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星与地球——这对太阳系中的"兄弟"——有着近似的"体格",有着雷同的"家境",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它们的"命运"也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相仿经历。因此,不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人文学家都确信:翻阅火星这本遥远而厚重的历史,将给人类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  相似文献   

2.
张旭 《生命世界》2007,(1):56-59
人类进入外太空已经有45年的历史了。为了完成形形色色的太空任务,很多宇航员需要在外太空生活数月乃至一年的时间(最长纪录由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创造,他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工作了437天17小时58分16秒)。那么,穿行天地之间的宇航员究竟在外太空吃些什么呢?当然,宇航员不可能像我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过去、现在、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树林土壤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资源的珍稀性,对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然而由于传统研究方法等因素的限制,至今人们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系统了解仍较为有限。近年来,基于16S rRNA,18S rRNA基因的各种分子微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亦面临着崭新的局面。文中主要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理生化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作用中的可能性、有效性等方面阐述了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以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为目标,展望了21世纪,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及资源开发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4.
厌氧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物种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分类上报道最少的微生物。它们对氧气敏感、生长条件苛刻,不容易培养分离。本文简要总结了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历史,分析了限制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策略和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厌氧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学现状,并展望了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颜亮 《生命世界》2004,(4):23-23
这是一个属于火星的季节。随着“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成功登陆火星,各种媒体以挖掘明星八卦的劲头关注着这对双生兄弟俩每天的起居。虽然火星车在美国炒得沸沸扬扬,但这次火星探测的大本营——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英文简称JPL)却不怎么出名。甚至在实验室所处的帕萨迪纳小镇,都很少有人知道JPL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  相似文献   

7.
现生珊瑚在海洋里五光十色,人称海石花,实际上珊瑚仍然是一类相对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12,(5):70-81
价值与使命 绿色和平存在,因为脆弱的地球需要改变、需要行动。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环保组织,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进积极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绿色和平成立于1971年,目前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  相似文献   

9.
程晓钰  李旻  肖龙  刘邓  王红梅 《微生物学报》2024,64(6):1922-1935
天体生物学作为与深空探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旨在从地球极端环境类比、古代生命载体信息发掘和模拟等方面揭示地外行星体是否适合生命生存和繁衍,其中适宜的环境条件是评价所有天体是否宜居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月球和火星等行星表面发现了大量由火山熔岩流形成的熔岩管道,这些巨型管状地下空间具有稳定的温度和防辐射等环境条件,为生物在地外星体上的生存提供了潜在的庇护场所。基于地球熔岩管道的天体生物学的类比研究可以为探索地外生命痕迹提供重要线索,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地球熔岩管道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微生物痕量气体代谢在天体生物学研究中的潜力及天体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开展地球及地外熔岩管道的天体生物学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天敌,但这些动物不仅没有被天敌消灭,还与它们共存了下来,逐步形成了生态平衡。可见,这些聪明的动物们都有着各自的独门秘笈——一套属于自己的防卫策略。而在这些策略中,最直接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报警,即一个动物会将危险通过某种通讯行为告之另一个或另一群动物。那么,动物们会采取哪些方式报警呢?是不是只有“发出叫声”这一种方式呢?它们报警是为了提醒其他同伴注意,还是为了保护自已呢?种种问题隐藏在报臀行为的背后,等待人们云发掘。  相似文献   

12.
卓然 《生命世界》2008,(2):56-59
美国政府终于认可了"巴厘岛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计划,使全球联手遏制温室效应成为可能。全球温室效应的严峻形势教育了美国人: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冰雪正在消失,那里的技术人员已经开始用绝缘泡沫包裹部分冰川;有180个阿拉斯加沿岸村庄正处在冰山和永久冻结带融化所带来的威胁之中。比这些更可怕的是,多数人以为地球变暖是政治家关注的事情,从未想过个人应该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小郑 《生命世界》2006,(12):28-31
今年9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由美国宇航局下属戈达德空间研究所、哥伦比亚太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机械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该研究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正接近100万年来的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14.
郑杰 《生命科学》2012,(4):310-315
正常细胞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提供。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氧化磷酸化功能降低。长期以来,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被认为是由于线粒体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最近有不少研究结果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多数肿瘤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是完好的,肿瘤有氧糖酵解的改变被认为是其他多种因素(例如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低氧微环境、mtDNA突变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水圈微生物:推动地球重要元素循环的隐形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活在水圈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巨大、遗传与代谢方式极为多样,它们驱动着地球上重要元素的循环。水圈微生物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7年启动了"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简称"水圈微生物"计划)。"水圈微生物"计划拟选择典型水圈生境,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揭示水圈微生物在物种、群落和生态水平驱动碳氮硫循环的机制及其环境响应,  相似文献   

16.
《昆虫知识》2008,45(6)
美国生物学家最近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雨林发现了一种新蚂蚁,初步认定这可能是最古老蚂蚁的后代。由于这种蚂蚁有许多前所未见的特征,生物学家称之为“火星来的蚂蚁”。来自得克萨斯大学的克里斯蒂安·拉伯尔等人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介绍说,这种蚂蚁通体呈金黄色,在土壤中生存,体长2到3mm,没有眼睛,但有很大的大颚。由于它是肉食性蚂蚁,拉伯尔等人猜测它的大颚是捕食的利器。经过形态学和基因分析,拉伯尔等人将这种蚂蚁归入单独一个亚科。这是自1923年以来,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隶属于新亚科的活蚂蚁,其他的新亚科蚂蚁都是以化石形式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奇云 《植物杂志》2012,(9):42-47
2012年5月25日,韩国对一名有4次强奸女童前科的惯犯朴某实施“性冲动药物治疗”,这是韩国历史上首次对性侵罪犯实施化学阉割。  相似文献   

18.
刘源鑫  赵文武  王军 《生态学报》2015,35(7):2414-2417
2014年11月,国际科学联盟发布了"未来地球2025愿景"。愿景制定了未来十年该计划的学科发展体系,提出将推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加强交叉学科发展,贯彻"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共享成果"的创新思路,发展新知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向可持续性转变。从总体构想、学科发展、创新思路、预期成果四个方面阐述了"未来地球2025愿景"。同时,认为我国应以"未来地球"计划为契机,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转变发展观念;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综合集成研究,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发展系统;重视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研究,发展新知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提高采油方法的发展是以研究栖息在油层中的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活动及其生物学为基础的。 苏联开始研究石油微生物区系可追溯到1926年,在那年首先在油层水中发现了细菌。这种新生境的分析揭示了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人类探索认识寒武纪大爆发的过程先后经历了神创论、渐变论和爆发式演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越来越接近真理的重要科学认识.寒武纪大爆发本质上是动物门类的大爆发,同时伴随着属种多样性的增长、体型增大、生物矿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大变革.寒武纪大爆发是多因素制衡的自然历史过程,任何单因素的内、外因驱动假说都不足以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