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牛蛙染色体的高分辨晚复制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的牛蛙(Rana cataesbeiana)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采用复制带显示技术,在牛蛙染色体上获得高分辨复制带带型。早、晚复制带纹可多达526条。确定了可作为每一条染色体标记的特征性晚复制区,绘制了牛蛙的染色体高分辩晚复制带带型模式图。以前人对蛙属某些其它种晚复制区及晚复制带型为参考,对蛙属一些种间染色体同源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两例四肢畸形的峨眉髭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畸形两栖动物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多数资料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使蛙产生畸变的事例。但是,在自然情况下蛙类形成畸形的个体事例则较少见,托尼尔(Tornier)曾描述过一只长有四条前肢的畸形塘蛙(Rana esculenta),该蛙右前肢正常,左侧除一条正常前肢外,还有两条畸形前肢;皮森(Peason)报道一例具四条后肢的畸形牛蛙幼体(Rana catesbeiana);奥托(Otto)报道过一只畸形棕色锄足蟾(Pelobates fuscus),该蟾左侧前肢正常,  相似文献   

3.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195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但直到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2003年9—11月调查了浙江省东部5区3县的牛蛙种群,发现在岱山、秀山、六横及佛渡岛上有牛蛙分布,共捕获23只牛蛙,包括4只成年个体,18个亚成体和1只蝌蚪。于2004年1月和2月在岱山捕获28只蝌蚪。结果显示:(1)牛蛙的蝌蚪能在当地越冬成活,说明牛蛙在上述4岛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2)牛蛙主要分布于水库、池塘和溪流,牛蛙的生境与6种当地蛙有部分重叠;(3)养殖时管理不善造成的牛蛙逃逸,以及牛蛙价格过低而导致养殖户将牛蛙弃置野外可能是牛蛙入侵的主要原因。牛蛙对当地蛙的潜在威胁很大,开展牛蛙的分布、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牛蛙(bullfrog,Rana catesbeiana)原产于北美洲洛基山脉以东地区,体大而粗壮,体长150~160mm.最大者可达200mm。生活于暖温带的水域中,主要以水生昆虫、无脊椎动物、小鱼、小型蛙类及蝌蚪等为食,也有捕食蛇、幼鳄、小型兽类以及雏鸭和雀类的报道。已知文献报道的牛蛙捕食鸟类,多是基于解剖胃的内容物而得知的。由于其食用价值很高,近百年来已被广泛引入到世界各地人工饲养,甚至野放到自然水域内生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费梁  叶昌媛 《动物学报》2001,47(4):476-478
有关西藏聂拉木的亚东蛙Rana yadongensisWu的分类问题,曾在《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胡淑琴,1987)已有讨论,文中指出聂拉木的标本与亚东者有“变异”,并言:“Dubois(1979)根据地理分布将分布于亚东的亚东蛙作为布兰福棘蛙Rana(Paa) blanfordii Boulenger之异名;分布于聂拉木的标本可能属于波留宁棘蛙Rana(Paa)polunini Smith.”当时由于缺乏尼泊尔的标本对证,该书暂未采用Dubois上述意见.费梁等(1990)将亚东蛙改隶为亚东棘蛙Paa yadongensis.1994年11月和1996年4月我们与法国学者Dubois教授在互访成都和巴黎期间,先后两次共同核查了亚东、聂拉木和尼泊尔3地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对倭蛙属(Nanorana)已知3种: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倭蛙(N.pleskei)和腹斑倭蛙(N.ventripunctata)的肩带作了连续切片后进行Masson染色,发现其上喙骨(epicoracoid)的融合与重叠的状况与虎纹蛙(Rana rugulosa)较相似,而与无尾目中其它物种已知的肩带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倭蛙属和虎纹蛙等与已知肩带类型的蛙亚科其它的物种在系统进化中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最近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7.
拉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发现牛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产于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 )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外来物种。 2014年6月14-24日在拉萨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内发现成 、幼体 的牛蛙。建议借助政府、知名宗教人士、媒介等力量,以制度、呼吁、宣传等有效渠道,尽快解决湿地放生牛蛙的问题,以降低湿地现有牛蛙的种群增长及栖息地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江西永丰发现长肢林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2018年6至8月在江西省永丰县、福建省明溪县和武夷山市开展两栖动物调查时采集到5个蛙类标本,经鉴定为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其隶属无尾目蛙科(Ranidae)蛙属。该种最初仅发现于台湾地区(费梁等2009)。2011年10月,胡诗佳等(2012)在广东省惠东县发现该蛙;2012年3月,杨军校在福建省拍到该蛙照片(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在广袤的自然界中,动物们为了生存,特化出多种多样的防御天敌的手段,而两栖纲无尾目的蛙类由于体表滑嫩柔软,又没有强有力的牙齿,很容易成为各类捕食者的最佳选择。蛙类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球蛙的种类有6?000多种,如最为常见的池塘中呱呱鸣叫的黑斑蛙,体型巨大的非洲箱头牛蛙,周身通红的番茄蛙,栖息于南美泥沼中的猫眼珍珠蛙以及翠绿的美国绿树蛙等。  相似文献   

10.
牛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績。新的养殖品种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食用蛙的养殖,在我国(尤以广东)已有一定历史和經驗,随着生产的发展,1958年以来各地也取得了不少新的成績。为改良蛙的养殖品种,发展食用蛙的养殖业,滿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对水产品要求日益增长的需要,1959年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牛蛙这一新品种;最近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又贈送我国政府一批牛蛙,这更进一步促进我国食用蛙养殖业的发展。这些从国外引进的食用蛙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闽西北棘胸蛙生态调查及人工试养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棘胸蛙(Rana spinosa)在贵州、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均有分布,数量也多。棘胸蛙体大肉鲜,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布尔恩格尔(Boulenger)曾于1892年、1899年先后曾记载在湖北、浙江、福建发现有棘腹蛙,1920年他又改定为棘胸蛙。丁汉波(1944—1956)在研究福建的两栖动物时曾对棘胸蛙有过报道,但目前国内对棘胸蛙系统的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很好地开展。刘承钊等(1961)曾建议设法在池塘中试养,而国内至今未见人工养殖棘胸蛙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对两栖类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发 展较快,特别是对蛙属(Rana)动物的研究较 多[1-5]相似文献   

13.
蛙类的生殖     
蛙类在一般的生物学实验室中,是最常见的动物。在生物科学的诸研究领域中,如解剖学,胚胎学和生理学等门类中,它们都是良好的实验材料,它们遍布于世界各地,便于捕捉和饲养管理。近年来在党的扩大水产养殖品种的号召下,牛蛙(Rana catesbeina Shaw)的养殖事业又在迅速地发展。关于蛙类的生理知识是很需要的,兹就蛙类的生殖生理加以简单的介绍,以便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五肢牛蛙     
牛蛙(Rana catesbeiana)原产北美洲,后来逐渐传至菲律宾、日本及我国台湾,继而马来西亚、新加坡,随后牛蛙移植到我国云南。 今年5月底由楚雄二中张燕翔等同学在楚雄尹家咀水库放养的牛蛙池塘里捕获到一个牛蛙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在云南河口大围山,1979年在勐腊、屏边调查时,采到2雄4雌及2雌性次成体蛙属标本。经研究鉴定是一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滇南臭蛙Rana tiannanensis,新种(版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筛选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无菌解剖组织划线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菌体和菌落形态观察、API20E系统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及分类地位,并对该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牛蛙体内分离细菌NWG20141026,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API 20E系统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认为NWG20141026菌株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人工感染试验显示,NWG20141026菌株不仅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感染引起蛙体表溃疡溃烂病症,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蛙肠炎病。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恩诺沙星、红霉素等7种药物对普通变形菌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结论】引起牛蛙(R.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NWG20141026为普通变形菌(P.vulgaris),所患疾病命名为牛蛙变形菌病。普通变形菌对健康牛蛙具有较强致病性,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等5种药可作为防治牛蛙变形菌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引进蛙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引进蛙类经初步鉴定有牛蛙、猪蛙和河蛙等三种,同为蛙属,原产于北美洲。这三种蛙类都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之特点,当年幼蛙可养成商品蛙。本文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等方面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繁殖力强,生长快,产量高,饲养一年体重可达一公斤左右,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解毒等功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高级食品. 浙江省鄞县邱隘区梅墟乡农牧良种场在1986年初划出1亩稻田,用尼龙网围起来(围网是为了防止牛蛙外逃)作为试验田,搞起了立体农业试验——稻田养牛蛙.他们的做法是,田里种再生稻,稻丛之间放养牛蛙,把田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克氏原螯虾在永久性静水水体(水库和池塘)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和它对两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08年5—8月,利用样线法与目视遇测法以及网捕法,对舟山群岛中的8个岛屿(岱山、六横、秀山、佛渡、桃花、虾峙、册子和普陀山)上的86个水库和池塘中的克氏原螯虾分布和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因素包括外来种牛蛙(Rana catesbeiana)、水体的面积、最大水深、水体周边植被的覆盖率、鱼的出现率、人口足迹以及当地蛙的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83.7%的研究水体(72/86)有克氏原螯虾的分布,克氏原螯虾和牛蛙共同分布的水体占53.5%;2)克氏原螯虾的密度在各个岛屿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3)基于信息标准(AICc)的最小满足模型(Minimum Adequate Model)显示,克氏原螯虾的分布与水体的最大水深和牛蛙的密度呈正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克氏原螯虾的入侵对舟山群岛永久性静水水体蛙类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大,但由于克氏原螯虾是牛蛙的重要食物,它的分布可能潜在地助长外来种牛蛙的密度。  相似文献   

20.
泽蛙雌核生殖单倍体产生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汉波等(1965)在福建无尾两栖类的杂交实验中发现,泽蛙(Rana limnochris Boie)♀×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可以产生泽蛙雌核单倍体,但是这种组合的“杂交”如何产生单倍体,在细胞学方面未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育机理,本文主要从细胞学的角度探讨黑眶蟾蜍精子诱发泽蛙卵进行雌核生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