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九江市汉族463例健康人,4710根头发横断面进行观察和显微测量。分析了本地区人年龄与头发直径的关系、年龄与头发黑色素颗粒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黑色素颗粒随年龄增长而渐浓密,成年人最丰富,老年人头发黑色素颗粒则渐崩溃稀少;头发各径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大,而老年人头发各径是逐渐减小。此外,本文还同欧、亚、美国各民族人头发资料进行比较。根据头发指数,确定本市人头发形伏为直发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Q开关激光爆破术对豚鼠黑素细胞的影响及照射周边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皮肤色素病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Q开关-YAG激光分别照射豚鼠黑色毛区及棕色毛区(波长分别用1064nm和530nm,光斑直径2mm),实验动物20只,随机分四组,分别于照射后间隔7d、10d、14d取材,照射前取材作对照,10%甲醛固定,冰冻切片,分别用HE和DOPA反应显示黑素细胞。结果照射后皮肤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至消失,照射后30d黑毛区与棕毛区肉眼见照射区皮肤变白,毛也变白,HE染色皮肤、毛囊及毛未见黑色素颗粒,DOPA反应表皮黑色素细胞、毛囊和毛均呈阴性反应,部分豚鼠棕毛区毛及毛囊见黄色色素颗粒。结论波长1064nm和532nm Q-YAG激光对豚鼠皮肤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颗粒的破坏效果显著;但对棕色色素清除效果较差。波长1064nm Q-YAG激光对豚鼠皮肤黑色素消减与照射次数有关,与照射间隔时间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压力可能会导致头发颜色发生变化,但其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雌性C57BL/6小鼠脚底电刺激结合束缚来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并用比色法检测小鼠皮肤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小鼠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鼠皮肤中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p65亚基的含量。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在慢性应激下由于皮肤中的毛囊黑色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其毛皮颜色从暗色变为棕色。同时,慢性应激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增加,表现为皮肤中NFκB活性和TNF-α表达增加。在体外,TNF-α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慢性应激通过降低雌性C57BL/6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来诱导皮毛颜色改变,而TNF-α可能在应激诱导的毛色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的头发长得乌黑而有光泽,这不仅是一种美的表现,也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头发大量脱落和变白。许多青年人为之苦恼。白发和脱发的病因是什么呢?在此作简单介绍。 (一)头发的生长头发是皮肤的表皮下陷到真皮的衍生物。由露在皮肤表面的毛干和埋在皮肤内的毛根组成。毛根被毛囊包绕,毛根末端膨大称毛球。构成毛球的细胞具有分裂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因此,毛球是头发的生长点。其下部是毛乳头,内含丰富毛细血管和神经,对毛球有营养作用。头发就是依靠这些营养物质从毛球生长出来。正常成人的头发有10万根左右。每天大约有50至80根头发脱落,同时又有新生的头发补充,两者基本上达到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5.
肤色、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和紫外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雪梅  施鹏  张亚平 《遗传》2002,24(5):563-570
近期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对调节棕黑色素和红黄色素的合成起关键的作用。MC1R基因的变异与动物的皮毛、人的皮肤和头发颜色差异密切相关。对小鼠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1R是独特的、双功能控制受体。它由α-促黑色素皮质激素激活,其拮抗物为agouti蛋白,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哺乳动物表皮颜色的变异。另外,人类皮肤的色素沉着是决定于皮肤对外辐射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皮肤癌的重要因素。MC1R变异与黑色素癌易感性相关。 Genotype,Melanocortin 1 Receptor and Ultrviolet Radiation Lü Xue-mei,SHI Peng,ZHANG Ya-ping Lab of Cellular & Molecular Evolution,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650223,China Abstract:Recent work on the melanocortin 1 receptor (MC1R) suggests that MC1R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regulation of eumelanin (brwon/black melanins) and phaeomelanin (red/yellow melanins) synthesis within the mammalian melanocyte.In the mouse,genet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MC1R appears to be a unique,bifunctionally controlled receptor,activated by α–MSH and antagonized by agouti,both of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variability seen in mammalian coat color.Variants of this receptor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nimal's coat,human skin and hair colors.In addition,cutaneous pigmentation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cutaneous respons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and consequently of the risk of developing skin cancer.MC1R variants are a risk factor for melanoma susceptibility. Key words:Melanocortin-1 receptor gene; MC1R variants; ultraviolet radiation; skin and hair colors; skin cancer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地区回族青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了子体发射光谱法对自18个省,市,自治区(县)的52例回族青年学生的头发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了差别显著性检验,考查了地区分布因素以及性别因素对回族发样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的影响,本文发现民族因素对回族发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大于地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从报刊杂志上看到一些古稀老人白发变黑、重长新牙的消息。人类当真能返老还童吗科学家的解释如今,科学家们十分关注返老还童原理的研究。关于头发的更新,专家们是这样认为的:头发的颜色是由毛发中的色素细胞决定的。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颗粒,会使人的头发乌黑发亮。年龄大了,色素细胞的功能就减退了。一般地说,人在35岁以后,头发色素颗粒就会逐渐减少,于是就出现了白头发。不过,有个别身体健壮的人,由于机体功能比较旺盛,到了老年仍然是满头黑发。那么,一些满头银发的人为什么会长出黑发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药物、…  相似文献   

8.
白化的海南拟髭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继超  史海涛  王力军 《动物学杂志》2006,41(4):121-121,F0004
动物的白化现象从低等的腔肠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均有发现,但不同动物的白化机理有所不同,珊瑚纲动物的白化是指珊瑚失去共生藻或色素或同时失去共生藻和色素而变白的现象,珊瑚白化是其死亡的前兆。脊椎动物的白化是由于动物体内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合成黑色素。关于珊瑚、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白化现象,国内已有过报道,但两栖类的白化现象国内尚未见正式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从毛发中能测出血型?答;从血液中能测出血型,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为什么考古工作者能通过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尸的头发测出死者的血型?为什么法医能从脱落的头发、阴毛中测出脱发者的血型?我们知道,AB(血型系统是人类诸多血型系统中的一种,这种血型系...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3,(24):I0001-I0001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但不要妄想着到海边晒晒太阳放松一下就能挽救。因为过多紫外线同样会令头发变白。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月刊上。  相似文献   

11.
12.
黑色素细胞是皮肤中的特殊细胞,它产生黑色素,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从而决定皮肤的颜色等,其来源于黑色素母细胞.因此,了解黑色素母细胞如何迁移至靶点,对改善个体肤色以及诊断和治疗黑色素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黑色素母细胞沿神经迁移这一模式的过程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个体肤色改善以及黑色素瘤术后复发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聚合分子的总称,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种类不同,其中报道较多的是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其合成底物和途径不同。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广泛存在,与病原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病原菌侵染寄主时黑色素沉积在附着胞细胞壁的内层,防止了形成膨压的溶质渗透到细胞外,产生很大的机械压力,保证病原菌侵入寄主。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黑色素的种类、性质及黑色素与病原菌致病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黑色素是一类生物聚合分子的总称,不同来源的黑色素种类不同,其中报道较多的是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DOPA黑色素和DHN黑色素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其合成底物和途径不同。DHN黑色素在植物病原直菌中广泛存在,与病原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病原菌侵染寄主时黑色素沉积存附着胞细胞壁的内层,防止了形成膨压的溶质渗透到细胞外,产生很大的机械压力,保证病原菌侵入寄主。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黑色素的种类、性质及黑色素与病原菌致病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重要的生物资源黑色素及其功能的机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色素是一类不规则的光吸收多聚物 ,是由吲哚和酪氨酸氧化而来的中间产物构成的。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步骤中 ,最关键的是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的氧化。本文主要从黑色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和如何利用黑色素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介绍了重要的生物资源黑色素。  相似文献   

16.
陈旭  邢秀梅  刘欣 《生命科学研究》2023,(5):385-391+407
OCA2基因为哺乳动物重要的色素基因,参与黑色素合成反应,同时也是人眼睛颜色的主要调控基因。其编码一个110 kD大小的跨膜蛋白,该蛋白质定位于黑素体膜。研究表明, OCA2主要通过影响黑素体成熟、调节黑素体pH值以及参与黑色素合成途径第一步这3个方面影响黑色素合成。相邻基因HERC2的rs12913832增强子位点通过影响OCA2表达水平,实现对人眼睛颜色的调控。同时, OCA2基因是Ⅱ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albinism typeⅡ, OCA2)的致病基因,与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 AS)和黑色素瘤之间也存在间接关联,这些患者通常表现出皮肤或头发低色素沉着。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对OCA2基因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OCA2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褪黑激素的研究开发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褪黑激素 (melatonin ,MLT)是在牛松果体提取物能使某种小蝌蚪皮肤黑色素发生凝集反应褪色变白而得名。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对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防治各种疾病 ,如癌症、爱滋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 ,并能延缓衰老、回复青春。此外 ,MLT对低等生物也起作用 ,能促进甲藻Gonyaulaxpolyedar繁殖结构胞囊的形成[1] ,并能抑制致死剂量氧化剂H2 O2 的作用[2 ] ;还能延长单细胞原生动物Parameciumtetraurelia的寿…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体中的酚类聚合物疏水色素,分为1,8-间苯二酚(1,8-dihydroxynaphthalene,DHN)黑色素和3,4-二羟基苯丙氨酸(3,4-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黑色素两种,其中DHN黑色素多存在于子囊菌门的植物病原真菌中。基因组和转录组技术的发展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使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在不同病原真菌中被鉴定,而且黑色素与真菌抗逆、发育和致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DHN黑色素合成途径及其在真菌抗辐射与抗极端温度中的作用,以及黑色素对真菌侵染和细胞发育的影响,旨在加深人们对黑色素介导真菌与环境和寄主协同进化的认识,这对黑色素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化病     
白化病是一种黑色素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率为1/10000-1/20000。正常人体的毛发和皮肤的颜色是由黑色素沉着所致,而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胞浆中的细胞器——黑色素体合成的。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的合成由含有铜的酚氧化酶(又名酪氨酸酶)所催化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越  冯志勇  陈辉 《生物学杂志》2014,(1):68-70,74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包括酪氨酸酶、漆酶和聚酮合成酶的研究。并展望了食用菌黑色素代谢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白色食用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