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小剂量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对慢性乙肝20例抗病毒效应的追踪观察结果,并与同期同批同剂量单纯干扰素治疗13例慢性乙肝作对照,追踪时间均为治后半年—2年,从HBeAg、HBcAg、DNAP、HBV DNA阴转率来看,治疗组分别为58.8%、60%、60%及66.6%、对照组分别为50%、50%、100%及50%。再从HBV四项复制指标改变来看,则治疗组4例全阴转,7例仅一项阳性,总有效率达61.1%(11/18),而对照组仅为20%(2/10),P<0.01,认为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治疗优于对照组,并扼要讨论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各种措施,认为干扰素与胸腺肽联合,不论从前已报道近期疗效和本文远期追踪来看均较安全而有效,二者合用起到增强抗病毒效应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乙型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国内外尚缺乏确切、经济的病原疗法。我们于1985年应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28例,中途放弃治疗4例。现将疗程已满三个月的24例近期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及病毒携带者(10例)共40例,干扰素32.000u,肌肉注射,每周3次,治疗观察6个月。其 HBsAg 滴度几何平均值从治疗前1:100.4,3个月下降为1:25.1,6个月为1:17.2,P<0.001,HBsAg 转阴21/40例,占52.5%。6个月后,HBeAg 13/20例转阴,占65%,有抗一 HBe 出现11例;HBcAg2/4例转阴,88.9%的病例 DNAP 为阴性,73.1%的病例 HBV-DNA 为阴性伴 DNAP 阴性。30例肝炎病人的病毒指标转阴优于病毒携带者。对照组20例用聚肌胞治疗6个月,病毒指标无明显改善。从以上五项病毒指标在治疗后下降和转阴,表明小剂量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田群  左维泽  曹玉文 《生物磁学》2011,(21):4187-4190
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HB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疗效已得到全球公认,本文就上述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53天,共60天;人白细胞干扰素1×106U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1.0×106U肌注每周2次×6周,共10周;HBIG400U肌注隔日1次,共10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进行治后半年到2年追踪观察,结果近、远期HBcAg、DNAP、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近、远期HBcAg,HBV-DNA阴转率均达4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近、远期各有4例及2例HBsAg阴转,而对照组则无一例阴转,从近、远期综合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全阴率分别为33.3%、44.4%,而对照组分别为3.79%及0%,P<0.01,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比单用无环鸟苷,全阴率31.8%;无环鸟苷加干扰素两药联合全阴率37.5%,均有所提高,达到44.4%,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梁世寅 《蛇志》2003,15(4):23-23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HBV在体内持续复制 ,是引起肝脏病变的持续活动及发展的病因 ,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重症肝炎和肝癌。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主要的关键治疗措施 ,用抗病毒治疗来清除 HBV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抗 HBV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免疫调节剂。1 干扰素  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是干扰素α,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我科自 1 994~ 1 997年应用较多 ,共 83例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ALT升高 (3~ 5倍常值上限 ) HBe Ag阳性 ,干扰素α 3~ 5mu肌注 ,每周 3次 ,疗程 3~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小剂量干扰素,从1个月至6个月不同疗程治疗97例HBsAg阳性伴HBeAg阳佳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HBsAg、HBeAg、抗-HBe、HBcAg、DNAP和HBV-DNA 6项作为抗病毒指标,经1个月疗程97例,6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经2个月疗程77例,只有DNAP阳性率下降和HBeAg阳性下降明显,经3个月疗程60例,5项病毒指标(除HBV-DNA外)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经6个月疗程42例,5项病毒指标阳性率稳定下降,下降缓慢的HBV-DNA(从73.24%下降为23.1%)和HBsAg(从100%下降为50%)也明显下降。这些病毒指标中以DNAP和HBeAg最敏感,次为HBcAg,再为HBV-DNA,最不敏感是HBsAg。本结果表明小剂量干扰素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怍用,长疗程(3个月以上)优于短程。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道了人白细胞干扰素两种不同制剂对44例慢性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的对比观察结果,其中Ⅰ组23例,Ⅱ组21例,Ⅰ组剂量为1×10~6u/次,im每周3次,共四周后改为1×10~6u/次,每周2次,共6周,总计10周为一疗程,Ⅱ组6×10~4u/次im,每周3次,6个月一个疗程,治毕近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及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52.1%,30%,0%,7.1%及52.1%;Ⅱ组分别为72.2%,50%,60%,28.5%及68.3%。治后进行半年以上追踪观察,Ⅰ组20例,Ⅱ组21例,远期效应,在HBeAg,HBcAg,DNAP,HBV-DNA,阴转率及总有效率方面,Ⅰ组分别为40%,33.3%,66.6%,33.3%及40%;Ⅱ组分别为70%,66.6%,80%,60%及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近、远期HBV复制指标阴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HBeAg除外),Ⅰ组抗病毒效应并不优于Ⅱ组。扼要讨论两组疗效相近的因素,认为Ⅰ组适当调整剂量及疗程有可能提高疗效,并讨论了治程中肝功能改变的意义,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韦华清 《蛇志》2005,17(4):283-284
干扰素-α(IFN-α)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持续应答率不高。拉米失定是一种高效、快速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核苷类药物,且无明显毒副反应,但停药后易复发,耐药变异率高等又限制了其应用。联合两种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耐药、提高疗效。我科于1999年11月~2004年12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CHB病人共60例,并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治疗前后查病毒学指标,有效率达80%,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观察并总结了贺普丁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结果 表明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高达86.67%,与单独贺普丁组6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单独干扰素46.67%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更加可喜的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时,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达66.67%,而对照单独贺普丁组为43.33%,单独干扰素组为40.00%,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联合抗病毒治疗,YMDD的变异率明显较单独贺普丁治疗组低(P〈0.05),而单独干扰素组治疗期间没有发现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相似文献   

16.
梁鹏  莫燕燕  黄艳芬  陆惠洁 《蛇志》2015,(2):157-1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其血清中的HBV-DNA,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对住院治疗的108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研究。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ALT均大于正常值3倍。结果发现,总有效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病程短于3年者明显优于长于3年者(P<001);CAH明显高于CPH(P<001)。9例治疗无效者,2例检出前C区变异;1例野生株和变异株混合感染者疗程结束后表现为无效。47例治疗无效者(包括部分复发者),检出干扰素中和抗体2例;结合抗体6例。治疗期间有类流感症状者显效率明显高于无反应者(P<001);总有效率高于无反应者(P<005)。治疗中ALT升高大于基值2倍以上者疗效更好(P<001)。结果表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类、核苷类似物、分子治疗药物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乙肝疫苗与小剂量干扰素等药物配伍治疗慢性乙肝及慢性病毒携带者。经一个疗程后,干扰素组、胎盘肽组和乙肝疫苗组HBsAg转阴率分别为13.7%,5.9%和0%;HBeAg转换率分别为68.8%,72.7%和20%。表明干扰素和免疫增强剂配伍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促使HBeAg转换,但对清除HBsAg无效。  相似文献   

20.
人白细胞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孙成瑜邱顺龄(兰炼医院,兰州730060)分类号R371.6干扰素为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因应用的种类、剂量、疗程及联合用药的不同,报道的疗效亦各不相同。我们用冻干精制人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