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白色转绿突变系W25转绿过程中,第5d后叶片内总糖,淀粉,蔗糖,还原糖及总氮的含量都逐渐增加,完全转绿后一星期达到亲本2177S水平,W25除还原糖含量一直较2177S高,蔗糖在完全转绿时已达2177S水平外,其叶片内总糖,淀粉和总氮的含量须再经一段时间才达到亲本的水平;总糖和淀粉含量在转绿开始时明显较亲本低,淀粉累积极微。总氮含量增加的幅度较亲本明显,而蔗糖含量的变化与亲本相仿,2177SC  相似文献   

2.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与亲本2177s苗期叶片内碳水化合物总量及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亲本2177s幼苗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在两种温度下基本稳定。但W25却有明显不同,25℃下W25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比20℃下的低,但还原糖含量明显地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酮酸激酶和谷氨酸胺合成酶活性强,游离氨基酸中Ser、Glu、Val的含量明显较低,Arg、Pro、Thr的含量明显较高,尤其是Thr含量接近了亲本水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Oryza sativa L.)转录型白化突变系W25在转绿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表明,白化突变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极低,随着转录过程各组分含是迅速提高,转绿至第30天,超过野生种2177s;Rubisco初台活力与Rubisco活化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活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的Rubisco活化酶表达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色转绿突变系W25转绿过程中,第5d后叶片内总糖、淀粉、蔗糖、还原糖及总氮的含量都逐渐增加,完全转绿后一星期达到亲本2177S水平。W25除还原糖含量一直较2177S高,蔗糖在完全转缓时已达2177S水平外,其叶片内总糖、淀粉和总氮的含量须再经一段时间才达到亲本的水平;总糖和淀粉含量在转绿开始时明显较亲本低,淀粉累积极微。总氮含量增加的幅度较条本明显,而蔗糖含量的变化与亲本相仿。2177S的C/N值一直大于W25。  相似文献   

5.
以两个在自然条件下难开花的甘蔗品种‘ROCl6’和‘ROC22’为材料,研究经光周期诱导甘蔗花芽分化和成花逆转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前,两品种经光周期诱导后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从花芽分化诱变期开始,两品种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明显高于对照(未分化)。随着花芽进一步分化,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对照。成花逆转植株在花芽分化前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对照,但低于正常抽穗开花植株;之后随着花芽分化的停止,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水平,仅蛋白质略有降低。说明甘蔗花芽分化期间大量的基因表达并且合成各种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田间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数据,按pxq交配模式,对10个冬小麦亲本25个杂交组合F1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穗粒重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的sca外,其余性状的gca和sca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在本研究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由于一般配合力差δ^2sca大,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更加重要。根据gca,sca和δ^2sca估值,分  相似文献   

7.
在7年的养分添加(对照、低磷、低氮、低氮高磷和高氮低磷)试验基础上,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氮、磷、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两物种叶片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养分添加有显著的响应(P0.05),养分添加与物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加氮显著增加了两物种植物叶片氮含量(P0.05),单加N处理显著降低了两物种叶片中的淀粉含量(P0.05),单加磷处理显著增加了羊草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高氮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两物种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P0.05)。大针茅叶片各变量对磷添加无明显的响应,其叶片相对较高的C/N、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比,表明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较高的氮、磷养分利用效率;羊草对外源养分的添加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氮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对照为材料,研究了盆栽条件下不同品种棉花苗期氮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棉花比较,转Bt基因棉Z30叶片内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肽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但转氨酶活性显著增加(增幅为14.0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降幅为26.29%)。双价转基因棉花CCRI41叶片内除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其它所测指标均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双价转基因棉花SGK321叶片内硝酸还原酶活性、转氨酶活性、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7.01%和121.32%)。随着转入基因的多样化,其可能引发转基因棉花产生的非预期效应更加不确定与复杂。  相似文献   

9.
细菌中蛋白质磷酸与脱磷酸过程主要是由二成分系统 (two componentsystem)完成 ,组成该系统的主要是组氨酸激酶传感器 (histi dinekinasesensor)和与其相联系的反应调节子 (responseregulator)。真核生物中 ,蛋白质磷酸化主要是导致蛋白的Ser、Thr、Tyr残基磷酸化 ,信号转导的主要成员是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以前认为这个系统是真核生物特有的 ,最近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单克隆抗体研究提示 :这个系统在有些细菌中也存在[1] 。Ser/Thr蛋白激酶 (Ser/Thrpro…  相似文献   

10.
水稻温敏型突变体叶片间断失绿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短时降温诱导下,水稻温敏型突变体1103s(Oryza sativa ssp.indica)植株间断失绿性状表达(临界温度23.1℃)过程中,叶绿体含量的增减与叶色变化相符。电镜观察发现,性状表达时叶片间断失绿区叶绿体内部结构发生退化,呈现基粒垛叠片层数的异常减少,或基粒消失仅剩基粒残迹,有的甚至整个叶绿体为高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但在同一叶片的绿区,叶绿体仅表现基粒片层数减少、排列不规则,嗜锇小球聚集。在叶片失绿区的复绿过程中,叶绿体的这些变化又可逆转,内部结构重建,最后整个叶绿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水稻温敏突变体1103s叶片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温度调控的叶绿体结构退化与修复的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耐低氧性明显不同的2个网纹甜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氧胁迫下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与低氧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网纹甜瓜根系淀粉含量下降,而茎部和叶片中有淀粉积累的现象,且在耐低氧性强的‘东方星光’叶片中淀粉积累更明显;低氧胁迫下网纹甜瓜体内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含量增加,且在茎部和叶片中增加幅度较大,并以耐低氧性强的‘东方星光’中增加更明显;低氧胁迫下网纹甜瓜根系葡萄糖含量降低且低于通气对照,茎部和叶片中葡萄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处理8d后低于通气对照。研究发现,网纹甜瓜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植株的耐低氧性密切相关;耐低氧性强的品种体内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含量在低氧胁迫下比耐低氧性弱的品种更高,增幅更大;体内较高的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是植株对低氧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潮海  尹飞  王群 《生态学报》2006,26(6):1912-1919
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通过在活动式防雨棚下进行盆栽试验,以耐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变化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1)玉米叶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升高、活性氧清除酶类SOD、CAT、AsP活性和清除剂AsA含量在生育前期略微升高,在生育后期明显降低,致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特别在生育后期明显升高;(2)耐旱性不同的玉米材料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的能力存在差异,且该差异在生育后期更为明显。耐旱性较强的掖单2号及其亲本叶片昕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增加幅度小。生育前期SOD、CAT和AsP活性,以及AsA含量增幅大,后期清除酶活性和清除剂含量较高,全生育期内MDA含量增幅小,表现出较强的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能力。而耐旱性较弱的掖单13及其亲本正相反;(3)杂交种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的能力受亲本维持能力遗传决定。杂交种各指标的相对耐旱值与其两亲本的平均值呈正相关,其中CAT和AsP活性以及AsA含量3个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蛋白质SDS-PAGE图谱表明经30℃处理的二九青S花药蛋白质组分比原种二九青少了3条谱带。安农S-1在高温下花药中无花粉发育;而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适温(25℃)下;SDS-P  相似文献   

14.
铈对黄瓜叶绿体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Cucum issativusL.)叶片叶绿体中铈(Ce)含量随Hoagland 培养液中CeCl3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e 对黄瓜叶片Chla/b 比值的影响与光强度有关,当植株生长在强光下,对照和处理叶片的Chla/b 比值均为3.07;但在弱光下对照叶片的Chla/b 比值为2.72,而处理叶片为2.86。这说明只有在弱光下Ce才对叶片色素的组分有影响,Ce 使叶片中的Chlb 略有下降。Ce能促进叶绿体光系统Ⅰ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及110 kD多肽的形成,并使捕光叶绿素a/b 蛋白质复合物及其27 kD多肽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蛋白质SDSPAGE图谱表明经30℃处理的二九青S花药蛋白质组分比原种二九青少了3条谱带。安农S-1在高温下花药中无花粉发育;而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造温(25℃)下;SDSPAGE蛋白质图谱也表明高温下少1条谱带。  相似文献   

16.
增强UV—B辐射对菜豆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模拟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兰州地区臭氧层减薄25 % 时增强的UVB(280 ~320 nm) 辐射对菜豆( Phaseolusvulgaris L.) 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菜豆幼苗期,UVB辐射(UVBBE:16 kJ·m -2·d-1) 促进菜豆叶片中蛋白质的合成;菜豆生长后期,UVB辐射则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促进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上升和总游离氨基酸的积累。SDSPAGE分析表明,UVB辐射使幼苗期菜豆叶片中88 kD、76 kD、42 kD、35 kD、33 kD 多肽的含量上升;而在菜豆生长后期,UVB辐射使大分子量多肽(76 kD 以上) 的含量迅速下降,10~14 kD、29 kD、33 kD、35kD的多肽含量上升。蛋白质代谢的这种变化可能是植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冷锻炼对水稻和黄瓜幼苗SOD,GR活性及GSH,As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Oryza sativa L.)和黄瓜(Cucum ism elo L.)幼苗在昼夜温度为15 ℃/10 ℃、白天光照12 h,光强为250 μm ol·m - 2·s- 1的条件下锻炼3 d,明显地提高幼苗叶片中膜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内源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的含量。经冷锻炼和未锻炼的幼苗移置4 ℃、光强为250 μm ol·m - 2·s- 1下胁迫处理2 d,未锻炼苗叶片中SOD、GR 活性和GSH、AsA 含量明显下降,而经冷锻炼的苗则相对比较稳定。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幼苗的存活率亦看出:冷锻炼苗具有较低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较高的幼苗存活率。由此认为:冷锻炼能提高水稻和黄瓜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耐低温光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家蚕滞育生物钟蛋白质Ease A4的纯化及其分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aseA4是家蚕卵的一种滞育生物钟蛋白质.产下后2d的家蚕C108品种滞育性卵,经过丙酮脱脂、85℃热处理、硫酸铵沉淀和SephadexG-25凝胶过滤层析初步分离,进一步经过Sep-PakC18脱盐浓缩,HPLC(柱为YMC-PackProtein-RP)分离,通过SDS-PAGE和MALDIMS方法鉴定,纯化得到EaseA4蛋白质.从10g蚕卵最终得到了11.8μgEaseA4.EaseA4由从His到Tyr的15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蛋白质部分的分子量为16601.其22位氨基酸残基Asn处有一个Asn-X-Thr糖基化场所,并有糖基结合在该部位,糖基的分子量约为760.EaseA4的61位和150位的两个Cys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二硫键.糖基和二硫键的存在不仅有利于酶蛋白的分离,还可能与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相似文献   

20.
绿盲蝽危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生态学报》2012,32(17):5330-5336
绿盲蝽已在棉区爆发成灾,并逐渐向枣树等北方果树转移危害,已对我国北方果树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绿盲蝽刺吸危害后,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受害枣树叶片对绿盲蝽危害的应激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害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受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受害后枣树叶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总体升高;不同受害程度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之间以及它们与未受害枣树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总之,随着绿盲蝽危害程度的加重,枣树叶片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防御性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枣树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外,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与绿盲蝽危害胁迫有明显的关系,说明枣树叶片对绿盲蝽的危害胁迫产生了应激反应,且叶片内除过氧化氢酶(CAT)外的其他生化指标与绿盲蝽的不同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理解枣树受绿盲蝽危害后的应激反应机制提供了材料,对绿盲蝽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