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患者感染G+菌,88例患者感染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 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123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存在感染G+菌35例,感染G-菌88例;G+菌组的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三指标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预测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临界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预测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临界值分别为2.45μg/L、79.45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2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IL-6和TNF-&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能降低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抑制肝细胞炎症及免疫损伤,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内源性阿片肽与休克密切相关。在内毒素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脊髓损伤性休克时,血浆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用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对抗休克。我们在烫伤休克的研究中观察到,大鼠烫伤后,某些脑区和血浆中强啡肽A(1-13)[DynA(1-13)]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变化,烫后外周静脉给予DynA(1~13)抗血清,可改善大鼠心血管功能,延长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TAE后肠道菌群、内毒素含量的变化。方法45例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TAE前、后用培养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并测定血清内毒素、转氨酶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TAE后转氨酶明显升高,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水平增高。结论原发性肝癌TAE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血清内毒素均有升高,兼顾治疗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半固体琼脂培养骨髓粒单系祖细胞的方法测定狗血清中集落刺激因子(CSF)活力。狗受1.3、1.7和2.0Gy裂变中子照射后1~15d,受照射动物血清CSF持续上升。2.0Gy照射动物死前血清CSF活力可为照射前7~20倍。1.3Gy及1.7Gy照射活存狗照射后13~30d CSF活力直线下降。γ线3.5和2.5Gy照射狗早期血清中CSF活力变动呈波动性,5~10d后持续上升的幅度也不如中子照射动物。 实验结果证明,血清CSF活力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呈负相关。本文对中子照射动物血清CSF活力升高的机理和CSF在中子照射动物造血恢复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抑酸、解痉镇痛、抑制胰酶分泌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进行水化后自胃管灌注,夹管2 h,3次/d,对照组除不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χ2=4.2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和PCT水平,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降钙素(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次,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氨、血清内毒素、hs-CRP和PC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能下调血清hs-CRP和PCT水平,从而有利于抑制肝内局部炎症反应及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灌肠液对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降压、降糖、调节饮食,改善贫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大黄灌肠液进行灌肠。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变形菌门、梭杆菌门、衣原体门、志贺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梭杆菌属、衣原体属相对丰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LEfSe分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互养菌目、理研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旋菌科,而对照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嗜胆菌属、耶尔森菌属、葡萄球菌属。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15.56% vs 35.56%)、MODS(4.44% vs 22.22%)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复方大黄灌肠液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和MO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由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IL-18水平,采用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内毒素水平.结果:SBP患者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BP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10、IL-18及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丽珠肠乐治疗肝硬化病,并设立对照组,临床观察血清内毒素、蛋白比例、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时间及超声多普勒检测门静脉血流,流量。经经济二个月后,病人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有不同改善。34例病人显效率达85%,有效率达15%。  相似文献   

12.
用柱层析方法在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过程中去除产品中的内毒素。所用柱层析组合为Blue-sepharose亲和柱层析、SOURCE 15 ISO疏水柱层析、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25 Coarse凝胶过滤柱。采用鲎试剂法检测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中的内毒素含量; 并用RP-HPLC方法测定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的纯度与浓度, 求出每毫克蛋白的内毒素含量。结果为每步柱层析过程式均有去除内毒素的作用, 最终所得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降为1 EU/mg, 去除率达到99.9%。因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a2b融合蛋白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在纯化蛋白的同时能有效的去除产品中内毒素, 所得产品内毒素的含量远低于药典对注射剂的内毒素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柱层析方法在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过程中去除产品中的内毒素.所用柱层析组合为Blue-sepharose亲和柱层析、SOURCE 15 ISO疏水柱层析、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25 Coarse凝胶过滤柱.采用鲎试剂法检测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中的内毒素含量;并用RP-HPLC方法测定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的纯度与浓度,求出每毫克蛋白的内毒素含量.结果为每步柱层析过程式均有去除内毒素的作用,最终所得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降为1 EU/mg,去除率达到99.9%.因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在纯化蛋白的同时能有效的去除产品中内毒素,所得产品内毒素的含量远低于药典对注射剂的内毒素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柱层析方法在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过程中去除产品中的内毒素。所用柱层析组合为Blue-sepharose亲和柱层析、SOURCE 15 ISO疏水柱层析、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25 Coarse凝胶过滤柱。采用鲎试剂法检测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中的内毒素含量; 并用RP-HPLC方法测定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的纯度与浓度, 求出每毫克蛋白的内毒素含量。结果为每步柱层析过程式均有去除内毒素的作用, 最终所得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降为1 EU/mg, 去除率达到99.9%。因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a2b融合蛋白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在纯化蛋白的同时能有效的去除产品中内毒素, 所得产品内毒素的含量远低于药典对注射剂的内毒素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用鲎试剂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沙门菌检查法检测流感疫苗中间品一鸡胚尿囊病毒液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微生物限度及沙门菌。在300份鸡胚尿囊病毒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大于5EU/mL的阳检率为5%;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小于lO个/mL细菌菌落数的占78.67%,小于10个/mL霉菌菌落数的占80.67%,小于10个/mL酵母菌菌落数的占88.67%。沙门菌属的阳检率为4%,其中未检出A~F群的沙门菌。对流感疫苗中间品-鸡胚尿囊病毒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及沙门菌检测可避免不合格尿囊病毒液进入后续生产,污染后续中间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维生素E和熊去氧胆酸等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6周。记录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D-乳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幅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下调血清肝功能、内毒素、PCT和D-乳酸等指标,降低肠黏膜渗透性,增强肠黏膜上皮的修复能力,保护其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重症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抗休克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20 mg,3次/d,温水服用或水化后自鼻饲注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8,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减轻患者内毒素血症和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枪弹伤后血清内毒素和肝脏环氧化酶-2(COX-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健康长白仔猪各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枪弹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组织COX-2的表达.结果:沙漠干热环境和常温环境下,伤后各实验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肝脏COX-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环境下内毒素均在8h组达到高峰,分别为(0.971±0.04)EU/ml、(0.627±0.08)EU/ml,沙漠干热环境组内毒素峰值明显高于常温环境组(P<0.01);除对照组和1h组外,其余各时间组的干热环境内毒素值明显高于常温环境(P<0.01).在沙漠干热环境组,各实验组肝脏COX-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常温组(P<0.01),肝脏COX-2的表达水平在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纽中的第1个高峰值均出现在伤后2h组,沙漠干热环境组的第2个高峰值出现在伤后8h组,而常温环境组的第2个高峰出现在伤后12h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肝脏COX-2表达水平在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和0.847,(P<0.01).结论: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枪弹伤后血清内毒素和肝脏COX-2表达较常温组明显提高,且二者密切相关,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枪弹伤后血清内毒素和COX-2在继发性肝损害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按体表面积予头孢曲松钠钠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灌胃不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菌粉,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数量、B/E值和血清内毒素的变化。结果予头孢曲松钠钠处理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异常增殖,B/E值明显下降,血清内毒素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剂量治疗组肠道内细菌数量恢复程度及B/E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低倍剂量组。长双歧杆菌各治疗组的血清内毒素含量无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钠可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高倍剂量长双歧杆菌对头孢曲松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效果更佳,短期应用不能明显改善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g≤体重2 500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和JY-DLT肠道屏障功能分析系统检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浓度,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并发症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高于健康新生儿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乳喂养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且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和和D-乳酸含量低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细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低出生体重儿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其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有并发症的低出生体重儿(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都与正常新生儿存在差异,母乳喂养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