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棕榈科观赏植物的原产地、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方式等,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南亚热带酿酒葡萄品种(系)引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对8804、真芳德(Zinfandel)、梅尔诺(Merlot Noir)、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4个欧亚种优良酿酒葡萄品种(系)在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栽培适应性做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8804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早期丰产性;真芳德早期丰产性突出,但抗真菌病害能力较差;梅尔诺和赤霞珠早期丰产性较差,抗病性一般,能获得较好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3.
南亚热带酿酒葡萄品种(系)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1999年,对8804、真芳德(Zinfandel)、梅尔诺(Merlot Noir)、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4个欧亚种优良酿酒葡萄品种(系)在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栽培适应性做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8804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早期丰产性;真芳德早期丰产性突出,但抗真菌病害能力较差;梅尔诺和赤霞珠早期丰产性较差,抗病性一般,能获得较好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1月27日至30日,热带南亚热带昆虫资源与害虫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新燕泰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海南省昆虫学会、广东省昆虫学会、广西昆虫学会、云南省昆虫学会、福建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昆虫学会、湖南省昆虫学会、海南省科协、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和环境昆虫学报联合主办,旨在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昆虫资源的挖掘、评价与扩繁利用,害虫防治新药物、新技术应用,化学农药减  相似文献   

5.
赵能  刘军   《广西植物》1993,13(4):355-358
本文讨论了南亚杨的范畴、位置、种下分类、地理分布以及与响叶杨的关系等问题。文中包括一个新组合和一幅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南亚热带的绿宝石——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东经112°33′,北纬23°10′处,有一片林木葱郁、风景幽美的山林,它就是被誉为“南亚热带的绿宝石”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虽然地处有回归沙漠带”之称的北回归线附近,但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927.3毫米。地形为低山丘陵地,最高山峰为保护区西北边  相似文献   

7.
垂盆草在齐齐哈尔引种成功杨立红孙晓刚由于齐齐哈尔地处我国黑龙江省西部,纬度高(北纬47°—47°52’),气温低(年平均气温3.2℃),风沙大,降雨少(年平均降水量415.5毫米),无霜期短(136天左右),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地被植物和立体花坛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北纬24°以南的云南永德县发现白蜡虫自然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林业资源昆虫,其雄虫所产的蜡是轻、重工业,医药等不可缺少的原料,它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 关于中国白蜡虫的分布,王辅(1963,1978)认为:在北纬26°以南地区白蜡虫不适其生存。我们于1982年12月—1983年9月,对云南省永德县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 1 999年 ,在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 (南亚热带北缘 )进行了亩产吨粮的种植模式研究。通过对春、夏、秋、冬播玉米 ,早、中、晚稻以及冬小麦的系统研究 ,以地上部分总干物重、籽粒产量、总入射辐照量、叶面积持续期 (灌浆期 )、氮肥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生产力为指标 ,对早稻—晚稻、早稻—秋玉米、早稻—冬小麦、春玉米—晚稻、夏玉米—冬小麦、中稻—冬小麦和中稻—冬玉米 7种复种模式作了比较 ,选出中稻—冬玉米为一年两熟亩产吨粮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又名花旗参、广东人参,是与人参同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但西洋参的性味、功能与人参不同,味苦而微甘,有养阴退热、清火生津之效,是具有特殊医疗价值的贵重补益药物,其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均高于人参,早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刊行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收载,足以证实在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11.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光合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黑石顶森林群落为对象,将群落分为4层,其高度分别为21m,13m,9m和1.5m,对每层植物种类的叶片光合作用水平及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建立了3个以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响应的数学方程式为基础的植物瞬间光合作用模型.不同模型对群落各层的模拟效果不同,模型中的参数反映了群落各层植物对光合有效辐射的不同利用效率,即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并建立了黑石顶南亚热带群落光合作用模型,利用该群落光合作用模型计算了黑石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每年群落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为61.75t·hm-2,换算为干物质则为每年37.04t·hm-2.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中,群落第一层占82.09%,第二层占10.77%,第三层占6.28%,第四层占0.05%.一年中以6~9这4个月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最高,而12、1、2等3个月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12.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广东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的能量平衡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辐射平衡的各分量中,蒸发散耗热占净辐射的74.7%,其年变化幅度较大;湍流热通量占净辐射的21.2%,其月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波动较大,土壤热通量与其它分量相比,其比重要小得多。2.虽然鹤山年幅射量和降雨量较多,但水热条件有几个月配合欠佳,使得草坡的净辐射能有90%以上用于地面以上植被和空气湍流交换所消耗,小气候条件较差,影响了这一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的发挥。3.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以后,仅有4775.2MJm-2a-1左右的辐射能到达草坡,草坡反射了822.5MJm-2a-1,其净幅射收人为2915.6MJm-2a-1,净辐射收人中又有2077.8MJm-2a-1用于蒸散作用,618.1MJm-2a-1用于湍流热交换,87.5MJm-2a-1用于土壤热交换,植被贮热约38.8MJm-2a-1;用于净光合作用耗热93.4MJm-2a-1。  相似文献   

13.
广东南亚热带马占相思林呼吸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红外CO2分析仪离体测定了鹤山丘陵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的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等器官的呼吸速率,根据管道模型理论(Pipe model theory),测出马占相思各木质器官直径频度分布的函数表达式、呼吸速率与直径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和林木各器官呼吸量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各木质器官的呼吸速率与直径呈负相关,林木各器官的呼吸量则与胸径和树高(D2H)呈正相关;马占相思林的年总呼吸量(乔木层)为47.51 tCO2·hm-2, 其中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分别占总量的23.1%、13.9%、48.7%和14.4%,树叶占总量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草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17.90%,22.16%;径流模数变率差马占相思林<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果园,分别为0.46,0.57,0.63,0.65,1.68,可见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在蓄留水分,调节水量上均优于草坡,而两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所欠缺;各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均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表现为湿季>全年>干季,径流模数变率差的季节变化则恰好与此相反。b.5种系统每场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是非匀速的,年地表径流量主要由几场大的降水所决定;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c.5种系统发生产流的最小降水量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辚15.9,13.28,8.1,6.71,5.21mm;各系统对产流和洪峰的滞后约为10-30min,马占相思林滞后时间最长,其含蓄水分,削减洪峰和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最为明显,文中讨论了造成林果苗和果园系统水文功能缺陷的一些原因,肯定了亚热带丘陵区上坡构建马占相思林在恢复生态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生态系统的太阳辐射能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鹤山南亚热带草坡多年的辐射能环境.揭示了辐射与环境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全年抵达草坡的太阳总辐射约4775.2MJm-2a-1,其中直接辐射为3134.1MJm-2a-1,散射辐射为1441.1MJm-2a-1.它们受太阳高度角、云量、大气透明系数和大气光学特性的影响较大.2.太阳总辐射、直射的月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8月为峰值,2月和6月为谷值.3.全年草坡的反射辐射量为822.5MJm-2a-1.群落的年均反射率为17.2%,其月变化因入射光特性和群落的发育状况的不同而变化.4.草坡的净辐射力2915.6MJm-2a-1,占总辐射的61.1%.其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380.2MJm-2a-1,最低值出现在2月,为129.3MJm-2a-1,7-9月比较稳定且值相对较高.5.群落发育成熟后,其对太阳辐射的截获能力很强.其透射率仅17.2%,其冠层截获率为65.4%.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亚热带马占相思林呼吸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锡兰肉桂(Cinnamom m zeylanicum Bl.)为樟科常绿乔木。原产于斯里兰卡、印度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为进口南药品种之一。其药用部分及功效与国产广西桂相类似,但品质较佳,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不同层次比较,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器官比较,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是乔木层的1.0%~9.8%,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  相似文献   

19.
数量分类在南亚热带丘陵地土壤样本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将三种聚类策略和二种排序技术应用于南亚热带丘陵地土壤样本的分类,结果表明,平方和增量法与可变法的聚类结果极为接近,并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排序技术以欧氏距离的极点排序效果最好,二维图上距离与原来样本间的欧氏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9511.同时.极点排序与聚类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世,而主分量分析则效果不佳。文章认为,结合极点排序与聚类分析可以对该地土壤进行有效的分类,它可以克服在排序图上作直接分类时所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文章还探讨了排序效果的检验、排序图上样点的分类、排序图形可能存在的局限以及因子载荷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RSP)含量,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土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1)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大团聚体(粒径>2000 μm)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AMF 生物量以及GRSP 含量均随演替而增加。2)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差异主要发生在10—20 cm 土层, 该土层总GRSP 含量、易提取GRSP 占比、AMF 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与其MWD具有显著正相关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南亚热带森林, AMF 生物量与其总GRSP 含量、易提取GRSP 占比、土壤微生物量、SOC 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总GRSP 含量、易提取GRSP 占比、AMF 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SOC 含量与其大团聚体含量、MWD 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而与其中、小型团聚体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MF 能够通过分泌GRSP、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土壤碳固持等措施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