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杯里,加清水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当堂配制的方法太费时,影响后面的实验。此外,这种浆糊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浆糊遇碘显紫红色。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变蓝的认识,这显...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第 4 9页 ) ,其中“p 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若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淀粉酶水解 ,产生的现象将是 1、2号试管中的液体不变蓝色 ,3号试管溶液变蓝色。原因是 :1号试管内既没加碱 ,也没加酸 ,溶液近似中性 ,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 ,所以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 ,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2号试管内加入了Na OH溶液 ,使得 p H过高 ,淀粉酶失活 ,淀粉未分解 ,但加入碘液检验仍不变蓝色 ,这是因为 I2 与 Na OH发生了反应 ,即 :3I2 +6 Na OH 冷 5 Na I+Na IO3 +3H2 O(歧化反应 ) ,消…  相似文献   

3.
吴建华 《生物学通报》1993,28(12):13-14
中学《生理卫生》教材安排的这项实验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在温度37℃左右、中性溶液中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利用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这一特定颜色,来观察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如果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则加碘液无颜色反应;如果淀粉没有破水解,则加碘变成蓝色。由于教科书中实验指导部分没有明确指出使用哪类淀  相似文献   

4.
淀粉有一个遇碘变蓝的特性,但淀粉遇碘为什么变蓝呢?这主要取决于淀粉本身的结构。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末,由直链淀粉(占10—30%)和支链淀粉(占70—90%)组成。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呈糊状,支链淀粉不溶于水,热水与之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其中溶于水中的直链淀粉,呈弯曲形式,并借分子内氢键卷曲成螺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学生物学实验中遇到的"淀粉遇碘不一定变蓝"的现象,探究影响淀粉和碘显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生理实验中,有一个“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实验是这样作的:取1、 2两个试管,各注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管注入2毫升清水,向2号管注入2毫升唾液。把2个试管放在盛着37℃的温水的烧杯里,约过10分钟,取出2个试管,待冷却后,向两个试管各滴2滴碘酒,1号管变成蓝色,2号管蓝色消失,呈无色。此实验想说明2号管内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对这个实验,我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提出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教科书上要求的实验步骤是:分别在二个试管中加入2毫升制好的淀粉液;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它们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约过10分钟,在二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但是,我看到一些参考书的习题中,对这个实验步骤作了一点改动:在二只装好淀粉液的试管中,在一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在二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再分别加入2滴碘酒,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10分钟观察颜色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一号试管不退色,二号试管退色。以上两个实验步骤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只是前者将二只试管放入37℃左右温水中10分钟后加入碘酒,  相似文献   

8.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一步理解消化的概念。2.通过温度、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影响的观察,初步了解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教材中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探究,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用凉粉、米豆腐或马铃薯块代替教材中的琼脂块,以碘-碘化钾溶液代替NaOH溶液改进该实验,可达到降低实验风险、减少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为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的经典实验。做好这个实验,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消化酶的作用及酶的催化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突破食物的消化这个教学难点。该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但要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观察低温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预先对唾液和淀粉液进行冷处理。具体做法是将唾液与淀粉液挪置于冰水(0~3”C)中3min,然后将淀粉液与唾液在冰水中迅速混匀,保温10min后,立即滴加碘液,可观察ffig理想的实验结果。原因分析: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90版)45页上有关小麦淀粉酶分解淀粉成麦牙糖、遇碘液不变蓝的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做好这个演示实验,以此说明酶的概念;另一方面又进行了两点扩展: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部分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试液)模拟细胞,用NaOH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NaOH溶液遇酚酞试液变粉红色,就可以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到NaOH扩散进入了“细胞”。再通过测量Na0H扩散进入了“细胞”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笔者在试做该实验时,感觉到由于NaOH属于强碱.有一定的腐蚀性.再加上用量较大,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在分组实验时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完成实验。所以设想以淀粉代替酚酞,碘液替换NaOH来改进该实验.通过再次试做取得了较好效果.制备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1%的淀粉溶液,各滴入1滴碘液。在1只试管里放入2ml清水作对照;另一支试管里吐进2ml唾液(泡下界面为准),用拇指封住试管口不停地震荡,勿须保温,几分钟内(冬天5min、夏天2min之内)就褪去...  相似文献   

14.
1淀粉的试验──碘液试验1.1步骤(l)用一试管盛小量淀粉加水成一稀溶液。(2)加数滴碘液(将碘溶于碘化钾液而成)人淀粉溶液。(3)摇动试管使液体混和。1.2结果混合液变成蓝黑色。若一种未知成分的食物与碘液作用,而产生相同结果,则可显示当中有淀粉存在。2还原糖的试验2.l费林氏试验(Fehling’stest)费林氏试液(Fehling’ssolution)包括有2种溶液,应用时将2种溶液混和,新鲜费林氏试液有较佳效果。2·1.刃步骤(1)将1~Zml费林氏试液加人葡萄糖溶液中。(2)将溶液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2.1.2结果蓝色的混合液首先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说明肠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及条件。实验材料新鲜的猪或羊的小肠。用具玻璃杯、试管、滴管。药品碘水或碘酒、淀粉。操作方法实验前一天将洗净的小肠剪成段,再纵剖开,用清水冲洗干净,把洗净的小肠放在玻璃杯里加500ml清水,备用。第二天实验时,玻璃杯里的液体就变得混浊了,可用做实验。取1克淀粉加100ml清水,调和均匀,在火上烧到沸腾,制成面粉糊,冷却备用。准备两只试管,编上号码,各注入2ml冷却的淀粉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淀粉糊立刻变成蓝色,证明有淀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杨正 《生物学通报》2005,40(11):42-42
口腔内化学性消化即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经典的实验,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唯一的生物化学实验。此实验影响学生对“人体的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人体内的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以前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都把该实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实验操作障碍较大,特别是取唾液和恒温加热两个环节,学生由于取唾液时的心理顾忌,恒温加热时欠准确,实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很难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过程在高二的一节实验课上,笔者在学生完成了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实验后,又补充了一个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如下:在实验过程中用碘液来验证淀粉是否被水解。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结果是1号试管显蓝色,2号、3号试管显无色。当时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试管2: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 mL 5%NaOH溶液1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保温,用碘液检验无颜色  相似文献   

18.
郭奇 《生物学通报》2004,39(11):39-42
一、填空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去活性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去活性D.胃中已没有淀粉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与温度和pH无关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毁坏了3.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A.矿质离子的体内运输B.根对水分的渗透吸收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移动D.O2进入红细胞4.A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就是组成RNA…  相似文献   

19.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用碘液检查淀粉是否存在,向装有沸水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后,试管内并不是蓝色,而是呈半透明的胶体状,冷却后变蓝。直链淀粉在水溶液单独存在时,可能以无规则卷曲形式存在;加入碘液后,在配位键作用下直链淀粉与碘分子可形成深蓝色的淀粉-碘络合物,可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从而使溶液呈现出蓝色。热运动使螺旋卷曲的淀粉分子伸长,无法形成成串的淀粉-碘分子络合物,蓝色消失;冷却后淀粉恢复螺旋卷曲状,再次与碘分子形成成串的淀粉-碘络合物,溶液再次呈现出蓝色。  相似文献   

20.
高二年级 [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之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 ,按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是 :1)取 3支洁净的试管 ,编号 ,并且分别注入2 m L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液 ;2 )将 3支试管分别放在 6 0℃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各维持 5 min;3)取出 ,分别滴入 1m L质量分数为 2 %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摇匀后 ,再在各自温度中维持 5 min;4 )在 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 1滴碘液 ,观察现象。按照课本实验原理的推测 ,沸水和冰块中的试管应变蓝色 ,而 6 0℃左右热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但是通过实验 ,我校全年级近370名学生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