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的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和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均为荒漠、半荒漠的典型鼠种,为群栖性鼠类,只是子午沙鼠不像大沙鼠那样形成很大的集群。在沙质荒漠生境,大沙鼠和子午沙鼠常混居于沙丘坡地上部,成为这些地区自然群落中的优势种。对于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分布格局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1]。作者于1995年9~10月、1996年4~5月、9~10月和1999年10月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名安联合旗北部的腾格淖尔地区,对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并就它们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两…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最近邻体法、T形取样法和负二项分布法对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一年四季均为聚集分布,子午沙鼠在冬春季为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聚集分布。二种群间在冬春季为聚集或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明显的聚集分布。对二者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相关性检验,冬春季二者为负相关,夏秋季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6.
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沙鼠“家族”式的生活方式导致其种群聚集分布格局,且季节差异不显著。每一“家族”占据单一洞群,这些“家族”间在其最适生境内呈明显的均匀分布格局。雄鼠之间为争夺雌鼠在繁殖初期排斥性增强,末期关系趋于缓和。雌鼠对雄鼠的吸引力在整个繁殖期表现强烈,二者呈聚集分布,越冬时则显示扩散趋势;雄鼠的空间格局受雌鼠分布的影响;雌鼠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以利于其繁殖呈强烈的均匀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达茂旗腾格淖尔地区大沙鼠种群繁殖习性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鼠类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是其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但为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对种群数量进行预测预报提供重要的生态学基础资料 ,也为控制鼠害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大沙鼠 (Rhombmysopimus)广泛分布于中亚细亚、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和蒙古国等地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和新疆 ,是荒漠—半荒漠地区的重要害鼠。我国对其生态学方面多注重于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1~ 5] ,在繁殖方面的研究甚少[6] 。 1 979~1 980年和 1 995~ 1 996年对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 相似文献
8.
Leslie 矩阵在大沙鼠种群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通过对精河甘家湖荒漠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沙鼠的实地调查,采用样方面积夹子法、堵洞盗开法、样地捕净法,捕获大沙鼠173只,其中雄94只,雌79只。用胴体重为指标划分年龄。经Leslie矩阵推演,其数量变动表明,近几年该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两三年内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大沙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和繁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4年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年龄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的年龄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度之间的差异,在2月至次年的4月没有幼体,6月无亚成体;大沙鼠的性比无论从总体还是各个年龄组看,均存在着差异,特别到老体,这种差异更加突出。在内蒙古包头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一年中部分个体参与第三胎繁殖,而且其繁殖状况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水晶体干重鉴定五趾跳鼠的种群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556只五趾跳鼠的水晶体干重作次数分配,将该鼠年龄划分成7个组进行观察:幼年组水晶体干重在55.00毫克以下,亚成年组55.01-77.50毫克(当年出生),成年Ⅰ组55.01-87.50毫克(经过一次冬眠并参加繁殖),成年Ⅱ组87.51-102.50毫克,成年重组102.51-117.50毫克,成年Ⅳ组117.51-130.00毫克,老年组130.01毫克以上。据1986和1987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五趾跳鼠年龄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年度之间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洞庭平原褐家鼠年龄分组及种群年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1986年10月—1989年12月在洞庭平原收集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标本,以胴体重作指标,参考繁殖特征,将褐家鼠划分5个年龄组:Ⅰ.幼体组,雌鼠<60克,雄鼠<70克;Ⅱ.亚成体组,雌鼠60—99克,雄鼠70—119克;Ⅲ.成体Ⅰ组,雌鼠100—139克,雄鼠120—169克;Ⅳ.成体Ⅱ组,雌鼠140—189克,雄鼠170—219克;Ⅴ.老体组,雌鼠>190克,雄鼠>220克。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动态特征是:开春时以Ⅲ、Ⅳ组占优势,初夏时Ⅰ、Ⅱ组明显增加,7、8、9月各年龄组比例较均匀,冬季以Ⅱ、Ⅲ组为主。还探讨了年龄与体重、体长、尾长及繁殖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西藏齿突蟾蝌蚪的发育和群体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齿突蟾是一种冷域性两栖动物,其蝌蚪和幼蟾大多群集在海拔2100—2400米的山区溪流或草丛中。6—7月初孵出蝌蚪,冰下越冬,经五年发育成幼蟾。由5月份所得蝌蚪的群体年龄结构统计,一和二龄蝌蚪占79%,三年以上个体明显减少,五龄变态幼蟾仅占2%。四龄个体的死率最高,仅有32%的四龄蝌蚪变成五龄幼蟾。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作者在浙江萧山围垦农区采用体重法将臭 种群分为5个年龄组。雄体:Ⅰ.幼年组(体重≤308)、Ⅱ.亚成年组(体重>309,≤40g)、Ⅲ.成年1组(体重>40g,≤52g)、Ⅳ.成年II组(体重>528,≤648)、Ⅴ.老年组(体重>64g);雌体:幼年组(体重≤24g),Ⅱ.亚成年组(体重>24g;≤36g).Ⅲ.成年Ⅰ组(体重>369,≤46g),Ⅳ.成年Ⅱ组(体重>468,≤54g),Ⅴ.老年组(体重>54g)。各年龄组的繁殖特性存在差异。种群以成年Ⅰ组为主,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有性别差异,雄性种群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雌性种群以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为主。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在室内,雄性在春季和冬季以成年Ⅱ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老年组为主;在室外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成年Ⅰ组为主,夏季则以成年Ⅱ组为主。室内雌性在各季节均以成年Ⅰ组为主,而在室外春季和冬季以亚成年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成年Ⅰ组为主。其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有年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