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感染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细胞系Sl-zsu-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但可以在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细胞Sf-9中复制并形成多角体.比较了AcMNPV p35基因在病毒感染两种细胞的复制和转录情况,认为p35在非受纳细胞中及时有效的表达能阻止细胞发生凋亡;共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MNPV)可以抑制AcMNPV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帮助病毒进行复制,推测SpltMNPV基因组中与p35同源的p49基因挽救了细胞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2.
杆状病毒部分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丁翠 《病毒学报》2001,17(2):183-187
杆状病毒以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研究最为深入,到目前已有三种NPV的基因组全部测序: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1]、黄杉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MNPV)[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GenBank accession no.L33180)。   杆状病毒基因组除编码病毒复制必需的基因及结构基因外,还编码一些有利于病毒充分增殖但对病毒复制并非一定必需的基因,这些基因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执行特定的功能,这类功能基因体现了杆状病毒的复制策略、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杆状病毒宿主特异性的决定有关。本文综述了杆状病毒部分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昆虫杆状病毒是目前已知唯一编码泛素(ubiquitin)的病毒。迄今,已克隆了8种该类病毒的泛素基因。与真核生物Uba52(80)相似,这些基因在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都有不同长度的融合,其中余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的ubiquitin-gp37基因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基因。近年来,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泛素的定位与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与宿主昆虫液化相关的杆状病毒基因及其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虫被杆状病毒感染后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有利于病毒向周围环境扩散。目前在杆状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GV中,发现与昆虫宿主液化相关的基因有组织蛋白酶基因V-cath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V-cath基因表达产物在苜蓿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AcMNPV)中能特异性降解昆虫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几丁质酶不仅参与了虫体体表面几丁质的降解,同时还参与V-CATH蛋白前体的加工过程,起分子伴侣的作用。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研究表明其FP25K基因表达产物通过影响组织蛋白酶的释放与分泌而参与虫体液化。简要综述了此3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结构、功能与特性,并讨论了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p48(ac103)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中高度保守,暗示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我们首先对该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描述。【方法】以杆状病毒代表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p48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分别构建了在P48蛋白N-端和C-端融合HA-标签,并且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重组Bacmid。将重组Bacmid转染Sf9细胞,收集含病毒的上清去感染Sf9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SDS-PAGE电泳,利用商业化的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以检测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用C-端融合HA-标签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12h即可检测到一条43kDa左右、能与HA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条带,该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一直持续到病毒感染后96h。从感染后48h起一直到96h,均能检测到另外一条约26kDa的蛋白条带也能与HA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N-端融合HA-标签的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没有检测到与HA抗体特异结合的蛋白。【结论】结果表明,p48基因是个晚期基因,在病毒感染的晚期表达,并且该蛋白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时N-端可能被剪切。  相似文献   

6.
野生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能感染棉铃虫细胞,不引起细胞凋亡,用LacZ基因使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插入失活,得到缺陷病毒Acp35Z能迅速引起棉铃虫细胞凋亡,但缺陷病毒本身不能复制。用AcNPV即早期基因IE1启动子带动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p35基因在棉铃虫细胞中瞬时表达,能拯救p35基因失活病毒Acp35Z复制。通过X-gal显色反应和dotELISA分别检测到了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和p35基因的表达,证明了所克隆的HaNPVp35基因不仅是一个凋亡抑制基因,也是一个与杆状病毒复制相关的基因,它的瞬时表达能支持Acp35Z在棉铃虫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fMNPV)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都可诱导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SL-1细胞凋亡,这说明在SL-1细胞中Caspase表达活性高,本实验从莲纹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序列出发,根据其中保守性高的序列设计引物,提取SL-1细胞中的总RNA,并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获得了一条419bp的cDNA。  相似文献   

8.
选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杆粒 (AcMNPVbacmid)为材料 ,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利用RecA基因介导的同源重组 ,将其p74基因剔除 ,并精确地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ltMNPV)的p74基因进行了替换。所构建的重组AcMNPV杆粒在修饰后的p74基因位点中未留下任何有可能影响该基因表达及功能的选择标记 ,SpltMNPV的p74基因直接位于AcMNPVp74基因的启动子控制下。RT PCR显示替换后的p74基因得到了表达。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重组病毒AcMNPV杆粒 polhSL74无法通过口服方式感染银纹夜蛾幼虫 ,表明杆状病毒p74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王业富  齐义鹏 《病毒学报》1999,15(3):252-259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凋亡抑制基因p35的合成引物,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用PCR扩增到1kb片段。采用PCR-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银染法,测定了所扩增到的1010bp全序列,发现其开放阅读框完整,长897bp,编码29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基因组含有3个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即p35,iap1和iap2.其中,p35作为一个有效的依赖于天冬氨酸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因子,能够抑制多种因素诱发细胞凋亡,而iap1和iap2的功能仍未完全明晰,本研究对IAP1和IAP2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缺失了p35的AcMNPV仍可抑制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PV,HearNPV)诱导的BTI-Tn-5B1-4(Tn-Hi5)细胞凋亡并挽救HearNPV在Tn-Hi5细胞中复制及HearNPV出芽型病毒粒子的产生.进一步构建了瞬时表达质粒以及分别表达AcMNPV的p35,iap1和iap2基因的重组HearNPV,转染瞬时表达的IAP1和IAP2对HearNPV感染诱导的Tn-Hi5细胞凋亡有抑制效果,而重组病毒感染Tn-Hi5细胞也可抑制其凋亡并在其中复制,然而重组HearNPV表达的p35,iap1和iap2并未能挽救出芽型病毒粒子的产生.结果表明,AcMNPV的iap1和iap2基因表达产物作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是有功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