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及其日光蜂(Aphelinus mali)寄主——天敌作用系统的Boxcar train模型,对苹果绵蚜猖獗期的二种群数量进行了模拟,其结果与果园调查基本吻合。用此模型做系统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内部因子(如蚜蜂的基数比例)和外部因子(温湿度)对系统均有影响。温度升高,二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则下降。湿度增加,苹果绵蚜日光蜂种群数量上升,反之则下降。湿度变化对苹果绵蚜无不良影响。比较而言,温度对系统的影响比湿度大得多。减少苹果绵蚜基数比增加日光蜂基数对系统的影响大,据此可从理论上估计生物防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3.
4.
苹果绵蚜与苹果绵蚜蚜小蜂种间关系的模拟研究——Ⅰ.两种群生物学的数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19日度和375.5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2度和7.95度。因此,苹果绵蚜较其寄生蜂更适合于昆明地区的气候条件;(2)苹果绵蚜种群的增长能力大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内禀增长率在20℃下分别为0.1390和0.1146,在25℃下分别为0.2647和0.1628。这可能是昆明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不能控制苹果绵蚜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首次利用卡方密度函数对各种温度下的昆虫产卵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果树抗苹绵好Eriosomalanigerum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营养成分α-氨基氮(α-N)的含量,以及毒性成分多酚(φ)的含量尤为重要[1]。邓家棋等为筛选抗虫性强的品系,采用核梢罩微型笼饲养等方法[2]对本地区多种品系果树进行测试。同时开展了对许多品系枝梢的α-N和φ含量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枝消的总酚含量与α-氨基氮的含量之比(φα-N)与用核稍微型笼饲养法测得的抗虫性具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化学成分的分析对于抗虫性品系的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湖北海棠(龙王1,龙王2,龙王3,房县3,房县8…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苹果绵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是云南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检疫措施不严和防治工作跟不上,苹果绵蚜仍在蔓延。但云南过去未对苹果绵蚜生物学进行过系统研究。作者根据生产需要,对苹果绵蚜的有关生物学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8.
研究苹果生理指标与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抗性的关系,为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实现持续有效治理苹果绵蚜提供依据.田间调查不同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的抗性,测定比较各品种正常枝条生理指标,以及被苹果绵蚜危害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枝条中可溶性糖(r=0.99)、蛋白质(r=0.86)含量与感蚜率呈正相关;氨基酸含量与感蚜率呈负相关(r=-0.96);酚类物质和4种酶活性与苹果感蚜率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被害后昭锦108可溶性糖含量有所下降,红富士、金冠分别上升1.4%、7.0%;蛋白质、氨基酸、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红富士总酚含量明显下降,达23.5%,总酚下降率与感蚜率呈正相关(r=0.9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均上升,其中CAT变化率与感蚜率存在相关性(r=-0.92),昭锦108 CAT活性明显上升,达91.2%;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减不一;金冠4种酶活性均上升.研究表明,对苹果绵蚜抗性较强的品种: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受害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酚含量下降率较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率较高.酶活性对抗蚜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苹果、海棠等苹果属(Malus Mill.)植物。目前,该种害虫已在我国一些苹果主产区迅速扩散,并给我国的苹果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控制其蔓延,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利用GARP和MAXENT两种生态位模型,结合其寄主地理分布,预测苹果绵蚜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GARP和MAXENT预测结果相似,但前者预测面积比后者广泛。苹果绵蚜在我国的最适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辽宁南部)、华北(河北东、南部、北京、天津和山西南部)、华东(山东大部)、华中(河南北部)和西北(陕西中部)。另外,河北南部、山东和河南南部、甘肃东部、四川中南部、陕西大部、云南与西藏的零星地区是苹果绵蚜的中度适生区;黑龙江、吉林、新疆等20个省份(市、自治区)的全境是苹果绵蚜低度适生区或不适生区。此外,刀切法(Jackknifetest)检验结果表明,1月份平均最高温是影响苹果绵蚜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变量。最后,提出几点管理苹果绵蚜的方法和防治策略,避免该种害虫传播或入侵到其它苹果产区。 相似文献
11.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群的增长能力是种群的重要生态学特征,描述种群增长能力的指标通常有繁殖力、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繁殖力只描述了种群产生后代的能力,没有考虑其存活能力。而种群的增长能力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存活率两个基本因素。所以,繁殖力还不能全面刻画种群的增长能力。而净增殖率则涉及到出生率和存活率,它代表了种群经过一个世代后的净增长倍数。与繁殖力比较而言,净增殖率较深刻地描述了种群的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胶东半岛苹果绵蚜的扩散为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绵蚜的扩散原因,主要是部分果园管理粗放,其次是气候适宜,寄主种类多,天敌不能有效控害,传播途径多。经测定苹果绵蚜为害苹果的产量损失率为4.10—38.81%。防治苹果绵蚜主要采用刮除树干、枝粗翘皮,铲除根蘖,药波喷树干、枝和蓓根,药泥堵树洞,高倍内吸药液涂刷树干、枝等。 相似文献
14.
苹果绵蚜在中国适生区预测及发生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是苹果上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每年给苹果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预测苹果绵蚜适生性区域和影响其定殖扩散的环境因子,能够开展苹果绵蚜分布区域测报、制定有效的检疫措施并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苹果绵蚜进行适生区分析及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测模型和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并用Jackknife方法分析影响绵蚜发生的重要因子.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很广,其中,辽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陕西等省的适生性指数较高,对苹果绵蚜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是与温度相关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抗药水平,为田间苹果绵蚜化学防控过程中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8年6-7月间,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3省14个地区苹果绵蚜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抗药性。【结果】研究表明,西安杨凌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6.813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LC50值为79.496 mg/L。多数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水平较低,其中烟台龙口地区抗药水平最低,LC50值为4.341 mg/L,烟台栖霞地区抗药性最高,LC50值为37.689 mg/L。青岛即墨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最低,LC50值仅为5.261 mg/L;烟台招远地区苹果绵蚜种群对吡虫啉已经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RR=10.859),LC50值为57.128 mg/L。不同虫态抗药性检测表明,除了烟台蓬莱地区的若蚜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出现了抗药性提高的现象外,其它大部分苹果绵蚜3龄若蚜对药剂的抗性与成蚜相近。【结论】苹果绵蚜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保持在低水平或敏感状态。在今后防治中应继续坚持交替轮换的用药原则,防止苹果绵蚜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生物学特性,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在理论上,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种群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种群的空间分布是确定生物统计分析的资料代换方法和制定抽样技术方案的依据。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是苹果树的毁灭性害虫。50年代云南仅昆明地区有苹果绵蚜的分布,现在苹果绵蚜已侵入到云南许多苹果产区。1978年苹果绵蚜侵入到丽江县,其危害相当严重。过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和防治方面,空间分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国内外昆虫基因组DNA提取的常用方法,选取KAc法、氯仿-异戊醇法和盐析法3种方法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通过基因组DNA直接琼脂糖凝胶电泳、SSR引物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3种方法所提基因组DNA的质量进行了比较,并综合分析了提取所需时间及所用试剂的毒性大小等.结果表明,盐析法操作程序较简便快捷,节时省工,可得较好质量的DNA样本,且对试验操作人员无伤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侧蚜外茧蜂属的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蚜茧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蚜外茧蜂属Parapraon是Stary'于1983年据前翅中间脉消失,中室外方开放等特征从蚜外茧蜂属Praon中分出而建立的一个新属,模式种为五倍子侧岈外茧蜂Praongallicum Stary',1971,除模式种外,本属内还包括毁灭侧蚜外茧蜂P.necans Mackauer,1959、巴基斯坦蚜外茧蜂P.pakistanum Kirkland,1979、美洲侧蚜外茧蜂P.ameri- 相似文献
20.
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连续2a调查发现,苹果绵蚜种群在鲁西南地区全年发生两个高峰,其中5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第一高峰期,8月下旬~10月中旬为第二高峰期.有翅蚜发生在4月上旬~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在苹果树体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存在差异,上半年,苹果绵蚜在根、树干及主枝部位分布密集,发生危害较重;7月中、下旬之后,苹果绵蚜在根及树干部位基本不再发生或发生较轻,而在枝干部位,包括主枝、侧枝和新梢,发生危害较重.7月份之前,日光蜂滞后于苹果绵蚜的发生高峰,其控制作用不很明显,7月份以后日光蜂跟随现象才比较明显,与苹果绵蚜的第二个发生高峰前期基本吻合,可以很好地控制苹果绵蚜的危害.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低,群落稳定性差,发现天敌23种,捕食性天敌亚群落中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和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aesmael等为优势种,特别是4、5月份,七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可以很好地弥补因日光蜂跟随滞后而对苹果绵蚜控制作用的影响.这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可持续控制苹果绵蚜危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