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非洲流行着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是由采采蝇传播的。患上这种病的人往往在睡眠中死去,故叫睡眠病。 睡眠病的病原体是锥体鞭毛虫,简称为锥虫,属于鞭毛虫科。这个科种类很多,但能致病的是少数,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即刚比亚锥虫(西非锥虫)及罗得西亚锥虫(东非锥虫)。 锥虫在睡眠病患者的血内或晚期的脑脊液中可以找到,也能在淋巴腺和其他器官内找到。一般说来,此锥虫在人体组织内寄生,而且在淋巴组织内增殖时间过长,可使淋巴腺及脾胀大。 这种病不受年龄及性别的限制,甚至18个  相似文献   

2.
人类非洲锥虫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寄生虫病,威胁着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有四种,这些药物副作用多,用药困难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因此有必要开发安全有效且利于服用的药物。目前有三类候选药物相继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进入临床应用。另外,还有许多正在研究的治疗药物,包括天然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亮氨酰t RNA合成酶抑制剂、微管蛋白抑制剂以及一些靶点尚不明确却有很好的锥虫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壳二孢呋喃酮选择性较好,喹啉-3-羧酸类衍生物毒性低,5-硝基-2-呋喃酰胺类化合物对硝呋莫司耐受的锥虫仍有活性。这些研究无疑都为新型抗锥虫药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药物会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锥虫属(Trypanosoma)的种类很多,有些可寄生于人、畜的血液和组织,引起锥虫病,为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六大热带病之一。有些锥虫广泛用于化学治疗药物的研究,和锥虫病的各种免疫学试验。已往有关试验室多以  相似文献   

4.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中抗氰呼吸途径的末端氧化酶,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部分真菌及原生生物中。同时,AOX也被发现存在于某些人体寄生虫中,如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等。布氏锥虫可引起人类"嗜睡病",不经治疗往往有致命的危险。据统计,在非洲地区每年有高达7 000多万人存在感染布氏锥虫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细胞中不含有AOX。因此,AOX可能是治疗该类疾病最有效的潜在靶标。现主要就布氏锥虫交替氧化酶的特点及其抑制剂的设计和作用效果进行阐述,并展望AOX抑制剂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挑战。  相似文献   

5.
关于肺孢子虫的命名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初,Chagas和Carinii就首次从感染克氏、路氏锥虫的豚鼠肺组织和大鼠肺组织中发现肺孢子虫,数年后,Delano夫妇进一步证实它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并为纪念Carinii学者而将其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到了20世纪50……  相似文献   

6.
锥虫科(Trypanosomatidae)是1901年由杜伦(Doflein)发现,属于寄生于血液及组织内的鞭毛虫,其寄主包括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定居于脊椎动物的锥虫有时可导致严重的锥虫病,甚至可使动物死亡,因此在发展经济上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家畜中有牛、马、骡等被感染的报告。鼠类血液寄生的路氏(T.lewisi Kent)锥虫在1949年Hoare介绍一例人受感染的报告,1976年Elmer等报告路氏锥虫对乳鼠可以致死,文献介绍该虫分布广泛,但我国各地调查报告不多,河南平顶山地区至今未见报告,最近  相似文献   

7.
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助教授中村义一等表示卡氏肺炎菌Pneumocystis carinii具有使细胞表面的结构发生变化、改变抗原基因表达的机能。目前,在疟疾和锥虫属等原虫中已查明改变表面抗原的基因,但用真菌类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P.carinii是机会感染病原体,AIDS患者和脏器移植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易感染卡氏肺炎。特别是AIDS患者,三分之二并发卡氏肺炎,占AIDS患者死因的第一位。查明与P.carinii的抗原改变  相似文献   

8.
在HEPES缓冲,含15—20%胎牛血清,100单位青霉素/ml,100微克链霉素/ml的RPMI-1640培养基中,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和新生鼠肾成纤维细胞型细胞(ZUKF)作支持细胞,成功地使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正常动基体株(kinetoplastic strain)和异常动基体株(dyskinetoplastic strain)在37℃含5% CO_2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连续培养达60天以上,并保持其对小鼠的高度感染力和致病力。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利用来源于人的细胞作支持细胞连续培养家畜非洲锥虫血液型成功的报告。实验结果表明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成功与否对提供支持细胞的宿主是否有感染性无必然的联系。此外,利用Baltz氏等建立的无支持细胞培养系统,我们亦成功地使上述两伊氏锥虫株在体外连续繁殖,并保持对小鼠的高度感染力和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是一类微小的鞭毛虫 ,寄生于人体的有 3种——杜氏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在其发现之前 ,临床上发现其致病已有数百年历史。在印加前期陶制人佣上所绘的鼻咽病灶 ,据鉴定就是美洲利什曼病。 1898年 ,一俄国军医已作过精确描述。这 3种原虫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危害最大。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脾、骨髓和淋巴腺等细胞之内 ,虫体圆形或卵圆形 ,只有 4 .2μm× 2 .8μm大小 ,它能引起黑热病 ,又名黑热病原虫。其生活史有 2个阶段 :一个阶段寄生于人体 (或狗 ) ,另一个阶段寄生在白蛉子体…  相似文献   

10.
马莹  陆小军 《四川动物》2006,25(1):174-175
内脏利什曼病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全世界内脏利什曼病的发病人数约为每年50万,患病人数约250万。在我国,虽然解放后此病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甘肃、四川、新疆等地的新发病例从未间断,并且近年来又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在对内脏利什曼病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中,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但其建立有一定的难度。在此,我们将建立内脏利什曼病动物模型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细胞融合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对分析复合抗原性的混合物来说是高度特异的工具。本文概述了抗细胞外和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繁衍及测定条件。虽然,我们详细地描述了抗非洲锥虫(细胞外)和抗泰累尔氏梨虫(细胞内)寄  相似文献   

12.
根据rRNA基因ITS-2序列研究舌蝇属的种系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蝇又称采采蝇 ,是传播非洲锥虫病 (又称非洲睡眠病 )的重要媒介 .采用PCR方法得到的不同种采采蝇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序列 2 (ITS 2 )来分析采采蝇的种系发生 .用简约法 (parsimony)产生的进化树证实了所有采采蝇的单源种类发生并且表明Austenina亚属最早分化 ,然后依次是Glossina和Nemorhina亚属 .经典的形态和生化分类法对Glossinaausteni的进化地位一直有争议 .通过ITS 2位点序列的分析 ,认为G .austeni可以成为独立的亚属和Glossina亚属成为姊妹亚属关系 .  相似文献   

13.
呼伦湖区域的草原、湿地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活栖息着众多的野生动物。一些野生动物是某些疾病病原体的天然储藏库,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呼伦湖区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曾经给人类和家畜带来过巨大的灾难,目前已成为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其中,曾经发生过的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有:自然疫源性病毒病有口蹄疫病,虽未发生流行但具有潜在威胁的还有禽流感;自然疫源性细菌病有鼠疫、布鲁氏杆菌病、炭疽、巴氏杆菌病;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有包虫病及一些鱼类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4.
黄正美 《四川动物》1996,15(2):82-82
云南省玉溪地区鼠类感染路氏锥虫的初步调查黄正美玉溪地区卫生防疫站玉溪653100路氏锥虫(Tmpnosoma山W0i)是寄生在鼠类血液中的一种常见鞭毛虫,国外已有人体感染病例报道,国内刘俊华等(门亦从人群中查出该虫抗体。为了解玉溪地区不同鼠种中路氏锥...  相似文献   

15.
锥虫是人的血液寄生虫,对热带乃至拉丁美洲贫困地区影响极大,但目前的传统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有效性不断降低的问题。根据亮氨酰tRNA合成酶在微生物中可作为药物靶点的事实,在新型抗锥虫药物筛选中,通过对锥虫的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以及该酶活性测定的优化,建立了该酶抑制物的筛选系统。筛选结果表明,这一以锥虫亮氨酰tRNA合成酶为靶标的抗锥虫药物筛选系统可以有效筛选抗锥虫化合物,选出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锥虫特异性,并可以用于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和测定其半抑制浓度。使用这一系统筛选到了对锥虫有较好抑制作用,但对人类细胞毒性较小的一系列新型化合物,因而锥虫亮氨酰tRNA合成酶很可能成为开发有效抗锥虫药物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6.
携带的病原     
发现 利什曼虫会在皮肤上造成大面积的难以愈合的皮损,即皮肤利什曼病(CL),而当这种寄生虫转移到鼻腔或者咽喉时,会造成粘膜利什曼病(MCL),造成更大的伤害。研究人员知道有许多利什曼虫携带双链RNA病毒LRV1,但不知道病毒是否也对MCL有影响。瑞士洛桑大学的Nicolas Fasel和同事们发现造成MCL的利什曼虫被病毒感染得更严重,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让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7.
高斌  吴远祥 《四川动物》1996,15(4):174-174
四川北川县发现一严重感染内脏利什曼病的病犬高斌,吴远祥,李国茹,刘昌弟,王顺高1.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ll412.绵阳市卫生防疫站3北川县卫生防疫站四川省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北段西侧。西、北面与茂县、松潘和平武3县相接。全境...  相似文献   

18.
淋病疫苗     
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感染,至少自旧约时代(详见利未记一章)开始,已经成为人类的卫生问题。过去15年来在西方世界淋球菌感染实际上已经减少,但在美国的某些人群中(贫穷的美籍非洲人,老城区和东南部乡村)淋球菌感染仍然普遍存在。而在非洲、亚洲、中东和南美洲,以及土化地区,淋球菌感染仍然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9.
候鸟的迁徙     
全世界的鸟类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从事于迁徙。鸟类的迁徙以北半球尤为明显。因为北半球的大块陆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所以,多数北美和欧洲的鸟类,每年都参加迁徙的行列。有许多欧亚和北美洲的鸟类越过赤道,到非洲和南美洲过冬。但非洲和南美洲的陆鸟,却很少以相同的路线作反向飞行,进入北半球皮过它们不繁殖的季节。南半球的各种海鸟中,却有几种会飞越赤道,进入北半球的海域。如威尔逊海燕,在每年6—8月间,离开南极洲边缘的宿营地,向北飞行到纽芬兰岛沿岸,来搜寻食物;南大西洋楚斯丹达根哈  相似文献   

20.
杨庆利  韦平 《病毒学报》2008,24(3):244-247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禽类马立克氏病(MD)的病原体.MDV有三个血清型,其中MDV-1强毒株不仅可以导致宿主淋巴细胞溶细胞性病变,使淋巴组织萎缩,而且还有转化淋巴细胞能力,诱发淋巴瘤[1].meq是MDV-1的主要致瘤基因,近来研究发现,MEQ不仅具有转录活化作用,它还能与C-末端结合蛋白家族(Ct-BPs)转录辅助抑制因子结合成转录抑制复合物,抑制目的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