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栽培方式对籼、粳稻根表铁膜和根铁、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Cd污染土壤中研究淹水、覆膜、覆草和湿润栽培对籼、梗稻不同生育时期根表铁膜Fe、Cd含量和根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梗稻根表铁膜Fe含量和根Cd含量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6.37和25.49mg.kg-1。分别比籼稻的4.52和16.37mg·kg-1增加1.85和9.12mg·kg-1.在孕穗期,粳稻根表铁膜Fe、Cd含量和根Cd含量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1.60、16.35和54.68mg·kg-1,分别比籼稻的1.06、9.56kg和43.31mg·kg-1增加0.54、6.79和11.37mg·kg-1.在灌浆期,梗稻根表铁膜Fe含量覆草和湿润栽培为0.89和1.00mg·kg-1,分别比籼稻的0.63和0.30mg·kg-1增加0.26和0.70mg·kg-1;梗稻根表铁膜Cd和根Cd含量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15.23和73.68mg·kg-1,分别比籼稻的3.46和52.38mg·kg-1增加11.77和21.30mg·kg-1收获时。根表铁膜Fe含量淹水栽培的籼稻为1.21mg·g-1,比梗稻的0.65mg·g-1增加0.56mg·g-1,覆草栽培的梗稻为0.94mg·g-1,比籼稻0.55mg·g-1增加0.39mg·g-1;根表铁膜Cd含量湿润栽培的梗稻为7.96mg·kg-1,比籼稻的5.09mg·kg-1增加2.87mg·kg-1;根Cd含量梗稻在4种栽培方式中平均为54.53mg·kg-1,比籼稻的35.91mg·kg-1增加18.62mg·kg-1。  相似文献   

2.
猪粪和土霉素对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明奎  刘兆云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790-2798
在不施肥和施用猪粪两种情况下,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污染(0、0.1、1、10、100和1000 mg·kg-1)对土壤细菌丰度、酶活性和NO3-N浓度等的影响.试验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30 d,取样分析时间分别为1、4和30 d.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土霉素污染对土壤细菌数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较小,土壤S1、S2和S3细菌数量、呼吸强度、酶活性和NO3-N浓度下降10%时土霉素的剂量(EC10)分别为36~1000 mg·kg-1、20~1000 mg·kg-1和4~1000 mg·kg-1;而在施用猪粪的情况下,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656 mg·kg-1、2~81 mg·kg-1和1~42 mg·kg-1.添加土霉素对土壤细菌及酶活性的影响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增大,且其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大于对酶活性和NO3-N浓度的影响.土霉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一般在培养4 d时的影响最为明显.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昕  卜文俊  朱琳 《生态学杂志》2012,31(6):1585-1590
为寻求保障镉污染农田稻米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低镉磷肥(Cd<0.2 mg·kg-1)及不同施磷量(0.10、0.20 g P2O5·kg-1)对污染稻田土壤中(潮泥田)镉的植物有效性影响,并探讨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 在0.10 g·kg-1磷剂量水平下,与对照(无磷肥)相比,钙镁磷和磷酸二氢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累积;当施磷量增至0.20 g·kg-1时,磷酸氢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降低了土壤镉活性,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处理下DTPA提取态镉含量降低11.8%、9.8%和11.8%,NH4OAc提取态镉含量降低9.5%、7.1%和7.1%;5种磷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中镉含量(降幅24.9%~50.8%),除磷酸氢钙处理外,糙米镉含量的降幅均达到显著水平,钙镁磷和过磷酸钙处理下糙米镉含量接近国家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05).5种供试磷肥中,能提高土壤pH的磷肥(钙镁磷、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钙)降低土壤镉有效性的效果显著,含钙磷肥(钙镁磷和过磷酸钙)降低水稻镉积累的效果较好.磷肥化学性质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选择碱性含钙磷肥对控制污染农田中作物吸收累积镉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广西矿区土壤镉、铅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德保几个矿区尾矿土壤中镉和铅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探讨了土壤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土壤中镉和铅含量都超出了广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背景值(Cd 0.08 mg·kg-1,Pb 20 mg·kg-1),且镉含量明显超标,而铅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下几乎无污染,但是已经达到广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下的轻度污染;铜矿尾矿土壤中Cd的含量最高达2.16 mg·kg-1,已超过国家的三级标准,对生态开始产生影响;硫铁矿尾矿下游土壤中Pb的含量达83.53 mg·kg-1对生态基本无影响。土壤中Cd的含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Pb的含量随着pH值的升高有所减少;土壤中Cd的含量不管就环境质量标准来说,还是单项污染指数,都属于严重污染级别,应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或者减轻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合理施用沼渣对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干湿交替培养研究了沼渣对沈阳地区耕地棕壤和草甸土中速效钾含量及其对外源钾固定的影响,结果发现(1)加入沼渣可以明显促进供试土壤中钾素的释放,棕壤和草甸土对照中速效钾含量分别在高于99.24和83.23mg·kg-1时,干燥导致速效钾含量降低,含6%沼渣的棕壤和草甸土速效钾含量低于130.53和139.29mg·kg-1时,干燥就会引起层间钾的释放;(2)加入沼渣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的固定量,含2%和6%沼渣的棕壤在干湿交替培养15天后,固钾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2.51和54.81mg·kg-1,相应的草甸土分别比对照减少固钾量达62.57和137.66mg·kg-1,固钾率分别降低了12.93%和28.46%。  相似文献   

6.
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杂交晚稻“皖稻20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含量(0.5、1.0、1.5 mg·kg-1)土壤对水稻产量、硒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硒含量≤1.5 mg·kg-1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根系>茎叶>籽粒的特点,籽粒各组成部分的硒含量呈现米糠>精米>稻壳的特点;水稻根系能从富硒土壤中富集硒,根系硒的吸收系数达1.86,而硒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则相对恒定,转运系数为0.53~0.59;土壤硒含量为0.5~1.0 mg·kg-1所产的富硒大米(0.15~0.20 mg Se·kg-1),可满足人体60~80 μg·d-1硒的需要量,而土壤硒含量≥1.5 mg·kg-1所产大米硒含量达到0.319 mg·kg-1,超出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综合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表现,在富硒土壤(0.5~1.0 mg·kg-1)上直接生产富硒大米,而不需要添加外源硒,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7.
利用20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潮土耕层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及土壤Olsen-P积累和垂直移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在10~40 mg·kg-1能保证小麦、玉米有较高的产量,土壤Olsen-P含量大于40 mg·kg-1发生显著淋溶,轻壤质潮土Olsen-P发生淋溶的阈值为40 mg·kg-1.连续施用化肥(NPK)和秸秆还田处理(SNPK)施磷量在77~90 kg·hm-2,平均每100 kg P·hm-2使耕层土壤Olsen-P提高0.63~0.72 mg·kg-1,每年提高0.49~0.65 mg·kg-1,达到淋失阈值需要45~60年.有机肥与化肥结合(MNPK、MNPK2和1.5 MNPK),年施磷量为210 kg·hm-2时,土壤Olsen-P(Y)与施肥年度(x)的关系为:Y1.5 MNPK=4.506x+6.4464 (R2=0.8862),平均每年增加4.5 mg·kg-1,连续施用8年可使耕层土壤Olsen-P达到淋失阈值;年施磷量为125和140 kg·hm-2时,土壤Olsen-P与施肥年度的关系为:YMNPK2=2.4765x+13.563 (R2=0.9307)和YMNPK=3.1097x+6.9615 (R2=0.8562),平均每年增加2.47和3.1 mg·kg-1,连续施用11年可使耕层土壤Olsen-P达到淋失阈值.有机无机肥结合处理土壤Olsen-P积累速度是化肥处理的3.5倍,过量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Olsen-P的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阿苯哒唑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污染土壤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阿苯哒唑对蚯蚓生长、生存、繁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阿苯哒唑(5 mg·kg-1)对蚯蚓的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当阿苯哒唑含量达到7 mg·kg-1时,将明显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生存(P<0.05);当其含量达到10 mg·kg-1时,蚯蚓的死亡率为53%.阿苯哒唑浓度与蚯蚓的生长、繁殖间存在明显的剂-效关系.阿苯哒唑染毒21 d后,对蚯蚓SOD、GST-S的活性有明显影响,药物浓度与效应间没有明显的剂-效关系,对AchE活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阿苯哒唑对土壤动物显示毒性作用,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Cd胁迫下苎麻的生长响应与富集、转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苎麻湘苎三号在Cd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富集、耐性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100mgmg·kg-1)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以50mg·kg-1胁迫处理最佳;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越明显,到500mg·kg-1时,各营养生长指标较对照显著减少,但仍生长较好,表明苎麻对重金属Cd胁迫具有很强的耐性.地下部与地上部Cd含量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至500 mg.k g-1浓度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21.95mg.kg-1和390.61mg·kg-1.苎麻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47~1.10和0.57~0.94.因此,苎麻不属于Cd超富集植物,而只是Cd富集植物,鉴于其具有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和地上部生物量大等特点,苎麻是目前重金属Cd污染修复较理想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外源AsA、GSH对Cd胁迫下石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mg·L-1)的外源抗坏血酸(AsA)与谷胱甘肽(GSH)对50 mg·kg-1镉(Cd)胁迫下石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50 mg·kg-1 Cd显著抑制了石竹幼苗的生长,适宜浓度的外源AsA能够缓解Cd对石竹幼苗生长的胁迫,显著提高其生物量、株高、分蘖数、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但随着外源AsA浓度的增加,缓解效应下降,甚至产生促氧化效应;外源GSH可以及时补充Cd胁迫下石竹幼苗体内的非酶抗氧化剂,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小,其缓解Cd毒害的主要机制可能是促进根系中金属螯合肽(PCs)的合成,增加其与Cd的螯合,从而降低石竹幼苗体内Cd含量.研究表明,35~45 mg·L-1的外源AsA和55~65 mg·L-1的外源GSH都能很好地缓解石竹幼苗Cd毒害,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生长调节剂GA3和重金属螯合剂EDTA强化黑麦草修复Pb外源浓度分别为250和500 mg·kg-1的污染土壤以及黑麦草Pb解毒机制.结果表明: 细胞壁沉积和液泡区室化在黑麦草地上部分Pb的解毒中起重要作用.EDTA单独使用提高了植物体内Pb的浓度和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增强了Pb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叶面喷洒低浓度GA3(1或10 μmol·L-1)显著促进黑麦草对Pb的富集,但Pb在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降低,缓解了Pb对植物细胞的伤害,从而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P<0.05),其中1 μmol·L-1 GA3作用最显著.100 μmol·L-1 GA3降低了黑麦草体内Pb浓度,但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提高,使黑麦草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GA3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b和/或EDTA对黑麦草的毒害,生物量表现为低浓度GA3 单独>低浓度GA3+EDTA>EDTA单独使用.低浓度GA3和EDTA联用时的协同作用强化了黑麦草对Pb的富集,其中,在外源Pb浓度为500 mg·kg-1处理组中,EDTA+1 μmol·L-1 GA3使黑麦草地上部分Pb浓度和提取效率分别达到1250.6 mg·kg-1和1.1%.因此,1 μmol·L-1 GA3与EDTA联用在强化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生长调节剂GA3和重金属螯合剂EDTA强化黑麦草修复Pb外源浓度分别为250和500 mg·kg-1的污染土壤以及黑麦草Pb解毒机制.结果表明: 细胞壁沉积和液泡区室化在黑麦草地上部分Pb的解毒中起重要作用.EDTA单独使用提高了植物体内Pb的浓度和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增强了Pb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叶面喷洒低浓度GA3(1或10 μmol·L-1)显著促进黑麦草对Pb的富集,但Pb在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降低,缓解了Pb对植物细胞的伤害,从而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P<0.05),其中1 μmol·L-1 GA3作用最显著.100 μmol·L-1 GA3降低了黑麦草体内Pb浓度,但Pb在细胞可溶组分和细胞器组分中的比例提高,使黑麦草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GA3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b和/或EDTA对黑麦草的毒害,生物量表现为低浓度GA3 单独>低浓度GA3+EDTA>EDTA单独使用.低浓度GA3和EDTA联用时的协同作用强化了黑麦草对Pb的富集,其中,在外源Pb浓度为500 mg·kg-1处理组中,EDTA+1 μmol·L-1 GA3使黑麦草地上部分Pb浓度和提取效率分别达到1250.6 mg·kg-1和1.1%.因此,1 μmol·L-1 GA3与EDTA联用在强化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添加外源铁对不同铅浓度(0、100、500和1000 mg·kg-1)污染土壤中宽叶香蒲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铅浓度条件下,与添加100 mg Fe·kg-1相比,添加500 mg Fe·kg-1处理的宽叶香蒲地上部和根的铅含量均增高.土壤铅浓度为1000 mg·kg-1时,添加500 mg Fe·kg-1处理根的铅含量比100 mg Fe·kg-1处理增加33.7%,地上部铅含量增加50.5%.添加500 mg Fe·kg-1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可交换态铅比100 mg Fe·kg-1处理增加77.0%~114.6%.除500 mg·kg-1铅浓度外,各铅浓度条件下添加500 mg Fe·kg-1理根干质量均显著低于100 mg Fe·kg-1处理.在铅污染的湿地环境中添加适量铁可以提高铅的有效性,促进铅积累.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吴凤芝  王玉彦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2901-2906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盐黄瓜品种‘津绿5号’和盐敏感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研究了NaCl(585 mg·kg-1土)胁迫下不同浓度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土壤系统内苯丙烯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苯丙烯酸施用浓度是影响土壤和黄瓜植株中苯丙烯酸含量的主要因子;除最高浓度(200 mg·kg-1土)外,其他处理的黄瓜植株苯丙烯酸含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盐分胁迫使苯丙烯酸的毒性作用增强,在中低浓度处理下,黄瓜植株中苯丙烯酸含量升高;在高浓度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量下降并导致植株中苯丙烯酸含量降低;‘津绿5号’在最高浓度(200 mg·kg-1土)处理时苯丙烯酸含量下降,而‘津优1号’从100 mg·kg-1土浓度就开始下降,反映出两个黄瓜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在黄瓜植株各部位中,苯丙烯酸主要在叶片中积累;而在黄瓜植株-土壤系统内,苯丙烯酸主要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17.
活性焦对晋北盐碱地土壤性质和两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废基改良剂是盐碱地改良的有效手段之一。活性焦作为一种多孔废弃物,应用于盐碱地预期可以起到改善土壤性质、减缓植物盐碱胁迫的作用。为了阐明活性焦对晋北盐碱地的改良效应,本研究设置不同用量活性焦(CK, 0 g·kg-1;A10, 10 g·kg-1;A20, 20 g·kg-1;A50, 50 g·kg-1),分析其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活性焦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并降低土壤盐分含量、pH值和电导率。与CK相比,种植碱茅和玉米土壤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增加5.1%~32.2%,pH值降低0.4%~4.1%,钠吸附比(SAR)降低4.8%~18.7%,电导率降低7.4%~8.2%。施用适量活性焦能够降低植物细胞的质膜损伤,提高叶片叶绿素和Ca2+含量,从而有效促进植物生长,碱茅和玉米的生物量均在A20处理达到最大。表明盐碱土施用20 g·kg-1活性焦(A20)可改善根际土壤环境,提高植物对Ca2+等的选择性吸收,从而降低盐分对植物细胞的损伤,促进盐碱生境中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骆驼蓬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g·kg-1)Ni、Cu处理对骆驼蓬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i浓度的增加,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所致;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在50 mg·kg-1 Cu处理时达到峰值,叶绿素a和b、Pn、Gs、Tr、Ci、Fv/Fm及各项生长指标值在100 mg·kg-1 Cu处理时仍微高于对照,而后随Cu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 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qN呈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矿业活动对农田土壤Hg富集的影响,采集铜陵市新桥矿区周边村庄(新建村、叶湖村、新湖村、湖城村)农田土壤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总汞(THg)及各形态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新桥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总汞的平均浓度为(0.137±0.078) mg·kg-1,超过铜陵市土壤背景值.4个村庄的土壤总汞平均浓度为新建村(0.221 mg·kg-1)>新湖村(0.118 mg·kg-1)>叶湖村(0.115 mg·kg-1)>湖城村(0.096 mg·kg-1).其中新建村不同形态汞的平均含量顺序为残渣态(0.036 mg·kg-1) >碱溶态(0.031 mg·kg-1) >过氧化氢溶态(0.022 mg·kg-1)>酸溶态(0.020 mg·kg-1)>水溶态(0.012 mg·kg-1).分析表明,距矿区远近是影响农田土壤汞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受污染的新桥河流加大了该地区农田土壤汞污染程度,而有机质影响总汞及过氧化氢溶态汞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转化.土壤汞污染地累积指数为新建村(1.559)>新湖村(0.654)>叶湖村(0.616)>湖城村(0.356),其中新建村农田土壤汞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