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1963年3月3日,我场温室内饲养的牛蛙蝌蚪有5千余尾迁移室外水泥池中饲养,不久(3月20日)就发现池中蝌蚪躯干部及尾部出现大量毛状物,尤以鳃孔为多,肉眼看来好象成团的棉花,颜色由白逐渐变成浅黄色,许多蝌蚪开始死亡,经显微镜观查鉴定及死蝌蚪的解剖确定其死亡原因为感染水霉菌造成。为了抢救病蝌蚪,采用高锰酸钾、孔雀石绿(Malaehite-Green)、小苏打和食盐溶液消毒,由于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在实验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进而寻出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等在不同浸洗时间内感染水霉菌蝌蚪的影响,特作报告,将点滴收获提出,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二、材料和方法来源1963年3月从六号水泥池中采取病蝌蚪,一般体长为4—6.5厘米。观察直接取下病蝌蚪体表被病原感染的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解剖病死的蝌蚪,了解其内腔病变。  相似文献   

2.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是由青蛙的受精卵经4~5d的发育而形成的。蝌蚪在水中生活,主要吃植物性食物。蝌蚪生长到一定程度,即开始变态。在变态期,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转变为适应陆栖生活。在外观上.尾部逐渐萎缩,最后趋于消失,成对的附肢代替了鳍。由孵化出蝌蚪到变态完成,形成成体幼蛙,大约需时3个月左右。幼体蝌蚪变为成体青蛙的变态过程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基因调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功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3个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定位和功能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对峨眉山清音阁黑龙江中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蝌蚪共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峨眉髭蟾蝌蚪功能丰富度的实测值远远小于棘腹蛙蝌蚪。采用自助法随机抽样15和51个个体时,峨眉髭蟾蝌蚪的功能丰富度值显著小于棘腹蛙蝌蚪。同时,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二者的功能定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二者功能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实测值与采用自助法计算所得值均极低。以上结果表明二者的功能生态位存在明显分化,表现为峨眉髭蟾蝌蚪个体较大,开口较小,眼间距较大,尾部发达且多采用背腹弯曲的游泳模式;而棘腹蛙蝌蚪开口较大,眼睛间距较小,尾部较为短小且多采用脊椎弯曲的游泳模式。鉴于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生物体对生长环境的响应,推测两种蝌蚪主要栖息地的微生境也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4.
几种农药对黑斑蛙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常用的几种农药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发育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农药对黑斑蛙胚胎、蝌蚪期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使它隆 >多效唑 >多菌灵 >异丙隆 >甲胺磷。胚胎期死亡时表现为胚体腐烂 ;蝌蚪期死亡时则表现为头部膨大 ,尾部缩小 ,弯曲。畸形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腹部膨大呈透明状和尾部弯曲  相似文献   

5.
自做简易噬菌体模型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称噬菌体,呈蝌蚪状,是由球状头部与杆状尾部组成。头部的内部由核酸组成,外部由蛋白质颗粒排列成正二十面体衣壳包裹核酸。尾部还可分为昆鞘、尾板、尾丝等。在较硬的纸上照图1~5画线,然后照以下操作,即可制作成简易噬菌...  相似文献   

6.
初中动物学教学当中最感困难的是血液循环,特别是血从大血管流到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形更感到无法理解,不知到血在血管内到底怎样流动着。我们在动物学教学中曾采用蝌蚪(有内鳃的时期)进行过观察,但用活蝌蚪观察它活动的很剧烈,不便观察。以后我们做了几次改进,采取下列方法进行观察,效果较好,愿供兄弟学校参考使用。先将蝌蚪备好,放到载片上,以后利用很小的酒精棉球(不要多带酒精)放在蝌蚪的头部,稍停就可放到低倍镜下  相似文献   

7.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都要制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在实验工作中,我用蝌蚪尾部制备染色体标本,方法简便,且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1.前处理将刚出卵膜的小蝌蚪放在含有0.2%秋水仙碱的清水中,室温下(25℃左右)培养3小时。 2.低渗将前处理过的蝌蚪尾尖切下,放在蒸馏水或0.075molKCl溶液中30分钟。 3.固定将低渗处理过的尾尖置于固定液[甲醇(或乙醇):冰醋酸=3:1]中固定30分钟。 4.染色压片将经固定的尾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  相似文献   

8.
桓仁林蛙与东北林蛙蝌蚪的形态特征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Liu,Zhang,& Liu,1993)为一种与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同域分布的林蛙,但其分布区域较狭窄.通过对其蝌蚪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测量相关的形态学量度并和东北林蛙比较,发现在体色、体型、尾部形态以及身体各部位量度比值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桓仁林蛙的蝌蚪外形与流水型的蝌蚪相类似,而东北林蛙的蝌蚪则属于典型的静水型蝌蚪.  相似文献   

9.
用蝌蚪观察血液循环的好处是:材料易得,观察时是将蝌蚪装在一个特制的水槽中,不离开水,生态自然,而且血管网路清晰,效果较好。观察时除需要体视镜(或称立体显微镜)、显微镜外,还要制做一个专用水槽。现将具体做法概述如下: (一)观察外鳃的血液循环发育自开口期至尾血循环期为最好时期。用体视镜观察:同常规实体观察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最好选用一个三或五倍的物镜,配以五倍的目镜。倍数太大不能看见蝌蚪整体,只能看见尾鳍的局部,直观效果不好。观察时除用原显微镜的反射光源外,最好加一个明亮的投射光(可用幻灯代替)。细心地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两栖类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作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多使用以生殖细胞和蝌蚪尾部上皮细胞为材料的水低渗压片法。然而,生殖细胞和蝌蚪组织受季节的限制颇大,所得的中期分裂相亦不甚多。随着低等脊椎动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血液培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更多的使用离体培养的  相似文献   

11.
几种农药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常用的几种农药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发育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黑斑蛙胚胎、蝌蚪期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使它隆>多效唑>多菌灵>异丙隆>甲胺磷。胚胎期死亡时表现为胚体腐烂;蝌蚪期死亡时则表现为头部膨大,虱部缩小,弯曲。畸形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腹部膨大呈透明状和尾部弯曲。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的动物学教学中,用活的材料给学生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是非常需要的。如用有内鳃的活蝌蚪(有四肢的容易活动,不易观察),放在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40倍即可),观察其尾部,可逼真地看到血管和红血球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山西太原二中赖荣兴)  相似文献   

13.
人工眼球     
由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学教授MakotoAsashima带领的一个科研小组成功地培养出人工眼球 ,这在全世界还是首次。由于人类的身体组织构成基础与青蛙相同 ,所以研究人员成功地使用从青蛙胚胎中取出的细胞在蝌蚪上培养出了眼球 ,因此未来可望能藉此技术协助人恢复视力。在将胚胎中取出的细胞浸泡在一种特别的溶液后 ,研究人员将培养出的眼球移植入一只蝌蚪上 ,该蝌蚪在孵化时左眼就已经被移除。移植一周后 ,研究人员确认 ,蝌蚪的眼球已连络到视觉神经上 ,而且没有任何排斥症状出现人工眼球  相似文献   

14.
五种蝌蚪口器及舌鳃骨的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坤  吴民耀  周凤  王宏元 《四川动物》2012,31(4):593-597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骨骼双染色法对5种不同栖息环境的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口器和舌鳃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5种蝌蚪口器由唇齿行、唇乳突和角质颌等组成。舌鳃骨是由关联骨Ⅰ、关联骨Ⅱ、角舌骨、舌鳃骨盘和角鳃骨等骨骼组成。蝌蚪的梅氏软骨若较发达,其摄食方式可能为刮食;蝌蚪的舌鳃骨发达,其摄食方式则可能为滤食。角质颌、唇齿以及角鳃骨上鳃耙的出现显著增强了蝌蚪主动摄食能力和对食物与非食物的主动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西藏齿突蟾蝌蚪的发育和群体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志明  黄大明 《动物学报》1990,36(2):187-193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冷域性两栖动物,其蝌蚪和幼蟾大多群集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溪流或草丛中。6—7月初孵出蝌蚪,冰下越冬,经五年发育成幼蟾。由5月份所得蝌蚪的群体年龄结构统计,一和二龄蝌蚪占79%,三年以上个体明显减少,五龄变态幼蟾仅占2%。四龄个体的死率最高,仅有32%的四龄蝌蚪变成五龄幼蟾。  相似文献   

16.
滇池微囊藻病毒溶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囊藻在养殖中有时会发生藻体溶解现象 ,其特征为藻体在生长旺盛期时如有病毒污染会迅速将藻体彻底溶解 ,由绿色变为清澈的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状。此种病状尚无文献报道。因此 ,对此病状进行了分离及电镜观察和核酸分析。分离的噬藻体有 2种形态 ,一种呈蝌蚪型 ,具有多面体的头部和长而不收缩的长尾。头部 6 0 .9nm× 6 1.4nm ,尾部 2 88nm× 10nm。另一种头部呈多面体 ,尾部明显短 ,有 2个刺突状结构 ,头部5 6nm× 5 5nm ,尾部 15 6nm× 12nm。噬藻体核酸经酶解证明为DNA ,分子量均在 2 9.8× 10 6u。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不同发育时期蝌蚪的腰带和后肢骨进行双染色。结果显示,在中华大蟾蜍蝌蚪中,后肢软骨化和骨化顺序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但在远端肢体的发育模式则呈轴后支配的特征。中华大蟾蜍蝌蚪Gosner 40期,两侧髂骨作合掌式对接融合,提示髂骨融合为无尾类由水生到陆生栖息环境的转换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浮游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用戊二醛固定水样中的浮游病毒,通过超速离心使已固定的浮游病毒沉淀到覆有Formvar膜和碳支持膜的铜网上,经醋酸双氧铀染色后,利用透射电镜对湖水中的浮游病毒进行观察.结果可观察到球形、杆状和蝌蚪状等形态各异的浮游病毒颗粒及球形病毒的囊膜子粒、杆状病毒的核衣壳、具有不同尾部的蝌蚪状病毒等的精细超微结构.从而建立了一种简便、快捷和高效研究浮游病毒的电镜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交提要     
1.利用单位和三价染色体移植物研究表皮在两棲类肢体再生中的作用The role of epithelium in amphibian limbregeneration,studied by haploid and triploidtransplants,E.D.Hav,Am.J.Anat.91:447—481,1952.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Rose 关于两棲类肢体再生过程中去分化表皮细胞参与早期再生芽基形成的学说、豹蛙(Rana pipiens)元单价、双价和三价染色体的蝌蚪,按不同的配合方式分别用作施主和寄主。将施主之尾部表皮移植到寄主蝌蚪右后肢的大腿部位,左后肢留作对照。然后,通过两肢体的膝关节处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蒙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是古生物学的热点之一,报道了种类繁多的脊椎动物化石如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等,特别是有尾两栖类热河螈和初螈在道虎沟数量丰富。一些学者曾经报道过道虎沟生物群中的蝌蚪化石,经过重新分析这块标本并不具备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跗骨特征与脊椎动物差别很大而符合昆虫的跗节构造,其身体部分具有一些骨板缝,所谓的"蝌蚪"尾部其实是昆虫的喙,因而这是一块残破蝉类化石的虫体前部。虽然蛙类化石在我国下白垩统地层中并不少见,但道虎沟生物群迄今并未报道过真正的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