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菊叶薯蓣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种原产墨西哥的提取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的重要原料植物菊叶薯蓣(Dioscorea composite Hemsl.),首次在我国西双版纳引种成功,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以35℃最为适宜,种子千粒重达9克者,发芽率最高,可达90%以上,种子贮存期在3-4个月内,发芽率高而整齐,播种60天藤蔓开始有缠绕能力,可以移栽,移栽后12个月出现花蕾,开花结果,每年两次花果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驻沪进行,叶终年常绿,埠茎常年生长,产量逐年增加,栽培三年最高亩产鲜块茎5494公斤(按单株测产)。粗皂甙元含量3-4%(干样)。粗皂甙元重结晶一次溶点203-206℃,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盾叶薯蓣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离体诱导获得的四倍体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ight)为材料,对其进行生物学习性观察、花粉育性鉴定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后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四倍体植株相对二倍体植株表现出各生长发育时期滞后的现象;两年生植株分化形成了雌、雄株,花粉活力为41%,与二倍体植株互为父母本的结实率分别为8.2%和6.3%;四倍体雌株与四倍体雄株受精结实的后代经检测为四倍体。表明离体诱导的四倍体盾叶薯蓣具有较低的育性,其多倍体倍性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3.
盾叶薯蓣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物资源。从根茎繁殖 ,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详细总结了盾叶薯蓣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穿龙薯蓣     
穿龙薯蓣,主产于东北和华北,华中及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山野林下,在各地,又有穿山龙、地龙骨、野山药等俗称,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圆柱形,皮层纸状剥脱,内黄色,骨质坚硬,在地下约10厘米深模走;茎有纵纹,左旋缠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掌状浅裂,基部心形,具长柄。花序腋生,疏穗状倒悬,7-8月份开花;花小,黄绿色。葫果具三宽翅,8——9份成熟。在笔者家乡,东北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衔接的林间谷地,穿龙薯清常生长在柞、榨。锻、杨、榆等乔木组成的阔叶林中,野生…  相似文献   

5.
甾体药物源植物薯蓣属植物中薯蓣皂甙元的研究及生产状况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本文对薯蓣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的应用价值及提取工艺进行了概述 ,通过对其研究及生产现状的分析 ,表明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是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  相似文献   

7.
用盾叶薯蓣生产薯蓣皂苷元预发酵与水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P-HPLC法检测薯蓣皂苷元,对薯蓣皂苷元提取过程中影响产率的多种因素,分预发酵、水解2部分分别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0℃预发酵16 h,加6%浓H2SO4,料液比为1∶6,温度为121~126℃,水解5 h,产率高达3.62%,说明预发酵与水解条件优化可以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生产薯蓣皂苷元的产率.  相似文献   

8.
乔振杰  李向民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345-2349
薯蓣皂甙元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原料,本文阐述了薯蓣皂甙元生产过程中发酵时间,温度,酶预处理和水解的酸浓度,压力,时间对薯蓣皂甙元产率的影响,对其中的提取分离工艺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薯蓣皂甙元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盾叶薯蓣营养器官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盾叶薯蓣营养器官特别造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含量的动态变化、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雌雄株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根状茎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2年生高于1年生;根茎营养繁殖的2年生根状茎中皂甙元的含量高于1年生的含量;花叶品种的含量高于绿叶品种的含量;雄株的含量比雌株的含量高。在地上的缠绕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薯蓣皂甙元。由根茎繁殖的1年生根状茎前期皂甙元含量增加缓慢,后期增加较快;2年生根状茎盛花期含量最高,开花后期含量最低,随后含量逐渐增加。为此应在花叶品种中选择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合适的采挖期仍以地上缠绕茎枯萎期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工艺提取盾叶薯蓣薯蓣中薯蓣皂甙元的最佳实验指标,以薯蓣皂甙元得率为评价参数,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实验,用分光光度法对25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薯蓣皂甙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对薯蓣皂甙元提取的影响最大,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20g样品加甲醇回流提取4h,回流速度为10min/次,用2.5mol/L的硫酸水解6h,120号溶剂汽油回流提取2h,回流速度为15min/次,能清洁快速提取盾叶薯蓣中的薯蓣皂甙元。  相似文献   

11.
薯蓣皂素为甾体激素药物合成起始原料,主要来源于菊叶薯蓣等薯蓣属植物的块茎或根状茎,因而关于提高菊叶薯蓣中薯蓣皂素含量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水杨酸处理菊叶薯蓣的离体植株,研究其对薯蓣皂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100μmol·L-1的水杨酸处理使薯蓣皂素积累量最大,且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半定量 RT-PCR 检测基因表达发现,除了法尼基二磷酸(FPP)基因,水杨酸增强菊叶薯蓣角鲨烯合酶(SQS)基因、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HMGR)基因、环阿屯醇合成酶(CAS)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为提高菊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揭示水杨酸促进薯蓣皂素生物合成的机制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盾叶薯蓣中薯蓣皂甙元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中薯蓣皂甙元得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薯蓣皂甙元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6种提取方法所得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的浓度对薯蓣皂甙元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可采用10 g样品加2.0mol·L-1硫酸200 mL水解4 h,水解物用石油醚回流提取5 h,能快速准确提取盾叶薯蓣中的薯蓣皂甙元.  相似文献   

14.
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龙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动态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穿龙薯蓣根茎中花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为1.35%,枯萎期含量最低为1.03%。穿龙薯蓣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时期均不合薯蓣皂苷元。结论:穿龙薯蓣根茎中花期薯蓣皂苷元含量最高,枯萎期含量最低。穿龙薯蓣地上部分不同生长时期均不合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15.
从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中分离得到的一少根根霉原变种Rhizopus arrhizus var. arrhizus菌株,能实现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用该菌株发酵穿龙薯蓣D. nipponica生产薯蓣皂苷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其总得率可达3.00%。运用该菌株发酵制备薯蓣皂苷元,操作简单,环保,且得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盾叶薯蓣实生苗根状茎的形态发生及薯蓣皂甙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盾叶薯蓣实生苗根状茎的形态发生、发育过程及薯蓣皂甙积累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种子萌动后,节部膨大形成球状体,其直径约1.5cm。其胚芽生长锥先后形成4个突起,分别发育形成芽的原分生组织。按其出现的先后分别称为第1芽、第2芽、第3芽和第4芽。第1芽呈剑指形,以后发育为地上缠绕茎,其余3个芽呈丘状突起都分别发育为地下根状茎。有的芽的原分生组织以后还可以形成2个芽的原分生组织,从而使根状茎形成分枝。根状茎顶端的原分生组织由鳞片包被,顶端下方的原表皮内存在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初生增厚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向内分裂和其衍生细胞的体积增大,是根状茎能迅速增粗的主要原因。分化完成的根状茎由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的维管束构成。经组织化学测定,根状茎中薯蓣皂甙主要存在于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中,呈液滴状。原分生组织不含薯蓣皂甙,近顶端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内不形成含薯蓣皂甙的液滴。其中,有小型维管束分布的基本组织中薯蓣皂甙的积累与分布最丰富,两年生根状茎中薯蓣皂甙的含量比一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生Bacillus svelezensis HBB5菌株发酵宿主植物盾叶薯蓣产薯蓣皂苷元的能力。方法接种内生B.svelezensis HBB5及B.subtilis ATCC 6633菌株(0.35×10~8 CFU/mL)至含盾叶薯蓣地下茎组织的液体培养基,32℃、165~185 r/min连续发酵108 h,检测发酵液细菌、pH、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淀粉酶(α-amylase)及薯蓣皂苷元溶出率等指标。结果内生B.svelezensis HBB5菌株有较强的酸、碱耐受力[pH(4.8±0.2)~(8.4±0.2)],相比B.subtilis ATCC 6633[pH(5.2±0.2)~(8.7±0.2)]差异不明显;前者达峰值生长量(60×10~(8±2) CFU/mL)明显高于后者(32×10~(8±2) CFU/mL)。发酵36~60 h时,B.svelezensis HBB5、B.subtilis ATCC 6633菌株发酵液的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浓度达峰值,分别为(37.41±3.12)、(27.83±2.14)ng/mL,(21.06±1.25)、(16.54±1.08)ng/mL,(54.33±3.12)、(36.65±2.10)ng/mL,前者均高于后者。同时,B.svelezensis HBB5菌株维持高的α-amylase酶活性及薯蓣皂苷元溶出率。结论内生B.svelezensis HBB5菌株拥有较强的耐酸碱、降解淀粉、提高薯蓣皂苷元溶出的能力,为工业生产薯蓣皂苷元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盾叶薯蓣是我国特有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其根茎所含的薯蓣皂素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的前体物质。本文在预发酵酸水解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盐酸浓度、不同加水量以及不同中和试剂对薯蓣皂素提取率的影响,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水量。实验结果表明:HCL浓度为2.5 mol/L时,薯蓣皂素提取率最大,为2.408%;皂素含量随加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最佳的中和试剂为CaO。  相似文献   

19.
广西薯蓣科植物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韦发南  邹贤桂   《广西植物》1998,18(3):213-225
薯蓣科我国仅有薯蓣一属,约50种,主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及南部,西北及北部较少。广西的本属植物含27种以上,占全国总种数的一半强。种类虽然不算多,但经济价值大,有的种类块茎或根状茎作蔬食,有健脾胃、益肺、肾等功能,如大薯、甜薯、淮山和各种野生淮山等便是;有的种类含薯蓣皂甙和薯蓣毒皂甙,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一定的地位,历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是广西单子叶植物志薯蓣科分类研究结果,报道22个种和2个变种,除了有分种检索表外,还有分种简述,以便利用。  相似文献   

20.
RP-HPLC法测定盾叶薯蓣细胞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KromasilC - 18柱 (2 5 0× 4 6mm ,5 μm ) ,甲醇∶水 =95∶5流动相 ,流速 1 0mL/min ,UV检测器 ,检测波长 2 0 8nm ,对培养的盾叶薯蓣细胞中的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测定 ,能将薯蓣皂甙元与杂质分离开 ,薯蓣皂甙元在 3 876~ 19 3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3) ,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 83% ,精密度RSD为 0 2 1% (n =4 )。该法测定样品快速准确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