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海斌 《生物磁学》2005,5(4):69-70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是因先天性脊椎、四肢大关节和骨盆骨发育障碍,而致的短躯干和短肢体侏儒。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多有家族发病史,以男性发病多见。  相似文献   

2.
贵州兴义中三叠世 Nothosaurus一新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竿坡段幻龙一新种———Nothosaurusyoungisp .nov .。新种以眶后弓窄 ,上颌骨和眶后骨在轭骨之后相连 ,外翼骨形成明显的腹向凸缘 ,下颌具清晰的冠状突 ,和夹板骨前端进入下颌缝合部等特征区别于幻龙的其他种。支序分析的结果表明N .youngi的原始性仅次于N .juvenilis。新种N .youngi具有Nothosaurus中的一些原始特征 ,短的下颌缝合部 ,短的上颌齿列和窄的眶后弓 ,新种在法郎组竹杆坡段的发现支持含化石地层为中三叠世拉丁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使用SD大鼠头顶骨损伤模型,通过与骨蜡、空白作对照,研究了自组装短肽RADA16-I水凝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术后28天X-光片揭示在RADA16-I组中有新骨生成填充;而对照组中缺损部位清晰可见.其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也表明RADA16-I能有效修复骨损伤.目前的研究表明RADA16-I引导成骨细胞迁移到受损部位,促进其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即骨髓干细胞(BMSC)和脂肪干细胞(ADSC)增殖和分化能力,为其将来更好的应用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分别取同一只兔的髂骨骨髓和其腹股沟脂肪作为BMSC和ADSC的来源,分离培养后比较其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的增殖能力(MTT),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结果:BMSC类似纤维细胞样,呈长梭形紧密排列;而ADSC细胞整体呈旋涡状排列;但ADSC倍增时间更短,增殖速度更快;两者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但BMSC的成骨能力更好.结论:ADSC有更短地倍增时间和更快地增殖速度;两者都具有向成骨成脂分化的潜能,但相较于ADSC更强的成脂分化能力,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更好.两者都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秃鹫骨骼的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秃鹫(aegypius monachus)骨骼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其头骨较宽;上喙粗长、前端近垂直下弯;前额骨游离,眶突发达;龙骨突不发达;叉骨呈"U"形,叉骨头膨大、具发达的叉骨,乌喙骨关节面;前肢骨明显长于后肢骨;第一掌骨伸肌突发达;跗跖骨前后宽扁,跗后跟嵴短;足部近端趾节略长于远端趾节.这些特征与秃鹫的取食方法与偏好及飞行与栖息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纽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鲢肌间小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别利用形态解剖和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成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分布,以及仔、稚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和出现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鲢肌间小骨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6种类型,肌间小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肌间小骨在43 dpf首先出现在尾部,然后往前依次出现,到55 dpf全部出现.出现一枚髓弓小骨的仔鱼最小体长是10.50 mm,出现一枚脉弓小骨的仔鱼最小体长是13.66 mm.各种复杂形态的肌问小骨均是从I形发展而来.本文结果为今后研究肌间小骨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头骨和下颌显示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足以确定该标本代表了一新的海龙属种。短吻贫齿龙是个体较大的海龙,其全长超过4 m,头骨背部最长约为33 cm。吻直且极短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特征有:前颌骨沿前背中央有一隆嵴;上颌仅前颌骨有6枚圆锥形齿,无上颌骨齿;上颌骨沿前腹侧缘有一沟槽;下颌齿骨齿都集中在前端且至多不超过6枚。依据上述这些特征很易把短吻贫齿龙与其他已知海龙相区别。短吻贫齿龙头骨顶面松果孔大且很前位,头骨腭面的锄骨和翼骨均无齿,它的颈较长(至少可以辨认出13个颈椎)。这些特征显示短吻贫齿龙可能与包括中国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在内的Askeptosauroidea超科有相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和尖吻鲈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口黑鲈和尖吻鲈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从整体看 ,大口黑鲈的脑颅较宽 ,吻短钝 ,眼后头部短 ;尖吻鲈的脑颅狭窄 ,吻部尖长而突出 ,眼后头部较长。各部分的骨骼特征 :大口黑鲈脑颅的中筛骨、侧筛骨、额骨、上枕骨、上耳骨、翼耳骨和围眶骨等与尖吻鲈有明显的区别 ;大口黑鲈咽颅中的前颌骨、齿骨、中翼骨、鳃盖骨骼、角舌骨、尾舌骨、下咽骨等与尖吻鲈又有显著的差异 ;大口黑鲈附属骨骼中的肩带骨、腰带骨、脊椎骨等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和不同可作为科间或属间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微创穿刺组24例和小骨孔开颅组24例,微创穿刺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尿激酶冲洗引流术,小骨孔开颅组采用小骨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结果:微创穿刺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小骨孔开颅组短(t=7.441,P<0.001).术后两组患者血肿的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F=23.451,P<0.001),术后第1天及第3天,微创穿刺组患者的血肿明显大于小骨孔颅组(P均<0.05),但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肿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NHISS评分、术后三月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但血肿清除率不如小骨孔开颅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血肿范围较小的患者选用前者更适宜.  相似文献   

11.
《遗传》2019,(12)
短指(趾)症(brachydactyly, BD)是一类指(趾)骨或掌(跖)骨的异常缩短或缺失而造成的手/足畸形病变。从临床表型上短指(趾)症可以分为单纯型短指(趾)症以及包含短指(趾)症状的综合征,其中单纯型短指(趾)症又分为5种类型:BDA、BDB、BDC、BDD和BDE,而每一类型又分为不同的亚型。作为一类重要的分子疾病家族,随着对每种短指(趾)症的深入研究,大多数单纯型短指(趾)症和部分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及其分子机制逐渐被发现。虽然短指(趾)症在表型上高度多样化,但在分子水平上这些致病基因主要影响Hedgehog、NOTCH、WNT和BMP等信号传导通路。这些信号传导通路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信号调控网络,在指(趾)骨及关节的不同发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BMP信号传导通路扮演着至为关键的角色。本文在目前对短指(趾)症的分类基础上,详细综述了短指(趾)症相关致病基因及所影响的信号通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探讨指(趾)骨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短指(趾)症的临床诊断以及人类骨骼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团头鲂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整体骨骼染色、形态学解剖和X光透射的方法, 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仔稚鱼肌间骨的出现时期、形态以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和长度变化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团头鲂的肌间骨在孵出后20d (体长为1.33 cm)骨化出现, 首先出现在尾部, 然后向头部方向依次出现, 到第40天(体长为2.36 cm)基本全部出现; 肌间骨出现与分化的时间受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日龄的影响。团头鲂肌间骨数目在108129, 平均为119 根, 其中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骨数目最多(4045根), 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骨数目相近(3239根)。肌间骨形态包括1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多叉形和(形6种类型, 各种形态的肌间骨均是从1形发展而来; 肌间骨越靠鱼体前端形态越复杂。团头鲂躯干轴上肌中的肌间骨显著长于尾部肌肉中的肌间骨(P 0.05), 躯干轴下肌中的肌间骨最短, 并且肌间骨长度与个体体重与体长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今后揭示团头鲂肌间骨发生与发育的分子机制, 抑制团头鲂肌间骨骨化, 培育无肌间骨的团头鲂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和义县组中华弓鳍鱼一新种: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 liaoningensis,并与该属的其他种进行了比较.新材料具有中华弓鳍鱼科的3个定义特征:单一的顶骨,三对额外肩胛骨和膜质翼耳骨短并与顶骨等长,无疑应归入该科.新种的后眶下骨较小,背鳍长大,鳞片菱形,因此,归入中华弓鳍鱼属.辽宁中华弓鳍鱼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中华弓鳍鱼的5个已知种:体型短粗,吻骨较短,鼻骨近四方形,围眶骨较多(6),前鳃盖骨强烈弯曲,背鳍条较少(18),尾鳍条较多(16),臀鳍鳍基起点到鱼体背缘的鳞列较多(32),鳞片后缘不具锯齿,尾鳍具有纤维状的角质鳍条.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踽骨长度的性别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性别差异.对24例掌骨和26例蹠骨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掌骨和踱骨的长度变量在性别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各掌骨和各踱骨的长度顺序在侧别之间和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用全模型法和逐步判别法根据长度变量分别建立性别判别函数,其性别正确判别率掌骨分别为91.7%和93.8%,而蹠骨的性别判别率为84.6%.表明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使用掌骨和踱骨长度变量进行性别鉴定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是机体的主要支持结构,也是参与机体运动和钙磷代谢的主要器官.骨也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内分泌器官,其通过骨细胞和骨髓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骨源活性物质还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脑功能和个体行为的调节,骨-脑轴的双向调控也逐渐引起了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alburnus)、父本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鲌鲂F_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鲌鲂F_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鲐鲂F_1、F_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鲌鲂F_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鲌鲂F_2最少,为0.7744;翘嘴鲐和团头鲂介于鲐鲂F_1和F_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鱼体左右两侧肌问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研究获得的鲌鲂F_1和F_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_2较F_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鲐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型鲌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1 (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2 (self-crossing of F1 hybrid of female C. alburnusmale M. 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 alburnus)、父本团头鲂(M. 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 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 鲌鲂F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 鲌鲂F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 鲌鲂F1、F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 鲌鲂F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 鲌鲂F2最少,为0.7744; 翘嘴鲌和团头鲂介于鲌鲂F1和F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 鱼体左右两侧肌间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 研究获得的鲌鲂F1和F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2较F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鲌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铰刀刮除联合自体骨搬运技术微创治疗股骨头颈部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按纳入标准筛选出52例,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名患者使用传统经外侧入路开窗病灶刮除人工骨植骨内固定,微创组25名患者用微创铰刀刮除联合自体骨搬运及人工骨植骨支具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肿瘤恶变、复发、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微创组出现1例病理性骨折。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中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平均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采用铰刀刮除联合自体骨搬运微创治疗股骨头颈部良性肿瘤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骨愈合时间短以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age植骨和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两种植骨融合方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腰椎滑脱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共治疗4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9例行Cage植骨,B组21例行椎体阃骨粒直接植骨,按侯树勋等[1]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术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融合率,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40例患者获得10月-3年(平均1.9年)随访,两组临床症状术后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都无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结论:SRS治疗腰椎滑脱症时,采用Cage植骨与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其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椎体间骨粒直接植骨手术操作更简便,手术时间更短(P=0.000),术中术后出血量更少(p=0.00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采集到的11只蝙蝠标本的外形、头骨、牙齿和阴茎骨进行测量与对照,鉴定为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是吉林省翼手目新纪录.用实时录音的超声波仪录制其正常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结果表明,东方蝙蝠发出短的、宽带的、多谐波的陡坡调频型回声定位声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第1谐波.起始频率为83.66±2.08 kHz,峰频为34.54±0.88 kHz,终止频率为24.78±0.41 kHz,带宽为58.84±2.10 kHz,声脉冲持续时间和声脉冲间隔分别为2.63±0.27 ms和61.67±7.5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