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生态学学科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学科定义、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城市生态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出发,认为将城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既能涵盖城市生态学已有的内容,也能指导城市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城市与自然、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应全面深入地展开,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应更为精确,城市生态学应参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的研究。结合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验和目前面对的挑战,案例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现场观测资料与统计资料相结合、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应该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阎水玉 《生态科学》2001,20(1):96-105
从生态学的学科定义、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城市生态学来发展趋势的出发,认为将城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城市及其群体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既能涵盖城市生态学已有的内容,也能指导城市生态学未来的局长。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城市与自然、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应全面深入地展开,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应更为精确,城市生态学应参与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变化的研究。结合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的经验和目前面对的挑战,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现场观测资料与统计资料相结合、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应该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既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及生物产业管理等应用领域.生态系统概念将经典生态学或者基础生态学研究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生态学或者生态系统科学的新阶段,奠定了大尺度及全球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生物学、地理...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学的特点、学科定位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顶  吕一河  赵文武  卫伟  冯晓明 《生态学报》2019,39(13):4593-4601
区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综合科学考察和环境污染调查,旨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背景和驱动因子,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剖析了区域生态学的性质和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区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共性与差异。认为:(1)区域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属性的区域生态综合体,既具有特定要素主导下的空间均质性,也具有多种要素耦合作用下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应用性基础学科;(2)区域生态学研究需要具有多元综合、问题导向和系统集成的思维,从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3)区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处于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个生态学学科体系的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在评述流域生态学定义、来源及有关认识的基础上,论述了流域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文章认为流域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是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尽快地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然模拟实验,通过适当控制影响因素研究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变化,已经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欢迎。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多的采用自然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从城市生态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如人工梯度、自然梯度和城市建设实验)、环境因子(如空气污染、热岛、灯光和地表硬化)生态效应和生态系统(如社区、绿地、绿化屋顶和集水区)响应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城市生态学自然模拟实验的研究案例,并总结了城市生态学自然模拟实验的特点,指出了城市生态学模拟实验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1)多种环境因子复合影响模拟实验研究,(2)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响应模拟实验研究,(3)近自然的长期模拟实验研究,(4)大范围的联网模拟实验研究和(5)面向城市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模拟实验研究。希望研究能够为推进我国城市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昌笃 《生态学报》1990,10(1):92-95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这一新学科,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学和人类生态学4种学科的相关理论相互融合构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形成使人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审视城市的发展,并把生物环境即人类及所有植物和动物的群体视为这个系统的一个要素,引出了“城市森林”的概念,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明顺 《生态科学》1992,(1):127-131
总结了中国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及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生态学主要开展了8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城市环境污染与监测;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城市规划与发展;理论探索;城市生态经济;城市生态系统;问题与对策;城市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   总被引:69,自引:16,他引:69  
王如松 《生态学报》2000,20(5):830-840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听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人类活动对局地、区域和全球环境的胁迫效应,自然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城市时、空、量、构、序的耦合规律、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方法是当前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介绍了转型期城市人类生态影响研究的一些主要国际科学计划,如SCOPE及IHDP等,综述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三大前沿领域的国际研究动向和案例,即人居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和城镇生命支持系统生态  相似文献   

11.
Ecology and urban planning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Urban areas harbour diverse nature ranging from semi-natural habitats to wastelands, parks and other highly human-influenced biotopes with their associated species assemblages. Maintenance of this urban biodiversity for the residents and for its intrinsic value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and expanding cities requires that ecological knowledge should be better integrated into urban planning. To achieve this goal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patterns and processes in urban ecosystems is needed. The first step in the necessary urban ecological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nature exists in cities. Second, knowledge about ecological processes important in urban nature is required. Although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cities are the same as in rural areas, some of them, such as invasion by alien species, are more prevalent in urban than in rural conditions. Third, based on ecolog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chemes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urban nature should be designed. These procedures should also include protection of urban nature, e.g. in urban national parks. Finally, as ecology alone cannot provide the complex information about human influence on urban ecosystem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volving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is imperative for a holistic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ecology into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2.
Urban fauna communities may b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bu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factors is poorly known. Most research on urban fauna has been conducted in large cities and it is unclear if the patterns found in these locations coincide with those from smaller human settlements. We exa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urban bird communities across 72 neighbourhoods in 18 regional towns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Native bird species richness varied from 6 to 32 across neighbourhoods and was higher in neighbourhoods with more nectar‐rich plants. Variation in bird species diversity across neighbourhoods was also strong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density of nectar‐rich plants, but was higher also in neighbourhoods with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reflecting higher levels of disposal income, education and home ownership). The density of native birds across neighbourhoods per season varied from 1 to 15 birds per hectare and was lower in neighbourhoods with a greater cover of impervious surfaces. The density of exotic birds (introduced to Australia) per season also varied across neighbourhoods (0–13 birds per hectare) and was lower in neighbourhoods with more nectar‐rich plants and higher in neighbourhoods with greater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gardens, along streetscapes and in urban parklands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urban bird communities. The density of native and exotic birds varied primarily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measured through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 Socio‐economic factors had relatively little direct influence on urban birds, but neighbourhood socio‐economics may influence bird communities indirectly through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vegetation cover recorded in our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内涵及其服务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林桅  张淼  石龙宇 《生态学报》2019,39(19):7311-7321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必备的一系列条件和组合,其类型包括城市绿地、湿地、农田、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等自然和半自然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是保障城市生态功能正常运行,并且其居民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对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辨析,分别从区域与城市/社区尺度对生态基础设施提供的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和供应服务4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生态基础设施的径流滞蓄、水质净化和气候调节能力与提升技术进行了具体讨论。对生态基础设施服务评估的物质量评估、价值量评估、能值分析以及模型模拟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未来几点研究方向:(1)生态基础设施的多尺度协调规划;(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体系;(3)基于景感生态学的生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以不同的时空规模出现。某些工业上的突发性事件 ,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尔核电站事故 ,巨大油轮的泄油事件等 ,均可在较大的范围且往往是在有限的区域内引起剧烈的生态变动 ,这种灾难性的环境变化随即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另一种规模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 ,如长期的工业污染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 ,则是逐年的、跨区域的、甚至波及整个大陆 ,但这种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因为某些种类会由…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这个术语由Heckel所首创(1869),在当时并未为学术界所接受,Heckel本人也时以“自然经济学”,时而以“个体生态学”取而代之。尔后,其它生态学家又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如“自然科学史”,“自然界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等,但对生态学解释持反对意见的也不乏其人,如俄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直到最后才放弃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7.
2016年7月8-10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城市生态学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快速城市化和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会议设16个专场,主要议题包括:城市化动态、城市可持续性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估和城市生态学教育等。城市绿地是大会的研究热点之一,会上讨论了城市绿地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密切联系、城市绿地的温度调节作用和文化服务,以及城市绿地与紧凑城市的关系等众多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了推动城市绿地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SURE大会上与城市绿地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和介绍。本次大会对未来城市绿地研究具有重要启示:(1)加强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科学教育的研究;(2)加强小尺度城市绿地的评估、规划和管理研究;(3)加强城市绿地多功能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