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蛙类衰退是过去二十年来全球许多地区倍受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似乎是衰退的热点地区。当前研究所形成的主流假设是, 真菌Bat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引发的壶菌病导致蛙类种群衰退。我们在毗邻农业和城市发展区的天然未开垦林地内, 用陷阱捕捉三个与大面积临时湿地相连生境中的蛙类。作为这项庞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观察了壶菌流行病, 确认了这类真菌的感染率。在各年份中, 该地蛙类中仅斑点草蛙(Limnodynastes tasmaniensis) 有些个体因此类病症死亡, 尽管该种的若干近缘种亦是该地蛙类的一部分; 病疫流行的证据仅见于其中一个年份。在所有具有典型壶菌病症状死亡的动物中, 仅22%的动物表皮受真菌感染。虽然种群中存在壶菌病, 我们认为这不是影响种群内个体死亡率的近因。根据这一观察, 我们质疑B. dendro batidis 是蛙类死亡主要原因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动物发声与发声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两栖动物中,对于蛙鸣的产生和控制机理,一直是动物学家颇感兴趣的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3.
2014年6月,在澳门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期间,在九澳湿地采集到2只台北纤蛙(Hylarana taipehensis),为澳门首次发现此物种。近年来调查表明,澳门台北纤蛙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需要加强种群动态监测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珍稀两栖动物——棘腹蛙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腹蛙是我国大型经济蛙类,近年,由于该蛙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及人类的大肆捕杀等因素,造成棘腹蛙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已被IUCN列为易危种.  相似文献   

5.
测量和比较采自黄山的凹耳蛙成体标本(雌雄各20个),统计结果表明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头宽、吻长、鼻间距、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前臂及指长、前臂宽等两性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形态特征,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凹耳蛙雌雄两性在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存在显著差异。凹耳蛙两性异形比达到0.418,雌性平均体长对雄性平均体长的比达到1.716。头宽、眼间距、眼径、鼓膜宽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斜率大于雄性斜率,说明雌性凹耳蛙上述局部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雌性体长的繁殖力选择能够很好地解释凹耳蛙的两性异形。  相似文献   

6.
赵蕙 《四川动物》2004,23(3):194-201
本文“辽宁篇”记述2004年在辽宁省东部各县、辽西和辽北采集两栖爬行动物的经过。附记在竟甸和医巫间山采集和购买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8月 ,笔者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东坪乡威宁村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 ,采集到 6号蛙类标本 ,经鉴定为蛙科湍蛙属棕点湍蛙 (Amolopsloloen sis) ,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标本现保存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脊椎动物标本室。采集地巧家县东坪乡威宁村地理位置为 1 0 3°0 5′1 0″E ,2 7°1 8′45″N ,海拔 2 2 0 0m左右。生活于灌丛茂密、山溪湍流地带。成蛙白昼多隐蔽在溪流边石下或洞内 ;黄昏时多蹲在水中或岸边石上 ,受惊扰后立即跃入溪水中。省外目前仅分布于四川的部分县市。表 1 棕点湍蛙的量度       (单…  相似文献   

8.
极度濒危的洞栖蛙类——务川臭蛙的生境和现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川臭蛙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自1979年采集到该种标本到1983年被命名以来,其已知分布点仅有模式标本产地1处,对其种群现状几乎一无所知:故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CR)。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笔者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柏村镇的大沟水库溶洞等70多个洞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种群调查,新发现了3处分布点,掌握了栖息地环境状况,并对务川臭蛙的行为和生态作了初步观察。目前,已初步了解了该种的生存现状,以期为今后实质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蛙类胚胎及蝌蚪发育的分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蛙类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为标志,对蛙类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分期,便于对它们的发育进程进行描述,以及对发育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在恒温条件下培育蛙胚,可以作出能为今后重复验证的发育时刻表。比较不同蛙种的发育时,也应在相同的恒温条件下进行,才具可比性。分类学上描述蛙种时,蝌蚪也是被描述的对象。但过去描述蝌蚪,多数采用“当后肢长度若干毫米时,蝌蚪全长为若干毫米。”应用这一方法,很难与其他蛙种作比较,因为发育的水温不同和营养物丰歉不同,蝌蚪的生长速度差别很大,后肢与全长的比例关系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制订一个比较适合多数蛙种通用、又易于掌握的蛙  相似文献   

10.
2022年7月,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田镇调查到2只臭蛙,经比较形态特征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臭蛙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和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只臭蛙和模式产地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O. wuchuanensis)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支持率,贝叶斯后验概率为0.99、最大似然超快速引导支持(2 000次重复)自展值为95%。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此2只臭蛙为务川臭蛙,系重庆市首次记录。务川臭蛙分布范围较为狭窄,此前仅记录于贵州省务川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荔波县以及湖北省建始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务川臭蛙在重庆彭水的发现,确认了该物种在武陵山和大娄山脉重庆段的分布。彭水发现的务川臭蛙1雄1雌,雄性体长81.3 mm,大于模式标本的最大体长,大于湖北建始县种群雄蛙体长;雌性体长87.1 mm,在模式标本的体长范围内,小于建始县种群雌蛙体长。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务川臭蛙样本和模式产地的样本没有遗传分化,遗传距离为0。务川臭蛙在重庆市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在云南西双纳地区发现的蛙属1新种:版纳蛙Ranabannanicasp.nov.,并从外部形态和核型上与东南亚相近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范艳珠  方光战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8-1128
声音通讯包含鸣声的产生、传播及对鸣声的感知与行为响应。对大多数无尾两栖类而言,雄性个体间的竞争(即雄雄竞争)、雌性配偶识别与选择几乎完全依赖声音通讯,因此准确及时的声音信息传递与接收对蛙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蛙类鸣叫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归纳了声音通讯在蛙类性选择中的功能及协同进化,探讨了鸣声感知的神经机制及声音通讯的内分泌机制。最后对蛙类声音通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20年的大量相关资料,综述了重金属对蛙蟾类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实验动物和实验方法,综合了重金属对蛙蟾类在形态、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毒害的主要表现,从重金属致毒过程、环境因素、物种、发育、重金属积累、联合毒性等角度初步分析了重金属对蛙蟾毒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毒性作用的主要机理,归纳了蛙蟾的几种抗毒/解毒/避毒反应,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世界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WAZA)共同宣布将2008年定为“世界蛙年”,以保护日益减少的以蛙类为主的两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杨萍  刘洋 《动物学杂志》2019,54(2):298-310
蛙类是典型的依赖声音通讯的物种,具有季节性繁殖特点。繁殖季节雄性大多通过广告鸣叫竞争领地和吸引配偶,雌性通过雄性鸣声来评价个体特征及其所占有的资源,并以趋声行为完成配偶选择。趋声过程的行为学参数,通常用于检验动物对声音信号的偏爱和行为响应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蛙类趋声行为相关研究的回顾,总结其产生机制、评价方式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发展趋势对蛙类趋声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西藏湍流蛙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藏墨脱采集到1种与Odorrana graminea、O.chloronota和O.livida体背绿色和指端膨大具沟的湍流蛙类相近的物种,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墨脱臭蛙Odorrana zhaoi。新种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上唇缘具有金黄色条纹;鼓膜圆形,显著,TD:ED为0.56 ;背侧褶弱,背部皮肤除后部有小疣粒外光滑,体侧有疣粒和小刺; 4肢背面有横斑纹;无外突;雄性具1对外声囊和咽胸部椭圆形小刺团,无肱腺。  相似文献   

17.
对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蝌蚪捕食藻类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蝌蚪密度的增加,对蓝藻的总捕食量显著增加,但每只蝌蚪的平均捕食量随蝌蚪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文中讨论了蝌蚪在水资源环境保护中控制蓝藻暴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蛙类皮肤分泌物中的抗菌肽和抗癌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蛙类的皮肤分泌物中包括了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从抗菌肽的杀菌机理出发,综述了蛙类的皮肤分泌物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抗菌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报告了抗癌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蛙类活性肽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引进蛙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引进蛙类经初步鉴定有牛蛙、猪蛙和河蛙等三种,同为蛙属,原产于北美洲。这三种蛙类都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之特点,当年幼蛙可养成商品蛙。本文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国蛙类一新种(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种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蛙类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猫儿山林蛙,新种Rana maoershanensis sp.nov.(图1~17)正模:SYNU 06020120,雄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980 m.配模:SYNU 06020091,SYNU 06020122和SYNU06020124,雄性成体;SYNU06020121,SYNU06040153,SYN 0604154和SYNU 06040155,雌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和4月采集,采集地点与正模相同.蝌蚪:SYNU0602001和SYNU 0604001系列,采集信息与配模标本相同.新种具有如下主要鉴别特征:1)体略大;2)头宽略大于头长;3)背侧褶明显且略弯曲;4)胫跗关节前达眼角;5)雄性婚垫2团,无内声囊,腹部无雄性线;6)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少数为Ⅰ:3-3/Ⅳ.新种在头型上与中国林蛙相似,在体形上与昭觉林蛙相似.但与已知林蛙均有明显不同.新种的背侧褶略显弯曲,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黑龙江林蛙种组Rana amurensis group和中国林蛙种组R.chensinensis group的成员.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R.longicrus group的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在背侧褶的弯曲特点上相似,但前者有别于后者的主要特点有:头型较宽扁,雌蛙后腿相对较长,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的其他林蛙不仅在背侧褶和头型等方面明显有别,而且蝌蚪唇齿式也显著不同.通过对四川、贵州和云南的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成体和蝌蚪标本(包括地模标本)的核查和比较,新种的胫跗关节前达眼角,皮肤光滑,缺乏疣粒,雄性腹侧无雄性线,蝌蚪下唇乳突排列规则,中央无缺刻;而昭觉林蛙胫跗关节前达鼻孔或超过吻端,体侧和背部有圆疣或长疣,雄性背腹侧均有雄性线,蝌蚪下唇中央乳头排列稀疏或有缺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