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型凝集素是一类含有糖结合结构域的蛋白质,从节肢动物到哺乳动物的C型凝集素都具有共同的基序,它在进化上相当保守,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埃及伊蚊表达30多种C型凝集素蛋白,它是登革病毒的关键传播媒介,这些蛋白质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C型凝集素mosGCTL-3与二型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具有相互作用,能够增强登革病毒对埃及伊蚊的感染. 在本文中,我们发现了C型凝集素蛋白mosGCTL-2具有与mosGCTL-3类似的功能. 两种C型凝集素mosGCTL-2和mosGCTL-3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一致性高达43.56%. 为研究mosGCTL-2在登革病毒蚊媒传播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果蝇S2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了mosGCTL-2蛋白. 结果表明,mosGCTL-2与二型登革热病毒包膜蛋白的结合具有钙离子依赖性.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埃及伊蚊感染登革病毒能够诱导mosGCTL2表达上调,是二型登革热病毒感染埃及伊蚊所必需的蛋白质. 以上研究说明,mosGCTL-2蛋白可能是在登革热病毒感染埃及伊蚊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但是目前为止却仍然没有疫苗上市,疫苗的开发迫在眉睫。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是登革病毒疫苗开发中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研究表明登革病毒的包膜蛋白Ⅲ区能够介导中和抗体产生,且诱导产生较少的交叉抗体或无交叉抗体,能够大大减弱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因而是登革热重组蛋白疫苗的首选靶标。通过酵母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同时包含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的四价联合DV EDⅢ蛋白序列,随后构建酵母表达质粒,并获得酵母表达菌株,经诱导后四联DV EDⅢ蛋白获得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 blot、ELISA检测及蛋白质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登革病毒四联DV EDⅢ蛋白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获得高效表达,免疫小鼠后能够介导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效价。这表明已获得了能引起有效免疫反应的四型登革病毒EDⅢ蛋白,为登革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但是目前为止却仍然没有疫苗上市,疫苗的开发迫在眉睫。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是登革病毒疫苗开发中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研究表明登革病毒的包膜蛋白III区能够介导中和抗体产生,且诱导产生较少的交叉抗体或无交叉抗体,能够大大减弱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因而是登革热重组蛋白疫苗的首选靶标。通过酵母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同时包含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III区的四价联合DV EDIII蛋白序列,随后构建酵母表达质粒,并获得酵母表达菌株,经诱导后四联DV EDIII蛋白获得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 blot、ELISA检测及蛋白质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登革病毒四联DV EDIII蛋白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获得高效表达,免疫小鼠后能够介导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效价。这表明已获得了能引起有效免疫反应的四型登革病毒EDIII蛋白,为登革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V-1,2,3,4),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传播,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疾病[1,2]。E蛋白是位于DENV表面的结构蛋白,由495个氨基酸组成,它既含有黄病毒亚群特异的和登革病毒血清型特异的抗原表位,又有与中和,血凝抑制作用有关的抗原表位,是病毒颗粒的主要包膜蛋白[3]。Modis等研究表明,DENV-2型E蛋白以延伸的二聚体形式平铺在病毒表面,折叠成3个不…  相似文献   

5.
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目前流行最为广泛的虫媒病毒病,但其发病机制不明,也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用于防治。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蛋白)在病毒致病和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登革病毒2型E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E/pGEX-6P-1,并优化表达条件,获得登革病毒E蛋白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可获得高效价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登革病毒E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Balb/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登革病毒的阳性率及感染的时间动态曲线也有明显差异,感染高峰期延迟。这些说明实验小鼠被媒介蚊虫叮咬以后变得相对容易被登革病毒感染,可能是媒介蚊虫叮咬小鼠时分泌的唾液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系统有一定作用。因此可以初步肯定埃及伊蚊在登革病毒的感染传播过程中,影响了Balb/C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对登革病毒的感染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登革热(Dengue fever,DF)输入性病例持续存在,且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全省内广泛分布,为了解福建省福州市登革热的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状况,2017年10月7日在福州市台江区元一花园小区内开展伊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捕获255只白纹伊蚊蚊体研磨液上清提取核酸后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DENV特异性核酸,将检测阳性的蚊体研磨液上清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成功分离到1株DENV病毒株mosquito13/Fujian/2017;经实时荧光RT-PCR法鉴定所分离病毒株的血清型为I型;利用型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病毒E基因并测序进行分子遗传特性分析;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7年10月17日同小区本地登革热病例血清中分离得到的登革毒株E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与越南2014年分离株KT825033/Vietnam/2014核苷酸(99.7%)和氨基酸(99.8%)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分离登革病毒毒株的基因型为I型,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进化关系相近,可能输入来源于东南亚国家。本研究证实了登革热外潜伏期的存在以及白纹伊蚊在登革热疫情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作用,提示在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中媒介登革病毒监测、检测的重要性,也提示福建省需要加强输入来源监测,特别是东南亚入境人员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RNA干扰(RNAi)对Ⅰ型登革病毒(DENV-1)在白纹伊蚊C6/36细胞内复制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并合成针对I型登革病毒Pr M基因的小干扰RNA,以脂质体法转染入C6/36细胞后,用DENV-1感染已转染的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登革病毒RNA含量。结果表明:转染siRNA的C6/36细胞在受登革病毒攻击7天后仍无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存活率比对照组提高2.26倍,细胞内登革病毒RNA拷贝数比对照组降低约97.54%。说明利用RNA干扰技术能有效抑制登革病毒核酸在C6/36细胞内复制,并对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儋县发生一次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爆发流行,至1986年10月疫情已由儋县波及本岛十县二市。根据记载,国外登革热流行期间,常伴多个型别登革病毒同时传播。为掌握本岛此次登革热流行时除Ⅱ型病毒外,是否尚有其他型别流行,于1986年1月至10月登革热流行期间,取十县二市278例急性期病人血清,接种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进行病毒分离,共获得125株病毒。均用抗登革  相似文献   

10.
科研快讯     
《自然-免疫学》:新型抗体可中和登革热病毒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公布一种新型的强效、应用广泛的抗体,该抗体能够中和登革热病毒。这是首次有研究揭示新抗体能够中和所有的四种类型的病毒包括存在于蚊子体内的那种,该发现或将有助于开发出针对该疾病的有效疫苗。登革热是一种新兴的病毒感染,通过蚊子迅速传播,每年约有4亿人感染。登革热的地域性传播一直在持续扩大,威胁到南美洲跟澳大利亚,据称有可能蔓延到欧洲南部。感染登革热病毒其中的一种,即使身体痊愈后,也只是对感染的这种病毒有终身免疫效果,对其他种类的登革热病  相似文献   

11.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和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LEX D2C SN中扩增获得编码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和葡萄球菌核酸酶的融合基因D2C SN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 V5 His中 ,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 D2C SN .电穿孔转染BHK细胞后 ,5mg Lblasticidin压力筛选 ,通过RT 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 ,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D2C SN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 ,能够对DNA进行切割 .同时 ,BHK细胞中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D2C SN能够有效抑制登革病毒的增殖 ,使其感染性降低 10 3 ~ 10 4倍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策略应用于人类抗登革病毒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在响应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体内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LC(Aa PGRP-LC)的功能。【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析埃及伊蚊感染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后不同时间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RNA干扰技术和q PCR技术检测干扰Aa PGRP-LC后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模式的变化。使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a PGRP-LC,并通过Ni~(2+)-NTA柱纯化,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检测所纯化蛋白的质量。【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埃及伊蚊6 h后埃及伊蚊体内抗菌肽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干扰Aa PGRP-LC并用阴沟肠杆菌感染后,埃及伊蚊体内重要抗菌肽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埃及伊蚊免疫缺陷(immune-deficiency,IMD)通路和Toll信号(Toll-like receptors)通路的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纯化得到条带单一的Aa PGRP-LC蛋白。【结论】Aa PGRP-LC参与调控埃及伊蚊重要抗菌肽基因的转录,在埃及伊蚊响应细菌感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Aa PGRP-LC在参与调控IMD通路的同时,也可能参与了Toll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从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的Aa PGRP-LC重组蛋白可用于下一步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3b亚型感染者克隆分析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并用于HCV 3b亚型假病毒制备。本研究从中国HCV感染血清中筛选克隆到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质粒,以1b(Con1)作为对照,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分析不同包膜蛋白表达水平,并制备了HCV 3b亚型假病毒(HCVpp),比较不同HCVpp感染效率。结果表明: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C27与C30)与国际3b参考株TrKj的进化关系较近。C27与C30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5%与98.2%),包膜蛋白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且C27包膜蛋白体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30,其中C27可制备出高感染效率的HCV 3b型假病毒,其感染效率明显高于C30与HCV 1型(Con1)制备的HCVpp。本研究分析了2个HCV 3b亚型感染者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并首次获得了高感染效率的HCV 3b亚型假病毒,为HCV研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CV)3b亚型感染者克隆分析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并用于HCV 3b亚型假病毒制备。本研究从中国HCV感染血清中筛选克隆到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质粒,以1b(Con1)作为对照,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分析不同包膜蛋白表达水平,并制备了HCV 3b亚型假病毒(HCVpp),比较不同HCVpp感染效率。结果表明:2个3b亚型包膜蛋白编码基因(C27与C30)与国际3b参考株TrKj的进化关系较近。C27与C30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5%与98.2%),包膜蛋白编码区存在10个氨基酸位点差异,且C27包膜蛋白体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30,其中C27可制备出高感染效率的HCV 3b型假病毒,其感染效率明显高于C30与HCV 1型(Con1)制备的HCVpp。本研究分析了2个HCV 3b亚型感染者包膜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并首次获得了高感染效率的HCV 3b亚型假病毒,为HCV研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并表达2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片段,初步鉴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登革热2型病毒重组质粒,经PCR方法扩增出ns1全长基因片段,在pQE30表达系统中表达,表达产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用鼠抗登革病毒免疫血清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及ELISA鉴定.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pQE-30/NSl,pQE-30/NS1-N,pQE-30/NS1-80-200aa和pQE-30/NS1-C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高效表达并纯化成功,经Western Blot及ELISA证实重组蛋白可以被免疫血清特异识别.结论 2型登革病毒结构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SG13009中高效表达.纯化产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NS1的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登革热传播模式:人-伊蚊-人循环,蚊媒是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猴-伊蚊-猴循环,蚊媒是白纹伊蚊与白雪伊蚊群。我国学者首先于1975年从无输入性病例的我国西南边疆山林地区的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登革热病毒4型,白纹伊蚊承担两种传播模式的中介。本研究介绍了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与全球及在中国的分布。认为在我国厦门地区迄今为止还未曾发现过埃及伊蚊的存在,也简介了沃尔巴克体新技术防控蚊媒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登革病毒作为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播病毒,威胁全球人类健康,及时甚至实时了解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病学规律,对科学防控登革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广东省深圳市发现的登革热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囊膜蛋白E基因的扩增、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病毒E基因进化特点.结果显示,应用Vero和C6/36细胞培养法从登革热病患血清中分离获得5株登革病毒,利用MEGA7软件对囊膜蛋白E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5株均属血清Ⅱ型登革病毒,其中输入性SZ926株和本地株SZ38株同源性为99.5%,均与泰国16681经典毒株关系密切,可能衍生于同一祖先;SZ868株和SZ871株为境外输入性病患分离株,两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9%,说明两株病毒可能源于同一毒株;SZ29株与新几内亚的New Guinea C毒株同源性为99.8%,显示出进化保守、稳定传播的特点.基因型分析显示,SZ926和SZ38为基因型Ⅲ型,SZ868和SZ871为基因型Ⅳ型,SZ29为基因型Ⅰ型.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5株血清Ⅱ型登革病毒,分属于3个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的E基因整体变异较低,而且我国存在多种基因型感染的潜在威胁,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和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直接叮吸微量培养板中细胞培养液的方法感染蚊虫,首次证明黄斑伊蚊(Aedes(Stegomyia)flauopictus)传播登革病毒,蚊体感染率为24.6%,涎腺感染率为2.1%.上述结果表明黄斑伊蚊是登革热的潜在媒介,但媒介效能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开展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合并感染的检测,明确合并感染的可能性,为防御这两种虫媒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通过流行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对两名从泰国普吉岛旅行归来的发热病人进行了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诊断。两名患者在泰国旅行停留10天,在此期间两人均有蚊虫叮咬史。回国3天后两患者相继出现高热症状(39℃以上),且伴有皮疹,肌肉酸痛和乏力。实验室血常规检测发现轻度血小板降低伴淋巴细胞减少,登革病毒IgG/IgM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发现一名患者登革病毒IgM阳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证实两患者血液中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均阳性,同时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登革病毒C-prM蛋白部分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感染登革病毒属于Ⅰ型登革热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出现的输入性登革病毒合并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病例,本研究建议对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满足的病例要同时进行两种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20.
蛇毒C-型凝集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文辉  张云 《动物学研究》2003,24(2):151-160
蛇毒中含有丰富的非酶活性C-型凝集素蛋白,根据其结构及功能的差异,该类蛋白可分为Ca^2 依赖的有糖基识别活性的C-型真凝集素及无糖基识别活性的C-型凝集素样蛋白。C-型真凝集素的结构相似度高,而功能却较为单一,具有特异性糖结合活性;C-型凝集样蛋白的结构变异度大,活性亦具有多样性。后者能通过特异性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而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及血小板,从而发挥抗凝或促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