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应用细胞光度法测定表明,雌性高氏后异刺线虫在第一次生殖周期中,卵原细胞核DNA含量从5.47×10~(-12)克(即3.77C)下降到1.12×10~(-12)克(即0.77C)。作为对照的雄虫并无生殖周期,其精原细胞DNA含量稳定于6.18×10~(-12)克(即4.26C)。这与Ⅰ期雌虫的卵原细胞接近。(2)雌虫在第一次生殖轮回的前三期中,受精囊内精子的DNA含量为1.49×10~(-12)克(即1.03G)。进入Ⅳ期后,精子缩小,Feulgen反应减弱。直到第二次生殖轮回时,受精囊的精子也只有0.36×10~(-12)克(即0.25C)。雄虫储精囊的精子含DNA 1.38×10~(-12)克(即0.96C),这与前三期雌虫受精囊的精子相等。(3)Ⅳ期雌虫子宫内幼虫细胞的Feulgen染色有深浅之分,分别含DNA1.29×10~(-12)克(0.89C)和0.64×10~(-12)克(0.44C)。当排完幼虫后,雌虫卵巢又可排出少数卵,并受精发育。产生的胚胎也有深浅两种细胞,分别含1.35×10~(-12)克(0.93C)和0.67×10~(-12)克(0.39C)DNA。上述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是否的确反映细胞基因组大小的改变,还需进一步分析DNA顺序复杂性来证实。(4)前三期雌虫中,含有大量DNA的肠细胞不再渗入氚标记胸苷,而Ⅳ期雌虫的双倍体肠细胞能小量渗入。至于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则经常合成DNA。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经发现雌性高氏后异刺线虫在生殖周期中,虫体的外表形态和器官结构以及细胞核内DNA含量均发生连续的变化。现在进一步对线虫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着重观察核内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前三期雌虫肠细胞核内有许多粗大的染色质团块和显著的核仁。Ⅳ期肠核内染色质团块融合成少数球体,而且不断减少,以致消失,单剩下染色质细粒(纤丝切面)。而核仁增大,结构更为复杂。卵巢细胞亦有类似改变,但末见染色质球体。雄虫并无生殖周期,也无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3.
1.何氏奥库线虫生长过程中,肠细胞核平均数目逐渐增多,但未观察到有丝分裂,只出现近似无丝分裂的图象。该线虫肠细胞核数目和核体积形成相反的变化。2.为了阐明线虫肠细胞的遗传信息含量的变化,应用细胞光度法测定核内DNA 含量。结果表明,在相近体长的雌虫中,肠细胞核数目和每核平均DNA 含量成相反关系。凡细胞核较多的肠道,每核平均DNA 含量较低;反之亦然。如果选取肠细胞核数目相近的雌虫进行比较,随着虫体的长大,每核平均DNA 含量有所增高。3.这种线虫肠细胞核为多倍体,每核平均甚至高达3000C,但各核DNA 含量的分布曲线的高峰并不严格形成2~n 比例,显示这是由部分的双倍体DNA 不完全复制而成。4.尽管各线虫的肠细胞核数目和核体积相差悬殊,但是在相近长度的雌虫中,整个肠道的DNA 总量经常保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随着虫体的增大,肠道DNA总量逐渐提高。5.这种雌虫的生殖过程连续交叉,不分成明显阶段,肠道DNA 总量反映虫体维持全身营养代谢的需要。显示代谢DMA 和仆基因的存在和变化,为深入阐明细胞分化原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要了解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成虫不同发育时间及不同发育部位脂肪体细胞核DNA合成的情况及激素对DNA合成的调节,我们以扫描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脂肪体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并以该虫精细胞核作为单倍体参考标准,从而计算出脂肪体细胞核的倍体值。本文对雄成虫及不同发育阶段的雌成虫脂肪体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多倍化现象发生;而且随着生殖腺的成熟,DNA 分布趋向于较高倍体。用ZR-512处理雌虫,经72小时后与对照相比脂肪体细胞核DNA合成较多,而且脏壁层脂肪体较体壁层脂肪体出现更为复杂的倍性变化,表明 ZR-512对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鼍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  相似文献   

6.
以线虫Distolabrellus veechi的卵巢和精巢为材料,用甲醇固定,DAPI荧光染料对细胞核进行染色,通过Normaski荧光显微镜对其生殖系统结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了该线虫雌虫和雄虫生殖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核的变化特征;减数分裂Ⅰ前期丝球期雌、雄生殖细胞的二价体数目均为6;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6,精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或6,其性别决定机制为XX/X0型;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1(雄虫)或12(雌虫)[动物学报 54(3):500-509,2008].  相似文献   

7.
雌核发育草鱼及亲本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术(now cytometry, FCM)和红细胞(核)体积测量法对雌核发育草鱼、普通草鱼、湘江野鲤染色体倍性进行比较研究,检测获得的子代雌核发育草鱼倍性情况.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与普通草鱼红细胞及细胞核大小无显著差异,且DNA含量一致,湘江野鲤红细胞和细胞核体积是雌核发育草鱼、普通草鱼的两倍,DNA含量是草鱼的两倍.证实人工雌核发育草鱼具有与普通草鱼相同的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 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 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单性感染及复性感染日本血吸虫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单性感染之雌性日本血吸虫平均不超过5.35±0.07毫米,只为复性感染中成熟雌虫长度之1/3左右,且其生殖器官始终呈童雏状态。单性感染之雄虫能发育成熟,贮精囊内也有活动精子,但其大小与成熟合抱之雄虫平均相差3.05毫米左右。 2.宿主性别之不同对于血液中的雄性血吸虫有比较显著的影晌。在雄性宿主体内单性雄虫比雌性宿主体内之单性雄虫发育快。宿主性别之不同对于单性雌虫之影响则不甚明显,雌性宿主体内发育之雌虫仅略大于在雄性宿主体内之单性雌虫。 3.血液中合抱成熟之雌虫及雄虫的分泌物质不能促使未合抱之雄虫发育正常。未合抱之雄虫似略大于单性感染之雄虫,但是显著小于合抱雄虫。 4.合抱成熟之雌虫及雄虫的分泌物质对于未合抱之雌虫完全没有促使发育的作用。相反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未合抱之雌虫显著地小于单性感染之雌虫,二者之生殖器官皆停留于雏形状态。 5.复性感染中每对雌雄成虫之抱合是永久性的。每一条雄虫只能促使一条雌虫发育成熟而不再转换抱合其余未成熟之雌虫。 6.鉴于雌雄合抱对于日本血吸虫正常发育的必要性,故就生物进化之观点讨论了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尾松木上伞滑刃属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的马尾松树上发现伞滑刃属线虫1新种,拟小松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parapinasetri sp.nov.,新种热杀死体形及形态测量值大小与小松伞滑刃线虫B.pinasteri非常相似,但两者区别主要为:新种口针长,有基部球,雌虫无阴门盖,而近似种则与之相反;两者雄虫交合刺、交合伞形态及尾部乳突数量等方面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网蝽科及其近缘类群所特有的伪储精囊与其它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储精囊具有相同的储存精子的功能,但近期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否定了伪储精囊的储精功能并认定其为雌性生殖附腺。本文从成虫性成熟过程中的内生殖系统发育角度,描述了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卵巢、侧输卵管、伪储精囊、精巢、精囊和雄性生殖附腺的结构及其形态变化。在成虫性成熟过程中,雄虫内生殖器官精囊和雄性附腺逐渐加长,且成熟期的雄性附腺充满粉红色分泌物;雌虫内生殖器官的成熟过程分为卵巢小管的卵室形成、卵黄沉积和卵粒成熟三个阶段,且排完卵后卵巢重新孕卵,出现周期性形态变化;交配时侧输卵管基部膨大为精液接受器,并接受精液(含精子和精浆);交配1d后侧输卵管恢复为正常状态,精液或至少部分精浆弥漫性渗入伪储精囊,并在伪储精囊内形成黄棕色沉积核;未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一直保持透明状,而已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明显的黄棕色沉积核。据精液传递和粉红色雄性生殖附腺分泌物渗入雌虫伪储精囊两个关键证据推断,菊方翅网蝽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储存精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粒科线虫的1个新纪录种:细小茎线虫Ditylenchus exilis Brzeski,1983.其鉴定特征为雌虫身体在近阴门处直或微弯;环纹宽度不规则;头连续;侧区4条侧线;口针短,锥部大约为口针长度的1/3,基球圆;中食道球梭形或微圆;后阴子宫囊为阴门处虫体直径的0.8~1.2倍;尾细,端圆,与肛阴距等长.雄虫与雌虫体形相似,交合伞钝齿形,占尾长的29%~35%.  相似文献   

14.
黄颡前驼形线虫发生和成熟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寄生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胃、肠中的黄颡前驼形线虫(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的成熟和感染丰度的季节动态。从2001年2月到2002年7月的18个月中,对来自于湖北省梁子湖的900尾黄颡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线虫的感染率除在2002年1月比较低(32%)外,其他月份都在90%以上,且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G=16.9620.0517=27.58);平均丰度也是在2002年1月较低(0.46),其他月份都高于6.32,但感染丰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F=12.58>F0.0117,882=1.98)。在对黄颡前驼形线虫雌虫成虫的三个阶段(成熟期、怀卵期和怀幼期)和雄虫成虫的季节变化分析中发现:该线虫的生命周期为一周年;处于成熟期的雌虫在2-3月达到高峰,怀卵期雌虫在5-7月达到高峰,怀幼期雌虫则在6-9月达到高峰。因此推测:雌虫从第一期幼虫发育到成熟期(显隐前期)可能需要5-6个月,成熟期到怀卵期需要4-5个月,怀卵期到怀幼期需要1-2个月;第一期幼虫的释放应该在秋季,第三期幼虫的感染主要发生在晚冬和早春。本文还讨论了引起黄颡前驼形线虫在黄颡鱼中高感染率和高感染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柑桔的福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fujianensis新种。新种的特征是雌虫阴门右缘外侧有一中央凹陷的小圆隆,口针较短,排泄孔开口距头顶较远,雌虫、雄虫和第二期幼虫背食道腺孔至口针基球底部的距离较长。第二期幼虫a值较小,直肠不膨大,半月体与排泄孔处于同一水平上。这些特征与近似种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可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DNA倍体细胞,研究细胞核内特征值的改变。方法用宫颈刷刷出宫颈细胞,经固定后,用涂片离心机制成二张玻片,一张行巴氏染色作TBS诊断,另一张行Feulgen染色做DNA定量测定。通过对宫颈细胞核图像内像素的统计,计算出细胞核内多种特征值,比较不同DNA倍体细胞内特征值的不同。结果 161873例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常规细胞学检查发现245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523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而DNA倍体分析发现3412例有3个以上>5c细胞。84%以上的LSIL和HSIL病例均可见倍体异常细胞。与2c细胞相比,4c、5c、7c及9c细胞核面积及核半径明显增大;7c、9c细胞核内平均光学密度和紧实度均值也有明显改变,而光密度方差和灰度熵无变化。结论宫颈细胞DNA倍体改变往往伴有细胞形态和DNA核内分布等特征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在光周期14 L:10 D、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竹笋基夜蛾的求偶、交配行为,以及雄蛾对雌蛾腺体提取物的EAG反应.结果表明:竹笋基夜蛾求偶及交配行为仅发生在暗期.雌蛾羽化当天便可求偶,第2日雌蛾求偶率达最高;雌蛾进入暗期0~4h后开始求偶,5~7h求偶率达最高,暗期结束前1~2.5h终止;求偶的起始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1~4日龄雌蛾求偶的次数及持续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上升,5日龄则下降;雌蛾求偶高峰及停止求偶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逐渐提前.成虫羽化当日便可交配,第2日达到交配高峰,5日后停止交配;雌蛾进入暗期5.5~7.0 h达到交配高峰,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随日龄的增加而提前;随日龄的增加,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缩短;增大雌雄比,竹笋基夜蛾交配起始时间提前,交配持续时间缩短,交配率显著提高.竹笋基夜蛾雄虫对2日龄处于求偶期雌虫的性腺体粗提物有显著的EAG反应.  相似文献   

18.
新种大连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dalianensis sp.nov.采自中国辽宁省大连市老铁山的枯死黑松.新种的鉴别特征为:体较短(雌虫:571.5~658.0 μm;雄虫:436.8~520.0μm),口针纤细(雌虫:10.0~12.7 μm;雄虫:9.2~11.8μm)具有基部球,侧线4条.雌虫阴门位于虫体60%~75%处,尾型特殊,具蜗牛触角状分叉的尾尖突;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成拐杖形,有1简单尾尖突,交合刺小(10.0~12.9μm),乳突3对,无交合伞.新种的近似种是大核滑刃线虫A.macronucleatus,主要区别在于大核滑刃线虫的雌虫仅具一简单尾尖突,雄虫加热杀死后呈"L"形,而非新种的"J"形.应用限制性酶切图谱(PCR-ITS-RFLP)的方法以及DNA测序为新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脂肪体是七星瓢虫卵黄原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本文用微量萤光法和细胞光度法测定成虫期脂肪体核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虫在成虫期第5天时,脂肪体的RNA/DNA比值出现高峰,雌虫在第9天产卵,说明当脂肪体合成卵黄原蛋白之前,脂肪体细胞的RNA合成十分活跃,这可促使卵黄原蛋白合成速率加快,几天后雌虫即能产出成熟卵块。雄虫脂舫体的RNA/DNA比值高峰在第7天出现,但其比值只有雌虫的一半。取食代饲料的雌虫,脂肪体RNA/DNA的比值一直较低,直到第24天比值才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取食蚜虫的雌虫个体的高峰值相比相差也约一半。这种雌虫一直未能产卵,说明取食代饲料的雌虫不产卵的原因在于脂肪体中核酸代谢的异常。取食代饲料一直未能产卵的雌虫,经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处理;3天后脂肪体的RNA平均值明显增高。说明ZR-512对瓢虫脂肪体RNA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雌核发育草鱼染色体倍性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典的红细胞及细胞核体积大小测量方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染色体倍性与DNA含量.雌核发育草鱼红细胞体积为(333.5±41.94)μm3,细胞核体积为(20.7±2.378)μm3;与所测普通草鱼红细胞体积(343.8±50.1)μm3,细胞核体积(21.2±1.98)μm3,没有显著差异.雌核发育草鱼DNA含量(2C)平均为2.23pg,普通草鱼DNA含量(2C)2.20pg,两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雌核发育草鱼与普通草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