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海洋和滨海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苑晶晶  吕永龙  贺桂珍 《生态学报》2017,37(24):8139-8147
海洋和海岸带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与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以促进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已被正式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几大挑战,包括如何减小陆基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提高海洋资源效率、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沿海居民的人类福祉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将海洋和海岸带融合为一个大型生态系统,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综合考虑各个部门和多种胁迫因素的累积影响,通过建立综合的海洋观测体系,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按照海洋环境承载力限制陆基人类活动,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提升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从而进一步推进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洋产业生态化关键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曼  杜元伟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92-4100
科学合理地识别海洋产业生态化的关键因素,判明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程度和因果关系,对于现阶段海洋产业生态化转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海洋产业生态化概念模型的提出为基础,从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和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化4个方面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应用DEMATEL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影响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 海洋产业生产方式生态化与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化处于评价的核心位置,是整个生态化水平评估维度的起因,影响着海洋产业组织生态化和海洋产业结构生态化.最后结合各个维度的具体指标,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海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黑河市"十一五"期间林业产业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将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洋面积有472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但是,在不合理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海洋资源环境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阻滞。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生态资源,但是成效并不理想,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提倡对不利于海洋生态的行为进行索赔,对益于海洋生态的行为进行补偿,能够达到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环境变迁下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生物制药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该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列举了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目前在研发与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我国当前在海洋生物制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人才、技术、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启栋  宋金明  袁华茂  彭晨 《生态学报》2021,41(10):3988-3997
海洋生态环境保持健康状态是人类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的基础,而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可为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对国际上3种代表性的海洋环境健康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以指标体系法重构了一个双核结构的综合评价框架,其中内核评价以海洋生态系统的自身状态为主,外核评价则主要反映海洋之于人类经济社会的贡献,以期能够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增林  胡伟  钟敬秋  胡渊  刘天宝 《生态学报》2017,37(8):2563-2574
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既是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运用能值分析构建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能值测度。研究表明:(1)2013年,中国沿海各省的海洋生态经济总能值为1.70×10~(24)sej,可更新资源能值占主体地位。(2)受沿海各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区域海洋资源储量影响,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能值密度分布差异较大,能值货币比率以上海为界,南高北低,高中低3种能值产出率结构并存且以中能值产出率结构为主。(3)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以高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为主,但局部地区海洋生态承载力偏低影响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负载率较大,环境负载率高的地区与我国海洋经济发达地区高度耦合。(4)从可持续发展指数来看,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可持续性较好,局部地区环境负载率过大和生态承载力偏低严重制约着区域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已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评估近岸海洋生态环境整体的健康状况对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环境十分紧要。本研究基于新构建的以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状态为内核、以人类社会经济学指标为外核的“双核”评价框架和2008—2016年的调查资料,对烟台近岸海洋环境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烟台近岸海域的内核评级以“优”、“良”为主,总体上沉积物质量最好,水体环境质量稍差,而生物群落则是决定最终评级的核心因素;外核评价方面,以海洋产业产值和海洋保护区面积计算的外核得分为0.98。烟台近海最终的“双核”评价结果为“优/良+0.98”,这表明烟台近岸海域在保持高开发利用程度的情况下,目前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仍然良好,但部分区域已经开始恶化,需在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予以密切关注。“双核”框架的评价结果可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决策提供指导,对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世界》2008,(6):95-95
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OGP)日前在中科院海洋所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开展牡蛎全基因组测序和组学研究,揭示牡蛎各种特异性状的基因组学基础,可以提升贝类和海洋基因组学研究水平,促进发展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洁 《生态科学》2002,21(2):179-181
21世纪将是人类对海洋全面认识,充分利用,切实保护的新世纪。特别是作为这个世纪旅游新时尚的海岛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来自环境条件的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利用海洋资源,满足现代人追求人文生态的精神生活需求,只有在切实解决资金、生态、体制等制约瓶颈的基础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才能逐步实现海岛旅游由传统的海洋开发向现代的生态式海洋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为了应对环境、气候、资源问题以及粮食安全危机,各个国家纷纷探寻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物经济。我国近日发布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首次将生物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发展高度。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为核心,形成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以及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是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的经济发展模式。概述了全球生物经济的演进规律、各个国家生物经济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生物经济的产业发展情况,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的复杂形势下,提出了关于我国未来生物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微生物的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年军  严小军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36-2440
近年来,海洋生物的化学生态学研究已成为国际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亮点之一.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海洋生态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动物、植物、微生物三方面综述了它们与海洋微生物之间的化学生态学关系.海洋动物与微生物的化学生态学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附着、共生3种关系.以发现具有生态学效应的化学信号物质的分子结构为主线,介绍了海洋植物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却屡见不鲜,影响着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在对我国食品检验标准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食品检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有效措施,以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陆源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海岸带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增加。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和与国际专家的研讨,分别从海洋资源开发、海岸带城市化和环境变化等几个方面概述了陆源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陆源人类活动导致近海生态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海洋生物资源过度捕捞、海岸带富营养化、海洋酸化、珊瑚礁退化、海洋垃圾、以及海岸带矿产开采等高强度开发活动引发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影响水质、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最终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这些问题的根源多来自陆地,必须将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整合海陆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计划,推进海洋资源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现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也给我们带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抑制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找出问题的症结,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旖琳  吴相利  王丽敏 《生态学报》2024,44(14):5985-6002
以9个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实证研究区域,构建产业化和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及产业生态化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剪刀差模型、耦合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MGWR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测度生态功能区建设12年来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及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分析产业化、生态化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差异及动态演化趋势,剖析影响产业生态化发展因素为产业生态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12年间产业生态化呈低水平的小幅上升态势,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发展态势。不同功能区间产业生态化水平及产业化水平、生态化水平差异均较大,不同功能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发展变化的主要内部动因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化水平和生态化水平总体均呈小幅上升态势,产业化总体水平低于生态化水平,9个功能区间的最大差距均呈先下降收敛后上升发散的态势;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均表现为前一阶段增长快于后一阶段,且后一阶段增速下滑幅度大。(2)12年间产业化与生态化系统二者协调度实现由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9个功能区间协调水平最大差距呈持续上升发展态势。186个县域样本总体协调水平分布呈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良好协调县份少的"纺锤"形态;产业化增长速率快于生态化增长速率,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速率的剪刀差呈小幅下降态势,产业化与生态化发展间差异逐渐缩小,趋向于共同发展阶段。(3)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自给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对产业生态化水平呈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正向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结合以往农产品清洁生产流程考察发现内部生态化问题急剧效应过于显著,可以说在内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流程已经处于势在必行之势。于是,笔者主要结合目前我国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内涵和阶段规划目标,进行对应事务规划现状以及隐藏的科技结构制约性问题深度挖掘,借助农产品营销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鉴定我国实施此类方案的现实意义;并联合最新技术手段将其中限制因素克制完全,为我国日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能源供应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挑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宜能边际性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草本纤维素类能源作物种植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发展草本纤维素类能源作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以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源  王博杰  王国萍  魏钰 《生态学报》2021,41(23):9207-9215
良好的社区与自然保护地关系首先建立在社区生计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上。为促进社区认同、接受乃至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逐渐重视社区利益,推动其生计转型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社区居民从事产业活动、进行生产经营、参与产业分工,是维持和改善生计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方法,从不同研究视角、地理空间和政策背景的案例研究中提取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及其产业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形成内容、激励机制、政策保障、结果、成败分析、发展对策六个核心范畴,以动因与形式、结果与原因来归纳总结前5个范畴的核心事实,根据发展对策提出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和产业发展原则,并结合国家公园特征和管理目标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在社区层面协同保护与发展本质上来说是降低农户面临的自然、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过程,生计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双重目标可以通过产业生态化,产业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来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生计转型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多重效益,但其实现需要尊重本土文化,保障社区基本权利,多方参与协作,匹配和提升居民差异化能力。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社区生计发展特别需要依托本地资源,对标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生态化,拓展传统产业功能,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中寻求生态和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 为保护海洋环境, 维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迅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一种有力手段能运用于海洋环境监测。论文概述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PCR、克隆文库、变形梯度凝胶电泳、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定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酸探针和基因芯片等)在鉴定海洋生物、评价海洋微生物安全、发现生物入侵种和评估海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等方面的运用。期望为全面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并为海洋环境监测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