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三株(“49”株、“l(J5”株、浙三联)从自然界分离或经人工减毒处理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弱毒株的毒力和免疫原性。从实验结果证明,三株恙虫病立克次体对小白鼠的毒力都较一般从病人分离的菌株弱。三株中以“49”株的毒力最低,它对小白鼠的LD50<10-1.00LD50与ID50相差2.5--5.5个对数。用“49”株免疫后的小白鼠能耐受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分离的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指数大于三个对数。  相似文献   

2.
以含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鸡胚卵黄囊膜材料冻干后,立克次体对小白鼠的ID,。平均下降1.93个对数,但若以鸡胚细胞培养材料进行冻干,则冻干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性明显遭到破坏,对小白鼠的ID50 平均下降2.73个对数。冻干后的卵黄囊膜材料经4℃冰箱保存六个月至一年,对小白鼠的ID50,一般再下降一个对数左右。  相似文献   

3.
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应用兔睾丸单层细胞制备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影响鸡胚卵黄囊膜抗原效价的一些因紊。鸡胚卵黄囊膜抗原产量大、效价高、特异性较好。但有些恙虫病立克次体株在鸡胚中不易繁殖。而在组织培养中很易繁殖,第一代即能获得大量立克次体,有利于同时制备多株恙虫病立克次体抗原。本文同时介绍了制备豚鼠及家兔免疫血清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PCR技术的引物是参考恙虫病立克次体Karp株Sta 58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DNA引物.以恙虫病立克次体DNA为模板,成功扩增长约1kb的DNA片段.该对引物首次应用于人工成虫腹内接种羔虫病立克次体(人工接种法)和幼虫叮咬恙虫病鼠(叮咬病鼠法)的我国主要恙虫病媒介地里纤羔螨的研究.PCR检测人工接种法成虫的不同时期和经卵传递的子代立克次体DNA均获满意结果,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生长持续360天及产卵孵出的第4代幼虫均呈阳性.叮咬病鼠法立克次体在恙螨亲代饱食蚴、若蛹、若虫、成虫及第2代子产代幼虫,PCR检测均呈阳性.结果显示PCR技术检测恙螨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体外基因扩增检测恙螨体内及鼠宿主体内立克次体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新的敏感方法.本法为恙虫病分子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应用技术,亦为临床病人诊断提供了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5.
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Rt)是一类以恙螨为传播媒介,专性细胞内奇生的微生物。恙虫病(ScrubTxpe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一带。在我国,以往经病原学证实恙虫病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和台湾省,而1986年以来山东及江苏相继发生了恙虫病暴发流行,90年代初期新疆、天津北部农村和山西侯马也发现了恙虫病流行。1991-1995年我所在东北三省从野鼠和恙虫中共分离出19株Rt,首次证实东北地区也存在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可见恙虫病仍是一值得注意的问题,要弄清恙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仍需采用先进…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感染材料和方法进行了浓缩纯化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试验。结果证明以0.25%的胰蛋白酶消化感染鸡胚卵黄囊膜,可获得形态完整的立克次体;浓缩纯化的立克次体保持活性;用于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滴度可达1:128。经冰冻干燥保存后,仍能保持其形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作者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具有溶解红血细胞(简称溶血)的性能,并且这种性能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抑制。出现明显的乙脑病毒溶血现象的条件是:在pH6.4时吸附病毒,然后在偏酸或偏碱的条件下,在37℃放置4—6小时。乙脑病毒除了能溶解鸽红血细胞外,还能溶解家兔红血细胞。冰冻融解和超声渡处理不能提高乙脑病毒的溶血能力。七株对小白鼠致死力较强的乙脑病毒都具有较高的血凝素滴度。对其中五株进行了溶血性能的测定,结果都有明显的溶血性。其中西安..株的一个弱毒变异株的血凝性极低,并且不引起溶血现象。西安“强毒株和弱毒株的蚀斑滴度(Pfu)相似。强毒株在金地鼠肾细胞中连续传代后,其血凝性和溶血性随着病毒对小白鼠致死力(LD,a)的减弱而下降。弱毒林返回乳小白鼠脑内连续传代后,三者都回升,表明弱毒株的血凝性和溶血性确实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致死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周开隆 《蛇志》2011,23(2):183-184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和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的发病率较高.为提高我院对恙虫病诊治水平,作者对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0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其斌  郭鹏举  王威  宁宗  张剑锋 《蛇志》2011,23(3):232-234
目的为了探索乙醇对五步蛇毒毒性的影响。方法将五步蛇毒不同浓度致死量经不同浓度乙醇体外处理后,选择小白鼠分别给予皮下注射、口服,并将致死量蛇毒于小白鼠皮下注射后立即于局部注射乙醇,观察蛇毒毒性情况。结果使用乙醇体外处理后的五步蛇毒毒性明显下降,小白鼠经皮下注射致死量五步蛇毒后立即在局部注射50%异蛇米酒或75%乙醇0.1~0.2ml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口服20倍致死量五步蛇毒未发现有毒性表现。结论五步蛇毒体外经过乙醇处理后毒性明显下降。口服五步蛇毒是安全的。蛇毒进入皮下后立即用乙醇处理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104M变异株的残余毒力及保护力。方法对布氏菌104M变异株进行菌种检定。通过测定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比较两者的残余毒力;用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免疫小鼠,4周后用羊型弱毒或强毒布氏菌皮下攻击,4周后测定脾脏细菌数,比较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保护效果。结果菌种检定结果显示,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符合变异及未变异布氏菌株特征。104M未变异株LD50为1.1×109,变异株LD50为2.2×1010。用羊型弱毒及强毒布氏菌攻击后,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104M变异株保护力低于未变异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104M变异株残余毒力比未变异株明显降低,保护力略低于未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恙虫热立克次氏体的致病性有多种类型。从宫崎地区的恙虫病患者中分离出的立克次氏体对小白鼠致病性弱,小白鼠虽可感染发病,但不死亡,很难在腹腔内细胞或脾中发现立克次氏体。在一般恙虫热立克次氏体的研究中常用的鸡胚卵黄囊和细胞培养法中几乎不繁殖,这就使立克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TMV弱毒,在选择轻症纯毒系的基础上,以亚硝酸诱变处理30、40、50、60分钟,得到了30个无症突变株,经室内交叉保护试验,其中DN60-3对TMV的重花叶株系、条斑株系和山东济南的坏疽型都有显著的干扰作用,而对生产影响不大的黄色花叶株系和黄色环斑株系的干扰作用差。田间试验示范结果,对保护地栽培的番茄花叶病(包括卷叶病)的防病增产效果明显。同时发现,栽培技术差,植株长势弱,则保护放果减低。由于弱毒的保护作用属于持异性免疫,因此,在弱毒应用上,对TMV和CMV混发地区的露地番茄无保护作用。随着抗TMV番茄品种的全面推广,弱毒的利用将会失去重要性,目前一些中小城市番茄品种正处于更新时期,弱毒仍可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东恙虫病立克次体弱毒株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病立克次体(Rt)弱毒株分离问题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分离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选择适当的病例;降低小鼠免疫力;严格掌握传代时间(接种后12~14d);所有传代小鼠均作腹膜涂片及肝、脾、肾印片以免漏检;严格控制动物饲养室温度等。结果成功地从恙虫病人全血、3种鼠类、4种恙螨中分离到38株Rt,成功率在25%~100%。毒株接种小鼠后可引起弓背、耸毛、发烧等症状,并引起肝肿大及脾肿大(2~5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索乙醇对眼镜蛇毒毒性的影响。方法将眼镜蛇毒不同浓度致死量经不同浓度乙醇体外处理后,分别于小白鼠皮下注射、口服,将致死量蛇毒皮下注射后的小白鼠立即于局部注射乙醇,观察蛇毒毒性情况。结果小白鼠经皮下注射致死量眼镜蛇毒后,在局部注射50%(或异蛇米酒)、75%乙醇0.1~0.2ml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口服100倍皮下注射致死量眼镜蛇毒未发现有毒性表现,口服经50%乙醇处理后的眼镜蛇毒(100倍皮下注射致死量)未增加小鼠死亡率。结论眼镜蛇毒体外经过乙醇处理后毒性有所下降。口服少量的眼镜蛇毒是安全的。眼镜蛇毒与乙醇混合后口服未见蛇毒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亲杂交法,构建克隆有阿克苏(Akesu/58) O 型口蹄疫病毒vp1 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pBin FMDVVP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NC89烟草叶盘,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49株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总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检测,有40株阳性植株。对阳性植株总RNA进行目的基因的RT PCR检测,有21株阳性植株。将7株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阳性植株叶片提取物分别与弗氏佐剂乳化,在0、15、30 和45d 腹膜腔接种Balb/C小白鼠,于第4次免疫后第9d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第12d用104SM50 LD的同源强毒进行攻击;攻毒后24h采血,通过乳鼠病毒血症试验判定攻击Balb/C小白鼠的发病和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双元表达载体pBin FMDVVP1构建正确;vp1基因转入NC89烟草并获得表达;7组中有2组Balb/C小白鼠血清抗体呈阳性,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3%。证明2株转基因烟草表达的VP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所免疫的2 组Balb/C小白鼠对同源强毒攻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FMDV vp1基因在烟草中表达及转基因烟草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亲杂交法,构建克隆有阿克苏(Akesu/58)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pBin FMDV VP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NC89烟草叶盘,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49株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总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检测,有40株阳性植株.对阳性植株总RNA进行目的基因的RT-PCR检测,有21株阳性植株.将7株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阳性植株叶片提取物分别与弗氏佐剂乳化,在0、15、30和45d腹膜腔接种Balb/C小白鼠,于第4次免疫后第9d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第12d用10 4SM\-\{50\}LD的同源强毒进行攻击;攻毒后24h采血,通过乳鼠病毒血症试验判定攻击Balb/C小白鼠的发病和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双元表达载体pBin FMDV VP1构建正确;vp1基因转入NC89烟草并获得表达;7组中有2组Balb/C小白鼠血清抗体呈阳性,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3%.证明2株转基因烟草表达的VP1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所免疫的2组Balb/C小白鼠对同源强毒攻击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杰 《蛇志》1999,11(1):57-58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为特征。本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是特殊临床类型之一,有学者称为脑型恙虫病[1]。我科自1994年来共收治16...  相似文献   

19.
俞树荣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6):15-18,23
由于分子生物学在立克次体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立克次体的分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属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族的罗沙利马体属和柯克斯体属,均因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立克次体亲椽关系较远,而建议它们不属于立克次体科,前者近年来已改称巴通体属,立克次体属中的恙虫病立克次体亦因其表型和基因型特点而有另立一新属的建议,埃立克体属中亦增加了对人致病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20.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的综合措施中,应用疫苗对人羣进行自动免疫,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乙型脑炎死毒疫苗存在着反应重或免疫效果较差的缺点,近年来我们着手研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本文为继以往的工作,将SA14-A減弱株,继续通过地鼠肾细胞100代的病毒培养液中,挑选出3株对小白鼠脑內感染几乎不致死而对恆河猴完全不致死的毒株,较原有的SA14-A減弱株的毒力又有进一步的减弱,而且这些毒株经小白鼠及豚鼠免疫后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性。因此,我们认为将这些毒株再做适当的减毒并保持其一定的毒力稳定性后,可以供乙型脑炎活疫苗做为毒株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