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将生物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对策引入到间接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本方法的特点是将生物个体的主动自适应性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将反应生物特性能力的结构单位生态位作为模糊规则后件,利用生物的自适应来设计控制器和自适应律,使系统在外界环境的扰动下具有主动适应性.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对肌型血管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一类具有时滞的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类具有时滞的传染病生物模型.首先研究了该模型的线性稳定性,并给出了一列Hopf分支值,然后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正规型方法,给出了确定分支周期解的分支方向与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离散型二维竞争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得到了这类生物模型关于正平衡点渐近稳定的一系列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类生态系统的脉冲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脉冲系统的线性近似判定的方法对一个具有脉冲控制的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使其渐近稳定到原先不稳定的平衡点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生态解释。  相似文献   

5.
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正常人、HIV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血浆以及HIV-1病毒培养裂解液,对其进行HIV抗体、HIV P24抗原、HCV抗体和HBsAg检测,对HIV P 24抗原阳性者进行HIVRNA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基因分型.以NIBSCP 24抗原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样品作为线性灵敏度参考品.经过实验筛选出20份阴性参考品,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线性灵敏度参考品,2份精密性参考品,共同组成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经多家不同的试剂进行标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三次对该参考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由此,初步建立了HIV-1 P24抗原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将对HIV-1 P24抗原、HIV抗体/P 24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收集正常人、HIV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血浆以及HIV-1病毒培养裂解液,对其进行HIV抗体、HIVP24抗原、HCV抗体和HBsAg检测,对HIVP24抗原阳性者进行HIVRNA检测,并对部分样品进行基因分型。以NIBSCP24抗原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样品作为线性灵敏度参考品。经过实验筛选出20份阴性参考品,10份阳性参考品,10份线性灵敏度参考品,2份精密性参考品,共同组成HIV-1P24抗原国家参考品,经多家不同的试剂进行标定,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三次对该参考品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由此,初步建立了HIV-1P24抗原国家参考品,该参考品将对HIV-1P24抗原、HIV抗体/P24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生物型研究进展:致害性变异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周亦红  韩召军 《昆虫知识》2003,40(3):199-203
能够“克服”水稻抗性的褐飞虱生物型的出现 ,是目前水稻育种及害虫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探明褐飞虱生物型的形成机制 ,许多学者致力于生物型致害性的遗传学研究 ,然而得出的结论却不尽一致。该文综述了有关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争论较多的 3个方面 ,即生物型致害性的稳定性 ,致害性的遗传机制 ,以及生物型的形成机制 ,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物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并且需要高度稳定性的特性,现代通信工程中的纠错编码理论被应用于生物遗传序列的研究和测试系统的设计。该文介绍其分析基础和现有应用并对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一类周期种群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最优控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一类线性时变周期种群系统的稳定性和最优控制问题.利用Lyapunov函数.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并且利用Banach空间理论,证明了最优收获控制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且给出了最优控制所满足的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慧  黄永梅 《生态学报》2016,36(13):3859-3870
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存在正相互关系,但其内在机制尚不能被很好地理解并且存在争议。对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研究历史做简短的回顾,然后根据时间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将时间稳定性分为平均值、方差之和以及协方差之和3个统计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对现在常见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机制进行分类和详细介绍。并对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研究的争论进行总结。建议未来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研究应该建立更加综合的理论,增加实验时间,应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对已发表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应多关注非生物量/多度的属性,控制物种属性而不是仅仅控制物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苏丹  季爱民 《生命的化学》2005,25(6):444-446
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能特异性地沉默靶基因的表达,具有治疗某些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的应用前景.但是siRNA分子在生物体内应用时存在很多缺陷,要发挥其疾病治疗作用,就必需对其进行稳定性结构修饰并设计合适的生物体内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信息学基础理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发了方便高效的生物序列分析平台。该系统可进行核酸及蛋白质序列统计、性质分析、PCR引物设计、联配及同源性分析等。使用该系统设计PCR引物,克隆了灰葡萄孢霉菌-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序列片段,并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系统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6种不同的决策方案进行动态模拟和灵敏度分析,预测和分析各种决策方案的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和持续性。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型的系统生产力较高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好,是一种较优的选择方案;现状型的系统生产力较低,林主型的生产力很高,但经济产出水平低,柑桔、板栗和蚕桑型的系统生产力高,但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具有多个时滞的中立型随机神经网络的均方φ~γ稳定性问题,应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建立了系统解的均方φ~γ稳定性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具脉冲收获切换单种群动力学模型,利用离散动力系统频闪映射理论,得到系统种群灭绝与系统种群持续生存的控制阈值.结果表明一个周期内适当的二次收获种群对系统种群持久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现实的生物资源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一个设立海洋保护区的捕鱼模型.从生物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研究海洋保护区的作用.给出所研究系统的生物和经济平衡点以及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不稳定性,全局稳定性的条件.研究结果说明设立海洋保护区对于保护海洋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保护区内的鱼群即使在对非保护区进行连续捕捞的情形下也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一步研究了最优收获策略,并对所得结果的生物经济解释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热扩散效应的光声二次谐波显微SH-PAM成像技术,用于实现亚衍射极限光声成像。生物组织受到强度调制的高斯激光束辐射时,组织吸收光子形成高斯分布的温度场,由于热扩散系数非线性热效应引起的非线性光声PA效应,从而产生光声二次谐波信号。模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重建后的光声二次谐波成像的横向分辨率超过了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本文通过仿体样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对人表层皮肤细胞进行了成像,以证明其对生物样品的成像能力。该方法扩展了传统光声成像的范围,为超分辨成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为生物医学成像和材料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再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4  
王国宏 《生物多样性》2002,10(1):126-134
本文在简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出发,指出忽视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生物组织层次可能是造成观点纷争的根源之一。特定生物组织层次的稳定性可能更多地与该层次的多样性特征相关,探讨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应从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上进行,抗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悖论中的重要因子,如果根据扰动的性质,把生态系统(或其他组织层次)区分为受非正常外力干扰和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2类系统,稳定性的4个内涵可以理解为:对于受非正常外力干扰的系统而言,抵抗力和恢复力是稳定性适宜的测度指标;对于受环境因子时间异质性波动干扰和系统而言。利用持久性和变异性衡量系统的稳定性则更具实际意义。结合对群落和种群层次多样性与稳定性相关机制的初步讨论,本文认为;在特定的前提下,多样性可以导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具有时滞微生物连续培养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α-稳定性.应用时滞系统稳定性切换几何判据法研究了系统的线性稳定性和α-稳定性,并比较这两个稳定性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应用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吴涓  左珊珊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6):1286-1294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考察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乳白耙齿菌F17(Irpex lacteus F17)降解蒽的强化作用。【方法】采用三氯甲烷萃取的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的发酵液中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采用表/界面张力仪测定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值,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在乳白耙齿菌F17降解蒽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测定蒽的降解率,探讨其对蒽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40 mg/L,在15-150°C及pH 6.0-13.0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稳定性,对盐浓度的耐受性也很高。在蒽的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极大地促进蒽的降解,在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为50 mg/L时,第15天蒽的降解率达到了82.9%。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接种乳白耙齿菌F17前1天加入培养基中,能更好地促进蒽的降解。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蒽降解的强化作用更显著。【结论】该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良、稳定性好,能够显著强化乳白耙齿菌F17对蒽的降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