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含昆虫物质的赤眼蜂幼虫人工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赤眼蜂繁蜂过程中天然奇主卵供应不足、成本过高的困难,我们进行了赤眼蜂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用鸡蛋黄、氨基酸溶液、鸡胚液、牛奶、蛋白陈等配制的人工饲料,以悬滴培养法培育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获得初步成功,化蛹率为20—40%,羽化率一般为5%、最高可达16%(1/3个体能展翅)。蜂体大小和发育速度与柞蚕卵培育的相似,但生活力略差,有交配能力并可在柞蚕卵内产卵,后代多为雌性。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林用赤眼蜂主要有4种:松毛虫赤服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拟澳赤眼蜂T.confusum,广赤眼蜂T.evanescens及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用量最大。从报道的材料来看,我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侧柏毛虫、杉梢小卷蛾、竹镂舟蛾、竹螟、杨扇舟蛾、杨二尾舟蛾、黄二星舟蛾、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本地天敌拟澳洲赤眼蜂和外来天敌短管赤眼蜂在不同卵龄和不同空间条件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0~62 h的小菜蛾卵上,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随卵龄下降,而后代发育死亡率则随卵龄增加.短管赤眼蜂对各龄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均较拟澳洲赤眼蜂高,而子代蜂的发育死亡率则较拟澳洲赤眼蜂低.两种蜂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在小于48 h的小菜蛾卵上都能产卵寄生,且寄生率高于50%,但短管赤眼蜂寄生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更宽松.在两种蜂混合接蜂时,后代中短管赤眼蜂的比例在各处理中都高于50%,且随寄主卵龄增加,当小菜蛾卵龄大于48 h后,短管赤眼蜂的比例高达100%,说明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有更强的寄生能力和竞争能力.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在4~22cm^3空间范围内,各处理间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率(76.4%~86%)略低于拟澳洲赤眼蜂(88.7%~92.3%).当空间大于53 cm^3时,寄生率显著下降,在102cm^3空间时显著降低到50%.混合接蜂时各处理间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两种接蜂方式对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百分率没有太大影响,蜂的后代发育死亡率在两种蜂单独接蜂时随空间而增加.在4~102cm^3空间范围内,混合接蜂后代雄蜂中短管赤眼蜂从80%以上降低到20%以下,说明短管赤眼蜂的竞争能力随接蜂空间的加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七种物质(聚乙烯醇、明胶、白乳胶、琼脂、木薯粉、米粉和淀粉一定浓度的水溶液或悬液用作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拟澳洲赤眼蜂T.con fusum及广赤眼蜂T.euanescens人工体外培育的产卵增效剂以吸引这些蜂在人工卵上产卵.这七种溶液都能提高三种赤眼蜂在人工卵内的产卵量,不同的赤眼蜂对不同的增效剂有不同的产卵行为反就,我们可利用其中最有效而经济的增效剂以增强体外培育赤眼蜂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于1976年研究成功了赤眼蜂成蜂快速繁蜂法。此法工具简单,易于掌握,对赤眼蜂应用的推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介绍如下: 一、蜂种的处理 我们把经过复壮的蜂种(壮蜂的标准应掌握雄峰率不超过15%,弱蜂不超过5%,遗留蜂率不超过5%)按1:10准备的刚羽化的种蜂卡装在罐头瓶中或种蜂箱中(本所用的种蜂箱的规格为40×30×20厘米),于全黑的环境下,用低于繁蜂温度的1—2℃,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加温使其羽化。同时喂以20%的蜂王浆或糖水。这样就加强了种蜂对寄主卵和光的趋性,为加快捕卵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借助德国WILD公司生产的实体解剖镜(WILDN8),采用解剖法,统计赤眼蜂幼期存活率与成虫生殖力数据,编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其实验种群对米蛾卵的寄生能力较强,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442和0.3159,而松毛虫赤眼蜂比拟澳洲赤眼蜂更适于以人工卵作为寄主进行连代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在人工卵上单雌平均产卵量为61.5粒,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7020、0.9431;羽化率为0.7387。拟澳洲赤眼蜂在人工卵上繁殖1代。利用米蛾卵测其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4.2粒,在人工卵内蜂卵、幼虫、蛹等幼期各期存活率分别为1.00、0.6454、0.9383;羽化率为0.7276。  相似文献   

7.
繁育赤眼蜂大都采用有光繁蜂法,似乎“光”有调匀蜂量而提高青蜂质量的作用。为了弄清“光”的作用问题,我们进行了无光繁育赤服蜂的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一、赤眼蜂在无光条件下的 扩散距离 为了验证赤眼蜂在无光条件下扩散和寄生能力,我们用大房间散卵接蜂器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为蜂种(寄生率85%,平均单粒有蜂70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人工模拟寄主卵上产卵寄生并发育至成虫羽化出蜂的研究结果。对人工卵壳制作及人工培养液作了叙述,就赤眼蜂对人工培养液、人工卵壳的要求以及影响赤眼蜂在人工卵内发育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应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的蜂种及合理的放蜂时期。【方法】2016-2017年,在齐齐哈尔市玉米田人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螟黄赤眼蜂T.chilonis防治亚洲玉米螟。于6月30日第1次释放蜂15 000头/hm~2,8月5日第2次释放蜂30 000头/hm~2。【结果】释放不同蜂种田的亚洲玉米螟卵块被寄生率间差异显著,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田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95.7%,比未放蜂对照田的自然寄生率提高了49.0%。其次为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5.0%和71.0%。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3种不同赤眼蜂的玉米田平均被害株率、百株残存虫量和蛀孔数差异显著,综合防治效果以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最高,为78.1%,其次是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分别为66.2%和60.2%。【结论】玉米螟赤眼蜂是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防治玉米螟的适宜释放蜂种,第1次放蜂时间提早到6月30日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 1972年起,我们对棉铃虫的寄生蜂进行了观测调查,所得结果分述如下。 邯郸地区共发现寄生蜂8种。卵期有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幼虫期有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拟瘦姬蜂Netelia sp.,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p,夜蛾瘦姬蜂Ophion luteus Linnaeus,侧沟茧蜂Microplitissp.,方室茧蜂Meteorus sp.。其中以赤眼蜂和齿唇姬蜂寄生率最高,其次为拟瘦姬蜂,其他四种比较少。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10余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肯定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果.放蜂区卵的校正寄生率达70%左右.效果优于化学防治。从夏玉米田寄生卵块中回收蜂种结果看出,在放蜂期12—15天内,橙毛虫赤眼蜂所占的比率为68.9%.证明释放的与收回的基本上仍是同一蜂种,但放蜂结束后蜂种结构发生了倒置变化。同时探明了松毛虫赤眼蜂的种型、放蜂时间、放蜂置、田间生态环境、玉米螟卵置等诸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科伟  黄寿山  何余容 《生态学报》2002,22(8):1293-1296
应用生命表技术分析了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T.c)和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 Nagaraja(T.b)在两种繁蜂条件组配下(分别用米蛾Corcyra cephalomica(Stainton)(RM)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DBM)卵繁育)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结果表明:(1)在相同寄主繁蜂条件下,卷蛾分索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显示出较强的寄生潜能,米蛾卵上所繁的卷蛾分索赤眼蜂(T.b-RM)和小菜蛾卵上所繁的卷蛾分索赤眼蜂(T.b-DBM)的内禀增长率为0.3509和0.3450,而米蛾卵上所繁的澳洲赤眼蜂(T.c-RM)和小菜蛾卵上所繁的拟澳洲赤眼蜂(T.c-DBM)的仅为0.2391和0.1902,T.b-RM和T.b-DBM的每雌平均寄生卵数为70.75和46.13粒,而T.c-RM和T.c-DBM的仅为64.90和31.73粒,但拟澳洲赤眼蜂的雌蜂寿命较卷蛾分索赤眼蜂更长。(2)在不同寄主繁蜂条件下,同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以米蛾卵所繁的仔蜂的各项寄生特性参数(内禀增长率,每雌寄生卵量,净生殖力,平均世代历期和雌蜂寿命)均优于用小菜蛾卵所繁之蜂,米蛾卵是其适宜的中间寄主。(3)长期用中间寄主繁蜂,赤眼蜂对目标寄主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中间寄主的驯化对赤眼蜂的寄生潜能有不容忽视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人工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种类和防治面积上都在迅速增加,用柞蚕卵、蓖麻蚕卵繁育赤眼蜂,尚不能满足生产上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了赤眼蜂人工培育的研究。以鸡蛋盐液十30%核酪、鸡蚤盐液为营养液,人工培育赤眼蜂可由胚胎期发育至成蜂,其培育历期与用柞蚕卵培育的相仿。但由于人工饲料的营养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大部分个体在培育中停留在胚胎期或幼虫期。人工饲料本身的物理性状及培育届期的环境条件也很重要,因此,关于赤服蜂发育最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仍有待以后继续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成蜂体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8和30℃条件下饲养卷蛾赤眼蜂T.cacoeciae、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螟黄赤眼蜂T.chilonis、广赤眼蜂T.evanescen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微小赤眼蜂T.minutum、土耳其赤眼蜂T.turkestanica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10种赤眼蜂成蜂,并采用RGB色彩模式作为体色判别标准对比18和30℃条件下饲养的赤眼蜂的体色差异。【结果】18和30℃下饲养的10种赤眼蜂成蜂体色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18℃下饲养的赤眼蜂成蜂较30℃下饲养的赤眼蜂成蜂体色深。其中卷蛾赤眼蜂成蜂体色的变化最明显:18℃下饲养时胸部为黄褐色、腹部为黑褐色;30℃时胸腹部均为浅黄色。在18和30℃下饲养时,10种赤眼蜂成蜂胸部中胸盾片与小盾片、腹部第1-3节或腹中部的体色变化明显。18℃下饲养的10种赤眼蜂成蜂体色RGB值显著低于30℃下饲养的,且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玉米螟...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入侵性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卵期优势寄生蜂种类,采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夜蛾黑卵蜂、短管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这4种寄生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种群增长潜力,并观察比较了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这两种优势蜂种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均表现出良好的寄生适应性,内禀增长率(rm)与周限增长率(λ)从大到小依次为短管赤眼蜂(rm, 0.3449; λ, 1.4118)、夜蛾黑卵蜂(rm, 0.2842; λ, 1.3286)、螟黄赤眼蜂(rm, 0.1960; λ, 1.2165)和松毛虫赤眼蜂(rm, 0.1751; λ, 1.1913)。当夜蛾黑卵蜂与短管赤眼蜂竞争寄生同一草地贪夜蛾卵块时,两种蜂的子代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各自单独寄生时。草地贪夜蛾卵在被夜蛾黑卵蜂寄生后1 h、24 h及48 h均可被短管赤眼蜂寄生,夜蛾黑卵蜂的子代羽化率分别为21.15%(1 h)、36.68%(24 h)和25.52%(48 h),均高于短管赤眼蜂的子代羽化率10.94%(1 h)、23.13%(24 h)和5.23%(48 h);而当短管赤眼蜂先寄生时,虽然寄生后1 h、24 h和48 h的卵粒也能被夜蛾黑卵蜂寄生,但所羽化的子代均为短管赤眼蜂,羽化率分别为42.62%(1 h)、46.93%(24 h)和38.66%(48 h)。本研究表明,与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相比,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表现出更强的种群增长潜能;夜蛾黑卵蜂与短管赤眼蜂竞争寄生同一寄主卵块时,两者寄生能力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短管赤眼蜂的竞争力明显强于夜蛾黑卵蜂。  相似文献   

17.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ns Walker是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之一,赤眼蜂是其卵期的一种重要天敌,为寻找灰白蚕蛾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半自然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Riley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寄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挂卵量相同的情况下,3种不同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都随蜂卵比的减小而降低。在各蜂卵比下,3种不同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寄生率明显高于相应地3种不同处理的短管赤眼蜂。在蜂卵比为1∶1时,具有羽化后学习经历的松毛虫赤眼蜂对灰白蚕蛾卵的搜索能力最强,其寄生率达50.66%,显著高于幼期学习蜂和无经验蜂,而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效果无明显地影响。短管赤眼蜂无论是羽化后学习经历还是幼期学习经历对其搜索行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无昆虫物质的人工饲料培育松毛虫赤眼蜂幼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用不含昆虫物质的培养液以及另加鸡胚提取液、牛奶、鸡蛋黄、牛血清、酵母提取液、麦芽制品、蛋白胨配制成的人工饲料,以悬滴培养法在寄主卵外培育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的结果。在最佳配方的人工饲料中,这种赤眼蜂可以从卵发育到成虫,蛹化率为36—53%,羽化率为7—16%,展翅率为12—34%。蜂体大小和发育速度与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培育的相似,但生活力略差。成蜂有交配能力,并可在柞蚕卵内产卵,后代以雌性个体为多。 用减缩法明确了培养液A及B组的不同部分对赤眼蜂幼虫发育的影响,证明了鸡蛋黄和培养液A在培育中有较重要的作用。但产卵的试验表明仅培养液A能吸引雌蜂产卵,而培养液B的不同成分引诱产卵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对玉米螟卵赤眼蜂的繁殖和应用,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蜂种问题 本地蜂种有适应性强、生活力旺盛、寄生率高等优点,因此采集本地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作蜂种比较好。一般在8月下旬晚玉米收获前15-20天采集3—4次,将卵块周围叶片剪去,装入大指形管,待羽化后作蜂种。 开始接种繁殖时寄生率往往很低,一般不寄生柞蚕卵;冷藏二、三个月的蓖麻蚕卵,寄生率仅有5%左右,新鲜卵可达20%左右;柳天蛾新鲜卵寄生率可高达40%左右。需连续繁殖二、三代后寄生率才能明显提高,如蓖麻蚕卵为61.7—85.9%,柳天蛾卵为80.6—91.0%。因此,用田间赤眼蜂作蜂种和选择适宜寄主卵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