(19.9%).由于黄瓜的单性结实主要与生长素有关,所以,转基因植株单性结实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子房增强了对自身所含生长素的敏感性所致,说明生长素结合蛋白参与生长素在黄瓜果实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G蛋白一类是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其分子量大约20~30 kDa.小G蛋白作为重要的分子开关参与了细胞许多重要生理信号途径的调控.近几年在植物中的研究、尤其是对模式植物水稻杭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Rho家族的小G蛋白在植物抗病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中起了关健的作用.本文对植物特有的Rho家族小G蛋白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最... 相似文献
10.
Rho小G蛋白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家族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可以调节细胞骨架重排 、细胞迁移、细胞极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等. Rho小G蛋白家族对细胞周期 调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于有丝分裂期细胞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有丝分裂期前 期细胞趋圆化、后期染色体排列及收缩环的收缩作用.近期的研究显示,Rho小G蛋白及其效应分子对于细胞周期G1、S、G2期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正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 和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型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型激酶抑制蛋白27 (p21cip1/p27kip1) 进行的.本文总结了Rho小G蛋白及其效应分子在细胞周期调控,尤其是对G1/S期调控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述了Rho小G蛋白介导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mage analysis of suitably demarcated fruiting pedicels of Cyclamen hederifolium has revealed that the coiling of the pedicel subtending the fruiting body involves a resumption of growth in the mature orga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urgent growth is highly selective,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and involves a polar migration down the convex side of the organ,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n the concave side undergoes compression. The nature of the response is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other plant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2.
Arry Yanuar Shigeru Sakurai Ken Kitano Toshio Hakoshima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 Structural Biology Communications》2005,61(11):978-980
Human Rad is a new member of the Ras GTPase superfamily and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of individuals with type II diabetes. The GTPase core domain was over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purified for crystallization. Crystals were obtained at 293 K by vapour diffusion using a crystallization robot. The crystals were found to belong to space group P21, with unit‐cell parameters a = 52.2, b = 58.6, c = 53.4 Å, β = 97.9°, and contained two Rad molecules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asymmetric unit. A diffraction data set was collected to a resolution of 1.8 Å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at SPring‐8. 相似文献
13.
生长素响应因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作为一类调控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是生长素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可与生长素响应基因启动子区域内的生长素响应元件结合, 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文章介绍了植物体内ARF家族的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同时也讨论了ARF转录因子的结构、ARF基因的表达调控、ARF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以及ARF对靶基因的调控机制等内容。植物ARF成员都有一定的同源性, 大多含有4个结构域, 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都有表达, 其表达受到转录及转录后调控, 并且在介导生长素与其它激素之间相互作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提高水稻总产量唯有依靠单产的增加。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遗传稳定, 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粒重由粒型和灌浆程度决定, 而粒型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水稻种子颖壳和胚乳发育决定了粒型和粒重, 颖壳细胞的增殖和扩张限制籽粒发育, 胚乳占据成熟种子的大部分体积。而生长素调控受精后颖壳和胚乳的发育, 是调控种子发育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植物激素。生长素的时空分布受生长素代谢、运输和信号转导的动态调节, 以维持生长素在种子发育中的最适水平。该文综述了生长素代谢、运输和信号转导调控水稻粒型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深入探究生长素调控水稻粒型发育机制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Frank Adolf Alexia Herrmann Andrea Hellwig Rainer Beck Britta Brügger Felix T. Wieland 《Traffic (Copenhagen, Denmark)》2013,14(8):922-932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ndomembrane system in eukaryotes depends on formation and fusion of vesicular carriers. A seeming discrepancy exists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basic mechanism in the scission of transport vesicles that depend on GTP‐binding proteins. Some reports describe that the scission of COP‐coated vesicles is dependent on GTP hydrolysis, whereas others found that GTP hydrolysis is not requir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is pivotal mechanism in vesicle formation, we analyzed formation of COPI‐ and COPII‐coated vesicles utilizing semi‐intact cells. The small GTPases Sar1 and Arf1 together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coat proteins, the Sec23/24 and Sec13/31 complexes for COPII and coatomer for COPI vesicles were required and sufficient to drive vesicle formation. Both types of vesicles were efficiently generated when GTP hydrolysis was blocked either by utilizing the poorly hydrolyzable GTP analogs GTPγS and GMP‐PNP, or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e mutants of the small GTPases. Thus, GTP hydrolysis is not required for the formation and release of COP vesicles. 相似文献
16.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cytoskeleton, actin cytoskeleton mainly, its involvement in plant-cell growth of various types, the creation of their specific shape, and also the pathways of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to the actin cytoskeleton are briefly considered. More detail information and the review of earlier publications may be found in numerous comprehensive reviews [1–6] and many others.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