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植被—林业生态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少麟  周婷 《生态科学》2011,(Z1):57-62
文章以广东省获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国家成果奖和省部一等以上重大奖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植被-林业生态领域里广东省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三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我省植被-林业生态学工作者,在全球变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学和持续发展生态学等生态学前沿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在林业经营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勇于实践,为创新学科前沿理论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前瞻     
回顾与前瞻——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张宏达广东生态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了广东生态科学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速和深入,生态学的研究从基础理论逐步走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解决应用生态的课题,并取得可喜的成绩。15年来,生态学在基础理...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生态学会于2003年5月15在被誉为“龙洞琪林”、“万国奇树博览会”的华南植物园召开了五届九次常务理事会(扩大).学会理事长彭少麟主持了会议并讲了话.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社尧传达和学习了广东省科协六届二次全委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筹备广东省生态学会“六大”暨“生态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有关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4.
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   总被引:53,自引:9,他引:53  
彭少麟  陆宏芳 《生态学报》2003,23(7):1249-1257
就恢复生态学的概念、近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命题、传统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恢复生态学的社会性等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有3方面的学术观点。第1种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第2种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第3种强调生态整合性恢复。笔者认为,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从近年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来看,恢复生态学研究近期主要有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认为恢复生态是全球性的,不只是自然的过程,应有全社会的支持,包括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介入。二是强调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要跨越边界。有效的生态恢复实践在地域上要求多地区甚至是多国家的合作,在理论上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耦合。三是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在景观尺度表达。随着环境和经济问题的全球化,生态系统和景观尺度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4年第15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会议主题已定为:恢复、景观与设计。在当前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生态学当前研究的6个前沿命题:恢复生态学的学科理论框架研究、恢复生态系统的功益研究、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研究、生态恢复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生态恢复立法研究和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的整合性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多数生态学理论已被应用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实例,着重阐述了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恢复生态与全球变化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多数研究仍停滞在定性研究阶段。在广东的恢复生态学研究表明,广东省从1986年至1998年,植被覆盖从26%到51%,新造林绿化的植被每年可吸收、固定广东省年排放CO2量的一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同时亦要求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同时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率的三重优化。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在中国热带、南亚热带进行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历时30余年,所产生的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各个实验站点均已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广东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广东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广东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生态科学》2003,22(4)
广东省生态学会于2003年11月16日在广东科学馆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社尧和副秘书长黎伟民主持。大会主题是:推进生态学事业与广东小康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理事长彭少麟代表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张社尧作《关于修改广东省生态学会章程报告》、副秘书长薛加林宣读学会财务《审计报告》。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紧接着,又召开了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了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关于害虫生态防治若干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讨论有关害虫生态防治策略的若干基本概念,包括产生背景,含义,与综合防治等的关系以及实施等。综合防治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们寻找新的策略,而生态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与技术的普及则催产了生态防治策略。该策略的要义是强调系统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运用任何适宜的措施调控害虫种群,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环境安全,经济高效,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防治的定义与综合防治十分接近,实践中难以区分。生态防治策略及措施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随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不同而变化。与综合防治一样,生态防治的实施需要适宜的社会组织,包含社会组织的统一防治2将有助于生态防治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生态科学讨论会于1981年6月24日至28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1980年9月广东省陆地自然生态科学座谈会的基础上,在省人民政府批转了这一会议的纪要,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并由省科协和省生态学会筹委会组织了海南和珠江口两地的生态学考察团进行考察以后举行的。参加会议的有我省生态学、农学、林学、热作、植物、动物、地理、气象、土壤、水利、水产、畜牧、昆虫、微生物、环保和经济等学科的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会二十年, 服务广东社会间。 生态科学百千篇, 生态学子千余贤。 探索科学宁致远, 辛勤耕耘真知见。 生态平衡环境美, 持续发展万万年。贺广东生态学会二十周年@彭少麟$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山大学、广东省生态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分会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陈利顶秘书长主持,刘世荣理事长致开幕辞,分析了当今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趋势,并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和所有参会代表对中国生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生态学会在省科协和理事会的领导下,1989年就健全学会的工作机构、筹办民办的科研斯,举办“生态学与生态经济研讨班”及开展“内伶仃岛电站可行论证”等工作,在促进生态与经济的结合上,为1990年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在挂靠单位省科协的支特下,学会调整了工作机构。《生态科学》编委会和编辑部分别由常务理事和有关同志予以调整、充实。办公地点定在广东科学馆219室,并得到了省科协拨给的《生态科学》出版费和办公费的补助。这是学会活动和《生态科学》正常出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蔺雪芹  方创琳  宋吉涛 《生态学报》2008,28(12):6130-6137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统筹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物质形体环境的城市规划手段是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和谐、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海新城为例,借鉴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提出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优化和功能组织的规划思路:基于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问题诊断基础,整体优化生态景观格局;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城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分析,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结合城市职能定位和产业选择,确定自然生态因子和经济活动的镶嵌关系,优化城市产业活动的空间配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组织将城市规划引向重建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空间塑造过程;城市生态网络空间的构建决定了城市“组团状”的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模式;基于生态分析的城市空间优化保障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新理念振兴生态学——广东省生态学会四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纪实广东省生态学会于1998年1月6日在广东科学馆召开了四届九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科协最近召开的广东省性学会工作会议精神,小结1997年学会工作及安排1998年学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广东省拥有一批在水域生态学研究上颇具优势的科研单位,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省内或驻粤各高校的相关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性成果。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生态科学》发表的与水域生态学相关的论文,可以看出广东省近年越来越重视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涉及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河口与湿地生态、水域养殖生态等。广东省水域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课题仍需进一步地深化与加强,以缩短与国际研究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我国水域生态学的发展做出更多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生态学会自成立以来,参与并组织了10余次生态科学考察。中国林学会副理事朱济凡、土壤专家席承藩、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等,均到广东考察。下面两幅画,就是时生态考察的速写。 (图为土壤专家席承藩教授在广东考察期间与林业专家朱济凡教授交流学术思想)(图为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教授在广东考察期间,构思“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蓝图)生态考察赞──纪念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周年@张社尧 @凌美珍  相似文献   

16.
1991年6月28日是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暂短的一瞬。但1981~1991年是处在中国伟大变革时期。大家知道,1978年科学大会的召开,带来了科学振兴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开展经济建设的新篇章。1989年的“平暴”,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航向。与此同时,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困扰着各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只有一个地球”的概念,更加深了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年来,组织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开展科普教育与宣传,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生态学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及培养生态学人才做出了贡献。为纪念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周年,经五月二十二日的常务理事会  相似文献   

17.
卢艳芬 《生态科学》2007,26(2):191-192
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广东省省情,论述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广东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共同营造生态文明的未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   总被引:112,自引:5,他引:112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3,13(2):99-106
本文根据保护生物圈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对策,以代替现在国内外采用的“综合防治”。文中根据生态学与经济学理论,不仅提出了“生态控制”应遵循的经济学与生态学的管理原则,并且提出了“生态控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以及它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与主要对策。进而根据国内外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与生产实际需要,论述了本种对策在生产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赵飞  章家恩 《生态科学》2015,34(2):173-178
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农业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 广东先民探索和积累了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 其中很多都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理念。在系统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 从以下方面对广东传统农业中蕴含的生态学智慧进行了汇总、整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 (1)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葑田-养鱼等是广东地区典型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及循环农业的典范, 其中蕴含着利用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生态学智慧。(2)“双季稻+冬种或冬闲”、水稻-甘蔗-芭蕉轮作、烟草-晚稻轮作、果园间套作、茶-蝇树共作等是轮作、间套种的传统农业典范, 其中蕴含着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生态位的智慧。(3)广东先民一直重视利用有机质做肥料, 人畜粪便、土杂肥、草木灰、绿肥、河泥、塘泥等有机肥料已广泛应用, 成为用地养地的代表性技术, 其中蕴含着农业废弃物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学智慧。(4)酷热、冬寒、巨风、病虫害等是广东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 广东先民多采用覆盖稻草、种植防风树、疏果等方法予以应对。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烟茎杀虫等是广东历史上富有特色的治虫方法。这些方法中蕴含着应对灾害的生态防控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而拓要地论述了在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中,生态学方面的先决条件,人类活动造成了环境的日益恶化,并威胁着生物圈,第三世界国家必须发展经济,否则,贫穷,饥饿和疾病将危及整个民族的生存,现行的环境持续发展的概念也许只是掩饰矛盾而并不现实,因此必须用新的战略决策使经济增长居于稳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如何把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现有的有效地贯彻到经济计划中,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会变成现实,发展中国家试图取得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以下10个必要生态条件:1.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包括环境科学专业化训练,公众环境知识教育及有关发展计划和决策的生态学概念的诸多内容,应让决策者了解生态学理论基础;2.讲习生态的概念模型以说明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3.必须认识到生态,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人类及其社会关系是关键所在,4.设计生态系统的经济模型,为决策者提供自然资源的有关信息;5.使自然资源从消耗性利用向非消耗性利用转变;6.加强和下放权力,强制执行环境政策和法规;7.简化有关环境法规,开明地应用环境评价方法,政策与法规不应当超出政府的能力范围,并考虑当地民众的理解力;8.自然资源目录和人口统计信息;9.政治和经济的实际状况,科学家常忽视其重要性,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将环境政策纳入政府现有的法规;10.公众参予决策,这样才能为公众理解并能确保其持续发展,这也许最重要的生态学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