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记述内蒙古清水河刘家窑上寒武统崮山组中下部灰色中一薄层含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10种,其中3新种(包括1新亚种),分属于7属4科。  相似文献   

2.
崮山统两个新属三叶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东亚寒武纪动物群中。崮山统三叶虫动物群的区域性最为显著。这个三叶虫群含有Homagnostus,Pseudagnostus,Drepanura,Stephanocare,Blackwelderia,Shantungia,Dorypygella,Liostracina,Lorenzella 等重要属群,其中绝大部分的属群,就目前所知,都没有在东亚以外的世界其他各处的寒武纪地层里发现。就生物群的特性与血亲关系上来看,这一动物群也很难找到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寒武纪动物群彼此间有任何可靠联系,特别是Blackwelderia,Shantungia,Dorypy-gella,Liostracina 和Lorenzella 几个属,完全是属于东亚型式,仅有极少数属  相似文献   

3.
我国寒武纪崮山期两个德氏虫科三叶虫属Drepanura和Pionaspis的名称已分别被先于它们命名的其他动物所占用,成为晚出同名,应予废弃。其替代名称分别为Neodrepanura和Kiyakius。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崖县中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描述了海南岛崖县大茅中寒武世三叶虫4属7种,其中包括5新种、2个未定种:Pagetia sp.,Xystridura hainanensis Sun,X.yaxianensis Chu et T.R.Lin(新种),X.orientalis Chu et T.R.Lin(新种),Galahetes hainanensis Chu et T.R.Lin(新种),G.pyrus Chu et T.R.Lin(新种)和Kootenia sp.。丰富了我国中寒武世的三叶虫资料。  相似文献   

5.
南京幕府山寒武纪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9年夏,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南京北郊幕府山,过去认为是早奥陶世的“仑山灰岩”中,首次采获寒武纪三叶虫,并由俞剑华、陈敏娟、张浅深等同志进行详细分层,发表“南京幕府山区寒武纪地层的发现”一文。除原采的三叶虫标本外,笔者及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同志们,曾数次前往作补充采集。本文所纪载的,即包括这几次采集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早、中寒武世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三叶虫化石,是贵州工学院地质系和贵州地质局115队,于1975—1976年,采自贵州福泉道坪地区桅杆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部、明心寺组下部和格老堡中寒武统石冷水组。共14种(其中11新种),分属10属(其中1新属及1定义修订属)。该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界划至产Zhenbaspis, Wutingaspis的地层和产Ajacicyathus等古杯的灰岩之间。中寒武统石冷水组所产Daopingia Lee是与华北中寒武统对比的重要化石依据。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  相似文献   

7.
鄂西松滋一带,三游洞群分布广泛,岩性以白云岩为主,以往除偶见叠层石外,尚未发现其它化石,岩性成为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1980年至1981年,笔者在松滋县刘家场三游洞群上部地层中采集了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主要属种有:Saukia enshiensis Chu, Prosattkia liujiachangensis sp. nov, P. sp.。这些三叶虫的发现,证实鄂西三游洞群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为晚寒武世晚期,与华北地区上寒武统凤山阶和川东、鄂西南的毛田组可以对比,为今后鄂西上寒武统地层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东南部早、中寒武世凯里组非三叶虫节肢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贵州台江县革东镇八郎村早,中寒武世凯里组中,上部非三叶虫节肢动物2号4种,其中3新种和1比较种。非三叶虫节肢动物在我国中寒武统尚属首次报道,它的发现提供了有关地质发展中上早期节肢动物发生和演化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1963年7月,山西省地质局某地质队在山西省东部平定、盂县一带研究地层时,发现许多寒武纪、奥陶纪三叶虫化石。1964年初,山西省地质局王绍鑫同志曾携带平定及盂县的一部分寒武纪及奥陶纪三叶虫化石来南京,交笔者鉴定。其中寒武纪三叶虫皆为华北各地常见的属群;奥陶系底部有三种三叶虫,经笔者鉴定为Koraipsis shansiensis Chang(新种),Asaphellus sp.及一种不能鉴定但与Hystricurid 类很相似的三叶虫。  相似文献   

10.
浙江江山中奥陶统砚瓦山组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砚瓦山系由刘季辰、赵亚曾(1927)建立,其时代定为中奥陶世。卢衍豪、穆恩之等(1955)修定了砚瓦山系含义,将其改为砚瓦山组,时代确定为中奥陶世晚期。文中所描述的标本,系笔者之一(韩乃仁)在江山黄泥岗村之南山及江山城北等地测制奥陶系剖面时采集的。砚瓦山组的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为绿灰色中厚层泥质瘤状石灰岩,厚11.6m;中部为紫红色泥质中厚层瘤状石灰岩,厚11m;上部为紫红色中厚层—薄层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东部晚寒武世早期车夫组的多节类三叶虫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贵州东部万山镇南部羊尾舟至寄马我寒琥世早期车夫组多了类三叶虫14科,21属,24新种。除了一些地方性属种外,Meropalla bella sp.nov。,Townleyella rara sp.nov。,T.simillis sp.nov.。,Nomadinis sp。,Palaeadotes sp。,Rhyssometopus(Rhy)sp,等一些属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西部晚寒武世早期的三叶  相似文献   

12.
王敏成 《古生物学报》1992,31(4):395-402
笔石发现于辽宁辽阳兰家晚寒武世崮山组 Drepanura 带,他们为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sp. nov., Dendrograptus liaoyangensis latus subsp. nov., Callograptus lanjiaensis sp. nov., Callograptus sp. A, Callograptus sp. B.,这是我国已知最低层位的笔石.  相似文献   

13.
1920年孙云铸教授早在开平赵各庄及冶里的凤山等地一带进行晚寒武世地层及动物化石羣的研究时,曾发现许多上寒武统三叶虫,如Changshania,Ptychaspis,Mansuyia 等属,同时将该区上寒武统划分出长山和凤山两层,以赵各庄的长山沟和冶里的凤山为标准地点。1929年赵亚曾,侯德封,李春昱又在开平冶里实测凤山一巍山剖面,叙述了中,晚寒武世的地层,但并未增加新的古生物资料。由于当时尚未在该地发现崮山阶和长山阶,因此也就笼统地将该区上寒武统名为凤山统。十余年来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多次赴赵各庄长山一带实习,采集一些标本,但对冶里凤山区尚缺乏系统的报导。  相似文献   

14.
昆山-苏州地区,以至整个太湖流域,除少数上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外,多数地区为第四纪沉积覆盖。因此,冲积层之下任何一件古生物的获得,都是十分珍贵的。1972年12月,江苏煤田勘探公司,在昆山城西约800米的煤昆2井,深243米的岩心中首次发现Triplagnostus和Dorypyge两属三叶虫(卢衍豪鉴定)。以后  相似文献   

15.
山西囊汾大崮堆山史前石器制造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崮堆山石器制造场石制品极为丰富,数以万计。本文记述了对大崮堆山史前石器制造场的初步观察和对所获石器进行研究的主要结果。石器的主要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其中矛形器数量丰富、器形独特,是该遗址中典型器物。这里的石器别具一格,代表了一种新的区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
1956年10—12月,在孙云铸副所长的直接领导下,我所三峡工作队收集了一些标本,工作地点是在长江三峡区(即宜昌县以北的分乡、五龙观及王家湾一带)。工作的目的是针对着地层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如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寒武系与奥陶系、奥陶系与志留系等的分界问题;并着重在奥陶纪的上部及志留纪的中上部地层中系统地采集化石。在这次采集的化石中,笔石最多,三叶虫及腕足类次之。目前作者仅将三叶虫化石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而其余的如笔石和腕足类化石,以及该区的地质剖面等,由洪友崇和常安之两同志分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湖北宜昌大坪奥陶纪阿仑尼克期三叶虫生态组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次对扬子区奥陶纪大湾组的三叶虫相作了初步分析。在详细研究了湖北宜昌大坪大湾组30种三叶虫的地层和岩相分布的基础上,划分出3个生态组合,即:Asaphid-Pseudocalymene组合,Asaphid-Raphiophorid组合和Trinucleid组合,它们依次指示由浅而深的浅外陆棚环境。研究表明这3个组合在大湾组的交替出现应与阿仑尼克期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笔者在参加编写“中国的三叶虫”一书时,负责整理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的早、中寒武世三叶虫。在编写的过程中,对一些种、属的原标本作了新的观察,对一些属羣作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新属和新科,并在分类上作了一些修正。由于“中国的三叶虫”一书的编辑体制和篇幅的限制,有关早及中寒武世三叶虫分类的历史和分类问题的讨论,有必要在本文中作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描述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南部南雅尔当山和却尔却克山突尔沙克塔格群顶部的三叶虫,计10属2亚属9种和3未定种,分为2个三叶虫带,下部Hysterolenus带、上部Dichelepyge sinensis带。根据牙形类化石带的对比,寒武-奥陶系界线应在三叶虫Hysterolenus带之内通过。  相似文献   

20.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月9日,窝卵数4~6枚,最早孵化期为6月13日,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84.44%;巢内育雏期为13~14天,巢外育雏期为8~9天,幼鸟成活率为86.84%,繁殖力为2.11只。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75.43%,植物性食物占24.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