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香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木本观赏植物,花开繁茂,芳香浓郁。该研究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了香雪丁香、花叶丁香、关东丁香、蓝丁香、小叶丁香、四季蓝丁香6种不同丁香花的挥发物,通过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丁香花的挥发物成分,为研究其花香释放机理、进一步开发利用丁香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6种丁香花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0种成分,分别属于苯形烃、萜类、醇、醛、酮、脂肪烃、酯、酸及其它类。(2)花叶丁香花的挥发物释放量最高,且为释放量最低的四季蓝丁香的1.8倍。(3)除香雪丁香外其他5种丁香花的挥发物中苯形烃在9类挥发物成分中含量最多,而萜类是香雪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4)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二丁基羟基甲苯、2-乙基-1-己醇、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这6种成分在不同丁香花挥发物成分中含量均较高,是6种丁香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相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分别提取欧丁香鲜花和鲜叶香气,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欧丁香鲜果实香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别分析其香气组分,感官评价香气。研究结果表明欧丁香鲜花、叶和果实提取物中香气化合物以较低GC百分含量存在,如异佛尔酮等。欧丁香鲜叶精油的较佳采收期在6月。欧丁香鲜花、叶、果实的香气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 L.)植物。它花色素美、芳香怡人、风姿典雅,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修园造景、传颂赞美、寄托情感的宠儿。关于它的传说和诗词不胜枚举,它常被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唐代诗人李商隐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寄托思念之情,杜甫也在《江头四咏·丁香》中以“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称赞它的高雅和柔嫩,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以“丁香一样的姑娘”抒发自己迷惘和惆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红丁香(Syringa villosa)是木犀科落叶灌木,高1—2米。晋北分布海拔1000—1800米,常见于沟谷、山坡草地上,与桦树、虎榛子、绣线菊等混生。适应性强,引种栽培和繁殖容易。花色紫红、鲜艳、芳香,花期在华北紫丁香、白丁香之后,暴马丁香之前,是绿化、美化、香化园林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5.
AZI1属于脂转移蛋白家族,它在拟南芥抵抗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传递信号物质的作用。该实验以过表达和T-DNA插入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为材料,通过RNA印迹、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拟南芥壬二酸诱导基因AZI1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抗性功能。结果表明:(1)AZI1基因可以被丁香假单胞杆菌、H2O2和乙烯利诱导,它可能参与水杨酸和乙烯介导的抗菌途径。(2)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丁香假单胞杆菌侵染叶片的叶柄渗出液中存在AZI1蛋白及其同源物EARLI1,并能够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体,说明AZI1有可能通过维管组织移动到个体的其他部位,与信号分子的转移有关。(3)AZI1及其同源物EARLI1主要在花序茎的木质化部位表达,过表达AZI1基因能够促进木质素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自国内外4个地区的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4个产地13批次丁香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2种(匹配度均高于75),其中,主要成分含量排名前两位的均为丁香酚、(-)-α-芹子烯,排名第三位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顺式-α-没药烯(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平均为3.75%)、罗勒烯(中国广东,平均为4.21%)、亚麻三烯(中国广西,平均为3.74%)、丁香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平均为3.60%)。表明同一产地的丁香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丁香产地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既可以将4个产地的丁香很好地区分开来,又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4个产地的丁香,该方法可作为丁香产地的鉴别方法,也为进一步比较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天然花园的云南,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坡林地内,生长着一种极为美丽的木本花卉——滇丁香。每到金秋时节,葱郁的山林间,一团团粉红色或大红颜色的滇丁香花朵纷纷会映入人们的眼帘,如果你没有机会到野外去欣赏它们的芳容,也可在云南昆明的金殿公园名胜区的茶花园,或云南大理古城的花园中都能寻觅到它那清逸娇美、楚楚动人的倩影,此外还有丽江和武定也有少量栽培。近年来,在昆明金殿落户的滇丁香(Luculiaintermedia)和鸡冠滇丁香(L.yunnanensis),都是园林工作者从野外引入庭园栽培的新秀,也是人们喜爱的野生花卉之一。滇丁香为茜草科滇…  相似文献   

8.
<正>木犀科丁香属(Syringa L.)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叶繁茂,花序大而多,花色淡雅而清香,是我国的特有名花。丁香的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的山野庭园都有它的芳踪。八达岭因长城而闻名,也因为有着七百亩的北京丁香天然林而与丁香结下了不解之缘。北京丁香是丁香属中为数甚少的乔木树种,自身生命力顽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和盐碱等诸多恶劣的自然条件。八达岭作为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形成的独特山体,山势陡峭,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野生植物及馆藏标本的观察比较,确认伞花野丁香(Leptodermis umbellata Batalin)与文水野丁香(L.diffusa Batalin)为同种植物,故予以归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North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了野生型拟南芥中CBP60g基因对丁香假单胞菌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并对丁香假单胞菌接种后,野生型拟南芥、cbp60g-1突变体和CBP60g过表达转基因植物中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在野生型拟南芥中CBP60g基因的表达能被丁香假单胞菌、高盐、冷和机械损伤所诱导。(2)经丁香假单胞菌诱导后病程相关基因PR5和AIG1的表达在过表达转基因植物中明显高于野生型。(3)受干旱和ABA诱导的AtMYB2基因的表达在过表达转基因植物中也高于野生型。研究表明,CBP60g同时参与了拟南芥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11.
长花柱型滇丁香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细胞学压片法,对异型花柱植物滇丁香的长花柱型植株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萌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长花柱型滇丁香具5枚花药,花药4室。(2)花药壁由1层表皮、1层花药内壁、2层中层和1~3层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基本型,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偶有左右对称型;不同药室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5)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属于发育正常的两性花。(6)授粉4h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花粉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率分别达(91.8±1.6)%和(93.2±1.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t=1.585,df=8,p=0.152),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成熟花粉粒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丁香罗勒(Ocimum grotssimum)是唇形科罗勒属草本香料作物。1957年3月从苏联引入,在临高红华等农场试种、1965年我县企水、英利等公社推广种植。丁香罗勒的经济价值较高,其茎叶提炼出的丁香罗勒油,用作配制高级香料,丁香酚在医药上可作镇静剂。其香芝醛可供制异菸肼等。此种作物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大,一般植后可连续收割多年、一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南栽培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成龄叶香气成分的差异。方法:于2015年7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随机采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的成龄叶(自下而上第5、6片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检测;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河南栽培罗勒中检出24种香气物质,丁香罗勒中有26种。其中,1,3-二甲氧基苯、石竹烯、乙苯等是2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香叶醛、β-蒎烯、薄荷二烯是河南罗勒的主要特有香味成分;蒿脑、桉树脑及异龙脑是丁香罗勒的特有成分。结论: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检查了模式标本之后,认为小叶蓝丁香(变种)Syringa meyeri var.spontanea的叶片较小,近圆形,具掌状五出脉;小枝圆柱形,具较密的毛。与蓝丁香(原变种)S.meyeri var.meyeri有较大的差异,应提升为种,即山丁香S.spontanea(M.C. Chang)X.K.Qin。  相似文献   

15.
<正> 丁香潜叶跳甲Argopistes hoenei Maulik属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跳甲亚科(Alticenae)。此虫自1934年根据在上海于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上采集的标本定名后,迄今未见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报道。1979年笔者在沈阳农学院后山上发现此虫为害朝鲜丁香(关东丁香)Syringa palibiniana Nakai,近年来日趋严重。此虫幼虫潜食丁香叶肉,在叶面上形成蛇形蜿蜒的潜痕,虫数多时,食痕密集,叶片变黄、焦枯并提早落叶,8月以后重新萌发新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丁香     
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是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一个变种,是马毓泉、周世权二位先生根据采自贺兰山西侧峡子沟的标本鉴定命名的。此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羽状复叶的小叶5—7片,小叶呈矩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地     
老鼠可在作物(特别是那些密植的作物,如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造成危害。在菲律宾,每年约有10%的水稻被老鼠破坏掉。 墨西哥丁香(Gliricidio sepi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速生豆科植物,叶中含有一种叫香豆素的物质,经细菌发酵后可转变为一种抗凝血剂,能够减少老鼠肝脏分泌的凝血酶原,从而导致老鼠体内出血而死亡。因此,墨西哥丁香可制成鼠药。在洪都拉斯,农民将墨西哥丁香的树皮和树叶与小麦一起煮沸制成诱饵,然后撒向田间,老鼠取食后几天就死亡。墨西哥  相似文献   

18.
以5个抗盐性不同的树种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樟子松的一年生实生苗为实验材料,研究光合生理参数作为植物抗盐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5个树种的抗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新疆枸杞、白榆、南蛇藤、小叶丁香、樟子松。5个树种对NaHCO_3胁迫有一致的光合响应,即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和气孔限制值(L_s)等光合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重度胁迫下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樟子松P_n分别下降33.97%、31.40%、54.97%、71.18%和72.25%,5个树种苗木P_n下降幅度顺序为樟子松小叶丁香南蛇藤白榆新疆枸杞;重度胁迫下5个树种苗木T_r分别比对照下降36.18%、48.49%、46.07%、53.55%和71.82%,5个树种苗木T_r下降幅度顺序为樟子松小叶丁香新疆枸杞南蛇藤白榆;重度胁迫下5个树种苗木G_s分别比对照下降58.73%、72.16%、19.82%、48.22%和74.15%,5个树种苗木G_s下降幅度顺序为樟子松新疆枸杞白榆小叶丁香南蛇藤。研究表明,在低NaHCO_3胁迫下白榆和新疆枸杞叶片光合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限制,在高NaHCO_3胁迫时,则为非气孔限制;南蛇藤和樟子松为气孔限制因素;小叶丁香为非气孔因素。在NaHCO_3胁迫条件下,抗性较强的白榆和新疆枸杞净光合速率降低的程度明显小于抗性较弱的小叶丁香和樟子松。  相似文献   

19.
杂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与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冶炼厂周围的土壤和杂草中的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结果表明,杂草不同器官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含量的分布Cu>Zn>Ni>Pb,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为Zn>Cu>Pb>Ni。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菰(Zizania latifolia)、鬼针草(Bidens pilosa)、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双穗雀稗(Paspalumdistich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植物的根对Cu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分别为2.54、2.69、4.82、10.74、7.33和4.60。看麦娘、双穗雀稗、丁香蓼、芦苇、鬼针草的根以及井口边草(Pteris multifida)地下部分和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叶中的Cu含量分别高达813.4、1338、1959.65、840.1、1066.6、2030和334.5 mg·kg-1。水蓼(Ploygonumhydropiper)叶对Pb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是2.15。丁香蓼、蛇床(Cnidium monnieri)和婆婆纳(Veronica didyma)叶以及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的茎和叶对Zn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分别是2.28、2.45、3.02、2.25和2.54。杂草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不大。丁香蓼较适合作为重金属Cu、Zn污染地区的恢复植物  相似文献   

20.
丁香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特征与环境适应及系统学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丁香属内2组4系1亚属的7种野生种质的叶片表皮形态特征比较,分析了它们在系(亚属)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差异及其与系统学的关联。结果表明:广域分布的暴马丁香(拟女贞亚属)和华北紫丁香(欧丁香系)的叶片表皮的蜡质纹饰呈中心条纹状和放射状排列且较厚,表皮细胞体积较小,气孔小型化且密度高,它们比其余5个区域分布种显示出更强的适应性环境响应能力;与自然光照环境下相比较,羽叶丁香在林下遮荫光环境下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叶片气孔密度减少,气孔开张度增大,而气孔开张的变化只发生在气孔的纬向宽度上,而气孔长轴相对稳定;从气孔器类型、蜡质纹饰、表皮细胞形态及垂周壁特征看,暴马丁香和华北紫丁香明显带有较为进化的特征,羽叶丁香系、巧玲花系和顶生花序系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